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2日,普京和川宝突然进行了通话,时间长达90分钟。通话结束后,川宝表示,普京同意就俄乌停战展开谈判。
消息一出,欧洲和民主党相当震怒,乌克兰则是反应慌张。
之所以如此,在于此次通话事先没有一点消息,按照外交规则,川宝在与普京通话前,应该先和泽连斯基通话,至少也是和欧盟通话。
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与普京通话,等于跳过了乌克兰和欧洲。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贾·卡拉斯警告,不要通过“权宜之计”和“肮脏的协议”来结束战争。
意思就是,你俩别想瞒着我们,达成停火协议。
虽然消息很乱,但根据各大媒体的报道,已经可以整理出一个“停火协议”的大致框架:
(1)克里米亚,想都不要想,对俄罗斯来说,属于不可谈判对象,川宝也没提这茬;
(2)扎波罗热、赫尔松、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四州,可以按“实际控制线”停火,为监督双方停火,将部署“维和部队”,隔开交战方;
(3)乌军撤出库尔斯克;
(4)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
以上内容很明显对乌克兰不利,说难听点,和投降没区别。
因此为安抚泽连斯基,川宝表示,可以继续援助乌克兰,还支持乌克兰在2030年前加入欧盟(这条可信度较高)。
川宝之所以向俄罗斯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无非是基于财政和大局。
“俄乌战争”长期化,导致美国不得不将大笔资源投入乌克兰,是时候快刀斩乱麻了。俄罗斯占点便宜,美国无所谓,反正吃亏的是乌克兰。
美债总额已超过36万亿美元,去年的财政赤字高达1.8万亿美元,明显不可持续。为了收缩开支,必须抛掉一切不挣钱的项目,开源节流。
对“国际开发署”的裁撤、对乌克兰援助的减少,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财政考量。
许多人担心,一旦俄乌停战,美俄关系重启,会出现“联俄抗中”的局面。对此我只能说,担心不是多余的,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停火协议”的框架尽管对俄罗斯有利,但仍和俄罗斯的心理价位差距不小。
要知道,俄罗斯在2022年9月,举行了扎波罗热、赫尔松、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四州的入俄公投,意味着四州在法律上属于俄罗斯。
就算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一时半会拿不下,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也是必须拿下的,否则没法向国内交代。
目前,俄军占了顿州60%,卢州占99%,远未达到拿下两州的目标。如果按“实际控制线”停火,等于打了好几年,死伤数十万士兵,却连一个完整的州都没拿到。
试问,俄罗斯国内会怎么想?强硬派会怎么想?
所以,于私,至少要拿到完整的卢顿两州,普京才能给内部的强硬派一个交代;
而于公,普京也很难答应。
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国内掀起了一波反思潮,矛头直指2014年9月签订的《明斯克协议》,许多人认为,这份协议给了乌克兰喘息之机,事实也的确如此。
本来,2014年的乌军由于腐败、长期军费投入不足、内部人员叛乱等因素,没多少战斗力,是俄罗斯的大好机会,但在签订《明斯克协议》后,双方停火。
利用停火后的八年时间,乌克兰政府大力整顿军备,重塑军队战斗力,具体可见《乌军怎么突然变能打了?》,这里就不再细说。
重建后的乌军,给俄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此先例,这份新的“停火协议”,会不会变成又一份《明斯克协议》,让乌克兰获得喘息之机呢?
为降低这种可能性,俄罗斯唯一的办法,是尽可能地削弱乌克兰,多拿走一些乌克兰的土地。
2024年后,梅德韦杰夫就多次放话,要拿下敖德萨,很多人认为,他这么说是为了自保,毕竟他是自由派,长期被皇俄派视为眼中钉,因此要说一些扩张领土的话语,来迎合皇俄。
但梅德韦杰夫的话,也反映出了一个现实:俄罗斯的确有拿下更多乌克兰领土的需求。
乌克兰的领土越少,就越虚弱,卷土重来的可能性越小。
而按“实际控制线”停火的话,明显不符合这个目标。所以我们看到,通话后,和美国政府的高调相比,克里姆林宫的反应显得冷静异常。
当下的战场形势是俄军占优,普京其实不急。
也许是知道普京可能不答应,美国副总统万斯在2月14日表示,“如果普京不同意乌克兰和平协议,将采取制裁和军事行动”。
意思是逼俄罗斯答应当前的条件,否则加大援乌力度,让战场形势逆转。
因此,不排除俄乌战争会更激烈。
退一步讲,就算普京答应了“停火协议”,那么“停火协议”之外呢?
