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传奇CFO退休,他为什么能坚持40年?

联商网

1周前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1983年,没人会想到这个刚从斯坦福商学院毕业、在华尔街做投行的年轻人,会成为零售业最传奇的CFO之一。...所以关键是培养出理解并坚持我们价值观的人。...退休前一周,68岁的加兰蒂仍在工位整理文件。

出品/联商翻译中心

编译/松柏

“把赚来的钱还给顾客”,这句话听起来更像是营销口号。

但在美国零售业,有一位CFO将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在他的理念里,降价不是促销手段,而是企业的责任;在他的账本中,毛利率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有着严格的上限;在他经手的每一笔采购中,节约的80%成本都必须让利给消费者。

华尔街的精英们曾无数次质疑这种“反常规”操作。但数据证明他是对的:这家名为Costco(开市客)的企业,年收入已超过2400亿美元,拥有近1.3亿忠实会员构筑的护城河,实现了穿越五次经济周期的稳健增长,成为全球最成功的零售商之一。

近日,执掌Costco财务大权的传奇CFO理查德·加兰蒂(Richard Galanti)正式告别。在美国大型上市公司中,CFO的平均任期仅为4.7年,而加兰蒂坚守了整整40年。让我们走进这位传奇CFO的故事,看看他如何用一生将一个“疯狂”的念头,变成了改变零售业的力量

理查德·加兰蒂出席财报发布会

01

从杂货店到华尔街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1983年,没人会想到这个刚从斯坦福商学院毕业、在华尔街做投行的年轻人,会成为零售业最传奇的CFO之一。

那时的理查德·加兰蒂正为投行DLJ工作,他的任务是帮助西雅图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仓储会员店筹集A轮融资。这家公司就是Costco,当时仅在美国西北部开了三家店,创始人只筹到了75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在2024年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加兰蒂回忆起这段经历,称这完全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结果。在为期六个月的融资过程中,他帮助Costco筹到了1690万美元。就在项目即将结束时,创始人杰夫·布罗特曼(Jeff Brotman)和吉姆·辛内格(Jim Sinegal)找到他,说公司的CFO要离职了,问他有没有兴趣来西雅图工作。

在那个年代,从华尔街跳槽到一家初创零售企业并不是一个明智的职业选择。但加兰蒂却被这家公司的与众不同所吸引。

杰夫·布罗特曼(左),吉姆·辛内格(右)

事实上,零售业的基因早就刻在了加兰蒂的骨子里。在亚特兰大,他的父亲和三个叔叔共同经营着四家食品杂货店。从10岁起,每到周末和假期,当其他孩子在玩耍时,小加兰蒂就在店里帮忙。在最近一次CFO Dive的专访中,他回忆起童年时光,称自己从打包食品杂货、切肉、拖地、补货架做起,到了大学暑假时还管理过店铺。

正是这段经历打动了Costco的创始人。在公司内部流传的一个著名故事中,创始人看重的不是加兰蒂的华尔街经验或商学院学位,而是他对零售业的深刻理解。当他准确使用“shrink”(库存损耗)这样的行业术语时,两位创始人立即确信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1984年3月,28岁的加兰蒂离开纽约,来到西雅图担任财务副总裁。那时他想,大概干个四年就回亚特兰大过上幸福生活。但命运总是出人意料——十个月后,他就成为了CFO。“我从没想过Costco会如此成功,也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待这么久,”他说,“但这里的每一天都让我深深着迷。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像是在参与一场改变零售业的革命。”

02

简单未必平庸,克制亦能生长

在Costco总部,加兰蒂的办公区只是一个开放式工位。40年来,这位掌管着数千亿美元财务的CFO,每天都在这个普通的格子间里工作。这种刻意淡化等级的做派,成为了华尔街分析师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理查德·加兰蒂的总部工位

分析师们给了他一个独特的称号——“Costco之声”。这源于他主持的数百次财报电话会议。在这些会议上,人们见不到寻常企业里CEO和CFO联袂登场的场面。相反,加兰蒂总是独自现身,用“数据+段子”化解分析师质疑。在他看来,与投资者沟通的关键是“永远保持透明,永远不过度承诺”。

