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内容及影响

东方财富网

3天前

特朗普将决定是否从4月2日开始实施被建议的关税,并且关税的执行也将视不同国家的情况而定(casebycase)[3]。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我们认为,对等关税针对国家范围广,且将增值税(VAT)纳入考量,标志着特朗普在关税方面又进一步。目前来看,对等关税不会立即实施,而是在4月1日调查报告完成后再决定具体行动,关税的执行也将视不同国家的情况而定。进一步研究发现,印度、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及韩国关税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法国、德国、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增值税率较高,都可能是被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测算显示,如果只是拉平关税,对美国通胀和增长的影响或有限,但如果叠加增值税,影响将显著加大。

一、 对等关税的内容及特征

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正式宣布了“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政策。此举标志着特朗普在关税方面又进一步,也再次印证了我们关于特朗普或采取“先关税、后减税、先省钱、后花钱”政策顺序的判断(请参见报告《再思考:特朗普2.0的政策顺序及影响》)。

进一步看,对等关税具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针对国家范围扩大,涵盖巴西、印度、欧盟等多个主要贸易伙伴。白宫在对等关税的情况说明书(fact sheet)中指出,2024年,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已超过1万亿美元,这部分因为全球范围内的非对等贸易壁垒激增,使得美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许多不公平待遇[1]。2019年的一项报告显示,在132个国家和超过60万个产品类别中,美国出口商有三分之二的情况下面临更高的关税。因此,特朗普政府决定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具体做法是,“任何国家对美国商品征收多少关税,美国将对其商品征收相同的税率,不多也不少”。

白宫方面还列举了一些案例[2]:1)美国对乙醇进口的关税仅为2.5%,但巴西对美国乙醇出口征收的关税高达18%,这导致2024年美国从巴西进口了超过2亿美元的乙醇,而美国对巴西的乙醇出口仅为 5200 万美元。2)美国对农产品适用的最惠国平均关税(MFN)为5%,但印度的最惠国平均关税却达到了39%。印度对美国摩托车征收100%的关税,而美国对印度摩托车仅征收2.4%的关税。3)欧盟对进口汽车征收10%的关税,而美国对汽车仅征收2.5%的关税。欧盟可以自由地向美国出口贝类,但欧盟却禁止美国48个州的贝类出口。

第二,将非关税政策纳入考量,特别是将增值税(VAT)和数字服务税(DST)视为不公平行为。增值税是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供应链每个环节中都征税的制度,供应链中的参与者只需要对购买和销售价格的差价缴税,从而获得抵扣,对于出口到境外的商品则可以获得增值税的退还。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在欧盟国家较为普遍。相比之下,美国主要采用销售税(sales tax),只在最终销售环节对消费者征税。特朗普认为,增值税相当于补贴出口、惩罚进口,美国的商品在实施增值税的国家面临额外税负,不利于美国企业海外竞争力。此外,总统备忘录还提到,法国和加拿大每年通过数字服务税向美国科技公司征收了超过5亿美元的税款,这已累计造成美国企业每年超20亿美元的损失。未来,美国可能要求这些国家调整其税收政策,以减少对美企的不公平负担,否则将面临更高的关税壁垒。

第三,目前来看,关税不会立即实施,而是等到4月1日调查报告完成后再决定具体行动。特朗普指示其团队针对上述贸易问题先进行研究,然后据此制定应对措施。特朗普提名的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表示,预计调查将在4月1日前完成,而这也与特朗普在上任第一天签署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行政令中为其它调查报告所限定的提交期限一致。此后,特朗普将决定是否从4月2日开始实施被建议的关税,并且关税的执行也将视不同国家的情况而定(case by case)[3]。另有白宫官员补充说,政府将首先调查对美国贸易顺差最大、关税税率最高的国家[4]。

对等关税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是回归重商主义,减少别国对美贸易限制,引导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增强其国内产业竞争力并创造更多就业。总统备忘录指出,美国需要一个“公平互惠计划”(Fair and Reciprocal Plan)来减少美国长期存在的巨额商品贸易逆差,并解决美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其他不公平和不平衡问题。关税也是一种谈判工具,用于向其它国家施压,迫使其满足特朗普的要求。关税还是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有助于降低联邦财政赤字压力,为后续的对内减税政策提供有利的背景条件。从这些角度来看,对等关税与此前特朗普提出的其它关税措施并无两样。

二、 哪些国家和地区受影响大?