双方至少有四大难题,需要解决。
难题一,是欧洲能源市场的问题。
2022年前,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的份额,是最高的。以天然气为例,2021年,俄罗斯供应了欧洲三分之一的天然气,德国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
美国企业在欧洲能源市场的份额则不多,但俄乌战争后,情况倒过来了,美国企业占据了最多的份额,俄罗斯的份额大为减少。
要是重启美俄关系,俄罗斯势必重返欧洲能源市场,但油气集团是川宝的幕后大金主之一,指望他们让步,吐出吃到嘴的肉,显然不现实。
对俄罗斯来说,如果无法重返欧洲能源市场,停战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停战之前,欧洲能源市场是你的,停战之后,欧洲能源市场还不让碰,那不是白停战了吗?
难题二,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怎么办。
俄罗斯被西方冻结了约3000亿美元的资产,美俄关系一旦重启,势必要解冻,但川宝是否愿意,又是一个问题,毕竟这事不符合美国利益。
即使川宝愿意,也面临技术性难题。首先,其中一些资产已经被挪用,比如俄罗斯寡头马洛费耶夫,被美国政府冻结了540万美元的资金。
2023年5月,这540万美元被交给了乌克兰政府,时间过去这么久,早花掉了。
俄罗斯大概率是追不回来的,乌克兰也没钱还,可不追等于吃个哑巴亏。马洛费耶夫和普京关系亲近,还是皇俄派的大金主,影响力是不低的。
其次,是拜登挖好了坑。
为了阻碍川宝可能向俄罗斯归还资产,早在去年中旬,拜登就签署了行政令,授权国务卿和财政部,全权处置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
换句话说,国务卿卢比奥和财政部长贝森特是否点头,很关键,两人都是建制派的。而整个共和党建制派的立场,是倾向于不归还。
考虑到建制派的支持,对川宝而言至关重要,如果他们不答应,俄罗斯的资产就很难解冻。如何说服他们,将是个不小的难题。
难题三,“维和部队”的费用,谁来支付。
俄乌交战区全长超过1000公里,要在如此广阔的区域里部署“维和部队”,把双方隔开,得十几万人马,按照泽连斯基的说法,至少10万。
十万大军一年下来,开支能少得了?
正在“降本增效”的川宝,是不太可能掏这笔钱的,那就只能是欧盟出,但欧盟也不是傻子,合着好处全是你的,成本全是我的?
难题四,泽连斯基敢不敢答应。
乌克兰国内,反对停战的强硬派依旧势力庞大。著名无人机部队“马迪亚尔之鸟”的创始人罗伯特·布罗夫迪,曾在2024年9月,公开向泽连斯基发出威胁:
“如果俄乌谈判达成了乌克兰人不喜欢的条款,百万乌军将返乡并推翻政府”。
乌军有没有百万不好说,但推翻政府的威胁,不是假的。
乌克兰之外,民主党、欧盟也是激烈反对停战的,如果泽连斯基屈服于川宝的压力,这些反对者会不会联合起来,制造一场兵变呢?
