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实施细则

我的钢铁网

6天前

第六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按照企业自评申报、初审、考核、公示、公告的程序进行。

各设区产煤市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省级监管煤炭集团公司:

现将《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

2025年2月14日

(联系人:张竣淇联系电话:029-61166157)

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深入落实“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四个要素并重原则,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的通知》(矿安〔2024〕109号)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省所有合法的生产煤矿。新建、改建、扩建煤矿可参照执行。

新建煤矿联合试运转期间、停产煤矿(无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复产验收前,可申请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考核定级标准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以下简称《评分方法》)。

第三条省应急管理厅负责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各市、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辖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日常工作。

第四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3个等级,所应达到的要求为:

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总得分不低于90分,重大灾害防治、专业管理部分评分不低于90分,安全基础管理部分评分不低于85分,且不存在下列情形:

1.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般事故未满1年、较大及重大事故未满2年、特别重大事故未满3年的;

2.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检查考核未通过,自考核定级部门检查之日起未满1年的;

3.被降级或撤消等级未满1年的;

4.被列入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期间的。

二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总得分及各管理部分得分均不低于80分,且不存在下列情形:

1.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般事故未满半年、较大及重大事故未满1年、特别重大事故未满2年的;

2.被降级或撤消等级未满半年的。

三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总得分及各管理部分得分均不低于70分。

第五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实行分级考核定级。

申报一级的煤矿由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初审,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组织考核定级;申报二级的煤矿由市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级部门)组织初审,省应急管理厅组织考核定级或者书面委托市级部门现场考核,省应急管理厅对委托考核结果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通报;申报三级的煤矿由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部门)组织初审,市级部门组织考核定级;市级部门监管的煤矿申报三级等级,由市级部门组织初审,省应急管理厅组织考核定级。

第六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按照企业自评申报、初审、考核、公示、公告的程序进行。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在收到煤矿企业申请后的60个工作日内完成考核定级。煤矿和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通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模块(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完成申报、初审、考核、公示、公告等各环节工作。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和信息化方式开展考核定级等工作的,不予公告确认。

(一)自评申报。煤矿对照《评分办法》全面自评,形成自评报告,填写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申报表,依据拟申报的等级向初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初审。初审部门收到煤矿申请后,应及时进行材料审查并进行现场检查,经初审合格后上报负责考核定级的部门。

上报的申请考核材料中,应包括申报材料审查情况和明确的初审意见,开展现场检查的还应当包括现场检查情况和现场检查问题隐患复查情况。

(三)考核。考核定级部门在收到经初审合格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申请后,应及时组织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组织初审部门和日常安全监管部门共同对申报煤矿进行现场考核。

对现场考核未达到一级等级要求的申报煤矿,符合二级等级条件的由省应急管理厅按照考核得分直接定级;对考核未达到二级等级要求的申报煤矿,符合三级等级条件的由市级部门按照考核得分直接定级;对考核未达到三级等级要求的申报煤矿,由市级部门责令其整改,整改合格后重新提出申请。

对自评材料弄虚作假的煤矿,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取消其申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的资格,认定其考核不达标。煤矿整改完成后需重新自评申报,且1年内不得申报二级及以上等级。

(四)公示。对考核合格的申报煤矿,由初审部门监督检查申报煤矿隐患整改合格后,将整改报告报送考核定级部门。考核定级部门收到整改报告后,在本部门或本级政府的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整改报告中应包括现场考核问题隐患复查情况、明确的复查意见、复查人员签字表及相关支撑材料。

(五)公告。对公示无异议的煤矿,考核定级部门确认其等级,并予以公告。

市级部门应在公告三级定级后3个工作日内将被定级煤矿名单经“信息系统”报送省应急管理厅,同时将公告文件报送省应急管理厅。

第七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应加强日常检查,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1次全面的自查,煤矿上级企业每半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全面检查(没有上级企业的煤矿自行组织开展)。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每年至少通报一次本行政区域内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情况,以及等级被降低和撤消的情况。

