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能成为上海第二个特斯拉?

智车科技

2天前

作为丰田电动化转型迈出的关键一步,雷克萨斯独资建厂生产的将是纯电车型,并非目前广受消费者认可的燃油车型。...三大日系豪华品牌中,讴歌已经退出中国市场,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几乎被消费者遗忘,雷克萨斯几乎成为日系豪华车品牌在华唯一的希望。

一场豪赌,还是最佳时机?

“特斯拉模式”正在被复制。

近日,丰田宣布与上海市达成合作意向,在上海市金山区独资成立LEXUS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新公司将依托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先进成熟的产业链基础、物流网络、人才体系及市场规模,研发LEXUS雷克萨斯品牌纯电动车型,并计划于2027年投产。

这也意味着,继特斯拉之后,丰田即将成为第二家在华独资建厂的汽车企业。

图片来源:雷克萨斯

在过去十余年里,雷克萨斯国产的传闻从未间断,而丰田对此事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但这一次,国产雷克萨斯真的要来了。

国产最佳时机?

雷克萨斯是丰田汽车旗下豪华汽车品牌,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05年正式在中国成立特许经销网络,采用进口形式在中国市场销售。

进入中国市场20年来,雷克萨斯收获了不少忠实拥趸。伴随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中国车企合资实现国产的外资车企越来越多,雷克萨斯也曾多次传出国产化的消息,但始终未能成真。

2024年12月,丰田汽车公司将在上海设立一家独资雷克萨斯工厂的消息传出。彼时,雷克萨斯中国给出的回应是:非官方消息,不予评论。然而,这一消息很快得到证实。作为丰田电动化转型迈出的关键一步,雷克萨斯独资建厂生产的将是纯电车型,并非目前广受消费者认可的燃油车型。

如今,合资及外资品牌普遍在中国市场面临较大压力。同样,在全球市场顺风顺水的丰田也遭遇了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丰田在华销量为177.6万辆,同比下降6.9%。雷克萨斯虽在2024年实现了18.19万辆的销量,但想回到2021年高点时的22万辆仍有较大难度。

与此同时,中国进口车市场规模持续萎缩。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进口车市场交出近15年来的最低销量成绩单。我国进口车市场2010年首次突破80万辆,并在2014年达最高峰,实现143万辆的市场规模。此后中国进口车市场波动发展,在2017年销量回升至124万辆之后便开始持续下滑。到了2024年,进口车销量仅剩70万辆。当前,进口车市场规模相较于市场高点已经腰斩,这对雷克萨斯来说不是好消息。

同时,日系豪华品牌近年来在华也遇到较大的生存压力。三大日系豪华品牌中,讴歌已经退出中国市场,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几乎被消费者遗忘,雷克萨斯几乎成为日系豪华车品牌在华唯一的希望。

图片来源:雷克萨斯 

不过,在市场蝶变中,电动化、智能化正成为汽车市场新的增长点。按照丰田汽车此前发布的计划,预计到2030年,雷克萨斯实现旗下所有车型均提供纯电动版本,并在中国、北美、欧洲实现100% 纯电动车型销售,达到全球销量100万辆的目标。

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借力中国市场将是无法绕开的选择。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显示,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1750 万辆。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288.8 万辆和 1286.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4% 和 35.5%。中国,早已成为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沃土。

能否复制“特斯拉模式”?

特斯拉独资建厂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一直被行业津津乐道。

2018年前后,因为“产能地狱”等困境,马斯克甚至做好了特斯拉破产的准备。关键时刻,中国拉了特斯拉一把。在股比放开、允许100%独资、税收优惠等多项政策之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于2019年正式动工并投产。2020年,特斯拉的中国销量就攀升至14.8万辆,不仅成为当年中国市场电动汽车销冠,也实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首个年度盈利。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了约65.7万辆,同比增长8.8%,占特斯拉全球总销量的近40%。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车型有两款,其中国产特斯拉Model Y上市四年依旧稳居SUV销量榜首,在2024年销量高达48万辆,而Model 3的累计销量也达到17.7万辆。

在华独资建厂,让特斯拉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同时,特斯拉带来的充分竞争也彻底激活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特斯拉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这一次合作中取得了“双赢”。