由于对等关税旨在拉平美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税率差距,我们列举了美国前15大贸易伙伴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率,它们大都高于美国,其中印度、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及韩国的关税率与美国差距最大。根据WTO公布的2023年最惠国关税率数据,印度、韩国、巴西、越南的简单平均关税率都超过9%,加权平均关税率都超过5%,而美国的简单和加权平均关税分别为3.3%和2.2%。理论上讲,这些国家将成为特朗普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中国因为已经被美国征收了10%的额外关税,因此反而不会因为关税率不对等而被针对。

图表1:美国及其前15大贸易伙伴最惠国关税率

资料来源:《World Tariff Profiles 2024》,WTO,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们还要考虑对等关税中也可能加入增值税(VAT)的情形。目前,很多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荷兰都有增值税,税率基本都在20%甚至更高。另外一些国家如印度、加拿大采用商品与服务税(GST),这也是一种流转税,与VAT有一定相似性。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可能成为特朗普政府针对的对象。

图表2:美国前15大贸易伙伴VAT/GST标准税率

注:巴西实行多重税率制度,平均税率为20%;印度商品和服务按五种不同的税率分类:0%、5%、12%、18%和28%,没有标准税率,但大多数服务的税率为18%;日本征收的是消费税,因而不在图中列出。

在此基础上,由于那些对美国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更有可能会被优先锁定,我们进一步考察2024年对美国贸易顺差最高的前15大地区,其中排名靠前的有:中国大陆(对美顺差2950亿美元)、欧盟(2360亿美元)、墨西哥(1720亿美元)、越南(1320亿美元)。在图表中,我们综合考虑对美贸易顺差和叠加了增值税的税率,理论上讲,那些顺差和税率都更高的国家和地区,更可能成为被对等关税所针对的对象。

图表3:前15大对美顺差经济体及其加权最惠国关税率(叠加了增值税)

注:欧盟各成员国增值税税率不统一,在图中分开展示。

资料来源:WTO,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当然,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可以通过与美国谈判,避免被征关税,但这需要这些国家和地区要么削减进口关税,要么对自身的税收制度进行调整(如调整增值税)。我们认为削减关税相对容易,调整税收制度则难以在短期内完成,这意味着最终可能还是会有部分关税落地。

三、 对美国通胀和增长的影响测算

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已经宣布了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以及对所有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取消所有的豁免。我们的计算显示,这些措施将使美国的有效关税率从2024年的2.41%上升1.9个百分点,至4.31%[5]。我们假设美国对其前15大贸易伙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除外)征收对等关税,税率上升幅度等于贸易伙伴当前与美国加权最惠国关税率的差值。我们假设进口量不发生变化,其结果是美国的有效关税率或进一步提升1.15个百分点,至5.46%。

图表4:简单对等关税或推升美国有效关税率至5.46%,若进一步叠加增值税,有效关税率将上升至13.07%

注:1900-1918年和2024年为美国政府财年,1919-2023年为日历年,2025年为作者估算。

资料来源:USITC,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我们测算显示如果只是拉平关税,税率上升幅度并不大,这是因为美国与贸易伙伴的加权关税率的差值也没有很大。以税率最高的印度为例,其加权关税税率与美国的差值为9.8ppt,即便拉平,对印度的影响也未必很大。此外,特朗普似乎将对等关税看作在竞选时提出的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10%“地毯式”关税的替代方案。如是,那么对等关税的影响要比“地毯式”关税小很多。

第二,如果叠加增值税,税率上升幅度将明显加大。我们在拉平关税时也考虑各国的VAT或GST税率,假设进口量不发生变化,其结果是美国的有效关税率将进一步提升8.76个百分点,至13.07%。这相当于回到了1920-40年代时期的关税水平,而那时正是美国采取全面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时期。

接下来,我们计算关税的影响。通胀方面,我们假设美国消费者和贸易伙伴平分关税损失,即假设50%的成本增加转嫁给美国消费者。静态测算结果显示[6],如若不考虑增值税加征,仅考虑加权关税的拉平,那么对等关税或推高通胀0.1个百分点,而此前对中国的关税或推高美国PCE通胀0.11个百分点,对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新政或推高通胀0.05个百分点,三者叠加共推高通胀0.26个百分点。

如果假设100%的成本全部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则对等关税、对华10%额外关税与钢铝关税或共推升通胀0.51个百分点。如果考虑VAT的影响,则对等关税在50%成本转嫁率之下或推高通胀0.76个百分点,三者叠加推高通胀0.92个百分点;在100%成本都转嫁给美国消费者的假设下,三者叠加推高通胀近2个百分点。

增长方面,静态测算下,此前对中国的关税或使美国联邦财政收入增加430亿美元,对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或增加财政收入188亿美元,而对等关税或增加财政收入375亿美元,三者叠加或增加财政收入993亿美元。如果这些财政收入一半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假设美国一年内的税收乘数[7]约为1,三重关税叠加或降低未来一年美国GDP增速0.1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VAT的影响,则三重关税叠加或增加财政收入3467亿美元,降低未来一年美国GDP增速0.59个百分点。如果损失100%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则降低未来一年美国GDP增速1.18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中金点睛)

