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点,民企座谈会提振市场信心

东吴证券

芦哲

5天前

从时间点来看,本次会议有三个重要背景:一是时间在特朗普上台、加征关税落地后,此时召开会议与2018年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的时间点比较相似。关税带来出口冲击,对民企的影响普遍大于国企,2024年我国总出口中民企占比约64.9%。在此时召开会议,体现了中央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呵护,也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和信心。

核心观点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从时间点来看,本次会议有三个重要背景:一是时间在特朗普上台、加征关税落地后,此时召开会议与2018年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的时间点比较相似。关税带来出口冲击,对民企的影响普遍大于国企,2024年我国总出口中民企占比约64.9%。在此时召开会议,体现了中央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呵护,也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和信心。

二是时间在民营企业取得重大突破之际。春节期间的两大亮点是文娱领域的《哪吒2》、科技领域的Deepseek,前者已经打破诸多票房纪录,后者更是在美国出口管制倒逼下实现算力效率优化,表明美国对华技术遏制并没有打断中国科技进步。这二者都离不开中国民营企业,也是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因此我们看到本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的一大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三是会议时间在两会之前,意味着后续支持民营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政策,可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需要走法律流程的话,也能抓住两会这个时间窗口。

整体来看,此时召开会议,释放了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理解如下:

第一,强法治乃民营企业发展之根基。推进立法、加强权益保护、规范涉企执法,是近期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去年底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对于民营企业的“远洋捕捞”式违规执法,影响了社会预期和信心,9月政治局会议以来,中央高层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如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随后10月,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发布《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在法律层面再次明确,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后,12月16日国务院以“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为主题,进行第十一次专题学习,再次强调这一问题。

第二,重创新是民营企业前行之动能。在新型举国体制中,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平台企业更要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再次表明中国民营企业也能在前沿科技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而不仅仅是作为跟随者亦步亦趋。在新型举国体制里,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23年在全社会研发经费中的占比达到79.3%,政府则更多发挥组织作用。早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今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

第三,增信心为民营企业壮大之要义。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与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一致,参考上次会后资本市场情绪显著提升,创业板指开启了一轮结构性牛市。2018年初,贸易摩擦引发资本市场动荡,民营企业质押风险快速提升,加上舆论场出现了“民营经济离场论”等错误言论,影响社会预期和信心。11月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会议整体规格较高,在民企和资本市场信心持续走弱之时起到了“强心针”的作用。座谈会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驳斥了“退场论”等错误观点,明确“三个没有变”,即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支持政策和发展环境方针不变,明确提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显著缓解了市场对民营经济前景的担忧,增强了企业家和投资者的长期信心,提振了资本市场情绪。座谈会后,政府明确提出“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采取特殊措施”,并联合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推出纾困基金,缓解了市场恐慌情绪,避免了系统性风险发生,有效地稳定了资本市场。座谈会召开后,A股结束了此前持续下跌的趋势,2019年创业板指开启了一轮结构性牛市,全年涨幅达43.8%。

本次座谈会也将成为新一轮民企和科技乘风发展的起点,资本市场预计将显著受益。截至2025年2月14日,民营企业总市值占比已从2018年初的29%提升至37%,民营经济在资本市场的重要程度逐步提升。在当前民营企业带来科技新突破的背景下,再次召开座谈会,体现了高层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的决心。关注后续金融、立法、营商环境等一揽子政策落地进展,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和情绪。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偏差的风险;后续政策落地节奏偏慢;2018与当前历史环境未必完全可比。

来自报告《特殊时点,民企座谈会提振市场信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时间点来看,本次会议有三个重要背景:一是时间在特朗普上台、加征关税落地后,此时召开会议与2018年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的时间点比较相似。关税带来出口冲击,对民企的影响普遍大于国企,2024年我国总出口中民企占比约64.9%。在此时召开会议,体现了中央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呵护,也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和信心。

核心观点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从时间点来看,本次会议有三个重要背景:一是时间在特朗普上台、加征关税落地后,此时召开会议与2018年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的时间点比较相似。关税带来出口冲击,对民企的影响普遍大于国企,2024年我国总出口中民企占比约64.9%。在此时召开会议,体现了中央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呵护,也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和信心。

二是时间在民营企业取得重大突破之际。春节期间的两大亮点是文娱领域的《哪吒2》、科技领域的Deepseek,前者已经打破诸多票房纪录,后者更是在美国出口管制倒逼下实现算力效率优化,表明美国对华技术遏制并没有打断中国科技进步。这二者都离不开中国民营企业,也是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因此我们看到本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的一大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三是会议时间在两会之前,意味着后续支持民营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政策,可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需要走法律流程的话,也能抓住两会这个时间窗口。

整体来看,此时召开会议,释放了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理解如下:

第一,强法治乃民营企业发展之根基。推进立法、加强权益保护、规范涉企执法,是近期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去年底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对于民营企业的“远洋捕捞”式违规执法,影响了社会预期和信心,9月政治局会议以来,中央高层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如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随后10月,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发布《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在法律层面再次明确,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后,12月16日国务院以“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为主题,进行第十一次专题学习,再次强调这一问题。

第二,重创新是民营企业前行之动能。在新型举国体制中,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平台企业更要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再次表明中国民营企业也能在前沿科技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而不仅仅是作为跟随者亦步亦趋。在新型举国体制里,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23年在全社会研发经费中的占比达到79.3%,政府则更多发挥组织作用。早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今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

第三,增信心为民营企业壮大之要义。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与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一致,参考上次会后资本市场情绪显著提升,创业板指开启了一轮结构性牛市。2018年初,贸易摩擦引发资本市场动荡,民营企业质押风险快速提升,加上舆论场出现了“民营经济离场论”等错误言论,影响社会预期和信心。11月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会议整体规格较高,在民企和资本市场信心持续走弱之时起到了“强心针”的作用。座谈会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驳斥了“退场论”等错误观点,明确“三个没有变”,即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支持政策和发展环境方针不变,明确提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显著缓解了市场对民营经济前景的担忧,增强了企业家和投资者的长期信心,提振了资本市场情绪。座谈会后,政府明确提出“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采取特殊措施”,并联合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推出纾困基金,缓解了市场恐慌情绪,避免了系统性风险发生,有效地稳定了资本市场。座谈会召开后,A股结束了此前持续下跌的趋势,2019年创业板指开启了一轮结构性牛市,全年涨幅达43.8%。

本次座谈会也将成为新一轮民企和科技乘风发展的起点,资本市场预计将显著受益。截至2025年2月14日,民营企业总市值占比已从2018年初的29%提升至37%,民营经济在资本市场的重要程度逐步提升。在当前民营企业带来科技新突破的背景下,再次召开座谈会,体现了高层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的决心。关注后续金融、立法、营商环境等一揽子政策落地进展,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和情绪。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偏差的风险;后续政策落地节奏偏慢;2018与当前历史环境未必完全可比。

来自报告《特殊时点,民企座谈会提振市场信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