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接入潮:能源央企不是AI禁地

智车科技

2天前

新工具的出现,也测试出了这些能源巨头们的“消化能力”。

“低成本、高效率”的DeepSeek杀疯了。

2025年2月,中国掀起一场DeepSeek大模型的“接入潮”,多家能源央企以AI转型的战略敏锐性,迅速完成技术落地。

以“三桶油”“两网”等为代表,能源央企一改大众眼中“闭塞”“大象转身慢”的印象,反而以专业的姿态和积极的态度,拥抱AI。DeepSeek的接入,或许只是起点,但已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AI驱动的能源革命,正以中国速度向前飞驰。

以“央企效率”领跑行业AI化

事实上,由于DeepSeek的灵活与开源,让各行各业再也没有借口和理由不去行动了。

中国石油:速度制胜,生态共建

中石油的AI布局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厚积薄发的效率突围。2024年“央企速度”在2024年集中爆发,5月,中石油闪电敲定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的合作,启动昆仑大模型建设;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宣布推进多模态大模型在石油、新能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而此次中石油迅速完成昆仑大模型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2月8日完成),较2024年昆仑大模型历时半年的自研模块开发周期大幅缩短,从自主研发到生态共建,标志着其AI中台已形成成熟的生态接入能力。

中国石化:三天完成部署,测试先行

作为石油化工领域的代表,中石化在DeepSeek发布后迅速组建专项团队,仅用3天(2月5日)即完成国产化算力环境部署,并接入自有“长城大模型”系统,成为首个公开落地案例。其速度背后是技术验证的严谨性:编制《石油化工行业大模型测试题集》,对模型进行行业适配性深度测试,确保综合回答准确度达标。

相较于中石化2024年长城大模型的渐进式迭代,此次从部署到内部分批推广仅用了两周时间,反映出其AI战略已从“技术储备”转向“实战应用”

国家管网集团:技术集成“快而深”

国家管网于2月10日完成“满血版”DeepSeek私有化部署,同步在管网慧答、智能调控等场景应用,并启动大模型架构升级计划,将原有分层架构(L0-L2)重构为“蒸馏融合+Agent运营+人机协同”的新体系。

技术落地到生态重塑,国家管网此次深度改造,比2024年首批示范场景9个月(2月-11月)的落地周期更快一步

电力巨头密集布局

从2月12日起到今天,堪称电力央企的“AI黄金周”,国家电网MSC平台、南方电网“大瓦特”体系、中国华电“华电睿思”数字底座相继完成DeepSeek接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DeepSeek系列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推出了“睿智小能”AI助手。

跟之前的部署周期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新工具的出现,也测试出了这些能源巨头们的“消化能力”。

从“工具应用”到“生态重构”

如果说,对于DeepSeek的应用,态度是表象,速度是能力,那么这次与AI的结合,更是一种“交卷”式的切磋。可以看到,各大能源央企不仅追求部署速度,更通过场景创新、技术融合与生态构建,有了得心应手的专属工具。

专业性与安全性并重的场景化创新,其中,中石油昆仑大模型新增了“深度思考”模式,用户可自主切换至AI推理服务基础版提供标准化回答,“深度思考”模式则调用DeepSeek-R1实现知识推理,将问答从“信息检索”升级为“知识推演”。

中广核则聚焦核电特殊性,将DeepSeek应用于辐射防护预警、备件库存优化,并计划拓展至新能源设备预警,形成“核电工控+AI”特色路径

国家能源集团通过RAG架构整合风电、光伏数据构建专属知识库,实现风机故障定位、光伏巡检作业票生成等场景的“智能助手+生产智囊”双驱动

国产化与开源生态共振的技术融合表现为所有部署均强调“全国产化算力”与私有化数据安全。

例如中国海油采用全国产化算力,在“海能”人工智能模型平台正式接入DeepSeek系列模型,通过私有化部署方式面向全集团提供开放服务,在集团内网环境下为全集团提供高效精准、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服务,最大限度确保企业数据安全;国家电网MSC平台通过DeepSeek提升需求解读、文档生成等能力,已支撑300多个创新产品研发。同时,DeepSeek的开源策略(如模型权重开放、API低成本)又加速了企业定制化开发

从单点应用到体系化升级的生态重构,以国家管网集团的实践最具代表性。其通过DeepSeek+Agent技术,将大模型从“辅助工具”升级为“运营层核心”,推动“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能力链重塑,目标是构建支撑“全国一张网”的智慧能源网络,这种体系化思维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等不起与必答题,是DeepSeek来袭后,能源央企的答案。他们也用行动证明了:安全问题、专业门槛都不是借口,能源央企并非AI禁地。

中石化、国家管网等技术验证的严谨性,中广核、华电等场景落地的专业性,以及全行业对国产化、数据安全的极致追求,共同勾勒出央企AI化的深层逻辑:以技术自主保障能源安全,以智能升级重塑产业竞争力。