在他主导的财务管理体系中,“严格”与“克制”是两个关键词。加兰蒂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成本管控机制,让Costco能在维持14-15%毛利率上限的同时实现稳健增长。这个看似保守的限制背后,是一套精密的财务管理体系:严格的供应商账期管理、高效的库存周转机制、清晰的成本核算标准。事实上,在他管理下的财报极少出现一次性调整项目,这种高度的财务纪律性在零售业并不常见。

在每个季度的财报会议上,当分析师质疑公司的低毛利策略时,加兰蒂总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公司的选择:通过严格的成本管控,确保采购节省的80%到90%能让利给消费者。他设计的财务核算体系不以短期利润为导向,而是着眼于会员的长期价值。

“当别人在算利润,我们在算会员续费率,”这是他常用来回应华尔街质疑的一句话。事实证明,这种“以客户利益为先”的财务理念为Costco赢得了持续增长的会员基础,创造了零售业最稳固的商业模式之一。

回顾2020年疫情期间,他展现出了一位资深CFO的危机应对智慧。当零售业普遍陷入恐慌时,加兰蒂一方面主导发行40亿美元债券充实“弹药库”,另一方面力挺公司“不裁员、不降薪”的决定。在他看来,维持运营稳定和员工信心,比短期节流更重要。这个决策,让Costco在动荡时期保持了难得的稳定。

在一次内部培训中,加兰蒂打了个有趣的比方:称CFO就像“成本考古学家”,要像发掘化石一样,细致地研究每一分钱的来龙去脉。这个比喻生动地诠释了他的财务管理哲学:简单但不草率,克制但不守旧。

03

企业文化一脉相承

40年来,加兰蒂的财务团队从12人发展到了超过700人。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区域的会计部门就有520人,另有200多人负责其他12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作。

然而,在这个庞大的团队中,很少看到空降高管的身影。“找对人选,放对位置”是他一贯的用人之道。在他看来,与其花大价钱招揽现成的人才,不如从基层开始培养。

这种理念源于他的亲身经历。28岁就成为CFO的加兰蒂,曾被问及是否想谋求更高职位。“吉姆(创始人)告诉我,如果想当更大的官,就得先去做做运营,”他说,“但我更愿意在财务这个领域深耕。”

在他的影响下,Costco的财务部门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机制。新人不分学历背景,都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就像我当年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从整理货架开始学习一样,”他说,“理解基层的工作,才能设计出真正有效的财务体系。”因此,公司85%的仓库经理都是从基层员工提拔,高管团队几乎清一色由一线业务骨干成长而来。

在Costco,扁平化管理不是一个口号。高管们会在走廊上与小时工聊上周的球赛,停车位不是按职位分配,而是按工龄排序。加兰蒂回忆说,吉姆每年都要花200天巡店,与收银员聊天说笑,记得每个区域经理的名字。这种推心置腹的管理方式创造了惊人的忠诚度:公司的员工流失率仅有8%,远低于零售业60%的平均水平。

2024年3月,当加兰蒂宣布将交棒给新任CFO加里·米勒奇普(Gary Millerchip)时,他选择用近一年的时间来完成交接。“我告诉加里,你想要我多靠近或多远离,都随你,”他说,“重要的是确保团队的文化和价值观能够传承下去。”在他看来,一个好的CFO不仅要懂数字,更要明白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

正如Costco创始人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所说:“如果我能亲自做所有工作那该多好,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关键是培养出理解并坚持我们价值观的人。”加兰蒂用40年时间,将这句话变成了现实。

写在最后

退休前一周,68岁的加兰蒂仍在工位整理文件。被问及是否会留恋聚光灯,他笑道:“我会想念这里的人。但Costco不需要英雄,它需要的是每个员工相信:把热狗便宜卖,比华尔街的掌声更重要。”  

这或许是对“长期主义”最生动的注解:当企业用40年时间证明,商品低价、厚待员工与高利润可以共存,财务官的故事便不再关乎数字,而成为商业文明的注脚。

登录 | 注册

在中国,Costco离山姆还有多大的差距?

南京Costco开市客推出全新同城配送服务

深圳Costco开市客1月9日起同城配送服务升级

Costco开市客同城配送服务覆盖杭州中心主城区

Costco开市客深耕宁波市场,推出全新到家配送服务

年营收2422.9亿美元,Costco如何成为会员制零售巨头?

