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吴微
自2019年宣布退休后,马云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始终与阿里巴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退休期间,他频繁现身海外,尤其是连续多年选择在新西兰过春节,或与友人聚会,或考察投资项目,展现低调的私人生活。
然而,2024年成为马云重返台前的转折点,当年他多次现身阿里总部,发布内部长文反思战略,强调“回归客户价值”,并出席蚂蚁集团20周年庆典,为阿里系企业注入信心。2025年,马云与阿里的活跃达到新高潮——阿里巴巴时隔六年以“硬科技”姿态重返央视春晚,成为独家电商互动平台,并首次将AI技术深度融入节目,通过阿里云的通义大模型和云转播技术革新视听体验,传递出战略重心向科技领域倾斜的信号。
在马云强势回归,重新规划阿里发展路线的时候,旗下的蚂蚁集团也进行了架构调整。不过,在“马爸爸”重新指点江山、蚂蚁集团重拾雄心壮志之际,消费者关于支付宝的投诉却层出不穷,曾经放出豪言要改变业态的蚂蚁集团,目前的现实是以文字游戏、高息、催收获取普通人的金钱。
频繁遭投诉 服务质量堪忧
作为最早切入在线支付市场的平台,支付宝无疑是中国在线支付行业的奠基人。其服务已深入从线上购物到线下消费、生活缴费、理财、保险等多元化场景,推出的花呗、借呗等金融服务也获得了大量用户的信赖。
在支付宝快速崛起之时,创始人马云曾放出豪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不过,随着蚂蚁集团上市的失利,支付宝未能改变银行却逐渐被银行所改变。其备受质疑的花呗,已升级为信用购,由银行为其提供最终的金融服务。
笔者在春节期间发现,如果将花呗设置为优先支付方式,使用支付宝在线支付时,有一定概率,支付宝使用花呗分期作为最优先的支付方式,若未及时发现并修改支付方式或终止支付,该笔分期就会成交,此后消费者需要分期偿还花呗账单并支付利息。
笔者翻阅此前的花呗账单得知,早在2024年10月,在笔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使用了一笔花呗分期支付,支付金额为994.41元,分期周期为12个月,每月还款85.33元(含利息5.93元)。以此计算,笔者需要支付71.16元的利息,利率达到7.16%。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并未开通分期免息优先支付功能,在笔者于2月提前还款后,仍需要支付3月的分期利息,累计支付利息35.66元,含5.93元提前还款手续费。
其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户被支付宝引导使用了花呗分期支付的情况并不少见。笔者公司的同事在春节期间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搜索花呗分期,相关的投诉更是高达2.5万条,其中不乏虽然是小额支付,却被分期的情况。如某用户投诉,扫码支付190元却被分了三期,还有用户使用淘宝12期分期免息支付,最终支付的方式却是花呗分期,需要支付利息。此外,黑猫投诉上还有大量关于花呗分期的高息、催收等相关投诉。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北京市两高(上海)律师事务所刘馥菀律师表示,支付宝的服务条款中,有相关内容,因此支付时优先使用花呗分期支付并不违法,用户以此为由打官司也难以胜诉,若碰到这种情况,建议联系客服,或通过投诉来挽回损失。
除了投诉较多外,支付宝还因服务合同纠纷被大量的自然人提起了诉讼,天眼查显示,截至日前,2025年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已开庭、待开庭的诉讼就有66多起,2024年至今,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更是有280多起的诉讼。而2008年4月至2023年底,公司才仅有791起诉讼,平均年诉讼量仅为53起。
这些诉讼中,公司大多为被告,原告则多为自然人。在已审结的自然人与支付宝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多数以原告(自然人)撤诉而结束,法院不支持原告诉求(即支付宝胜诉)而结案的案件并不多。
“回归客户价值”,马云重新活跃后,支付宝又能否提升服务质量,减少用户的投诉呢?
