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破117亿背后,成都的野心藏不住了

深蓝财经

6天前

随着《哪吒1》《哪吒2》的成功,成都又收获了一个强大的文化IP,接下来如何用好这个IP,还需要整体布局,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吒儿,还在创造历史。

截止发稿,《哪吒2》全球票房已经突破117亿,暂位列全球影史第11名、全球动画票房榜第2位。

在此之前,2月13日晚间7时23分,直播中的央视《新闻联播》紧急插播快讯,报道《哪吒2》票房破百亿的消息。这种待遇,在中国影史可能也属于首次。

14日,两位奥斯卡评委在洛杉矶观看了《哪吒2》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隔空喊话饺子导演,希望《哪吒2》可以角逐奥斯卡奖!

《哪吒2》的成功,也掀起了各大媒体对成都这座城市新一轮的好奇心。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成都为什么能诞生哪吒,为什么成都成了中国动漫之都,为什么成都模式能让中国文化自信火遍全世界。

(深蓝财经编辑拍摄于成都金融城2月13日19:25分)

还记得超级女声吗?

这一切还要从20多年前说起。

彼时,和国内很多城市一样,成都提出“文化强市”,重点扶持影视、音乐、动漫、广告等产业。当时成都引进了盛大、腾讯等企业,扛起“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的使命。

不过,受限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受限于传统的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介,成都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文化产品供应少,市场需求也少。

但突然间,一个催化剂出现了。

2005年,第二届《超级女声》成都赛区突然爆火,诞生了李宇春、张靓颖、何洁等知名歌手。李宇春的中性风格、张靓颖的海豚音成为顶流。当年,成都赛区报名人数最多,仿佛一夜之间,成都隐藏的民间歌手都“炸”出来了,成都人对音乐的热情也“炸”出来了。

当年,李宇春因为中性风格备受争议,但家乡人一直鼎力支持,这就体现了成都文化的包容度。这就是“软”性的支持。

那时候,成都莫名其妙多了一个外号——“选秀之城”。

一开始,成都人其实并不怎么喜欢这个外号。但随着超女对城市影响力的提升,对成都音乐文化产业的激活作用,成都人渐渐地以此为荣。

2006年超女全国巡演成都站门票秒空,四川省体育馆首次承办大型偶像演唱会,成都Livehouse演出场次同比翻倍。四川音乐学院因为李宇春、何洁等选手,成为全国艺考生向往的圣地,大量专业人才涌入成都,大量音乐制作工作落地生根...

从那个时候开始,成都再次意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2006年,《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出炉,明确以数字娱乐、文化旅游、传媒出版为核心,并规划建设多个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数字娱乐产业园、东郊记忆、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成立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文旅集团等大型企业,集中发力。

两年后,美国梦工厂动画电影《功夫熊猫1》在全球大获成功后,成都旋即邀请梦工厂动画团队到成都实地考察,寻找创作灵感。当2011年《功夫熊猫2》上映后,剧中出现了麻婆豆腐、担担面、青城山等各色成都元素,让成都的文化影响力,火遍全球。以至于在很多外国人眼中,成都就是熊猫之城。

经过几年的发展,成都初步尝到了文化产业带来的甜头。

数据显示,2008年成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38.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3.3%,较2007年增长18.7%,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王者荣耀,开启了一个时代

此时,虽然成都在文化产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产业结构分散,亟需顶层设计整合资源。

2009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正式出台,明确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在当时副省级城市里面,成都是唯一一个。规划跳出了传统的“文旅+传媒”框架,更聚焦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博艺术三大新兴领域,是很有前瞻性的。

在规划的指引下,成都相继推动成都大魔方、红星路35号创意园区、许燎源现代设计创意产业园、锦城艺术宫、东郊记忆等重要项目落地;软件方面,引进了完美世界、金山软件等重要企业,进一步夯实文创产业的根基。

那几年,虽然成都文创产业没有特别大的爆款出来,但成都依然显得很有耐心。

2012年7月,《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这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大胆的目标。以至于从规划到落实,成都市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

所谓政策搭台,企业唱戏。

2013年,导演饺子的创业团队入驻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开启了逐梦之旅。据悉,相关部门对团队进行房租减免、技术共享、业务对接等帮扶,助力团队走过创业初期的生存难关。为后来《哪吒1》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年后,成都动漫游戏产业,迎来了第一个里程碑。

2015年,由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的《王者荣耀》正式上线,迅速在手游市场掀起了热潮,成为现象级产品,也成为全球最赚钱的游戏之一。这种“链主企业”对一个地区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同小可。

有数据显示,在《王者荣耀》的带动下,成都游戏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300家增至2023年的超2000家,形成涵盖研发、发行、电竞、直播的完整产业链。成都游戏行业从业者从2015年约1万人增至2023年超10万人,催生“游戏程序员”“原画师”“电竞运营”等新兴职业。带动成都游戏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80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600亿元...

