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如何抓住新一轮港股配置的窗口期?
中国基金报
5天前
具体分行业看,部分港股红利行业估值也处于偏低位区间,例如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中的金融、公用事业等分项估值基本处于10%到30%分位。...同时,港股红利资产也可以考虑作为跨市场资产配置中的一环,与A股、美股资产联动配置,优化资产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春节至今,港股市场再次上演“大开大合”行情。据Wind数据,2月3日至2月14日期间,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到16.99%,其中多个交易日单日涨幅超过2%。
港股市场向来以高弹性为鲜明特征,尤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指数上体现最为充分。这一特征也使港股投资的吸引力与难度并存,其关键逻辑在于,场内资金主体较为复杂,机构博弈程度偏强。而面对成长性与稳定性的权衡,还有一类特殊的港股资产值得重视,即港股红利。而在一众红利指数中,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
能更好表征港股红利资产,或为投资者抢抓港股机遇提供了投资性价比更高的选项。
港股红利资产的投资逻辑
聪明的资金,永远在寻找性价比。
近年来,伴随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移,以高股息为核心的红利策略在A股市场“大放异彩”,而当前红利的故事又在港股市场延续。
事实上,上一轮港股红利资产受追捧发生在2016年至2017年,当时全球低利率环境促使投资者纷纷转向高股息资产,彼时,国内经济企稳和港股通机制的推出也推动了内地资金流向港股红利资产。
环顾当下,在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叠加估值的性价比,市场普遍看好港股今年继续上演反转行情,港股红利资产也显现出不容忽视的投资价值。
一方面,港股红利资产的吸引力首先来自于低利率的时代背景。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趋势仍然延续,已向1.5%靠近,有望提供稳定分红的红利资产便备受青睐。而相较于A股市场,港股红利资产的高股息优势相对更强。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13日,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为6.27%,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股息率达8.01%。
另一方面,在内外因素扰动下,资本市场仍充满不确定性,在高弹性成长类资产令人向往的同时,防御类资产也仍是资金关注的重点对象。从港股红利资产所属行业来看,多集中在金融、公用事业等领域,大多现金流稳定、盈利能力较优,防御属性进一步得到强化。另外,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汇率承压的形势下,港股红利资产还可作为较为合适的对冲工具。
当前偏松的流动性格局也为港股红利的进一步演绎提供基础。在宽货币政策基调下,南向资金持续为港股市场注入流动性。数据显示,自2023年7月以来,南向资金呈持续净流入状态,尤其在2024年3月以来加速流入,累计净买入金额达3.84万港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2/12)
此外,政策层面也为港股红利资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去年4月新 “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强化上市公司的分红约束机制,旨在提高上市公司的分红积极性和分红质量,春节前监管部门又密集落地了一系列旨在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新政策,或将为市场带来数千亿元的长期资金,具备高股息优势的红利资产则更符合长期资金的“审美偏好”。随着这些政策逐渐落地显效,将有望进一步推动红利资产市场的繁荣。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有望迎来“双击”
在一众港股红利指数中,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
能更好地表征港股红利资产。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高股息策略有效性得到验证的当下,该指数成长空间有望拓展,实现稳健性与成长性的“双击”;从港股红利资产当前估值水平来看,该指数也有望实现低估值与高股息的“双击”。
●更精炼:大市值特征突出
从编制方案来看,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在港股红利资产中做了进一步筛选,从符合港股通条件的香港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30只流动性好、连续分红、股息率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采用股息率加权。
从数量与权重上来看,指数中总市值1000亿以上成份股占比超六成,大市值特征突出,蓝筹性质强,从基本面角度加强指数稳健性。指数成份股行业分布以顺周期、大金融为主,也具有较强防御属性。
●更低估值:港股折价带来价值洼地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反映了两地上市的股票A股相对于H股的溢价情况。数据显示,当前指数估值位于近3年90%以上分位点,H股相对于A股折价程度偏高,港股弹性空间较大。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2/12
港股整体估值也仍处于价值洼地中。参考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截至2月12日,其PE-TTM数值仍然在10以下(为6.14),位于近10年58.51%的中等分位,具备估值修复空间。
具体分行业看,部分港股红利行业估值也处于偏低位区间,例如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中的金融、公用事业等分项估值基本处于10%到30%分位。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2/12)
●更高水准:相对于A股分红能力更稳更高
在低估值背景下,港股红利标的往往拥有相对更高的股息率。据海通证券研报统计,目前共有151 家公司同时在A、H 股上市,在所有同时披露两市股息率的公司中,H 股股息率均高于A股。即便考虑港股通个股分红时20%的红利税,港股股息率占优的公司比例仍超94%。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发布以来成分股各年度指数股息率均值达7%,最高达11%(2022年),分红稳定性强。
对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看,2022年以来中证港股通高股息与国债息差基本位于4%以上,近日更扩大到了6.6%。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2/12
布局港股红利,指数基金或是更优解
港股上一轮行情高点出现在2021年一季度,其后市场整体为震荡调整格局。回顾近3年行情,可以看到港股红利指数相对于大盘超额收益显著,而进一步突出高股息特征的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