四大难题,哪个都不是好解决的,“停火协议”的条件也未必能达到俄罗斯的心理价位。可想而知,俄乌停战远不是一通电话能解决的。
一开始川宝的说法是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结果后来口风变了,变成100天结束俄乌冲突,说明他也逐渐意识到其中的困难。
当然,不管2025年能否停火,“俄乌战争”的转折点已经到来。
经过三年的战争,谁赢谁输,基本尘埃落定。
美国从中收割到欧洲制造业、欧洲能源市场和外逃资本。
中国则得到了一个规模尚可的市场,打开了西北的大门,深入中亚。
俄罗斯虽损失惨重,好歹收获了新的土地、资源和人口,惨胜,也是胜。
欧洲也是明摆的输家,不仅被去工业化,还外逃了天量的各种资金和人才,当然,硬要说收获也不是没有,比如数百万乌克兰难民,是一笔宝贵的劳动力。
唯有乌克兰,是彻彻底底的输家。
如今,在这一场全球博弈中,乌克兰早已失去了自主选择的空间,更多地被大国之间的利益和策略所左右。
事实说明,棋子的命运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以后的苟且。
当地时间2月12日,普京和川宝突然进行了通话,时间长达90分钟。通话结束后,川宝表示,普京同意就俄乌停战展开谈判。
消息一出,欧洲和民主党相当震怒,乌克兰则是反应慌张。
之所以如此,在于此次通话事先没有一点消息,按照外交规则,川宝在与普京通话前,应该先和泽连斯基通话,至少也是和欧盟通话。
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与普京通话,等于跳过了乌克兰和欧洲。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贾·卡拉斯警告,不要通过“权宜之计”和“肮脏的协议”来结束战争。
意思就是,你俩别想瞒着我们,达成停火协议。
虽然消息很乱,但根据各大媒体的报道,已经可以整理出一个“停火协议”的大致框架:
(1)克里米亚,想都不要想,对俄罗斯来说,属于不可谈判对象,川宝也没提这茬;
(2)扎波罗热、赫尔松、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四州,可以按“实际控制线”停火,为监督双方停火,将部署“维和部队”,隔开交战方;
(3)乌军撤出库尔斯克;
(4)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
以上内容很明显对乌克兰不利,说难听点,和投降没区别。
因此为安抚泽连斯基,川宝表示,可以继续援助乌克兰,还支持乌克兰在2030年前加入欧盟(这条可信度较高)。
川宝之所以向俄罗斯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无非是基于财政和大局。
“俄乌战争”长期化,导致美国不得不将大笔资源投入乌克兰,是时候快刀斩乱麻了。俄罗斯占点便宜,美国无所谓,反正吃亏的是乌克兰。
美债总额已超过36万亿美元,去年的财政赤字高达1.8万亿美元,明显不可持续。为了收缩开支,必须抛掉一切不挣钱的项目,开源节流。
对“国际开发署”的裁撤、对乌克兰援助的减少,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财政考量。
许多人担心,一旦俄乌停战,美俄关系重启,会出现“联俄抗中”的局面。对此我只能说,担心不是多余的,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停火协议”的框架尽管对俄罗斯有利,但仍和俄罗斯的心理价位差距不小。
要知道,俄罗斯在2022年9月,举行了扎波罗热、赫尔松、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四州的入俄公投,意味着四州在法律上属于俄罗斯。
就算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一时半会拿不下,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也是必须拿下的,否则没法向国内交代。
目前,俄军占了顿州60%,卢州占99%,远未达到拿下两州的目标。如果按“实际控制线”停火,等于打了好几年,死伤数十万士兵,却连一个完整的州都没拿到。
试问,俄罗斯国内会怎么想?强硬派会怎么想?
所以,于私,至少要拿到完整的卢顿两州,普京才能给内部的强硬派一个交代;
而于公,普京也很难答应。
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国内掀起了一波反思潮,矛头直指2014年9月签订的《明斯克协议》,许多人认为,这份协议给了乌克兰喘息之机,事实也的确如此。
本来,2014年的乌军由于腐败、长期军费投入不足、内部人员叛乱等因素,没多少战斗力,是俄罗斯的大好机会,但在签订《明斯克协议》后,双方停火。
利用停火后的八年时间,乌克兰政府大力整顿军备,重塑军队战斗力,具体可见《乌军怎么突然变能打了?》,这里就不再细说。
重建后的乌军,给俄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此先例,这份新的“停火协议”,会不会变成又一份《明斯克协议》,让乌克兰获得喘息之机呢?
为降低这种可能性,俄罗斯唯一的办法,是尽可能地削弱乌克兰,多拿走一些乌克兰的土地。
2024年后,梅德韦杰夫就多次放话,要拿下敖德萨,很多人认为,他这么说是为了自保,毕竟他是自由派,长期被皇俄派视为眼中钉,因此要说一些扩张领土的话语,来迎合皇俄。
但梅德韦杰夫的话,也反映出了一个现实:俄罗斯的确有拿下更多乌克兰领土的需求。
乌克兰的领土越少,就越虚弱,卷土重来的可能性越小。
而按“实际控制线”停火的话,明显不符合这个目标。所以我们看到,通话后,和美国政府的高调相比,克里姆林宫的反应显得冷静异常。
当下的战场形势是俄军占优,普京其实不急。
也许是知道普京可能不答应,美国副总统万斯在2月14日表示,“如果普京不同意乌克兰和平协议,将采取制裁和军事行动”。
意思是逼俄罗斯答应当前的条件,否则加大援乌力度,让战场形势逆转。
因此,不排除俄乌战争会更激烈。
退一步讲,就算普京答应了“停火协议”,那么“停火协议”之外呢?
