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证券再次冲刺资本市场。
自2018年接受上市辅导以来,万联证券的IPO之路经历多次波折,并于2022年3月一度终止。此后,公司通过增资扩股、业务拓展和合规整改,逐步为重启IPO奠定坚实的基础。2025年,万联证券再次全力推进上市。
目前还有5家券商正在排队等待IPO,均为中小券商。近年来,中小券商积极谋求上市,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监管层鼓励头部券商做大做强的背景下,中小券商亟待走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突围。
积极谋求上市
蛇年新春伊始,万联证券召开2025年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公司2025年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2025年,万联证券将全力推进加速公司上市、提升分类评级、获取公募牌照、发展特色业务和实施党建领航五大工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万联证券董事长王达表示,作为广州唯一市属国资券商,2025年,万联证券要加快贯彻落实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金控集团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勇担国有企业重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广州金控集团做好五篇金融大文章以及各项重要任务中去,以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股东创造价值。
资料显示,万联证券于2001年8月23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现有注册资本68.04亿元,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达。
截至目前,广州金控、广州市广永国资、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广州国际信托分别持有万联证券49.1%、26.89%、20.3%、3.71%的股权。其中,广州金控直接或间接持有万联证券75.99%的股份,为万联证券的控股股东。
力争实现上市曾是万联证券多次提及的战略方向。2024年2月,万联证券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并表示,全力推进增资扩股及上市、公募基金获牌、主体信用评级提升和品牌形象提升等战略性全局性工作。
万联证券总裁张毅峰在公司2024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会上表示,目前,万联证券正实施“345”发展战略,力争增资60亿元、重启IPO,2025年实现上市增资,以“做强财富、做优自营、做大资管、做精投行”四大业务为抓手,最终实现“建设湾区一流A类上市券商”的理想蓝图。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万联证券的IPO之路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筹备到多次尝试,再到加速冲刺。
2018年,万联证券接受IPO辅导,拟A股上市。2019年7月,万联证券预披露招股说明书,保荐机构为瑞银证券。2020年4月,证监会对万联证券的IPO申请文件提出了近万字的反馈意见,涉及公司规范性、信息披露和财务会计资料等多项问题。
2020年10月,万联证券IPO进展显示为“终止审查”。2022年3月,万联证券IPO终止。公司称,主要是鉴于战略规划调整,经审慎考虑,并与发行申请相关中介机构充分研究,决定撤回本次A股发行申请。该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择机重启A股发行申请。
2023年12月,万联证券启动增资扩股计划,拟公开征集1个及以上战略投资者,合计认购增发新股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19.98%。其中,控股股东广州金控拟认购增发新股的出资额不少于20亿元。
2024年10月,万联证券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68.04亿元。此次增资主要用于增加资本金,扩大业务规模,补充营运资金,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025年1月16日,万联证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59.54亿元增至约68.04亿元,增幅约14.3%。
增资扩股是企业在准备IPO时常用的一种策略。某券商研究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增资扩股通常被视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信号,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为IPO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通过增资扩股,企业可以展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从而在IPO时获得更高的估值,为现有股东带来更好的回报。
亟待差异化突围
上市对于中小券商而言,不仅能够解决资本问题,还能在多个方面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截至2025年2月17日,目前有5家券商正在排队等待IPO,分别是渤海证券、华龙证券、财信证券、开源证券和东莞证券。
从这5家券商的IPO审核状态来看,除东莞证券的申请状态为“已受理”外,其余四家券商的申请状态均为“已问询”。这些券商的IPO受理日期均为2023年。
自2021年以来,券商上市速度有所放缓。2021年、2022年均只有1家券商成功上市。自2023年2月1日信达证券上市之后,至今暂无券商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2024年,还有两家券商直接宣布暂缓上市。2024年6月中旬,上海证监局网站披露,华金证券撤回了上市辅导备案;6月28日,上交所称,终止华宝证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原因是发行方及其保荐人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谋求上市是打开资金瓶颈、打响名气的有效手段。”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券商急于上市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做大做强。不过,提升竞争力,还是需要从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公司口碑下功夫。
在监管层鼓励头部券商做大做强的背景下,中小券商亟待走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突围。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其中提到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结合股东特点、区域优势、人才储备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
“中小券商通过服务区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创新业务模式、数字化转型、特色化服务和并购重组等路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述研究人士说,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中小券商的市场竞争力,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申万非银团队亦表示,对于中小券商而言,夯实地方国资股权结构,有助于其进一步强化区域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并购重组方式补齐业务短板,实现跨区域运行,也是中小券商实现弯道超车的可选项。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万联证券再次冲刺资本市场。
