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盘,固态电池板块彻底爆发。星云股份、杉杉股份、传艺科技、山东章鼓、龙蟠科技等多股一度涨停,利元亨、鹏辉能源涨超7%。而从港股市场来看,龙蟠科技一度涨超30%,瑞浦兰钧、比亚迪股份、赣锋锂业等涨幅亦比较大。
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有三大利好:
首先,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其次,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比亚迪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
第三,光大证券研报称,市场低估了全固态电池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需求放量后,对安全及续航方面的支持。
固态电池爆发
今天早盘,很多前期的热门股开始退潮,但固态电池爆发。星云股份、杉杉股份、传艺科技、山东章鼓、龙蟠科技等多股一度涨停。固态电池指数一度大涨超2%,远远要好于大市的表现。
港股和美股的固态电池板块表现也较为强劲。
从消息面来看,固态电池突然崛起与利好集体出现有关。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产业体系加速完善。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和技术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显著提高。
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比亚迪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近期包括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创新企业也相继公布了其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广汽集团则在2月13日宣布,其采用第三代海绵硅负极与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计划2026年实现装车搭载。
固态电池更是搭上了机器人的便车。光大证券研报最新研报称,市场低估了全固态电池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需求放量后,对安全及续航方面的支持。下一阶段看全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硫化锂的量产与降本;干法电极工艺是纯增量环节,对辊压机要求大幅提升,等静压技术尤其适用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层的成型。
风口已经成形?
据高工锂电微信公众号不完全统计,开年不足两月,国内新增签约、环评通过的固态电池相关生产项目(涵盖电池与材料环节)投资总额已突破百亿元人民币;2月9日长安汽车发布全固态电池“金钟罩”,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现代汽车计划在2025年底前发布首款由全固态电池供电的电动汽车原型车,并将于2025年3月首次向公众展示其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试点生产线。
其实,已经有券商认为,2025年或为固态电池量产元年,产业界进展不断。并判断2025年人形机器人、eVTOL、消费电子等固态电池高端应用有望进一步放量,国内相关行业支持政策将进一步明确,推动行业有序加速发展。
中信证券表示,固态电池适配人形机器人动力需求。①能量密度高,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持久的续航能力;②安全性高,在各种复杂工况中及受到外力冲击或高温环境等突发事件下可保持电池内部结构稳定;③循环寿命长,性能衰减缓慢,提高人形机器人整体使用寿命和经济性;④设计灵活度高,全固态电池可以根据人形机器人的复杂机械结构和内部空间布局,灵活地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实现更合理的重量分布,提升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民生证券则认为,自2024年1月,固态电池产业迎来多项重要进展,标志着这一新兴技术正在加速向商业化迈进。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虽然面临技术和产能瓶颈,但随着各大企业的持续创新与合作,预计将在2027年迎来突破,逐步进入主流应用阶段。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也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节点锁定在2027年。苗圩表示,尽管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的问题。但从当前全球研发进展来看,随着量产技术工艺逐渐成熟,2027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批量生产。
今天早盘,固态电池板块彻底爆发。星云股份、杉杉股份、传艺科技、山东章鼓、龙蟠科技等多股一度涨停,利元亨、鹏辉能源涨超7%。而从港股市场来看,龙蟠科技一度涨超30%,瑞浦兰钧、比亚迪股份、赣锋锂业等涨幅亦比较大。
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有三大利好:
首先,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其次,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比亚迪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
第三,光大证券研报称,市场低估了全固态电池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需求放量后,对安全及续航方面的支持。
固态电池爆发
今天早盘,很多前期的热门股开始退潮,但固态电池爆发。星云股份、杉杉股份、传艺科技、山东章鼓、龙蟠科技等多股一度涨停。固态电池指数一度大涨超2%,远远要好于大市的表现。
港股和美股的固态电池板块表现也较为强劲。
从消息面来看,固态电池突然崛起与利好集体出现有关。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产业体系加速完善。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和技术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显著提高。
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比亚迪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近期包括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创新企业也相继公布了其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广汽集团则在2月13日宣布,其采用第三代海绵硅负极与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计划2026年实现装车搭载。
固态电池更是搭上了机器人的便车。光大证券研报最新研报称,市场低估了全固态电池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需求放量后,对安全及续航方面的支持。下一阶段看全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硫化锂的量产与降本;干法电极工艺是纯增量环节,对辊压机要求大幅提升,等静压技术尤其适用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层的成型。
风口已经成形?
据高工锂电微信公众号不完全统计,开年不足两月,国内新增签约、环评通过的固态电池相关生产项目(涵盖电池与材料环节)投资总额已突破百亿元人民币;2月9日长安汽车发布全固态电池“金钟罩”,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现代汽车计划在2025年底前发布首款由全固态电池供电的电动汽车原型车,并将于2025年3月首次向公众展示其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试点生产线。
其实,已经有券商认为,2025年或为固态电池量产元年,产业界进展不断。并判断2025年人形机器人、eVTOL、消费电子等固态电池高端应用有望进一步放量,国内相关行业支持政策将进一步明确,推动行业有序加速发展。
中信证券表示,固态电池适配人形机器人动力需求。①能量密度高,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持久的续航能力;②安全性高,在各种复杂工况中及受到外力冲击或高温环境等突发事件下可保持电池内部结构稳定;③循环寿命长,性能衰减缓慢,提高人形机器人整体使用寿命和经济性;④设计灵活度高,全固态电池可以根据人形机器人的复杂机械结构和内部空间布局,灵活地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实现更合理的重量分布,提升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民生证券则认为,自2024年1月,固态电池产业迎来多项重要进展,标志着这一新兴技术正在加速向商业化迈进。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虽然面临技术和产能瓶颈,但随着各大企业的持续创新与合作,预计将在2027年迎来突破,逐步进入主流应用阶段。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也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节点锁定在2027年。苗圩表示,尽管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的问题。但从当前全球研发进展来看,随着量产技术工艺逐渐成熟,2027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