双方至少有四大难题,需要解决。
难题一,是欧洲能源市场的问题。
2022年前,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的份额,是最高的。以天然气为例,2021年,俄罗斯供应了欧洲三分之一的天然气,德国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
美国企业在欧洲能源市场的份额则不多,但俄乌战争后,情况倒过来了,美国企业占据了最多的份额,俄罗斯的份额大为减少。
要是重启美俄关系,俄罗斯势必重返欧洲能源市场,但油气集团是川宝的幕后大金主之一,指望他们让步,吐出吃到嘴的肉,显然不现实。
对俄罗斯来说,如果无法重返欧洲能源市场,停战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停战之前,欧洲能源市场是你的,停战之后,欧洲能源市场还不让碰,那不是白停战了吗?
难题二,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怎么办。
俄罗斯被西方冻结了约3000亿美元的资产,美俄关系一旦重启,势必要解冻,但川宝是否愿意,又是一个问题,毕竟这事不符合美国利益。
即使川宝愿意,也面临技术性难题。首先,其中一些资产已经被挪用,比如俄罗斯寡头马洛费耶夫,被美国政府冻结了540万美元的资金。
2023年5月,这540万美元被交给了乌克兰政府,时间过去这么久,早花掉了。
俄罗斯大概率是追不回来的,乌克兰也没钱还,可不追等于吃个哑巴亏。马洛费耶夫和普京关系亲近,还是皇俄派的大金主,影响力是不低的。
其次,是拜登挖好了坑。
为了阻碍川宝可能向俄罗斯归还资产,早在去年中旬,拜登就签署了行政令,授权国务卿和财政部,全权处置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
换句话说,国务卿卢比奥和财政部长贝森特是否点头,很关键,两人都是建制派的。而整个共和党建制派的立场,是倾向于不归还。
考虑到建制派的支持,对川宝而言至关重要,如果他们不答应,俄罗斯的资产就很难解冻。如何说服他们,将是个不小的难题。
难题三,“维和部队”的费用,谁来支付。
俄乌交战区全长超过1000公里,要在如此广阔的区域里部署“维和部队”,把双方隔开,得十几万人马,按照泽连斯基的说法,至少10万。
十万大军一年下来,开支能少得了?
正在“降本增效”的川宝,是不太可能掏这笔钱的,那就只能是欧盟出,但欧盟也不是傻子,合着好处全是你的,成本全是我的?
难题四,泽连斯基敢不敢答应。
乌克兰国内,反对停战的强硬派依旧势力庞大。著名无人机部队“马迪亚尔之鸟”的创始人罗伯特·布罗夫迪,曾在2024年9月,公开向泽连斯基发出威胁:
“如果俄乌谈判达成了乌克兰人不喜欢的条款,百万乌军将返乡并推翻政府”。
乌军有没有百万不好说,但推翻政府的威胁,不是假的。
乌克兰之外,民主党、欧盟也是激烈反对停战的,如果泽连斯基屈服于川宝的压力,这些反对者会不会联合起来,制造一场兵变呢?
四大难题,哪个都不是好解决的,“停火协议”的条件也未必能达到俄罗斯的心理价位。可想而知,俄乌停战远不是一通电话能解决的。
一开始川宝的说法是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结果后来口风变了,变成100天结束俄乌冲突,说明他也逐渐意识到其中的困难。
当然,不管2025年能否停火,“俄乌战争”的转折点已经到来。
经过三年的战争,谁赢谁输,基本尘埃落定。
美国从中收割到欧洲制造业、欧洲能源市场和外逃资本。
中国则得到了一个规模尚可的市场,打开了西北的大门,深入中亚。
俄罗斯虽损失惨重,好歹收获了新的土地、资源和人口,惨胜,也是胜。
欧洲也是明摆的输家,不仅被去工业化,还外逃了天量的各种资金和人才,当然,硬要说收获也不是没有,比如数百万乌克兰难民,是一笔宝贵的劳动力。
唯有乌克兰,是彻彻底底的输家。
如今,在这一场全球博弈中,乌克兰早已失去了自主选择的空间,更多地被大国之间的利益和策略所左右。
事实说明,棋子的命运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以后的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