《王者荣耀》的成功,离不开成都长达10余年政策扶持。这也是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链集群,催生经济增长的鲜活案例。

借助《王者荣耀》的成功,成都趁势布局电竞产业,建成量子界电竞中心、凤凰山电竞馆等10余个专业场馆。2022年成都电竞产业规模达280亿元,直接关联企业400余家,形成“研发+赛事+直播+衍生品”全链条。

因为成都,所以哪吒

《王者荣耀》成功时,饺子团队还在耐心创作他的《哪吒1》。这个时候,一个民谣歌手把成都高高举起。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哦~哦”。

2017年2月4日,歌手赵雷在“歌手”节目上深情一唱,一曲《成都》民谣火遍全国。这首歌不仅传唱度极高,更成为成都文化的一次强力输出。为一首歌奔赴一座城,为一首歌爱上一座城,《成都》做到了。这首歌,对促进成都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非同寻常。

2019年2月,《成都市建设世界文创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公布,再次强调,要用3年时间将文创产业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支柱产业。

几个月后的暑假,吒儿争气了!

2019年暑期,成都可可豆动画公司制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式上映!尽管影片的制作成本仅6000万,却凭借精彩的剧情、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一举收获了高达50.35亿元的票房,成为当时的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哪吒1》的成功,为成都动漫产业的发展,书写了隆重的一笔。有了第一部的成功,相关要素资源开始加速聚集,就像《王者荣耀》之于游戏产业一样。

为了更好的服务文创产业,成都高新区在天府一街这种核心地段,打造了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2019年正式开园,可可豆动画、葡萄腾动漫、完美天智游、腾讯新文创总部、爱奇艺等项目相继入驻,逐渐形成了涵盖动漫游戏、影视制作、音乐娱乐、电子竞技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比如这次参与《哪吒2》电影制作的多家公司,就在园区里,一杯咖啡的距离就把工作讨论了。园区周边,还分布着多家参与《哪吒2》制作的成都本土企业。

这就是产业链集群的神奇之处。

成都适合发展文化产业,还有几个原因。一是在城市氛围方面,许多创业者对成都的评价是“包容度极高”。二是四川人骨子里的“松弛感和乐观精神”,对发展文创产业提供的很好的环境滋养。三是相比于北上,成都房价房租更低,死磕作品需要时间,而成都不怕时间长。在崇尚快节奏的城市,这种超长周期的文艺创作,可能难以实现。

比如《哪吒2》历经5年的精心雕琢,仅陈塘关大战一分钟的打戏,美术概念就耗时半年绘制;参与《哪吒2》制作的成都云海天聚科技特效组长廖森林透露,在可可豆驻场1年就做了25-30秒的特效镜头...

另外,四川的李子柒拍摄一个视频可能耗时长达几个月甚至1年;成都国风变装博主朱铁雄制作一个短视频也常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饺子导演曾坦言:“成都的包容性与文化底蕴,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而政府搭建的产业生态,则让技术落地成为可能。”

另外,成都人对自己文艺作品的支持力度,令人感动。比如这次《哪吒2》电影,成都市观影人次最多!成都多个地标大屏幕轮番宣传,有的电影院全天只排《哪吒2》,有的单位工会组织职工集体观看,有的成都人二刷三刷,助力“成都造”吒儿破百亿....

结语

回顾来看,成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成果,离不开政策的长期引导和支持,离不开无数创业者们夜以继日努力奋斗,还离不开消费者不遗余力对优秀作品的支持。

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1805.09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127.8%,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2024年,成都的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同比增长12%,占GDP比重达11.91%。

随着《哪吒1》《哪吒2》的成功,成都又收获了一个强大的文化IP,接下来如何用好这个IP,还需要整体布局,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作为文化出海的天然载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成都文创产业还需继续努力!

