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的DeepSeek,托举这个80岁老人上神坛

金错刀

3天前

这个看起来外表弱不禁风的男人,凭啥能让外国芯片巨头抖三抖。...在这个目标下,他带着30多位核心技术人员攻坚克难。...之所以要这么分配,正如尹志尧说,“集成电路需要千百万人集成的努力,这个产业不是哪一个英雄可以创造出来的,而是千千万万的工程师和工人一起合作才能做起来的。
图片
文/ 金错刀频道
点击这里边听边看图片
2025开年,中国一直在干一件事“屠榜”。
文娱领域,有《哪吒2》一天8个亿的增长神速直指好莱坞腹地;AI领域,也有DeepSeek一夜震惊硅谷,成为让硅谷巨头都来学习的存在。
看似是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逆袭,背后其实是一众中国公司的托举和狂飙。
最近大火的AI,让不少半导体公司突然就成了刷屏的中心,比如做芯片刻蚀机的中微宣布机器的准确度已经领先国外巨头。
比起产品,更狠的还是它的创始人:尹志尧。
60多岁才创业,跟美国打了多年官司,哪怕今年已经80多岁,还依然活跃在芯片圈,就为了死磕出更好的产品。“当你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就不怕别人说抄袭了。”
都知道中国芯片想闯出一片天相当不易,早有被打压的华为,后有不断被美国政府敲打的英伟达。
这个看起来外表弱不禁风的男人,凭啥能让外国芯片巨头抖三抖?
图片
“跟美国打官司,从没输过”
很多人不知道,能把刻蚀机做到全世界领先水平,这件事有多难?
先来说说什么是刻蚀机,它与光刻机、薄膜机并称为芯片制造最重要的三大技术。如果说光刻是刻出芯片上的图案,那么刻蚀就是消除不要的部分。
如今,我国薄膜机不存在卡脖子问题,刻蚀机已经实现自主甚至做到全世界的领先。
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尹志尧。
和一般的AI大佬一样,尹志尧在前半生一直拿的是爽文男主剧本,却在刻蚀机研发上偏偏遇到了“硬骨头”。
创业之前,他是个妥妥的学霸。1968年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毕业,留学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当时,硅谷当然不愿放过人才,为了能够留住尹志尧,拿出极其优厚的待遇诱惑。他在硅谷一干就是16年,在很多人的正常逻辑下,再干几十年就可以享受美国更优厚的退休待遇。
但美国人想不到的是,尹志尧却突然“变脸”了。
尹志尧说,“我给美国也做了相当多的贡献了,已经够了。但是我缺的一点就是,我没有回报我的国家。”
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他做了一个震撼众人的决定——回国。
当时,中国的半导体还处在“卡脖子”阶段,刻蚀机、光刻机等设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被泛林集团、东京电子、应用材料把控,光是三个巨头就占了市场的90%,可想而知创业难度堪比地狱级。
一切从零开始还不是最难的,尹志尧回国遇到第一道坎就是:对手的百般阻挠。
在出境之时,美国政府直接清查了他的电脑,没收所有工艺配方和设计图纸,还签订协议不能带走任何来自美国的设备技术。
第二道坎是:缺钱!