原文标题 : DeepSeek接入潮:能源央企不是AI禁地

新工具的出现,也测试出了这些能源巨头们的“消化能力”。

“低成本、高效率”的DeepSeek杀疯了。

2025年2月,中国掀起一场DeepSeek大模型的“接入潮”,多家能源央企以AI转型的战略敏锐性,迅速完成技术落地。

以“三桶油”“两网”等为代表,能源央企一改大众眼中“闭塞”“大象转身慢”的印象,反而以专业的姿态和积极的态度,拥抱AI。DeepSeek的接入,或许只是起点,但已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AI驱动的能源革命,正以中国速度向前飞驰。

以“央企效率”领跑行业AI化

事实上,由于DeepSeek的灵活与开源,让各行各业再也没有借口和理由不去行动了。

中国石油:速度制胜,生态共建

中石油的AI布局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厚积薄发的效率突围。2024年“央企速度”在2024年集中爆发,5月,中石油闪电敲定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的合作,启动昆仑大模型建设;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宣布推进多模态大模型在石油、新能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而此次中石油迅速完成昆仑大模型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2月8日完成),较2024年昆仑大模型历时半年的自研模块开发周期大幅缩短,从自主研发到生态共建,标志着其AI中台已形成成熟的生态接入能力。

中国石化:三天完成部署,测试先行

作为石油化工领域的代表,中石化在DeepSeek发布后迅速组建专项团队,仅用3天(2月5日)即完成国产化算力环境部署,并接入自有“长城大模型”系统,成为首个公开落地案例。其速度背后是技术验证的严谨性:编制《石油化工行业大模型测试题集》,对模型进行行业适配性深度测试,确保综合回答准确度达标。

相较于中石化2024年长城大模型的渐进式迭代,此次从部署到内部分批推广仅用了两周时间,反映出其AI战略已从“技术储备”转向“实战应用”

国家管网集团:技术集成“快而深”

国家管网于2月10日完成“满血版”DeepSeek私有化部署,同步在管网慧答、智能调控等场景应用,并启动大模型架构升级计划,将原有分层架构(L0-L2)重构为“蒸馏融合+Agent运营+人机协同”的新体系。

技术落地到生态重塑,国家管网此次深度改造,比2024年首批示范场景9个月(2月-11月)的落地周期更快一步

电力巨头密集布局

从2月12日起到今天,堪称电力央企的“AI黄金周”,国家电网MSC平台、南方电网“大瓦特”体系、中国华电“华电睿思”数字底座相继完成DeepSeek接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DeepSeek系列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推出了“睿智小能”AI助手。

跟之前的部署周期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新工具的出现,也测试出了这些能源巨头们的“消化能力”。

从“工具应用”到“生态重构”

如果说,对于DeepSeek的应用,态度是表象,速度是能力,那么这次与AI的结合,更是一种“交卷”式的切磋。可以看到,各大能源央企不仅追求部署速度,更通过场景创新、技术融合与生态构建,有了得心应手的专属工具。

专业性与安全性并重的场景化创新,其中,中石油昆仑大模型新增了“深度思考”模式,用户可自主切换至AI推理服务基础版提供标准化回答,“深度思考”模式则调用DeepSeek-R1实现知识推理,将问答从“信息检索”升级为“知识推演”。

中广核则聚焦核电特殊性,将DeepSeek应用于辐射防护预警、备件库存优化,并计划拓展至新能源设备预警,形成“核电工控+AI”特色路径

国家能源集团通过RAG架构整合风电、光伏数据构建专属知识库,实现风机故障定位、光伏巡检作业票生成等场景的“智能助手+生产智囊”双驱动

国产化与开源生态共振的技术融合表现为所有部署均强调“全国产化算力”与私有化数据安全。

例如中国海油采用全国产化算力,在“海能”人工智能模型平台正式接入DeepSeek系列模型,通过私有化部署方式面向全集团提供开放服务,在集团内网环境下为全集团提供高效精准、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服务,最大限度确保企业数据安全;国家电网MSC平台通过DeepSeek提升需求解读、文档生成等能力,已支撑300多个创新产品研发。同时,DeepSeek的开源策略(如模型权重开放、API低成本)又加速了企业定制化开发

从单点应用到体系化升级的生态重构,以国家管网集团的实践最具代表性。其通过DeepSeek+Agent技术,将大模型从“辅助工具”升级为“运营层核心”,推动“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能力链重塑,目标是构建支撑“全国一张网”的智慧能源网络,这种体系化思维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等不起与必答题,是DeepSeek来袭后,能源央企的答案。他们也用行动证明了:安全问题、专业门槛都不是借口,能源央企并非AI禁地。

中石化、国家管网等技术验证的严谨性,中广核、华电等场景落地的专业性,以及全行业对国产化、数据安全的极致追求,共同勾勒出央企AI化的深层逻辑:以技术自主保障能源安全,以智能升级重塑产业竞争力。

原文标题 : DeepSeek接入潮:能源央企不是AI禁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