爱马仕今年或再涨价,中国市场所在区域营收增速垫底

回到顶部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1983年,没人会想到这个刚从斯坦福商学院毕业、在华尔街做投行的年轻人,会成为零售业最传奇的CFO之一。...所以关键是培养出理解并坚持我们价值观的人。...退休前一周,68岁的加兰蒂仍在工位整理文件。

出品/联商翻译中心

编译/松柏

“把赚来的钱还给顾客”,这句话听起来更像是营销口号。

但在美国零售业,有一位CFO将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在他的理念里,降价不是促销手段,而是企业的责任;在他的账本中,毛利率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有着严格的上限;在他经手的每一笔采购中,节约的80%成本都必须让利给消费者。

华尔街的精英们曾无数次质疑这种“反常规”操作。但数据证明他是对的:这家名为Costco(开市客)的企业,年收入已超过2400亿美元,拥有近1.3亿忠实会员构筑的护城河,实现了穿越五次经济周期的稳健增长,成为全球最成功的零售商之一。

近日,执掌Costco财务大权的传奇CFO理查德·加兰蒂(Richard Galanti)正式告别。在美国大型上市公司中,CFO的平均任期仅为4.7年,而加兰蒂坚守了整整40年。让我们走进这位传奇CFO的故事,看看他如何用一生将一个“疯狂”的念头,变成了改变零售业的力量

理查德·加兰蒂出席财报发布会

01

从杂货店到华尔街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1983年,没人会想到这个刚从斯坦福商学院毕业、在华尔街做投行的年轻人,会成为零售业最传奇的CFO之一。

那时的理查德·加兰蒂正为投行DLJ工作,他的任务是帮助西雅图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仓储会员店筹集A轮融资。这家公司就是Costco,当时仅在美国西北部开了三家店,创始人只筹到了75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在2024年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加兰蒂回忆起这段经历,称这完全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结果。在为期六个月的融资过程中,他帮助Costco筹到了1690万美元。就在项目即将结束时,创始人杰夫·布罗特曼(Jeff Brotman)和吉姆·辛内格(Jim Sinegal)找到他,说公司的CFO要离职了,问他有没有兴趣来西雅图工作。

在那个年代,从华尔街跳槽到一家初创零售企业并不是一个明智的职业选择。但加兰蒂却被这家公司的与众不同所吸引。

杰夫·布罗特曼(左),吉姆·辛内格(右)

事实上,零售业的基因早就刻在了加兰蒂的骨子里。在亚特兰大,他的父亲和三个叔叔共同经营着四家食品杂货店。从10岁起,每到周末和假期,当其他孩子在玩耍时,小加兰蒂就在店里帮忙。在最近一次CFO Dive的专访中,他回忆起童年时光,称自己从打包食品杂货、切肉、拖地、补货架做起,到了大学暑假时还管理过店铺。

正是这段经历打动了Costco的创始人。在公司内部流传的一个著名故事中,创始人看重的不是加兰蒂的华尔街经验或商学院学位,而是他对零售业的深刻理解。当他准确使用“shrink”(库存损耗)这样的行业术语时,两位创始人立即确信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1984年3月,28岁的加兰蒂离开纽约,来到西雅图担任财务副总裁。那时他想,大概干个四年就回亚特兰大过上幸福生活。但命运总是出人意料——十个月后,他就成为了CFO。“我从没想过Costco会如此成功,也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待这么久,”他说,“但这里的每一天都让我深深着迷。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像是在参与一场改变零售业的革命。”

02

简单未必平庸,克制亦能生长

在Costco总部,加兰蒂的办公区只是一个开放式工位。40年来,这位掌管着数千亿美元财务的CFO,每天都在这个普通的格子间里工作。这种刻意淡化等级的做派,成为了华尔街分析师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理查德·加兰蒂的总部工位

分析师们给了他一个独特的称号——“Costco之声”。这源于他主持的数百次财报电话会议。在这些会议上,人们见不到寻常企业里CEO和CFO联袂登场的场面。相反,加兰蒂总是独自现身,用“数据+段子”化解分析师质疑。在他看来,与投资者沟通的关键是“永远保持透明,永远不过度承诺”。