也基本跑赢恒生高股息率指数,配置性价比较高。
2022年以来港股红利指数与大盘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2/12
从单一市场配置角度,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兼具稳健性与弹性,为有稳健性需求的港股投资者提供了不错的选择,而基于红利资产的高股息特性,其也适合作为港股底仓配置,与弹性更高的恒生科技指数等形成组合。同时,港股红利资产也可以考虑作为跨市场资产配置中的一环,与A股、美股资产联动配置,优化资产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2月17日,
长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基金(QDII)(A类022325;C类022326)
正式发售。基金采取完全复制法,跟踪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930915.CSI),力争实现对指数的有效跟踪,把握港股红利投资机会。
拟任基金经理曲少杰为长城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拥有16年海外研究经验,长期深耕港股市场投资。曲少杰认为,海外投资更多要从机构投资者视角出发,寻找到能真正持续发展的好公司,并长期持有,其中,可持续增长的业绩、财务指标、行业地位等是他考察的重要指标。
据曲少杰介绍,作为QDII基金,长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基金(QDII)具备税收优势和渠道优势,有望为投资者提供更优持有体验。
注:中证港股通高股息全收益指数(H20915.CSI)近5年表现如下:2020、2021、2022、2023、2024年的年度涨跌幅分别为-14.52%、-0.65%、10.82%、10.63%、36.65%。数据源自wind,截至2024年12月31日。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特征,听取销售机构的适当性意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信息披露文件的基础上,谨慎投资。本基金在长城基金评级为中风险(R3)的产品,适合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投资者。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债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本投资观点并不构成对投资者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或长城基金最终的投资观点。本公司不拟就任何依赖本文观点作出的投资行为承担责任。本产品由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材料由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制作,供代销机构参考,代销机构如需直接向投资者发放则应当在发送前详细了解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相关信息,避免出现违规销售行为。本基金可投资于境外证券,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CIS)
具体分行业看,部分港股红利行业估值也处于偏低位区间,例如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中的金融、公用事业等分项估值基本处于10%到30%分位。...同时,港股红利资产也可以考虑作为跨市场资产配置中的一环,与A股、美股资产联动配置,优化资产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春节至今,港股市场再次上演“大开大合”行情。据Wind数据,2月3日至2月14日期间,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到16.99%,其中多个交易日单日涨幅超过2%。
港股市场向来以高弹性为鲜明特征,尤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指数上体现最为充分。这一特征也使港股投资的吸引力与难度并存,其关键逻辑在于,场内资金主体较为复杂,机构博弈程度偏强。而面对成长性与稳定性的权衡,还有一类特殊的港股资产值得重视,即港股红利。而在一众红利指数中,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
能更好表征港股红利资产,或为投资者抢抓港股机遇提供了投资性价比更高的选项。
港股红利资产的投资逻辑
聪明的资金,永远在寻找性价比。
近年来,伴随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移,以高股息为核心的红利策略在A股市场“大放异彩”,而当前红利的故事又在港股市场延续。
事实上,上一轮港股红利资产受追捧发生在2016年至2017年,当时全球低利率环境促使投资者纷纷转向高股息资产,彼时,国内经济企稳和港股通机制的推出也推动了内地资金流向港股红利资产。
环顾当下,在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叠加估值的性价比,市场普遍看好港股今年继续上演反转行情,港股红利资产也显现出不容忽视的投资价值。
一方面,港股红利资产的吸引力首先来自于低利率的时代背景。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趋势仍然延续,已向1.5%靠近,有望提供稳定分红的红利资产便备受青睐。而相较于A股市场,港股红利资产的高股息优势相对更强。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13日,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为6.27%,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股息率达8.01%。
另一方面,在内外因素扰动下,资本市场仍充满不确定性,在高弹性成长类资产令人向往的同时,防御类资产也仍是资金关注的重点对象。从港股红利资产所属行业来看,多集中在金融、公用事业等领域,大多现金流稳定、盈利能力较优,防御属性进一步得到强化。另外,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汇率承压的形势下,港股红利资产还可作为较为合适的对冲工具。
当前偏松的流动性格局也为港股红利的进一步演绎提供基础。在宽货币政策基调下,南向资金持续为港股市场注入流动性。数据显示,自2023年7月以来,南向资金呈持续净流入状态,尤其在2024年3月以来加速流入,累计净买入金额达3.84万港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2/12)
此外,政策层面也为港股红利资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去年4月新 “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强化上市公司的分红约束机制,旨在提高上市公司的分红积极性和分红质量,春节前监管部门又密集落地了一系列旨在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新政策,或将为市场带来数千亿元的长期资金,具备高股息优势的红利资产则更符合长期资金的“审美偏好”。随着这些政策逐渐落地显效,将有望进一步推动红利资产市场的繁荣。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有望迎来“双击”
