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华草铵膦作出反倾销终裁

农财网农化宝典

5天前

印度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中,正在措施执行中共计84起,其中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案件34起,占比40.48%。

2月10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草铵膦及其盐类(Glufosinate and its salt)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对中国的涉案产品征收2998美元/吨的反倾销税,有效期为5年。

据悉,2024年6月29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应印度国内企业UPL Limited及其关联企业Arysta LifeScience India Limited、Swal Corporation Limited、United Phosphorus (India)LLP和UPL Sustainable Agri Solution Limited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草铵膦及其盐类启动反倾销调查

案件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12个月),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以及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印度对华在农药及其中间体等诸多领域,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化工品何去何从?
1995年至今,印度对我国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发起贸易救济原审立案累计169起,占比42.8%。其中,仅2024年,印度对华发起的30起贸易救济案件中,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案件为15起,占比50%,同比增速50%。
2024年,印度对中国发起的15项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案件涵盖聚氯乙烯(PVC)悬浮树脂、不溶性硫磺、二氧化钛(钛白粉)、丙草胺、草铵膦、四氟乙烷(R134a)、间苯二酚、聚四氟乙烯(PTFE)等多种产品。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15项调查中的9项专门指向中国,并没有牵涉其他国家。除此之外,印度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中,正在措施执行中共计84起,其中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案件34起,占比40.48%。另外,东盟的一部分反倾销调查也是针对中国到东盟然后再出口印度的转口贸易,其原材料或大包装产品仍然来源是中国。
2024年上半年,印度从中国的进口增长至501亿美元,同比增长8.4%,中国仍是印度的第一进口来源国;印度出口至中国的贸易额为85亿美元,印中贸易逆差(或中印贸易顺差)为416亿美元,同比增长9.5%(2023年上半年380亿美元),充分显示了中国对印度贸易的重要性、成长性。据统计,2024年1-6月,印度自中国进口的化学品总额为80亿美元,同比下降12.6%。2024年1-9月,印度自中国进口的化学品总额为125亿美元,同比下降11.7%。说明化学品贸易已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
尽管印度地区化工产业基础薄弱,需求依赖进口补足,并且短期内很难摆脱对中国高性价比产品的进口依赖,但受其频繁且广泛的反倾销政策影响,我国向印度地区的出口阻力显著加大。除反倾销税外,印度还加强了对进口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如将PVC、PP等纳入BIS(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强制认证清单,这意味着未获得BIS认证的中国企业将无法向印度市场出口相关产品。
面对这些挑战,建议中国企业密切关注印度政策动态,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同时探索更为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与生产布局,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


来源丨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中国化信等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丨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微信

全国农资市场群,扫码加入交流!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印度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中,正在措施执行中共计84起,其中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案件34起,占比40.48%。

2月10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草铵膦及其盐类(Glufosinate and its salt)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对中国的涉案产品征收2998美元/吨的反倾销税,有效期为5年。

据悉,2024年6月29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应印度国内企业UPL Limited及其关联企业Arysta LifeScience India Limited、Swal Corporation Limited、United Phosphorus (India)LLP和UPL Sustainable Agri Solution Limited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草铵膦及其盐类启动反倾销调查

案件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12个月),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以及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印度对华在农药及其中间体等诸多领域,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化工品何去何从?
1995年至今,印度对我国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发起贸易救济原审立案累计169起,占比42.8%。其中,仅2024年,印度对华发起的30起贸易救济案件中,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案件为15起,占比50%,同比增速50%。
2024年,印度对中国发起的15项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案件涵盖聚氯乙烯(PVC)悬浮树脂、不溶性硫磺、二氧化钛(钛白粉)、丙草胺、草铵膦、四氟乙烷(R134a)、间苯二酚、聚四氟乙烯(PTFE)等多种产品。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15项调查中的9项专门指向中国,并没有牵涉其他国家。除此之外,印度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中,正在措施执行中共计84起,其中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案件34起,占比40.48%。另外,东盟的一部分反倾销调查也是针对中国到东盟然后再出口印度的转口贸易,其原材料或大包装产品仍然来源是中国。
2024年上半年,印度从中国的进口增长至501亿美元,同比增长8.4%,中国仍是印度的第一进口来源国;印度出口至中国的贸易额为85亿美元,印中贸易逆差(或中印贸易顺差)为416亿美元,同比增长9.5%(2023年上半年380亿美元),充分显示了中国对印度贸易的重要性、成长性。据统计,2024年1-6月,印度自中国进口的化学品总额为80亿美元,同比下降12.6%。2024年1-9月,印度自中国进口的化学品总额为125亿美元,同比下降11.7%。说明化学品贸易已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
尽管印度地区化工产业基础薄弱,需求依赖进口补足,并且短期内很难摆脱对中国高性价比产品的进口依赖,但受其频繁且广泛的反倾销政策影响,我国向印度地区的出口阻力显著加大。除反倾销税外,印度还加强了对进口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如将PVC、PP等纳入BIS(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强制认证清单,这意味着未获得BIS认证的中国企业将无法向印度市场出口相关产品。
面对这些挑战,建议中国企业密切关注印度政策动态,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同时探索更为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与生产布局,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


来源丨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中国化信等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丨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微信

全国农资市场群,扫码加入交流!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