随着《哪吒1》《哪吒2》的成功,成都又收获了一个强大的文化IP,接下来如何用好这个IP,还需要整体布局,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吒儿,还在创造历史。

截止发稿,《哪吒2》全球票房已经突破117亿,暂位列全球影史第11名、全球动画票房榜第2位。

在此之前,2月13日晚间7时23分,直播中的央视《新闻联播》紧急插播快讯,报道《哪吒2》票房破百亿的消息。这种待遇,在中国影史可能也属于首次。

14日,两位奥斯卡评委在洛杉矶观看了《哪吒2》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隔空喊话饺子导演,希望《哪吒2》可以角逐奥斯卡奖!

《哪吒2》的成功,也掀起了各大媒体对成都这座城市新一轮的好奇心。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成都为什么能诞生哪吒,为什么成都成了中国动漫之都,为什么成都模式能让中国文化自信火遍全世界。

(深蓝财经编辑拍摄于成都金融城2月13日19:25分)

还记得超级女声吗?

这一切还要从20多年前说起。

彼时,和国内很多城市一样,成都提出“文化强市”,重点扶持影视、音乐、动漫、广告等产业。当时成都引进了盛大、腾讯等企业,扛起“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的使命。

不过,受限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受限于传统的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介,成都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文化产品供应少,市场需求也少。

但突然间,一个催化剂出现了。

2005年,第二届《超级女声》成都赛区突然爆火,诞生了李宇春、张靓颖、何洁等知名歌手。李宇春的中性风格、张靓颖的海豚音成为顶流。当年,成都赛区报名人数最多,仿佛一夜之间,成都隐藏的民间歌手都“炸”出来了,成都人对音乐的热情也“炸”出来了。

当年,李宇春因为中性风格备受争议,但家乡人一直鼎力支持,这就体现了成都文化的包容度。这就是“软”性的支持。

那时候,成都莫名其妙多了一个外号——“选秀之城”。

一开始,成都人其实并不怎么喜欢这个外号。但随着超女对城市影响力的提升,对成都音乐文化产业的激活作用,成都人渐渐地以此为荣。

2006年超女全国巡演成都站门票秒空,四川省体育馆首次承办大型偶像演唱会,成都Livehouse演出场次同比翻倍。四川音乐学院因为李宇春、何洁等选手,成为全国艺考生向往的圣地,大量专业人才涌入成都,大量音乐制作工作落地生根...

从那个时候开始,成都再次意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2006年,《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出炉,明确以数字娱乐、文化旅游、传媒出版为核心,并规划建设多个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数字娱乐产业园、东郊记忆、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成立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文旅集团等大型企业,集中发力。

两年后,美国梦工厂动画电影《功夫熊猫1》在全球大获成功后,成都旋即邀请梦工厂动画团队到成都实地考察,寻找创作灵感。当2011年《功夫熊猫2》上映后,剧中出现了麻婆豆腐、担担面、青城山等各色成都元素,让成都的文化影响力,火遍全球。以至于在很多外国人眼中,成都就是熊猫之城。

经过几年的发展,成都初步尝到了文化产业带来的甜头。

数据显示,2008年成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38.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3.3%,较2007年增长18.7%,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王者荣耀,开启了一个时代

此时,虽然成都在文化产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产业结构分散,亟需顶层设计整合资源。

2009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正式出台,明确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在当时副省级城市里面,成都是唯一一个。规划跳出了传统的“文旅+传媒”框架,更聚焦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博艺术三大新兴领域,是很有前瞻性的。

在规划的指引下,成都相继推动成都大魔方、红星路35号创意园区、许燎源现代设计创意产业园、锦城艺术宫、东郊记忆等重要项目落地;软件方面,引进了完美世界、金山软件等重要企业,进一步夯实文创产业的根基。

那几年,虽然成都文创产业没有特别大的爆款出来,但成都依然显得很有耐心。

2012年7月,《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这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大胆的目标。以至于从规划到落实,成都市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

所谓政策搭台,企业唱戏。

2013年,导演饺子的创业团队入驻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开启了逐梦之旅。据悉,相关部门对团队进行房租减免、技术共享、业务对接等帮扶,助力团队走过创业初期的生存难关。为后来《哪吒1》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年后,成都动漫游戏产业,迎来了第一个里程碑。

2015年,由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的《王者荣耀》正式上线,迅速在手游市场掀起了热潮,成为现象级产品,也成为全球最赚钱的游戏之一。这种“链主企业”对一个地区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同小可。

有数据显示,在《王者荣耀》的带动下,成都游戏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300家增至2023年的超2000家,形成涵盖研发、发行、电竞、直播的完整产业链。成都游戏行业从业者从2015年约1万人增至2023年超10万人,催生“游戏程序员”“原画师”“电竞运营”等新兴职业。带动成都游戏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80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600亿元...

