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年经典向新!首只上证指数增强ETF添投资利器

中国基金报

5天前

在新“国九条”和国企市值管理等政策背景下,央国企体现出的经营稳定性、分红回报能力凸显价值,“中特估”、红利等投资方法论成为近两年的市场主流策略,上证指数或将充分受益这一轮央国企价值重估。

何为经典?
一部隽永传世的文学著作、一件集大成者的艺术品,亦或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品牌LOGO,它们的共性在于承载了一段历史或某种文化,经过时间淬炼而历久弥新。
每个资本市场,都会有这样一个历史悠久、鲜活记录经济史、生动刻画投资文化的经典指数。对于A股市场来说,上证指数堪称这样的经典。
上证指数诞生于1991年7月15日,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基点为100点。从诞生之日起,上证指数就扮演着表征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整体表现的重要角色。投资者对于证券市场的描述,开始逐步告别“老八股”这样的草根说法,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科学可度量的标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截至2025年2月12日,上证指数成分股数量达到2249只,总市值超52万亿元。
上证指数代码为000001,这是一个独特的印记。“1号”代表着从无到有的萌芽,更预示着不竭的成长。作为“一号”指数,34年来,上证指数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不断革新完善和股市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2004年以来的二十余年时间跨度内,国务院三次发布“国九条”,每一次都是对资本市场制度体系的深化改革和优化,进而对市场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上证指数也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作出回应——“岁月更迭、经典不老”。
历史上的“国九条”和上证指数 来源:Wind
2004年 第一个“国九条”发布
关键词:稳定发展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史称第一次“国九条”。
此时,距离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的2001年12月11日,刚刚过去两年零一个月。中国成功加入WTO,被经济学家评价为“一次伟大的实践”,实体经济全面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竞争和合作,GDP高速增长的中国模式为世界瞩目。
GDP持续高增长背后,优质上市公司盈利大幅上行,本币升值带来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但在相对强劲的基本面下,入世初期的A股表现差强人意,对于资本市场功能、定位的认识亟待重塑。
2004年第一个“国九条”发布,明确提出扩大直接融资,鼓励合规资金入市,特别提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这次重大制度变革被股市视为重磅利好。
2005年,A股上证指数从当年最低点998点启动,两年时间最高运行至6124点,在这波牛市中,地产、金融行业作为主线板块贯穿始终,并拉动了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消费品公司大涨,这是一场兼具广度和深度的行情,更是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总量连年高速增长成果的一次系统性重估。
2014年 第二个“国九条”发布
关键词:健康发展
2014年,第一次“国九条”发布10年后,“新常态”的结构性变化取代GDP的总量增长,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即要把经济增长朝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致、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通过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实现从量到质、从大到强的跃升。
对于发展质量的关注,同样是第二个“国九条”的核心。2014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稳定发展”到“健康发展”,前后十年两次“国九条”标题总领全局的着重点,出现了明显变化。