市场被蚕食 破局压力较大
2003年,支付宝作为担保交易平台诞生,从淘宝部门逐步独立运营。凭借便捷与安全,它迅速在支付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随着竞争加剧,支付宝一度面临挑战,后通过拓展功能,融入多领域,转型为综合生活服务平台,实现再次发展。
从当前支付市场来看,支付宝表现出色。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其在全球电子支付平台中稳居前列,市场份额约为50%,仍在持续增长。年度活跃用户超10亿,月活用户和商家数量持续保持高位,支付交易规模庞大。
在激烈的线上支付竞争中,微信支付是支付宝的强劲对手。微信支付依托微信庞大的社交用户基础,在社交支付场景优势明显,亲友间小额支付极为便捷,从而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但支付宝依靠在金融服务和专业支付领域的突出表现,丰富的理财、信贷产品,以及完善的商家服务体系,吸引了大量有金融需求的用户和商家,以此在行业中仍保持了领先地位。
不过抖音支付、银联支付等新兴支付平台的不断崛起,一次次挑战了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市场地位。抖音支付借助抖音高流量和年轻用户群体,在直播带货等新兴场景拓展市场。银联支付则凭借深厚金融背景和广泛线下网络,在传统线下支付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在积极拓展线上业务。
面对竞争,支付宝积极开拓创新支付方式,以维持领先地位。2018年支付宝推出了扫脸支付,在众多商超、便利店和餐饮门店得到应用,但因个人隐私顾虑,该支付方式未能成为主流。2024年7月支付宝推出的 “碰一碰” 支付也颇具创新性,目前,该支付方式已在上海、广州等多地推广,还拓展到开门、点餐等场景,但能否成为主流,颠覆目前二维码支付体系,却仍有待观察。
支付宝长期积累的品牌信任度、强大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金融服务经验,是其核心优势,创新支付方式进一步巩固了这一优势。不过,在社交场景支付拓展上,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仍有差距,在新兴流量平台支付场景布局也需加快。如此情况下,堪忧的服务质量与诸多的投诉,支付宝又是否在践行马云提出的“回归客户价值”理念呢?(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吴微
自2019年宣布退休后,马云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始终与阿里巴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退休期间,他频繁现身海外,尤其是连续多年选择在新西兰过春节,或与友人聚会,或考察投资项目,展现低调的私人生活。
然而,2024年成为马云重返台前的转折点,当年他多次现身阿里总部,发布内部长文反思战略,强调“回归客户价值”,并出席蚂蚁集团20周年庆典,为阿里系企业注入信心。2025年,马云与阿里的活跃达到新高潮——阿里巴巴时隔六年以“硬科技”姿态重返央视春晚,成为独家电商互动平台,并首次将AI技术深度融入节目,通过阿里云的通义大模型和云转播技术革新视听体验,传递出战略重心向科技领域倾斜的信号。
在马云强势回归,重新规划阿里发展路线的时候,旗下的蚂蚁集团也进行了架构调整。不过,在“马爸爸”重新指点江山、蚂蚁集团重拾雄心壮志之际,消费者关于支付宝的投诉却层出不穷,曾经放出豪言要改变业态的蚂蚁集团,目前的现实是以文字游戏、高息、催收获取普通人的金钱。
频繁遭投诉 服务质量堪忧
作为最早切入在线支付市场的平台,支付宝无疑是中国在线支付行业的奠基人。其服务已深入从线上购物到线下消费、生活缴费、理财、保险等多元化场景,推出的花呗、借呗等金融服务也获得了大量用户的信赖。
在支付宝快速崛起之时,创始人马云曾放出豪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不过,随着蚂蚁集团上市的失利,支付宝未能改变银行却逐渐被银行所改变。其备受质疑的花呗,已升级为信用购,由银行为其提供最终的金融服务。
笔者在春节期间发现,如果将花呗设置为优先支付方式,使用支付宝在线支付时,有一定概率,支付宝使用花呗分期作为最优先的支付方式,若未及时发现并修改支付方式或终止支付,该笔分期就会成交,此后消费者需要分期偿还花呗账单并支付利息。