第八条煤矿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相应等级后,考核定级部门每3年进行一次复查复核。由煤矿在3年期满前3个月重新自评申报,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按第六条规定对其考核定级。

第九条鼓励120万吨/年(含)以上新建煤矿达到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中省国有煤矿、市级部门负责监管煤矿、核定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含)以上煤矿,达到二级及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其他煤矿达到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第十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煤矿作出符合一级体系要求的承诺,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可在3年期满时直接办理延期:

1.3年期限内,未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不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且组织生产的情况;

2.3年期限内,井下“零突出”“零透水”“零冲击地压事故”;

3.井工煤矿采用“一井一面”或“一井两面”生产模式(冲击地压矿井和开采保护层的矿井除外);

4.井工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露天煤矿采剥机械化程度达到100%。

第十一条办理直接延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煤矿,应在3年期满前3个月通过“信息系统”自评申报,由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对其审核,并征求当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意见,审核符合延期条件后通过“信息系统”报送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按照程序予以公示公告。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二级、三级煤矿不执行直接延期制度。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的监管。

(一)对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的煤矿应加强动态监管。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按属地监管原则,每年按一定比例对达标煤矿进行抽查,其中,省应急管理厅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10%,市级部门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30%(榆林市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15%,宝鸡市、汉中市应全覆盖检查),县级部门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50%(神木市、府谷县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30%)。对工作中发现已不具备原有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水平的煤矿,应降低或撤消其取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对停产超过6个月的煤矿,应撤消其原有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待复产时重新申报、考核定级。矿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日常检查查处煤矿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后,自查处之日上溯6个月,查处重大事故隐患数量超过煤矿自查上报数量的,应逐级降低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三级为撤消)。各级矿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查处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后,应及时通报省应急管理厅。

(二)对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的煤矿,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降低或撤消其取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一级、二级煤矿发生一般事故后分别降为二级、三级,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时撤消其等级;三级煤矿发生一般及以上事故时撤消其等级。

(三)降低或撤消煤矿所取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后,由原等级考核定级部门进行公告并更新“信息系统”相关信息。

(四)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被撤消的煤矿,实施撤消决定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依法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进行整改,待整改合格后重新提出申请。

(五)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每年应组织对本行政辖区内直接延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煤矿开展重点抽查。对达不到一级等级要求的煤矿,应降低或撤消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并将有关情况通过“信息系统”上传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第十三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煤矿在有效期内享受以下激励政策:

(一)在全国性或区域性调整、实施减量化生产措施时,原则上不纳入减量化生产煤矿范围;

(二)在地方政府因其他煤矿发生事故采取区域政策性停产措施时,原则上不纳入停产范围;

(三)申请生产能力核增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开展审查确认工作;新投产的煤矿和已核定生产能力的煤矿,通过生产能力核定提高产能规模的间隔时间,可按规定缩短;

(四)生产能力核增时,产能置换比例不小于核增产能的100%,通过改扩建、技术改造增加优质产能超过120万吨/年以上的,所需产能置换指标折算比例可提高为200%;

(五)生产能力核增时,核增幅度可在“不超过煤炭工业设计规范标准设计井型规模2级级差”规定的基础上,上浮1级级差;实现“一井一面”或智能化开采的,核增幅度可上浮2级级差;

(六)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直接办理延期手续;

(七)银行保险、证券、担保等主管部门作为对煤矿企业信用评级重要参考依据;

(八)纳入A类煤矿管理,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适当减少检查频次;煤矿停产后复产验收时,优先进行复产验收。

第十四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二级煤矿在有效期内享受以下激励政策:

(一)在区域性调整、实施减量化生产措施时,原则上不纳入减量化生产煤矿范围;

(二)在地方政府因其他煤矿发生事故采取区域政策性停产措施时,原则上不纳入停产范围;

(三)纳入B类煤矿管理,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适当减少检查频次;煤矿停产后复产验收时,优先进行复产验收。

第十五条本实施细则由省应急管理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执行,2020年6月30日颁布的《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实施细则(试行)》(陕应急〔2020〕140号)同时废止。