特朗普将决定是否从4月2日开始实施被建议的关税,并且关税的执行也将视不同国家的情况而定(casebycase)[3]。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我们认为,对等关税针对国家范围广,且将增值税(VAT)纳入考量,标志着特朗普在关税方面又进一步。目前来看,对等关税不会立即实施,而是在4月1日调查报告完成后再决定具体行动,关税的执行也将视不同国家的情况而定。进一步研究发现,印度、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及韩国关税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法国、德国、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增值税率较高,都可能是被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测算显示,如果只是拉平关税,对美国通胀和增长的影响或有限,但如果叠加增值税,影响将显著加大。

一、 对等关税的内容及特征

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正式宣布了“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政策。此举标志着特朗普在关税方面又进一步,也再次印证了我们关于特朗普或采取“先关税、后减税、先省钱、后花钱”政策顺序的判断(请参见报告《再思考:特朗普2.0的政策顺序及影响》)。

进一步看,对等关税具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针对国家范围扩大,涵盖巴西、印度、欧盟等多个主要贸易伙伴。白宫在对等关税的情况说明书(fact sheet)中指出,2024年,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已超过1万亿美元,这部分因为全球范围内的非对等贸易壁垒激增,使得美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许多不公平待遇[1]。2019年的一项报告显示,在132个国家和超过60万个产品类别中,美国出口商有三分之二的情况下面临更高的关税。因此,特朗普政府决定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具体做法是,“任何国家对美国商品征收多少关税,美国将对其商品征收相同的税率,不多也不少”。

白宫方面还列举了一些案例[2]:1)美国对乙醇进口的关税仅为2.5%,但巴西对美国乙醇出口征收的关税高达18%,这导致2024年美国从巴西进口了超过2亿美元的乙醇,而美国对巴西的乙醇出口仅为 5200 万美元。2)美国对农产品适用的最惠国平均关税(MFN)为5%,但印度的最惠国平均关税却达到了39%。印度对美国摩托车征收100%的关税,而美国对印度摩托车仅征收2.4%的关税。3)欧盟对进口汽车征收10%的关税,而美国对汽车仅征收2.5%的关税。欧盟可以自由地向美国出口贝类,但欧盟却禁止美国48个州的贝类出口。

第二,将非关税政策纳入考量,特别是将增值税(VAT)和数字服务税(DST)视为不公平行为。增值税是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供应链每个环节中都征税的制度,供应链中的参与者只需要对购买和销售价格的差价缴税,从而获得抵扣,对于出口到境外的商品则可以获得增值税的退还。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在欧盟国家较为普遍。相比之下,美国主要采用销售税(sales tax),只在最终销售环节对消费者征税。特朗普认为,增值税相当于补贴出口、惩罚进口,美国的商品在实施增值税的国家面临额外税负,不利于美国企业海外竞争力。此外,总统备忘录还提到,法国和加拿大每年通过数字服务税向美国科技公司征收了超过5亿美元的税款,这已累计造成美国企业每年超20亿美元的损失。未来,美国可能要求这些国家调整其税收政策,以减少对美企的不公平负担,否则将面临更高的关税壁垒。

第三,目前来看,关税不会立即实施,而是等到4月1日调查报告完成后再决定具体行动。特朗普指示其团队针对上述贸易问题先进行研究,然后据此制定应对措施。特朗普提名的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表示,预计调查将在4月1日前完成,而这也与特朗普在上任第一天签署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行政令中为其它调查报告所限定的提交期限一致。此后,特朗普将决定是否从4月2日开始实施被建议的关税,并且关税的执行也将视不同国家的情况而定(case by case)[3]。另有白宫官员补充说,政府将首先调查对美国贸易顺差最大、关税税率最高的国家[4]。

对等关税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是回归重商主义,减少别国对美贸易限制,引导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增强其国内产业竞争力并创造更多就业。总统备忘录指出,美国需要一个“公平互惠计划”(Fair and Reciprocal Plan)来减少美国长期存在的巨额商品贸易逆差,并解决美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其他不公平和不平衡问题。关税也是一种谈判工具,用于向其它国家施压,迫使其满足特朗普的要求。关税还是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有助于降低联邦财政赤字压力,为后续的对内减税政策提供有利的背景条件。从这些角度来看,对等关税与此前特朗普提出的其它关税措施并无两样。

二、 哪些国家和地区受影响大?