第二个“国九条”核心内容包括:紧紧围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资本形成和股权流转,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创新创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南北车合并推动国企改革预期,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市场,带动上证指数权重股大涨,最高触及5178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下,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引擎,TMT行业成为本轮牛市的主角。
硬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育,也需要金融力量加持。为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2019年7月22日,伴随上交所交易大厅的一声锣响,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挂牌上市,中国硬科技从此有了专属资本市场板块,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任务落地。
伴随市场体系与层次的丰富,为更好表征市场,上证指数也不断吐故纳新。2020年7月22日起上证综合指数迎来第4次修订编制方案,剔除ST股、纳入科创板个股、新股延迟计入。
在2019年5月17日-2024年5月17日的五年中,传统上“以大为美”的上证指数悄悄改变着刻板印象,传统行业稳中有降,新兴行业快速增长:银行业权重由五年前的20.21%下降至15.70%,非银行金融行业权重由11.89%下降至7.49%;电子行业权重由1.59%提升至5.48%,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权重由2.11%提升至4.20%;计算机行业权重由1.93%提升至3.47%(数据来源:招商证券)。
2024年 第三个“国九条”发布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又一个十年,新“国九条”来了。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新“国九条“做出系列部署,包括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等等。
一方面,在新“国九条”和国企市值管理等政策背景下,央国企体现出的经营稳定性、分红回报能力凸显价值,“中特估”、红利等投资方法论成为近两年的市场主流策略,上证指数或将充分受益这一轮央国企价值重估。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1月8日,上证综指成分股中央企占比39%,地方国企占比24%,合计权重占比近63%。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理念进一步引领高质量发展。跟随经济与资本市场映射,上证指数在行业覆盖上也不断向新而行:信息技术、医疗、通讯等新兴产业权重超过20%,也赋予更多成长潜能。
上证综指成分股行业权重分布,截至20250212
经典指数自我更迭、向新而行,为衍生新策略提供了机遇,也为多角度挖掘超额收益提供潜力。2024年8月,嘉实上证综合增强策略ETF获批,成为市场首只围绕上证综合指数的增强策略ETF(认购代码562813),为投资者布局中国资产提供了新的利器。
二十余年间,三次“国九条”,每一次重大变革,上证指数都以独特的方式,从产业权重结构、投资映射等角度做出时代呼应。上证指数广泛覆盖中国优质资产,可以说是大众投资A股市场简明易懂、直觉式的选择,现在还将有更便捷、更具潜力的场内增强款产品工具。
指数基金投资标的明确、策略清晰、费率低廉,是一种高效投资工具。推动指数化投资,也是新“国九条着力建设“长钱长投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嘉实基金是公募行业最早布局被动投资业务的基金公司之一,在被动投资方面领跑行业。嘉实基金始终坚持客户至上、业绩为本,打造从宽基、风格到高景气细分行业的全系列,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交易便利的闭环选择;致力于引导资金长期投资国家关键产业,助力产业腾飞的同时,也努力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发展的长期回报。
指数增强型基金是跟踪指数Beta的同时追求额外Alpha的一类产品。在嘉实基金看来,对于上证指数这类全行业覆盖、标的数量众多的宽基,通过深度研究创造收益增强,可探索的空间相对较大。面向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向居民多元理财趋势,上证指数增强ETF(认购代码562813)力争成为一键高效布局中国优质资产、满足养老等长期投资需求的旗舰产品。
随着国内政策的积极加力,经济周期和企业盈利周期大概率处于底部并指向未来回升,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经典指数,向新而行,当下无疑是信心领航、布局中国优质资产的好时机。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CIS)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