雷克萨斯国产虽迟,但相较于特斯拉早年国产时的处境,仍具有多项优势。

2024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超过了18万辆,是豪华进口车品牌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这意味着消费市场对于这一品牌本身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而国产化可降低成本,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有助于在与BBA、凯迪拉克、沃尔沃等豪华品牌以及国产新能源品牌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同时,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包括上海及周边已经形成成熟的汽车产业链,这将有助于加速雷克萨斯的电动化转型。

雷克萨斯作为丰田旗下的豪华品牌,有着较高的品牌定位和良好的品质口碑,以可靠性和低故障率闻名,消费者对其品牌认可度较高。丰田的生产制造与品控经验,也将帮助雷克萨斯在国产后维持质量口碑。

当然,复制特斯拉的成功也并不容易。

从政策层面来看,特斯拉曾享受“超国民待遇”,但当前外资政策更强调技术溢出和产业链控制。雷克萨斯需证明其能带动本土研发或就业,否则难以获得同等支持。据了解,丰田此次将投资50亿元,工厂初期年产能约为10万辆,预计将创造约1000个新就业岗位。相比特斯拉500亿元大手笔投资,本次投资额度不大,当然,这也符合雷克萨斯一直以来偏保守的风格。

从技术层面来看,此前雷克萨斯长期依赖混动技术,纯电车型市场声量不足,能否快速打开纯电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尚是未知数。在供应链重构方面,特斯拉通过本土化实现快速降本,而雷克萨斯需打破丰田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建立本土电动车专属供应链,尤其在电池、电控等关键领域可能受制于丰田的决策速度。

与此同时,特斯拉建厂时,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处于爆发初期,竞争相对较小。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成为成熟且高度竞争的市场,本土品牌已占据主导地位。2027年才能迎来投产的雷克萨斯,也势必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局势。长期以“进口豪华”形象立足的雷克萨斯,国产后能否维持品牌调性同样尚未可知。

雷克萨斯的国产化之路能否成功,恐怕至少要等到2027年才能初见眉目。

原文标题 : 雷克萨斯,能成为上海第二个特斯拉?

作为丰田电动化转型迈出的关键一步,雷克萨斯独资建厂生产的将是纯电车型,并非目前广受消费者认可的燃油车型。...三大日系豪华品牌中,讴歌已经退出中国市场,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几乎被消费者遗忘,雷克萨斯几乎成为日系豪华车品牌在华唯一的希望。

一场豪赌,还是最佳时机?

“特斯拉模式”正在被复制。

近日,丰田宣布与上海市达成合作意向,在上海市金山区独资成立LEXUS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新公司将依托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先进成熟的产业链基础、物流网络、人才体系及市场规模,研发LEXUS雷克萨斯品牌纯电动车型,并计划于2027年投产。

这也意味着,继特斯拉之后,丰田即将成为第二家在华独资建厂的汽车企业。

图片来源:雷克萨斯

在过去十余年里,雷克萨斯国产的传闻从未间断,而丰田对此事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但这一次,国产雷克萨斯真的要来了。

国产最佳时机?

雷克萨斯是丰田汽车旗下豪华汽车品牌,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05年正式在中国成立特许经销网络,采用进口形式在中国市场销售。

进入中国市场20年来,雷克萨斯收获了不少忠实拥趸。伴随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中国车企合资实现国产的外资车企越来越多,雷克萨斯也曾多次传出国产化的消息,但始终未能成真。

2024年12月,丰田汽车公司将在上海设立一家独资雷克萨斯工厂的消息传出。彼时,雷克萨斯中国给出的回应是:非官方消息,不予评论。然而,这一消息很快得到证实。作为丰田电动化转型迈出的关键一步,雷克萨斯独资建厂生产的将是纯电车型,并非目前广受消费者认可的燃油车型。

如今,合资及外资品牌普遍在中国市场面临较大压力。同样,在全球市场顺风顺水的丰田也遭遇了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丰田在华销量为177.6万辆,同比下降6.9%。雷克萨斯虽在2024年实现了18.19万辆的销量,但想回到2021年高点时的22万辆仍有较大难度。