由于对等关税旨在拉平美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税率差距,我们列举了美国前15大贸易伙伴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率,它们大都高于美国,其中印度、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及韩国的关税率与美国差距最大。根据WTO公布的2023年最惠国关税率数据,印度、韩国、巴西、越南的简单平均关税率都超过9%,加权平均关税率都超过5%,而美国的简单和加权平均关税分别为3.3%和2.2%。理论上讲,这些国家将成为特朗普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中国因为已经被美国征收了10%的额外关税,因此反而不会因为关税率不对等而被针对。

图表1:美国及其前15大贸易伙伴最惠国关税率

资料来源:《World Tariff Profiles 2024》,WTO,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们还要考虑对等关税中也可能加入增值税(VAT)的情形。目前,很多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荷兰都有增值税,税率基本都在20%甚至更高。另外一些国家如印度、加拿大采用商品与服务税(GST),这也是一种流转税,与VAT有一定相似性。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可能成为特朗普政府针对的对象。

图表2:美国前15大贸易伙伴VAT/GST标准税率

注:巴西实行多重税率制度,平均税率为20%;印度商品和服务按五种不同的税率分类:0%、5%、12%、18%和28%,没有标准税率,但大多数服务的税率为18%;日本征收的是消费税,因而不在图中列出。

在此基础上,由于那些对美国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更有可能会被优先锁定,我们进一步考察2024年对美国贸易顺差最高的前15大地区,其中排名靠前的有:中国大陆(对美顺差2950亿美元)、欧盟(2360亿美元)、墨西哥(1720亿美元)、越南(1320亿美元)。在图表中,我们综合考虑对美贸易顺差和叠加了增值税的税率,理论上讲,那些顺差和税率都更高的国家和地区,更可能成为被对等关税所针对的对象。

图表3:前15大对美顺差经济体及其加权最惠国关税率(叠加了增值税)

注:欧盟各成员国增值税税率不统一,在图中分开展示。

资料来源:WTO,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当然,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可以通过与美国谈判,避免被征关税,但这需要这些国家和地区要么削减进口关税,要么对自身的税收制度进行调整(如调整增值税)。我们认为削减关税相对容易,调整税收制度则难以在短期内完成,这意味着最终可能还是会有部分关税落地。

三、 对美国通胀和增长的影响测算

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已经宣布了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以及对所有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取消所有的豁免。我们的计算显示,这些措施将使美国的有效关税率从2024年的2.41%上升1.9个百分点,至4.31%[5]。我们假设美国对其前15大贸易伙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除外)征收对等关税,税率上升幅度等于贸易伙伴当前与美国加权最惠国关税率的差值。我们假设进口量不发生变化,其结果是美国的有效关税率或进一步提升1.15个百分点,至5.46%。

图表4:简单对等关税或推升美国有效关税率至5.46%,若进一步叠加增值税,有效关税率将上升至13.07%

注:1900-1918年和2024年为美国政府财年,1919-2023年为日历年,2025年为作者估算。

资料来源:USITC,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我们测算显示如果只是拉平关税,税率上升幅度并不大,这是因为美国与贸易伙伴的加权关税率的差值也没有很大。以税率最高的印度为例,其加权关税税率与美国的差值为9.8ppt,即便拉平,对印度的影响也未必很大。此外,特朗普似乎将对等关税看作在竞选时提出的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10%“地毯式”关税的替代方案。如是,那么对等关税的影响要比“地毯式”关税小很多。

第二,如果叠加增值税,税率上升幅度将明显加大。我们在拉平关税时也考虑各国的VAT或GST税率,假设进口量不发生变化,其结果是美国的有效关税率将进一步提升8.76个百分点,至13.07%。这相当于回到了1920-40年代时期的关税水平,而那时正是美国采取全面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时期。

接下来,我们计算关税的影响。通胀方面,我们假设美国消费者和贸易伙伴平分关税损失,即假设50%的成本增加转嫁给美国消费者。静态测算结果显示[6],如若不考虑增值税加征,仅考虑加权关税的拉平,那么对等关税或推高通胀0.1个百分点,而此前对中国的关税或推高美国PCE通胀0.11个百分点,对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新政或推高通胀0.05个百分点,三者叠加共推高通胀0.26个百分点。

如果假设100%的成本全部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则对等关税、对华10%额外关税与钢铝关税或共推升通胀0.51个百分点。如果考虑VAT的影响,则对等关税在50%成本转嫁率之下或推高通胀0.76个百分点,三者叠加推高通胀0.92个百分点;在100%成本都转嫁给美国消费者的假设下,三者叠加推高通胀近2个百分点。

增长方面,静态测算下,此前对中国的关税或使美国联邦财政收入增加430亿美元,对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或增加财政收入188亿美元,而对等关税或增加财政收入375亿美元,三者叠加或增加财政收入993亿美元。如果这些财政收入一半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假设美国一年内的税收乘数[7]约为1,三重关税叠加或降低未来一年美国GDP增速0.1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VAT的影响,则三重关税叠加或增加财政收入3467亿美元,降低未来一年美国GDP增速0.59个百分点。如果损失100%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则降低未来一年美国GDP增速1.18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中金点睛)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