都知道半导体创业烧钱,融资却非常的困难,除了上海给的5000万启动资金,8个月的尝试最终还是融不到钱。尹志尧却不死心,又跑到美国拉融资,本来想融1700万美金,竟然拿到了三倍的钱。
有了钱开始建实验室、建立中微半导体企业。一熬就是多年,终于成功研发出先进离子蚀刻设备。
中国大陆第一台双反应台除胶刻蚀一体机面世,产品工作效率比同期的海外友商高出30%左右。
很快,第三个坎也来了:看到中微做出产品,美国的打压也是“虽迟但到”。
美国的芯片企业为此发起不少次专利诉讼,就为了给他下绊子,但尹志尧和他的团队丝毫不怕。
因为早已做好十足的准备。早在创立中微半导体之后,研发团队就将刻蚀机现有的3000多项专利列出来全部避开,连员工都请本土的,为的就是降低供应链风险。
这些年,中微干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奇迹:
无数次美国企业的诉讼中从未败诉,甚至敢让对手支付赔偿金。
尹志尧也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中国刻蚀机之父”。
图片
一个公司,一夜诞生50位亿万富翁
对外,尹志尧可谓无坚不摧的“战神”
早在2018年,当时中微5nm等离子体刻蚀机通过台积电的变态难度验证,用于全球首条5nm制程芯片生产线。中微还成了唯一进入台积电产线的国内刻蚀设备生产商。
到了2025年初,中微公司终于放出重磅消息:公司最新刻蚀机的准确度已经达到了0.02纳米!要知道全球三大刻蚀巨头也不过是5nm、3nm阶段,已经实打实的领先。
对内,尹志尧的行事风格也足以用一个词形容:大刀阔斧
1.打破“不可能”魔咒,全靠对自己下狠手。
最初从零开始,当时的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如同荒漠,要人才没人才,要技术没技术。
但尹志尧却提出一个任何人都觉得完全不可能的计划:
必须把目标定在赶超世界最先进水平,而不是补自己的短板再按照人家的路往前走。“这样的话永远是落在后面。”
在这个目标下,他带着30多位核心技术人员攻坚克难。比如等离子体刻蚀需要解决等离子源的问题,过去20年都没解决。中微另辟蹊径想了一个新概念,用甚高频的和低频的交流射频一起加在下电极,产生一个甚高频耦合的反应离子刻蚀,没想到竟然成功了。
类似的“下狠手”还有很多。比如芯片生产公司一般做到合格率80%到85%以上就可以赚钱。
但尹志尧却提出几乎魔鬼般的规则:每一步的合格率一定要做到99.99%,靠着无数次的重复和修改,一千次后也能达到90%。
同样,从1到10也是“咬紧牙关,一步一步有耐心地把它往下做,就可以做好”。
结果,仅尹志尧个人就斩获了400多项国内外专利,还参与了华为海思麒麟970芯片的研发,到现在还在不断冲击极限,“我们现在可以在一个米粒上刻1亿个字”。
2.反创业者天性,把“员工变成第二个自己”。
虽然是公司的创始人,但尹志尧特别清楚,芯片的突破不是个人英雄,而是靠无数人托举出来的。
让所有人的心往一处使,关键也是要对人好,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在打工而是合伙人。为此尹志尧大胆推出了“全员持股计划”。
夸张到什么程度?连公司看门的保安、开车的司机都有股票,尹志尧本人在中微公司的持股比例却低到只有0.7%。
尤其是到中微公司上市市值达到1000亿时,有数据显示,直接创造了325名百万富翁、375名千万富翁以及50名亿万富翁。
公司750人里有375人,也就是整整一半的人是1000万到1亿的身价;有50人是1亿到10亿的身价;其余哪怕入职中微只有两三年的人,也有100万到1000万的身价。
之所以要这么分配,正如尹志尧说,“集成电路需要千百万人集成的努力,这个产业不是哪一个英雄可以创造出来的,而是千千万万的工程师和工人一起合作才能做起来的。”
图片
自称38岁的尹志尧,
从没想过“赚大钱”
这些年,AI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无数人一夜成名成为“民族英雄”。
但林子大了也是鱼龙混杂,有人甚至打起歪心思。比如同样是高材生的陈进回国制造芯片,最后却被扒出其实是买摩托罗拉的芯片技术,骗取11亿研发经费。
比起赚大钱,有没有做出全球最领先的创新,才是尹志尧最想干的。
即使公司做到这么大了,尹志尧一直还有很强的危机感。