第六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按照企业自评申报、初审、考核、公示、公告的程序进行。

各设区产煤市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省级监管煤炭集团公司:

现将《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

2025年2月14日

(联系人:张竣淇联系电话:029-61166157)

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深入落实“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四个要素并重原则,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的通知》(矿安〔2024〕109号)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省所有合法的生产煤矿。新建、改建、扩建煤矿可参照执行。

新建煤矿联合试运转期间、停产煤矿(无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复产验收前,可申请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考核定级标准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以下简称《评分方法》)。

第三条省应急管理厅负责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各市、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辖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日常工作。

第四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3个等级,所应达到的要求为:

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总得分不低于90分,重大灾害防治、专业管理部分评分不低于90分,安全基础管理部分评分不低于85分,且不存在下列情形:

1.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般事故未满1年、较大及重大事故未满2年、特别重大事故未满3年的;

2.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检查考核未通过,自考核定级部门检查之日起未满1年的;

3.被降级或撤消等级未满1年的;

4.被列入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期间的。

二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总得分及各管理部分得分均不低于80分,且不存在下列情形:

1.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般事故未满半年、较大及重大事故未满1年、特别重大事故未满2年的;

2.被降级或撤消等级未满半年的。

三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总得分及各管理部分得分均不低于70分。

第五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实行分级考核定级。

申报一级的煤矿由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初审,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组织考核定级;申报二级的煤矿由市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级部门)组织初审,省应急管理厅组织考核定级或者书面委托市级部门现场考核,省应急管理厅对委托考核结果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通报;申报三级的煤矿由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部门)组织初审,市级部门组织考核定级;市级部门监管的煤矿申报三级等级,由市级部门组织初审,省应急管理厅组织考核定级。

第六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按照企业自评申报、初审、考核、公示、公告的程序进行。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在收到煤矿企业申请后的60个工作日内完成考核定级。煤矿和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通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模块(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完成申报、初审、考核、公示、公告等各环节工作。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和信息化方式开展考核定级等工作的,不予公告确认。

(一)自评申报。煤矿对照《评分办法》全面自评,形成自评报告,填写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申报表,依据拟申报的等级向初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初审。初审部门收到煤矿申请后,应及时进行材料审查并进行现场检查,经初审合格后上报负责考核定级的部门。

上报的申请考核材料中,应包括申报材料审查情况和明确的初审意见,开展现场检查的还应当包括现场检查情况和现场检查问题隐患复查情况。

(三)考核。考核定级部门在收到经初审合格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申请后,应及时组织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组织初审部门和日常安全监管部门共同对申报煤矿进行现场考核。

对现场考核未达到一级等级要求的申报煤矿,符合二级等级条件的由省应急管理厅按照考核得分直接定级;对考核未达到二级等级要求的申报煤矿,符合三级等级条件的由市级部门按照考核得分直接定级;对考核未达到三级等级要求的申报煤矿,由市级部门责令其整改,整改合格后重新提出申请。

对自评材料弄虚作假的煤矿,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取消其申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的资格,认定其考核不达标。煤矿整改完成后需重新自评申报,且1年内不得申报二级及以上等级。

(四)公示。对考核合格的申报煤矿,由初审部门监督检查申报煤矿隐患整改合格后,将整改报告报送考核定级部门。考核定级部门收到整改报告后,在本部门或本级政府的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整改报告中应包括现场考核问题隐患复查情况、明确的复查意见、复查人员签字表及相关支撑材料。

(五)公告。对公示无异议的煤矿,考核定级部门确认其等级,并予以公告。

市级部门应在公告三级定级后3个工作日内将被定级煤矿名单经“信息系统”报送省应急管理厅,同时将公告文件报送省应急管理厅。

第七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应加强日常检查,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1次全面的自查,煤矿上级企业每半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全面检查(没有上级企业的煤矿自行组织开展)。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每年至少通报一次本行政区域内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情况,以及等级被降低和撤消的情况。