在一众港股红利指数中,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
能更好地表征港股红利资产。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高股息策略有效性得到验证的当下,该指数成长空间有望拓展,实现稳健性与成长性的“双击”;从港股红利资产当前估值水平来看,该指数也有望实现低估值与高股息的“双击”。
●更精炼:大市值特征突出
从编制方案来看,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在港股红利资产中做了进一步筛选,从符合港股通条件的香港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30只流动性好、连续分红、股息率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采用股息率加权。
从数量与权重上来看,指数中总市值1000亿以上成份股占比超六成,大市值特征突出,蓝筹性质强,从基本面角度加强指数稳健性。指数成份股行业分布以顺周期、大金融为主,也具有较强防御属性。
●更低估值:港股折价带来价值洼地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反映了两地上市的股票A股相对于H股的溢价情况。数据显示,当前指数估值位于近3年90%以上分位点,H股相对于A股折价程度偏高,港股弹性空间较大。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2/12
港股整体估值也仍处于价值洼地中。参考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截至2月12日,其PE-TTM数值仍然在10以下(为6.14),位于近10年58.51%的中等分位,具备估值修复空间。
具体分行业看,部分港股红利行业估值也处于偏低位区间,例如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中的金融、公用事业等分项估值基本处于10%到30%分位。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2/12)
●更高水准:相对于A股分红能力更稳更高
在低估值背景下,港股红利标的往往拥有相对更高的股息率。据海通证券研报统计,目前共有151 家公司同时在A、H 股上市,在所有同时披露两市股息率的公司中,H 股股息率均高于A股。即便考虑港股通个股分红时20%的红利税,港股股息率占优的公司比例仍超94%。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发布以来成分股各年度指数股息率均值达7%,最高达11%(2022年),分红稳定性强。
对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看,2022年以来中证港股通高股息与国债息差基本位于4%以上,近日更扩大到了6.6%。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2/12
布局港股红利,指数基金或是更优解
港股上一轮行情高点出现在2021年一季度,其后市场整体为震荡调整格局。回顾近3年行情,可以看到港股红利指数相对于大盘超额收益显著,而进一步突出高股息特征的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
也基本跑赢恒生高股息率指数,配置性价比较高。
2022年以来港股红利指数与大盘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2/12
从单一市场配置角度,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兼具稳健性与弹性,为有稳健性需求的港股投资者提供了不错的选择,而基于红利资产的高股息特性,其也适合作为港股底仓配置,与弹性更高的恒生科技指数等形成组合。同时,港股红利资产也可以考虑作为跨市场资产配置中的一环,与A股、美股资产联动配置,优化资产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2月17日,
长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基金(QDII)(A类022325;C类022326)
正式发售。基金采取完全复制法,跟踪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930915.CSI),力争实现对指数的有效跟踪,把握港股红利投资机会。
拟任基金经理曲少杰为长城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拥有16年海外研究经验,长期深耕港股市场投资。曲少杰认为,海外投资更多要从机构投资者视角出发,寻找到能真正持续发展的好公司,并长期持有,其中,可持续增长的业绩、财务指标、行业地位等是他考察的重要指标。
据曲少杰介绍,作为QDII基金,长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基金(QDII)具备税收优势和渠道优势,有望为投资者提供更优持有体验。
注:中证港股通高股息全收益指数(H20915.CSI)近5年表现如下:2020、2021、2022、2023、2024年的年度涨跌幅分别为-14.52%、-0.65%、10.82%、10.63%、36.65%。数据源自wind,截至2024年12月31日。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特征,听取销售机构的适当性意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信息披露文件的基础上,谨慎投资。本基金在长城基金评级为中风险(R3)的产品,适合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投资者。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债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本投资观点并不构成对投资者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或长城基金最终的投资观点。本公司不拟就任何依赖本文观点作出的投资行为承担责任。本产品由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材料由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制作,供代销机构参考,代销机构如需直接向投资者发放则应当在发送前详细了解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相关信息,避免出现违规销售行为。本基金可投资于境外证券,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CIS)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如何抓住新一轮港股配置的窗口期?
中国基金报
5天前
2025年,新茶饮IPO“最后的窗口期”
联商网
3周前
抓住外部环境转换窗口期优化炼化行业发展模式
中国化工报
1周前
中芯国际突遭减持 发生了什么?
上海证券报
22小时前
多家头部量化规模缩水!市场回暖后如何布局?
券商中国
23小时前
刚刚!腾讯元宝超豆包!仅次于DeepSeek
东方财富网
15小时前
全线上攻!两只晶圆代工龙头A+H股齐飙涨!机构紧盯这些股
证券时报
23小时前
上汽官宣与华为签约 采用这种模式深度合作
上观新闻
1天前
大跌!美股全线重挫!联合健康股价大跌7.3%
中国基金报
22小时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