他曾袒露,“虽说我们在国内算是比较先进的了,但放在整个世界来看还是后起之秀。我们和世界相比,还是有全方位的差距的。”、“研发也差了20倍。”
比资源、比技术,都离外国巨头仍有差距,所以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从14nm到7nm,再到5nm,中微半导体一直在技术研发上不断突破,尹志尧也经常强调:“芯片行业,技术为王。”
在公司内部,中微率先提出“皮米级”加工精度概念,其刻蚀精度已经达到100“皮米”以下水平,相当于人的头发丝350万分之一的精准度。尹志尧自己都称从未想过有这一天。
靠着死磕技术,中微还杀入了更多的市场。只用几年时间,中微公司CCP刻蚀设备的国内市场份额已经从2022年的25%左右攀升至2023年的60%。如今已是全球排名第四的刻蚀机企业。
不断突破创新,表面上看是技术限制和市场竞争,实则是一场全球AI话语权的激烈争夺。
尹志尧曾强调,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全世界各国和很多公司上下协同努力才能做出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靠自己的一国之力把集成电路从头做到尾。
没有谁能始终一家独大,这样的想法也是很多中国公司能够“屠榜”的核心源动力。
打破好莱坞票房纪录的《哪吒2》的导演饺子曾说,“跨过高山,你会发现这座高山才不过如此”。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也说过,中国AI,不会永远在别人的影子里徘徊。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为的就是不再受制于人,甚至用中国硬核力量重新定义规则。
尹志尧更是如此,始终保持清醒与谦卑,也始终充满奋斗热情。哪怕自己已经80岁高龄,论拼劲也完全不输年轻人。
就像刀哥之前写过的80岁特朗普勇站擂台、80岁捷安特创始人刘金标、70多岁重庆火锅女王何永智皆是如此,年龄从来不是局限,越是挑战越有冲劲儿。
无论精度创造记录,还是技术突破干第一,尹志尧还要不断折腾。
因为“一直咬牙坚持做下去,就会做到世界最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江源|内容运营博文
主编 |张一弛

今日好书推荐:
《哪吒2》票房打破影史纪录
这本书藏着许多重要角色的未公开故事
196页精美手绘,超大幅原画级插图,8幅超长拉页
还有导演饺子亲撰寄语,揭秘电影创作背后的故事
原价249元,今日金错刀特价117.6元
一顿饭钱,走近哪吒的奇幻世界!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图片

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

这个看起来外表弱不禁风的男人,凭啥能让外国芯片巨头抖三抖。...在这个目标下,他带着30多位核心技术人员攻坚克难。...之所以要这么分配,正如尹志尧说,“集成电路需要千百万人集成的努力,这个产业不是哪一个英雄可以创造出来的,而是千千万万的工程师和工人一起合作才能做起来的。
图片
文/ 金错刀频道
点击这里边听边看图片
2025开年,中国一直在干一件事“屠榜”。
文娱领域,有《哪吒2》一天8个亿的增长神速直指好莱坞腹地;AI领域,也有DeepSeek一夜震惊硅谷,成为让硅谷巨头都来学习的存在。
看似是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逆袭,背后其实是一众中国公司的托举和狂飙。
最近大火的AI,让不少半导体公司突然就成了刷屏的中心,比如做芯片刻蚀机的中微宣布机器的准确度已经领先国外巨头。
比起产品,更狠的还是它的创始人:尹志尧。
60多岁才创业,跟美国打了多年官司,哪怕今年已经80多岁,还依然活跃在芯片圈,就为了死磕出更好的产品。“当你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就不怕别人说抄袭了。”
都知道中国芯片想闯出一片天相当不易,早有被打压的华为,后有不断被美国政府敲打的英伟达。
这个看起来外表弱不禁风的男人,凭啥能让外国芯片巨头抖三抖?
图片
“跟美国打官司,从没输过”
很多人不知道,能把刻蚀机做到全世界领先水平,这件事有多难?