在他主导的财务管理体系中,“严格”与“克制”是两个关键词。加兰蒂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成本管控机制,让Costco能在维持14-15%毛利率上限的同时实现稳健增长。这个看似保守的限制背后,是一套精密的财务管理体系:严格的供应商账期管理、高效的库存周转机制、清晰的成本核算标准。事实上,在他管理下的财报极少出现一次性调整项目,这种高度的财务纪律性在零售业并不常见。

在每个季度的财报会议上,当分析师质疑公司的低毛利策略时,加兰蒂总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公司的选择:通过严格的成本管控,确保采购节省的80%到90%能让利给消费者。他设计的财务核算体系不以短期利润为导向,而是着眼于会员的长期价值。

“当别人在算利润,我们在算会员续费率,”这是他常用来回应华尔街质疑的一句话。事实证明,这种“以客户利益为先”的财务理念为Costco赢得了持续增长的会员基础,创造了零售业最稳固的商业模式之一。

回顾2020年疫情期间,他展现出了一位资深CFO的危机应对智慧。当零售业普遍陷入恐慌时,加兰蒂一方面主导发行40亿美元债券充实“弹药库”,另一方面力挺公司“不裁员、不降薪”的决定。在他看来,维持运营稳定和员工信心,比短期节流更重要。这个决策,让Costco在动荡时期保持了难得的稳定。

在一次内部培训中,加兰蒂打了个有趣的比方:称CFO就像“成本考古学家”,要像发掘化石一样,细致地研究每一分钱的来龙去脉。这个比喻生动地诠释了他的财务管理哲学:简单但不草率,克制但不守旧。

03

企业文化一脉相承

40年来,加兰蒂的财务团队从12人发展到了超过700人。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区域的会计部门就有520人,另有200多人负责其他12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作。

然而,在这个庞大的团队中,很少看到空降高管的身影。“找对人选,放对位置”是他一贯的用人之道。在他看来,与其花大价钱招揽现成的人才,不如从基层开始培养。

这种理念源于他的亲身经历。28岁就成为CFO的加兰蒂,曾被问及是否想谋求更高职位。“吉姆(创始人)告诉我,如果想当更大的官,就得先去做做运营,”他说,“但我更愿意在财务这个领域深耕。”

在他的影响下,Costco的财务部门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机制。新人不分学历背景,都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就像我当年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从整理货架开始学习一样,”他说,“理解基层的工作,才能设计出真正有效的财务体系。”因此,公司85%的仓库经理都是从基层员工提拔,高管团队几乎清一色由一线业务骨干成长而来。

在Costco,扁平化管理不是一个口号。高管们会在走廊上与小时工聊上周的球赛,停车位不是按职位分配,而是按工龄排序。加兰蒂回忆说,吉姆每年都要花200天巡店,与收银员聊天说笑,记得每个区域经理的名字。这种推心置腹的管理方式创造了惊人的忠诚度:公司的员工流失率仅有8%,远低于零售业60%的平均水平。

2024年3月,当加兰蒂宣布将交棒给新任CFO加里·米勒奇普(Gary Millerchip)时,他选择用近一年的时间来完成交接。“我告诉加里,你想要我多靠近或多远离,都随你,”他说,“重要的是确保团队的文化和价值观能够传承下去。”在他看来,一个好的CFO不仅要懂数字,更要明白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

正如Costco创始人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所说:“如果我能亲自做所有工作那该多好,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关键是培养出理解并坚持我们价值观的人。”加兰蒂用40年时间,将这句话变成了现实。

写在最后

退休前一周,68岁的加兰蒂仍在工位整理文件。被问及是否会留恋聚光灯,他笑道:“我会想念这里的人。但Costco不需要英雄,它需要的是每个员工相信:把热狗便宜卖,比华尔街的掌声更重要。”  

这或许是对“长期主义”最生动的注解:当企业用40年时间证明,商品低价、厚待员工与高利润可以共存,财务官的故事便不再关乎数字,而成为商业文明的注脚。

登录 | 注册

在中国,Costco离山姆还有多大的差距?

南京Costco开市客推出全新同城配送服务

深圳Costco开市客1月9日起同城配送服务升级

Costco开市客同城配送服务覆盖杭州中心主城区

Costco开市客深耕宁波市场,推出全新到家配送服务

年营收2422.9亿美元,Costco如何成为会员制零售巨头?

爱马仕今年或再涨价,中国市场所在区域营收增速垫底

回到顶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