笔者翻阅此前的花呗账单得知,早在2024年10月,在笔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使用了一笔花呗分期支付,支付金额为994.41元,分期周期为12个月,每月还款85.33元(含利息5.93元)。以此计算,笔者需要支付71.16元的利息,利率达到7.16%。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并未开通分期免息优先支付功能,在笔者于2月提前还款后,仍需要支付3月的分期利息,累计支付利息35.66元,含5.93元提前还款手续费。
其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户被支付宝引导使用了花呗分期支付的情况并不少见。笔者公司的同事在春节期间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搜索花呗分期,相关的投诉更是高达2.5万条,其中不乏虽然是小额支付,却被分期的情况。如某用户投诉,扫码支付190元却被分了三期,还有用户使用淘宝12期分期免息支付,最终支付的方式却是花呗分期,需要支付利息。此外,黑猫投诉上还有大量关于花呗分期的高息、催收等相关投诉。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北京市两高(上海)律师事务所刘馥菀律师表示,支付宝的服务条款中,有相关内容,因此支付时优先使用花呗分期支付并不违法,用户以此为由打官司也难以胜诉,若碰到这种情况,建议联系客服,或通过投诉来挽回损失。
除了投诉较多外,支付宝还因服务合同纠纷被大量的自然人提起了诉讼,天眼查显示,截至日前,2025年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已开庭、待开庭的诉讼就有66多起,2024年至今,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更是有280多起的诉讼。而2008年4月至2023年底,公司才仅有791起诉讼,平均年诉讼量仅为53起。
这些诉讼中,公司大多为被告,原告则多为自然人。在已审结的自然人与支付宝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多数以原告(自然人)撤诉而结束,法院不支持原告诉求(即支付宝胜诉)而结案的案件并不多。
“回归客户价值”,马云重新活跃后,支付宝又能否提升服务质量,减少用户的投诉呢?
市场被蚕食 破局压力较大
2003年,支付宝作为担保交易平台诞生,从淘宝部门逐步独立运营。凭借便捷与安全,它迅速在支付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随着竞争加剧,支付宝一度面临挑战,后通过拓展功能,融入多领域,转型为综合生活服务平台,实现再次发展。
从当前支付市场来看,支付宝表现出色。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其在全球电子支付平台中稳居前列,市场份额约为50%,仍在持续增长。年度活跃用户超10亿,月活用户和商家数量持续保持高位,支付交易规模庞大。
在激烈的线上支付竞争中,微信支付是支付宝的强劲对手。微信支付依托微信庞大的社交用户基础,在社交支付场景优势明显,亲友间小额支付极为便捷,从而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但支付宝依靠在金融服务和专业支付领域的突出表现,丰富的理财、信贷产品,以及完善的商家服务体系,吸引了大量有金融需求的用户和商家,以此在行业中仍保持了领先地位。
不过抖音支付、银联支付等新兴支付平台的不断崛起,一次次挑战了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市场地位。抖音支付借助抖音高流量和年轻用户群体,在直播带货等新兴场景拓展市场。银联支付则凭借深厚金融背景和广泛线下网络,在传统线下支付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在积极拓展线上业务。
面对竞争,支付宝积极开拓创新支付方式,以维持领先地位。2018年支付宝推出了扫脸支付,在众多商超、便利店和餐饮门店得到应用,但因个人隐私顾虑,该支付方式未能成为主流。2024年7月支付宝推出的 “碰一碰” 支付也颇具创新性,目前,该支付方式已在上海、广州等多地推广,还拓展到开门、点餐等场景,但能否成为主流,颠覆目前二维码支付体系,却仍有待观察。
支付宝长期积累的品牌信任度、强大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金融服务经验,是其核心优势,创新支付方式进一步巩固了这一优势。不过,在社交场景支付拓展上,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仍有差距,在新兴流量平台支付场景布局也需加快。如此情况下,堪忧的服务质量与诸多的投诉,支付宝又是否在践行马云提出的“回归客户价值”理念呢?(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