第八条煤矿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相应等级后,考核定级部门每3年进行一次复查复核。由煤矿在3年期满前3个月重新自评申报,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按第六条规定对其考核定级。

第九条鼓励120万吨/年(含)以上新建煤矿达到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中省国有煤矿、市级部门负责监管煤矿、核定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含)以上煤矿,达到二级及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其他煤矿达到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第十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煤矿作出符合一级体系要求的承诺,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可在3年期满时直接办理延期:

1.3年期限内,未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不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且组织生产的情况;

2.3年期限内,井下“零突出”“零透水”“零冲击地压事故”;

3.井工煤矿采用“一井一面”或“一井两面”生产模式(冲击地压矿井和开采保护层的矿井除外);

4.井工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露天煤矿采剥机械化程度达到100%。

第十一条办理直接延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煤矿,应在3年期满前3个月通过“信息系统”自评申报,由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对其审核,并征求当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意见,审核符合延期条件后通过“信息系统”报送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按照程序予以公示公告。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二级、三级煤矿不执行直接延期制度。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的监管。

(一)对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的煤矿应加强动态监管。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按属地监管原则,每年按一定比例对达标煤矿进行抽查,其中,省应急管理厅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10%,市级部门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30%(榆林市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15%,宝鸡市、汉中市应全覆盖检查),县级部门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50%(神木市、府谷县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30%)。对工作中发现已不具备原有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水平的煤矿,应降低或撤消其取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对停产超过6个月的煤矿,应撤消其原有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待复产时重新申报、考核定级。矿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日常检查查处煤矿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后,自查处之日上溯6个月,查处重大事故隐患数量超过煤矿自查上报数量的,应逐级降低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三级为撤消)。各级矿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查处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后,应及时通报省应急管理厅。

(二)对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的煤矿,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降低或撤消其取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一级、二级煤矿发生一般事故后分别降为二级、三级,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时撤消其等级;三级煤矿发生一般及以上事故时撤消其等级。

(三)降低或撤消煤矿所取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后,由原等级考核定级部门进行公告并更新“信息系统”相关信息。

(四)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被撤消的煤矿,实施撤消决定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依法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进行整改,待整改合格后重新提出申请。

(五)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每年应组织对本行政辖区内直接延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煤矿开展重点抽查。对达不到一级等级要求的煤矿,应降低或撤消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并将有关情况通过“信息系统”上传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第十三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煤矿在有效期内享受以下激励政策:

(一)在全国性或区域性调整、实施减量化生产措施时,原则上不纳入减量化生产煤矿范围;

(二)在地方政府因其他煤矿发生事故采取区域政策性停产措施时,原则上不纳入停产范围;

(三)申请生产能力核增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开展审查确认工作;新投产的煤矿和已核定生产能力的煤矿,通过生产能力核定提高产能规模的间隔时间,可按规定缩短;

(四)生产能力核增时,产能置换比例不小于核增产能的100%,通过改扩建、技术改造增加优质产能超过120万吨/年以上的,所需产能置换指标折算比例可提高为200%;

(五)生产能力核增时,核增幅度可在“不超过煤炭工业设计规范标准设计井型规模2级级差”规定的基础上,上浮1级级差;实现“一井一面”或智能化开采的,核增幅度可上浮2级级差;

(六)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直接办理延期手续;

(七)银行保险、证券、担保等主管部门作为对煤矿企业信用评级重要参考依据;

(八)纳入A类煤矿管理,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适当减少检查频次;煤矿停产后复产验收时,优先进行复产验收。

第十四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二级煤矿在有效期内享受以下激励政策:

(一)在区域性调整、实施减量化生产措施时,原则上不纳入减量化生产煤矿范围;

(二)在地方政府因其他煤矿发生事故采取区域政策性停产措施时,原则上不纳入停产范围;

(三)纳入B类煤矿管理,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适当减少检查频次;煤矿停产后复产验收时,优先进行复产验收。

第十五条本实施细则由省应急管理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执行,2020年6月30日颁布的《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实施细则(试行)》(陕应急〔2020〕140号)同时废止。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