新年券商反洗钱首份罚单!财通证券及员工合计被罚超200万元

东方财富网

2天前

再向前追溯,2023年,相关罚单更加密集,包括华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9家券商均因触及反洗钱违规“红线”被罚款。

K图 601108_0]

2025年券商反洗钱首份罚单出炉。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发布行政处罚公告,其中,财通证券及两位时任合规人员被罚款共计203.1万元,并公示三年。近年来,券商因违反反洗钱规定被罚的案例不在少数,更有券商被罚款超千万元。有业内人士表示,券商频频违反反洗钱规定可能是因为其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合规意识淡薄。各家券商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提及的有关规定细则嵌入到操作流程规范之中,确保证券交易全流程都能贯彻落实相关规范。

又一券商接反洗钱罚单

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发布行政处罚公告,财通证券在列。具体来看,财通证券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情形。

就上述违法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对财通证券处以195万元罚款,并公示三年。此外,吴某霞、申某新分别作为时任合规部副总经理、合规总监对相关违法行为负有责任,各被处以4万元、4.1万元罚款,并公示三年。至此,财通证券及旗下两名时任员工合计被罚款203.1万元,成为新年券商反洗钱首份罚单。

据了解,2025年1月1日施行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明确提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依照本法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履行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反洗钱特别预防措施等反洗钱义务。

财通证券被罚款及公示对公司有何影响?针对相关违规行为,公司有哪些整改进展?就上述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财通证券,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上述被处罚券商可能面临一定的声誉风险,可能引起投资者对于券商内控制度健全性的怀疑,对券商业务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该券商应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重新检验内控管理制度,堵住有关漏洞。

应完善反洗钱内控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因违反反洗钱规定被罚的案例不在少数。回顾此前,2024年11月,两大券商海通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就曾同日因违反反洗钱规定收到罚单,处罚金额均高达百万。

具体来看,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指出,海通证券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与不明身份的客户进行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被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处以罚款395万元。同时,时任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陈某钱对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罚款7万元。时任海通证券合规总监王某业被处以罚款5.25万元。申万宏源证券也因存在类似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罚款349万元。时任申万宏源证券财务总监陈某清、时任法律合规总部总经理及合规总监毛某平分别被处以罚款2万元、6万元。

2024年2月,因涉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两项问题,中国银河证券也曾被处罚159万元,2名相关负责人合计被处罚3.5万元。

再向前追溯,2023年,相关罚单更加密集,包括华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9家券商均因触及反洗钱违规“红线”被罚款。其中,中信建投证券涉及的罚款金额最大,被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罚款1388万元,若加上4名从业人员罚款金额,共计被罚1411.5万元。从处罚事由看,多家券商均涉及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券商频频违反反洗钱规定可能是因为其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合规意识淡薄。从整改措施看,首先,券商应建立健全的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反洗钱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各项反洗钱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其次,应加强对客户的身份识别工作,采取多种手段核实客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持续关注客户交易行为,及时发现异常交易。此外,建立完善的可疑交易监测和报告机制,一旦发现可疑交易立即上报监管部门。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也表示,随着券商行业的交易日益活跃,利用证券交易进行洗钱的隐患也越发突出。券商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提及的反洗钱有关规定细则嵌入到操作流程规范中,确保证券交易全流程都能贯彻落实相关规范。此外,券商也应针对当前处罚案例举一反三,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和方法查漏补缺,强化反洗钱规范的落实。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再向前追溯,2023年,相关罚单更加密集,包括华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9家券商均因触及反洗钱违规“红线”被罚款。

K图 601108_0]

2025年券商反洗钱首份罚单出炉。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发布行政处罚公告,其中,财通证券及两位时任合规人员被罚款共计203.1万元,并公示三年。近年来,券商因违反反洗钱规定被罚的案例不在少数,更有券商被罚款超千万元。有业内人士表示,券商频频违反反洗钱规定可能是因为其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合规意识淡薄。各家券商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提及的有关规定细则嵌入到操作流程规范之中,确保证券交易全流程都能贯彻落实相关规范。

又一券商接反洗钱罚单

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发布行政处罚公告,财通证券在列。具体来看,财通证券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情形。

就上述违法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对财通证券处以195万元罚款,并公示三年。此外,吴某霞、申某新分别作为时任合规部副总经理、合规总监对相关违法行为负有责任,各被处以4万元、4.1万元罚款,并公示三年。至此,财通证券及旗下两名时任员工合计被罚款203.1万元,成为新年券商反洗钱首份罚单。

据了解,2025年1月1日施行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明确提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依照本法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履行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反洗钱特别预防措施等反洗钱义务。

财通证券被罚款及公示对公司有何影响?针对相关违规行为,公司有哪些整改进展?就上述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财通证券,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上述被处罚券商可能面临一定的声誉风险,可能引起投资者对于券商内控制度健全性的怀疑,对券商业务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该券商应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重新检验内控管理制度,堵住有关漏洞。

应完善反洗钱内控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因违反反洗钱规定被罚的案例不在少数。回顾此前,2024年11月,两大券商海通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就曾同日因违反反洗钱规定收到罚单,处罚金额均高达百万。

具体来看,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指出,海通证券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与不明身份的客户进行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被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处以罚款395万元。同时,时任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陈某钱对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罚款7万元。时任海通证券合规总监王某业被处以罚款5.25万元。申万宏源证券也因存在类似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罚款349万元。时任申万宏源证券财务总监陈某清、时任法律合规总部总经理及合规总监毛某平分别被处以罚款2万元、6万元。

2024年2月,因涉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两项问题,中国银河证券也曾被处罚159万元,2名相关负责人合计被处罚3.5万元。

再向前追溯,2023年,相关罚单更加密集,包括华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9家券商均因触及反洗钱违规“红线”被罚款。其中,中信建投证券涉及的罚款金额最大,被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罚款1388万元,若加上4名从业人员罚款金额,共计被罚1411.5万元。从处罚事由看,多家券商均涉及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券商频频违反反洗钱规定可能是因为其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合规意识淡薄。从整改措施看,首先,券商应建立健全的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反洗钱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各项反洗钱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其次,应加强对客户的身份识别工作,采取多种手段核实客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持续关注客户交易行为,及时发现异常交易。此外,建立完善的可疑交易监测和报告机制,一旦发现可疑交易立即上报监管部门。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也表示,随着券商行业的交易日益活跃,利用证券交易进行洗钱的隐患也越发突出。券商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提及的反洗钱有关规定细则嵌入到操作流程规范中,确保证券交易全流程都能贯彻落实相关规范。此外,券商也应针对当前处罚案例举一反三,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和方法查漏补缺,强化反洗钱规范的落实。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