与此同时,中国进口车市场规模持续萎缩。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进口车市场交出近15年来的最低销量成绩单。我国进口车市场2010年首次突破80万辆,并在2014年达最高峰,实现143万辆的市场规模。此后中国进口车市场波动发展,在2017年销量回升至124万辆之后便开始持续下滑。到了2024年,进口车销量仅剩70万辆。当前,进口车市场规模相较于市场高点已经腰斩,这对雷克萨斯来说不是好消息。

同时,日系豪华品牌近年来在华也遇到较大的生存压力。三大日系豪华品牌中,讴歌已经退出中国市场,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几乎被消费者遗忘,雷克萨斯几乎成为日系豪华车品牌在华唯一的希望。

图片来源:雷克萨斯 

不过,在市场蝶变中,电动化、智能化正成为汽车市场新的增长点。按照丰田汽车此前发布的计划,预计到2030年,雷克萨斯实现旗下所有车型均提供纯电动版本,并在中国、北美、欧洲实现100% 纯电动车型销售,达到全球销量100万辆的目标。

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借力中国市场将是无法绕开的选择。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显示,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1750 万辆。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288.8 万辆和 1286.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4% 和 35.5%。中国,早已成为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沃土。

能否复制“特斯拉模式”?

特斯拉独资建厂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一直被行业津津乐道。

2018年前后,因为“产能地狱”等困境,马斯克甚至做好了特斯拉破产的准备。关键时刻,中国拉了特斯拉一把。在股比放开、允许100%独资、税收优惠等多项政策之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于2019年正式动工并投产。2020年,特斯拉的中国销量就攀升至14.8万辆,不仅成为当年中国市场电动汽车销冠,也实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首个年度盈利。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了约65.7万辆,同比增长8.8%,占特斯拉全球总销量的近40%。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车型有两款,其中国产特斯拉Model Y上市四年依旧稳居SUV销量榜首,在2024年销量高达48万辆,而Model 3的累计销量也达到17.7万辆。

在华独资建厂,让特斯拉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同时,特斯拉带来的充分竞争也彻底激活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特斯拉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这一次合作中取得了“双赢”。

雷克萨斯国产虽迟,但相较于特斯拉早年国产时的处境,仍具有多项优势。

2024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超过了18万辆,是豪华进口车品牌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这意味着消费市场对于这一品牌本身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而国产化可降低成本,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有助于在与BBA、凯迪拉克、沃尔沃等豪华品牌以及国产新能源品牌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同时,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包括上海及周边已经形成成熟的汽车产业链,这将有助于加速雷克萨斯的电动化转型。

雷克萨斯作为丰田旗下的豪华品牌,有着较高的品牌定位和良好的品质口碑,以可靠性和低故障率闻名,消费者对其品牌认可度较高。丰田的生产制造与品控经验,也将帮助雷克萨斯在国产后维持质量口碑。

当然,复制特斯拉的成功也并不容易。

从政策层面来看,特斯拉曾享受“超国民待遇”,但当前外资政策更强调技术溢出和产业链控制。雷克萨斯需证明其能带动本土研发或就业,否则难以获得同等支持。据了解,丰田此次将投资50亿元,工厂初期年产能约为10万辆,预计将创造约1000个新就业岗位。相比特斯拉500亿元大手笔投资,本次投资额度不大,当然,这也符合雷克萨斯一直以来偏保守的风格。

从技术层面来看,此前雷克萨斯长期依赖混动技术,纯电车型市场声量不足,能否快速打开纯电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尚是未知数。在供应链重构方面,特斯拉通过本土化实现快速降本,而雷克萨斯需打破丰田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建立本土电动车专属供应链,尤其在电池、电控等关键领域可能受制于丰田的决策速度。

与此同时,特斯拉建厂时,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处于爆发初期,竞争相对较小。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成为成熟且高度竞争的市场,本土品牌已占据主导地位。2027年才能迎来投产的雷克萨斯,也势必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局势。长期以“进口豪华”形象立足的雷克萨斯,国产后能否维持品牌调性同样尚未可知。

雷克萨斯的国产化之路能否成功,恐怕至少要等到2027年才能初见眉目。

原文标题 : 雷克萨斯,能成为上海第二个特斯拉?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