在新“国九条”和国企市值管理等政策背景下,央国企体现出的经营稳定性、分红回报能力凸显价值,“中特估”、红利等投资方法论成为近两年的市场主流策略,上证指数或将充分受益这一轮央国企价值重估。

何为经典?
一部隽永传世的文学著作、一件集大成者的艺术品,亦或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品牌LOGO,它们的共性在于承载了一段历史或某种文化,经过时间淬炼而历久弥新。
每个资本市场,都会有这样一个历史悠久、鲜活记录经济史、生动刻画投资文化的经典指数。对于A股市场来说,上证指数堪称这样的经典。
上证指数诞生于1991年7月15日,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基点为100点。从诞生之日起,上证指数就扮演着表征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整体表现的重要角色。投资者对于证券市场的描述,开始逐步告别“老八股”这样的草根说法,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科学可度量的标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截至2025年2月12日,上证指数成分股数量达到2249只,总市值超52万亿元。
上证指数代码为000001,这是一个独特的印记。“1号”代表着从无到有的萌芽,更预示着不竭的成长。作为“一号”指数,34年来,上证指数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不断革新完善和股市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2004年以来的二十余年时间跨度内,国务院三次发布“国九条”,每一次都是对资本市场制度体系的深化改革和优化,进而对市场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上证指数也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作出回应——“岁月更迭、经典不老”。
历史上的“国九条”和上证指数 来源:Wind
2004年 第一个“国九条”发布
关键词:稳定发展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史称第一次“国九条”。
此时,距离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的2001年12月11日,刚刚过去两年零一个月。中国成功加入WTO,被经济学家评价为“一次伟大的实践”,实体经济全面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竞争和合作,GDP高速增长的中国模式为世界瞩目。
GDP持续高增长背后,优质上市公司盈利大幅上行,本币升值带来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但在相对强劲的基本面下,入世初期的A股表现差强人意,对于资本市场功能、定位的认识亟待重塑。
2004年第一个“国九条”发布,明确提出扩大直接融资,鼓励合规资金入市,特别提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这次重大制度变革被股市视为重磅利好。
2005年,A股上证指数从当年最低点998点启动,两年时间最高运行至6124点,在这波牛市中,地产、金融行业作为主线板块贯穿始终,并拉动了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消费品公司大涨,这是一场兼具广度和深度的行情,更是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总量连年高速增长成果的一次系统性重估。
2014年 第二个“国九条”发布
关键词:健康发展
2014年,第一次“国九条”发布10年后,“新常态”的结构性变化取代GDP的总量增长,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即要把经济增长朝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致、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通过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实现从量到质、从大到强的跃升。
对于发展质量的关注,同样是第二个“国九条”的核心。2014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稳定发展”到“健康发展”,前后十年两次“国九条”标题总领全局的着重点,出现了明显变化。
第二个“国九条”核心内容包括:紧紧围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资本形成和股权流转,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创新创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南北车合并推动国企改革预期,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市场,带动上证指数权重股大涨,最高触及5178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下,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引擎,TMT行业成为本轮牛市的主角。
硬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育,也需要金融力量加持。为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2019年7月22日,伴随上交所交易大厅的一声锣响,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挂牌上市,中国硬科技从此有了专属资本市场板块,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任务落地。
伴随市场体系与层次的丰富,为更好表征市场,上证指数也不断吐故纳新。2020年7月22日起上证综合指数迎来第4次修订编制方案,剔除ST股、纳入科创板个股、新股延迟计入。
在2019年5月17日-2024年5月17日的五年中,传统上“以大为美”的上证指数悄悄改变着刻板印象,传统行业稳中有降,新兴行业快速增长:银行业权重由五年前的20.21%下降至15.70%,非银行金融行业权重由11.89%下降至7.49%;电子行业权重由1.59%提升至5.48%,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权重由2.11%提升至4.20%;计算机行业权重由1.93%提升至3.47%(数据来源:招商证券)。
2024年 第三个“国九条”发布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又一个十年,新“国九条”来了。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新“国九条“做出系列部署,包括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等等。
一方面,在新“国九条”和国企市值管理等政策背景下,央国企体现出的经营稳定性、分红回报能力凸显价值,“中特估”、红利等投资方法论成为近两年的市场主流策略,上证指数或将充分受益这一轮央国企价值重估。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1月8日,上证综指成分股中央企占比39%,地方国企占比24%,合计权重占比近63%。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理念进一步引领高质量发展。跟随经济与资本市场映射,上证指数在行业覆盖上也不断向新而行:信息技术、医疗、通讯等新兴产业权重超过20%,也赋予更多成长潜能。
上证综指成分股行业权重分布,截至20250212
经典指数自我更迭、向新而行,为衍生新策略提供了机遇,也为多角度挖掘超额收益提供潜力。2024年8月,嘉实上证综合增强策略ETF获批,成为市场首只围绕上证综合指数的增强策略ETF(认购代码562813),为投资者布局中国资产提供了新的利器。
二十余年间,三次“国九条”,每一次重大变革,上证指数都以独特的方式,从产业权重结构、投资映射等角度做出时代呼应。上证指数广泛覆盖中国优质资产,可以说是大众投资A股市场简明易懂、直觉式的选择,现在还将有更便捷、更具潜力的场内增强款产品工具。
指数基金投资标的明确、策略清晰、费率低廉,是一种高效投资工具。推动指数化投资,也是新“国九条着力建设“长钱长投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嘉实基金是公募行业最早布局被动投资业务的基金公司之一,在被动投资方面领跑行业。嘉实基金始终坚持客户至上、业绩为本,打造从宽基、风格到高景气细分行业的全系列,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交易便利的闭环选择;致力于引导资金长期投资国家关键产业,助力产业腾飞的同时,也努力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发展的长期回报。
指数增强型基金是跟踪指数Beta的同时追求额外Alpha的一类产品。在嘉实基金看来,对于上证指数这类全行业覆盖、标的数量众多的宽基,通过深度研究创造收益增强,可探索的空间相对较大。面向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向居民多元理财趋势,上证指数增强ETF(认购代码562813)力争成为一键高效布局中国优质资产、满足养老等长期投资需求的旗舰产品。
随着国内政策的积极加力,经济周期和企业盈利周期大概率处于底部并指向未来回升,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经典指数,向新而行,当下无疑是信心领航、布局中国优质资产的好时机。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CIS)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