先来说说什么是刻蚀机,它与光刻机、薄膜机并称为芯片制造最重要的三大技术。如果说光刻是刻出芯片上的图案,那么刻蚀就是消除不要的部分。
如今,我国薄膜机不存在卡脖子问题,刻蚀机已经实现自主甚至做到全世界的领先。
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尹志尧。
和一般的AI大佬一样,尹志尧在前半生一直拿的是爽文男主剧本,却在刻蚀机研发上偏偏遇到了“硬骨头”。
创业之前,他是个妥妥的学霸。1968年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毕业,留学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当时,硅谷当然不愿放过人才,为了能够留住尹志尧,拿出极其优厚的待遇诱惑。他在硅谷一干就是16年,在很多人的正常逻辑下,再干几十年就可以享受美国更优厚的退休待遇。
但美国人想不到的是,尹志尧却突然“变脸”了。
尹志尧说,“我给美国也做了相当多的贡献了,已经够了。但是我缺的一点就是,我没有回报我的国家。”
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他做了一个震撼众人的决定——回国。
当时,中国的半导体还处在“卡脖子”阶段,刻蚀机、光刻机等设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被泛林集团、东京电子、应用材料把控,光是三个巨头就占了市场的90%,可想而知创业难度堪比地狱级。
一切从零开始还不是最难的,尹志尧回国遇到第一道坎就是:对手的百般阻挠。
在出境之时,美国政府直接清查了他的电脑,没收所有工艺配方和设计图纸,还签订协议不能带走任何来自美国的设备技术。
第二道坎是:缺钱!
都知道半导体创业烧钱,融资却非常的困难,除了上海给的5000万启动资金,8个月的尝试最终还是融不到钱。尹志尧却不死心,又跑到美国拉融资,本来想融1700万美金,竟然拿到了三倍的钱。
有了钱开始建实验室、建立中微半导体企业。一熬就是多年,终于成功研发出先进离子蚀刻设备。
中国大陆第一台双反应台除胶刻蚀一体机面世,产品工作效率比同期的海外友商高出30%左右。
很快,第三个坎也来了:看到中微做出产品,美国的打压也是“虽迟但到”。
美国的芯片企业为此发起不少次专利诉讼,就为了给他下绊子,但尹志尧和他的团队丝毫不怕。
因为早已做好十足的准备。早在创立中微半导体之后,研发团队就将刻蚀机现有的3000多项专利列出来全部避开,连员工都请本土的,为的就是降低供应链风险。
这些年,中微干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奇迹:
无数次美国企业的诉讼中从未败诉,甚至敢让对手支付赔偿金。
尹志尧也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中国刻蚀机之父”。
图片
一个公司,一夜诞生50位亿万富翁
对外,尹志尧可谓无坚不摧的“战神”
早在2018年,当时中微5nm等离子体刻蚀机通过台积电的变态难度验证,用于全球首条5nm制程芯片生产线。中微还成了唯一进入台积电产线的国内刻蚀设备生产商。
到了2025年初,中微公司终于放出重磅消息:公司最新刻蚀机的准确度已经达到了0.02纳米!要知道全球三大刻蚀巨头也不过是5nm、3nm阶段,已经实打实的领先。
对内,尹志尧的行事风格也足以用一个词形容:大刀阔斧
1.打破“不可能”魔咒,全靠对自己下狠手。
最初从零开始,当时的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如同荒漠,要人才没人才,要技术没技术。
但尹志尧却提出一个任何人都觉得完全不可能的计划:
必须把目标定在赶超世界最先进水平,而不是补自己的短板再按照人家的路往前走。“这样的话永远是落在后面。”
在这个目标下,他带着30多位核心技术人员攻坚克难。比如等离子体刻蚀需要解决等离子源的问题,过去20年都没解决。中微另辟蹊径想了一个新概念,用甚高频的和低频的交流射频一起加在下电极,产生一个甚高频耦合的反应离子刻蚀,没想到竟然成功了。
类似的“下狠手”还有很多。比如芯片生产公司一般做到合格率80%到85%以上就可以赚钱。
但尹志尧却提出几乎魔鬼般的规则:每一步的合格率一定要做到99.99%,靠着无数次的重复和修改,一千次后也能达到90%。
同样,从1到10也是“咬紧牙关,一步一步有耐心地把它往下做,就可以做好”。
结果,仅尹志尧个人就斩获了400多项国内外专利,还参与了华为海思麒麟970芯片的研发,到现在还在不断冲击极限,“我们现在可以在一个米粒上刻1亿个字”。
