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放缓,股价低迷。
文|麦克
面对流媒体领域的竞争压力,迪士尼正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业务布局。
据最新的财报披露,去年11月14日,迪士尼已与亚洲“首富”穆克什·安巴尼旗下的Reliance成立合资企业,将原属迪士尼的Star品牌以及直接面向消费者的Disney+Hotstar服务等剥离,与Reliance控制的媒体和娱乐业务合并。在该交易完成后,迪士尼掌握新实体37%的控股权,此后印度业务将不再合并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流媒体疲软,院线反弹
(图源:Netflix)
(图源:The Walt Disney Company)
在第一季度,受到飓风“米尔顿”侵袭,华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区被迫关闭一天,还有一趟游轮行程遭取消;再加上飓风“海伦”,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约为1.2亿美元,而迪士尼邮轮开航前的成本也达到7500万美元,导致本土乐园的运营利润下滑5%。所幸国际业务迎来反弹行情,不仅当季营收录得12%的增幅,运营利润更同比飙升28%,有效对冲前述多项利空。
多管齐下堵住“钱坑”
在完成与Reliance的交易后,迪士尼对2025财年的指引数字做出更新,预计印度合资企业的全年股权损失约为3亿美元,主要由购买会计造成。而在剥离Star India后,体育部门的运营利润增速预期调整为13%,其余全年目标基本维持不变。
针对本季度,迪士尼预计Disney+订阅用户数量环比略有下降,体育部门则因大学体育赛事和退出Venu Sports等变化,预计对运营利润的不利影响分别为1亿和5千万美元,同时迪士尼邮轮开业前费用约为4千万美元。
在财报中,艾格特别列出过去一季的诸多亮点,包括“票房表现优异”的制片厂、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的娱乐流媒体业务、推进“数字战略”的ESPN板块,以及展现出“持久的吸引力”的体验部门。经过长达两年的业务重组和资产剥离,不仅迪士尼的三大一级部门全数转为正利润,而且各条线也不再出现亏损的情况,“烧钱换成长”的策略基本画上句点。
以制片业务为例,去年迪士尼大规模发行的新片只有六部,但大部分作品都轻松卖过投资损益点,其中票房最高的三部电影—《头脑特工队2》、《死侍与金刚狼》和《海洋奇缘2》—更全数加盟10亿美元“俱乐部”。上一次出现同年三片破10亿还是2022年,不过当时撞线的《阿凡达:水之道》、《壮志凌云:独行侠》和《侏罗纪世界3》分属20世纪影业、派拉蒙和环球三家制片厂,去年迪士尼则包揽年度全球票房榜前三甲。虽然离2019年旗下八片破10亿的“盛况”还有明显差距,但迪士尼已摆脱前年连续送出“哑弹”的窘境,为今年继续攀高奠定坚实基础。
《头脑特工队2》《死侍与金刚狼》(图源:豆瓣)
至于曾长期亏钱的流媒体,迪士尼也在持续推动“降本增效”的措施。由于拆分印度资产直接涉及Disney+等板块,迪士尼在财报中并未透露所有流媒体的盈亏状况,但此前两个季度都完成整体止损的目标。除常规的订阅费外,迪士尼正在积极探索更多的额外收入来源,重点便是可带来广告效益的低价套餐。实际上,若不考虑印度的Disney+Hotstar服务,娱乐流媒体上季的广告收入同比提高16%,并预测全年的运营利润可望增长约8.75亿美元。再加上原本就实现稳定盈利的ESPN+,流媒体将是迪士尼未来最关键的利润成长点。
增速放缓,股价低迷。
文|麦克
面对流媒体领域的竞争压力,迪士尼正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业务布局。
据最新的财报披露,去年11月14日,迪士尼已与亚洲“首富”穆克什·安巴尼旗下的Reliance成立合资企业,将原属迪士尼的Star品牌以及直接面向消费者的Disney+Hotstar服务等剥离,与Reliance控制的媒体和娱乐业务合并。在该交易完成后,迪士尼掌握新实体37%的控股权,此后印度业务将不再合并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流媒体疲软,院线反弹
(图源:Netflix)
(图源:The Walt Disney Company)
在第一季度,受到飓风“米尔顿”侵袭,华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区被迫关闭一天,还有一趟游轮行程遭取消;再加上飓风“海伦”,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约为1.2亿美元,而迪士尼邮轮开航前的成本也达到7500万美元,导致本土乐园的运营利润下滑5%。所幸国际业务迎来反弹行情,不仅当季营收录得12%的增幅,运营利润更同比飙升28%,有效对冲前述多项利空。
多管齐下堵住“钱坑”
在完成与Reliance的交易后,迪士尼对2025财年的指引数字做出更新,预计印度合资企业的全年股权损失约为3亿美元,主要由购买会计造成。而在剥离Star India后,体育部门的运营利润增速预期调整为13%,其余全年目标基本维持不变。
针对本季度,迪士尼预计Disney+订阅用户数量环比略有下降,体育部门则因大学体育赛事和退出Venu Sports等变化,预计对运营利润的不利影响分别为1亿和5千万美元,同时迪士尼邮轮开业前费用约为4千万美元。
在财报中,艾格特别列出过去一季的诸多亮点,包括“票房表现优异”的制片厂、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的娱乐流媒体业务、推进“数字战略”的ESPN板块,以及展现出“持久的吸引力”的体验部门。经过长达两年的业务重组和资产剥离,不仅迪士尼的三大一级部门全数转为正利润,而且各条线也不再出现亏损的情况,“烧钱换成长”的策略基本画上句点。
以制片业务为例,去年迪士尼大规模发行的新片只有六部,但大部分作品都轻松卖过投资损益点,其中票房最高的三部电影—《头脑特工队2》、《死侍与金刚狼》和《海洋奇缘2》—更全数加盟10亿美元“俱乐部”。上一次出现同年三片破10亿还是2022年,不过当时撞线的《阿凡达:水之道》、《壮志凌云:独行侠》和《侏罗纪世界3》分属20世纪影业、派拉蒙和环球三家制片厂,去年迪士尼则包揽年度全球票房榜前三甲。虽然离2019年旗下八片破10亿的“盛况”还有明显差距,但迪士尼已摆脱前年连续送出“哑弹”的窘境,为今年继续攀高奠定坚实基础。
《头脑特工队2》《死侍与金刚狼》(图源:豆瓣)
至于曾长期亏钱的流媒体,迪士尼也在持续推动“降本增效”的措施。由于拆分印度资产直接涉及Disney+等板块,迪士尼在财报中并未透露所有流媒体的盈亏状况,但此前两个季度都完成整体止损的目标。除常规的订阅费外,迪士尼正在积极探索更多的额外收入来源,重点便是可带来广告效益的低价套餐。实际上,若不考虑印度的Disney+Hotstar服务,娱乐流媒体上季的广告收入同比提高16%,并预测全年的运营利润可望增长约8.75亿美元。再加上原本就实现稳定盈利的ESPN+,流媒体将是迪士尼未来最关键的利润成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