自2018年接受上市辅导以来,万联证券的IPO之路经历多次波折,并于2022年3月一度终止。此后,公司通过增资扩股、业务拓展和合规整改,逐步为重启IPO奠定坚实的基础。2025年,万联证券再次全力推进上市。
目前还有5家券商正在排队等待IPO,均为中小券商。近年来,中小券商积极谋求上市,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监管层鼓励头部券商做大做强的背景下,中小券商亟待走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突围。
积极谋求上市
蛇年新春伊始,万联证券召开2025年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公司2025年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2025年,万联证券将全力推进加速公司上市、提升分类评级、获取公募牌照、发展特色业务和实施党建领航五大工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万联证券董事长王达表示,作为广州唯一市属国资券商,2025年,万联证券要加快贯彻落实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金控集团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勇担国有企业重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广州金控集团做好五篇金融大文章以及各项重要任务中去,以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股东创造价值。
资料显示,万联证券于2001年8月23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现有注册资本68.04亿元,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达。
截至目前,广州金控、广州市广永国资、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广州国际信托分别持有万联证券49.1%、26.89%、20.3%、3.71%的股权。其中,广州金控直接或间接持有万联证券75.99%的股份,为万联证券的控股股东。
力争实现上市曾是万联证券多次提及的战略方向。2024年2月,万联证券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并表示,全力推进增资扩股及上市、公募基金获牌、主体信用评级提升和品牌形象提升等战略性全局性工作。
万联证券总裁张毅峰在公司2024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会上表示,目前,万联证券正实施“345”发展战略,力争增资60亿元、重启IPO,2025年实现上市增资,以“做强财富、做优自营、做大资管、做精投行”四大业务为抓手,最终实现“建设湾区一流A类上市券商”的理想蓝图。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万联证券的IPO之路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筹备到多次尝试,再到加速冲刺。
2018年,万联证券接受IPO辅导,拟A股上市。2019年7月,万联证券预披露招股说明书,保荐机构为瑞银证券。2020年4月,证监会对万联证券的IPO申请文件提出了近万字的反馈意见,涉及公司规范性、信息披露和财务会计资料等多项问题。
2020年10月,万联证券IPO进展显示为“终止审查”。2022年3月,万联证券IPO终止。公司称,主要是鉴于战略规划调整,经审慎考虑,并与发行申请相关中介机构充分研究,决定撤回本次A股发行申请。该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择机重启A股发行申请。
2023年12月,万联证券启动增资扩股计划,拟公开征集1个及以上战略投资者,合计认购增发新股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19.98%。其中,控股股东广州金控拟认购增发新股的出资额不少于20亿元。
2024年10月,万联证券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68.04亿元。此次增资主要用于增加资本金,扩大业务规模,补充营运资金,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025年1月16日,万联证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59.54亿元增至约68.04亿元,增幅约14.3%。
增资扩股是企业在准备IPO时常用的一种策略。某券商研究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增资扩股通常被视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信号,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为IPO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通过增资扩股,企业可以展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从而在IPO时获得更高的估值,为现有股东带来更好的回报。
亟待差异化突围
上市对于中小券商而言,不仅能够解决资本问题,还能在多个方面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截至2025年2月17日,目前有5家券商正在排队等待IPO,分别是渤海证券、华龙证券、财信证券、开源证券和东莞证券。
从这5家券商的IPO审核状态来看,除东莞证券的申请状态为“已受理”外,其余四家券商的申请状态均为“已问询”。这些券商的IPO受理日期均为2023年。
自2021年以来,券商上市速度有所放缓。2021年、2022年均只有1家券商成功上市。自2023年2月1日信达证券上市之后,至今暂无券商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2024年,还有两家券商直接宣布暂缓上市。2024年6月中旬,上海证监局网站披露,华金证券撤回了上市辅导备案;6月28日,上交所称,终止华宝证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原因是发行方及其保荐人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谋求上市是打开资金瓶颈、打响名气的有效手段。”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券商急于上市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做大做强。不过,提升竞争力,还是需要从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公司口碑下功夫。
在监管层鼓励头部券商做大做强的背景下,中小券商亟待走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突围。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其中提到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结合股东特点、区域优势、人才储备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
“中小券商通过服务区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创新业务模式、数字化转型、特色化服务和并购重组等路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述研究人士说,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中小券商的市场竞争力,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申万非银团队亦表示,对于中小券商而言,夯实地方国资股权结构,有助于其进一步强化区域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并购重组方式补齐业务短板,实现跨区域运行,也是中小券商实现弯道超车的可选项。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