《王者荣耀》的成功,离不开成都长达10余年政策扶持。这也是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链集群,催生经济增长的鲜活案例。

借助《王者荣耀》的成功,成都趁势布局电竞产业,建成量子界电竞中心、凤凰山电竞馆等10余个专业场馆。2022年成都电竞产业规模达280亿元,直接关联企业400余家,形成“研发+赛事+直播+衍生品”全链条。

因为成都,所以哪吒

《王者荣耀》成功时,饺子团队还在耐心创作他的《哪吒1》。这个时候,一个民谣歌手把成都高高举起。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哦~哦”。

2017年2月4日,歌手赵雷在“歌手”节目上深情一唱,一曲《成都》民谣火遍全国。这首歌不仅传唱度极高,更成为成都文化的一次强力输出。为一首歌奔赴一座城,为一首歌爱上一座城,《成都》做到了。这首歌,对促进成都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非同寻常。

2019年2月,《成都市建设世界文创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公布,再次强调,要用3年时间将文创产业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支柱产业。

几个月后的暑假,吒儿争气了!

2019年暑期,成都可可豆动画公司制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式上映!尽管影片的制作成本仅6000万,却凭借精彩的剧情、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一举收获了高达50.35亿元的票房,成为当时的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哪吒1》的成功,为成都动漫产业的发展,书写了隆重的一笔。有了第一部的成功,相关要素资源开始加速聚集,就像《王者荣耀》之于游戏产业一样。

为了更好的服务文创产业,成都高新区在天府一街这种核心地段,打造了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2019年正式开园,可可豆动画、葡萄腾动漫、完美天智游、腾讯新文创总部、爱奇艺等项目相继入驻,逐渐形成了涵盖动漫游戏、影视制作、音乐娱乐、电子竞技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比如这次参与《哪吒2》电影制作的多家公司,就在园区里,一杯咖啡的距离就把工作讨论了。园区周边,还分布着多家参与《哪吒2》制作的成都本土企业。

这就是产业链集群的神奇之处。

成都适合发展文化产业,还有几个原因。一是在城市氛围方面,许多创业者对成都的评价是“包容度极高”。二是四川人骨子里的“松弛感和乐观精神”,对发展文创产业提供的很好的环境滋养。三是相比于北上,成都房价房租更低,死磕作品需要时间,而成都不怕时间长。在崇尚快节奏的城市,这种超长周期的文艺创作,可能难以实现。

比如《哪吒2》历经5年的精心雕琢,仅陈塘关大战一分钟的打戏,美术概念就耗时半年绘制;参与《哪吒2》制作的成都云海天聚科技特效组长廖森林透露,在可可豆驻场1年就做了25-30秒的特效镜头...

另外,四川的李子柒拍摄一个视频可能耗时长达几个月甚至1年;成都国风变装博主朱铁雄制作一个短视频也常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饺子导演曾坦言:“成都的包容性与文化底蕴,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而政府搭建的产业生态,则让技术落地成为可能。”

另外,成都人对自己文艺作品的支持力度,令人感动。比如这次《哪吒2》电影,成都市观影人次最多!成都多个地标大屏幕轮番宣传,有的电影院全天只排《哪吒2》,有的单位工会组织职工集体观看,有的成都人二刷三刷,助力“成都造”吒儿破百亿....

结语

回顾来看,成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成果,离不开政策的长期引导和支持,离不开无数创业者们夜以继日努力奋斗,还离不开消费者不遗余力对优秀作品的支持。

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1805.09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127.8%,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2024年,成都的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同比增长12%,占GDP比重达11.91%。

随着《哪吒1》《哪吒2》的成功,成都又收获了一个强大的文化IP,接下来如何用好这个IP,还需要整体布局,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作为文化出海的天然载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成都文创产业还需继续努力!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