2.反创业者天性,把“员工变成第二个自己”。
虽然是公司的创始人,但尹志尧特别清楚,芯片的突破不是个人英雄,而是靠无数人托举出来的。
让所有人的心往一处使,关键也是要对人好,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在打工而是合伙人。为此尹志尧大胆推出了“全员持股计划”。
夸张到什么程度?连公司看门的保安、开车的司机都有股票,尹志尧本人在中微公司的持股比例却低到只有0.7%。
尤其是到中微公司上市市值达到1000亿时,有数据显示,直接创造了325名百万富翁、375名千万富翁以及50名亿万富翁。
公司750人里有375人,也就是整整一半的人是1000万到1亿的身价;有50人是1亿到10亿的身价;其余哪怕入职中微只有两三年的人,也有100万到1000万的身价。
之所以要这么分配,正如尹志尧说,“集成电路需要千百万人集成的努力,这个产业不是哪一个英雄可以创造出来的,而是千千万万的工程师和工人一起合作才能做起来的。”
图片
自称38岁的尹志尧,
从没想过“赚大钱”
这些年,AI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无数人一夜成名成为“民族英雄”。
但林子大了也是鱼龙混杂,有人甚至打起歪心思。比如同样是高材生的陈进回国制造芯片,最后却被扒出其实是买摩托罗拉的芯片技术,骗取11亿研发经费。
比起赚大钱,有没有做出全球最领先的创新,才是尹志尧最想干的。
即使公司做到这么大了,尹志尧一直还有很强的危机感。
他曾袒露,“虽说我们在国内算是比较先进的了,但放在整个世界来看还是后起之秀。我们和世界相比,还是有全方位的差距的。”、“研发也差了20倍。”
比资源、比技术,都离外国巨头仍有差距,所以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从14nm到7nm,再到5nm,中微半导体一直在技术研发上不断突破,尹志尧也经常强调:“芯片行业,技术为王。”
在公司内部,中微率先提出“皮米级”加工精度概念,其刻蚀精度已经达到100“皮米”以下水平,相当于人的头发丝350万分之一的精准度。尹志尧自己都称从未想过有这一天。
靠着死磕技术,中微还杀入了更多的市场。只用几年时间,中微公司CCP刻蚀设备的国内市场份额已经从2022年的25%左右攀升至2023年的60%。如今已是全球排名第四的刻蚀机企业。
不断突破创新,表面上看是技术限制和市场竞争,实则是一场全球AI话语权的激烈争夺。
尹志尧曾强调,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全世界各国和很多公司上下协同努力才能做出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靠自己的一国之力把集成电路从头做到尾。
没有谁能始终一家独大,这样的想法也是很多中国公司能够“屠榜”的核心源动力。
打破好莱坞票房纪录的《哪吒2》的导演饺子曾说,“跨过高山,你会发现这座高山才不过如此”。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也说过,中国AI,不会永远在别人的影子里徘徊。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为的就是不再受制于人,甚至用中国硬核力量重新定义规则。
尹志尧更是如此,始终保持清醒与谦卑,也始终充满奋斗热情。哪怕自己已经80岁高龄,论拼劲也完全不输年轻人。
就像刀哥之前写过的80岁特朗普勇站擂台、80岁捷安特创始人刘金标、70多岁重庆火锅女王何永智皆是如此,年龄从来不是局限,越是挑战越有冲劲儿。
无论精度创造记录,还是技术突破干第一,尹志尧还要不断折腾。
因为“一直咬牙坚持做下去,就会做到世界最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江源|内容运营博文
主编 |张一弛

今日好书推荐:
《哪吒2》票房打破影史纪录
这本书藏着许多重要角色的未公开故事
196页精美手绘,超大幅原画级插图,8幅超长拉页
还有导演饺子亲撰寄语,揭秘电影创作背后的故事
原价249元,今日金错刀特价117.6元
一顿饭钱,走近哪吒的奇幻世界!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图片

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