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本周最大事件是比亚迪推出智驾平权,下探低至10万价位,2025开启智驾普及元年。也预示着接下来“智驾”将会是新的战场。当然,除了比亚迪,海内外、整车、供应链都有许多重大事件,以下是一周事件整理。
新势力方面,比亚迪被“窗口指导”:2025不能复制过去猛烈降价策略,改为“加配不加价”,小鹏作为智能化代表,遭谣言攻击,全国首例L3智驾致死案,法院澄清不存在。比亚迪智驾压力下,鸿蒙智行智界S7(参数|询价)推优惠购车方案。
传统车方面,1月车企销量明显分化,比亚迪吉利成为新头部,央国企不断求变。汽车央企业务整合,长安母公司和东风集团筹划重组,三家汽车央企都曾寻求合作,都难言成功。
供应链方面,宁德时代夺得海外市场装车量冠军,特斯拉首次上榜。
海外方面,富士康确认有意收购日产,富士康对日产的兴趣加速了日产与本田的谈判失败,日产和本田双方本身在管理文化和技术就有很大不同。
2月10日晚间,比亚迪召开发布会,以“全民智驾”为口号,将公司21款车型更新至“智驾版”,智驾门槛下探至10万元以下价位段。比亚迪在连续第三年在车市发起新春攻势,打法由降价转向“加配不加价”。
比亚迪发布会结束次日,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对比亚迪发表意见:通过社交媒体隔空喊话说,“凑合能用”和“好用并安全”完全不同。之前在国内车市,包含城区NOA的智驾系统通常搭载在中高级车型,有些车企还在零售端单独定价。比亚迪聚焦智驾维度发动的竞争很快就会从线上走入线下,席卷2025年国内汽车市场。
拓展阅读:
知情人士透露称,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下,主管部门对比亚迪进行了“窗口指导”,比亚迪难以在2025年继续直接复刻前两年改版降价的战术,而比亚迪“加配不加价”是另一种价格战打法的妥协。
1. 早有车企开始普及低阶智驾,比亚迪不是第一个
a. 比亚迪不是首个尝试下放高阶智驾至走量车型的厂商。2024年下半年,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厂商已开始推动在15万元价位普及高阶智驾。目前,行业对“高阶智驾”尚无共识性定义,广汽埃安、小鹏汽车所称的“高阶智驾”均具备城市路NOA能力。
b. 华为也曾采取类似策略,将其智驾系统分为基础版和高阶版,其中基础版没有使用激光雷达,不具备城市NOA功能。城区路况复杂多变,实现NOA功能需要更大的算力和更精准的传感器,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2. 中国市场,20万以下车型占70%,智能化渗透率空间巨大
a. 天神之眼C的意义在于,使高速NOA全面覆盖20万元以下车型。平安证券认为,其他车企可能会快速跟进比亚迪的策略,智驾功能尤其是高快速路NOA有望快速普及。
b. 10万至20万元价位段的智驾车型销量将从2024年的36万辆增长至2027年的41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125%。
3. 高速路和智能泊车占智驾系统80%使用场景
a. 比亚迪调研发现,超过80%的智驾使用场景集中在高快速路NOA和智能泊车,这些是普及智驾一定要覆盖的场景
b. 未来2到3年,高阶智驾将成为像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的必要配置,没有智驾功能的汽车将成为“少数派”。
4. 其他车企同样开始打“低价普及智驾”策略
a. 2月9日,在比亚迪发布会前一天,深蓝汽车先于王传福喊出“全民智驾”口号,宣布其入门车型将具备高快速路NOA功能
b. 深蓝汽车是长安汽车旗下品牌,产品主要覆盖10万至20万元价位段。
5. NOA成为标配的原因来自硬件成本快速下降+国产芯片崛
a. 当前实现城市NOA 的硬件BOM 成本已降至1 万元左右,预计2025 年底将进一步下降至5000 元。届时,20 万元以上车型可能标配城市NOA,15 万元以上车型则标配或选配该功能。
b. 蔚来、小鹏、吉利等车企正加速自研芯片的布局。例如,蔚来推出神玑NX9031 芯片,小鹏研发图灵AI 芯片,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也为国产芯片技术的突破注入了新动力。
6. 城市NOA渗透率不高,车主消费意愿不强
a. 整体行业看,NOA 在20-25 万元价格区间的渗透率24.7%左右,新势力车企渗透率远超行业水平。
b. 理想、蔚来、阿维塔和智界NOA 渗透率均达到100%,问界、小鹏等新势力品牌的NOA 渗透率也已超过90%。
c. 麦肯锡中国2024 汽车消费者洞察,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功能的兴趣持续升温,但支付意愿却有所下滑。
【汽车之家 行业】本周最大事件是比亚迪推出智驾平权,下探低至10万价位,2025开启智驾普及元年。也预示着接下来“智驾”将会是新的战场。当然,除了比亚迪,海内外、整车、供应链都有许多重大事件,以下是一周事件整理。
新势力方面,比亚迪被“窗口指导”:2025不能复制过去猛烈降价策略,改为“加配不加价”,小鹏作为智能化代表,遭谣言攻击,全国首例L3智驾致死案,法院澄清不存在。比亚迪智驾压力下,鸿蒙智行智界S7(参数|询价)推优惠购车方案。
传统车方面,1月车企销量明显分化,比亚迪吉利成为新头部,央国企不断求变。汽车央企业务整合,长安母公司和东风集团筹划重组,三家汽车央企都曾寻求合作,都难言成功。
供应链方面,宁德时代夺得海外市场装车量冠军,特斯拉首次上榜。
海外方面,富士康确认有意收购日产,富士康对日产的兴趣加速了日产与本田的谈判失败,日产和本田双方本身在管理文化和技术就有很大不同。
2月10日晚间,比亚迪召开发布会,以“全民智驾”为口号,将公司21款车型更新至“智驾版”,智驾门槛下探至10万元以下价位段。比亚迪在连续第三年在车市发起新春攻势,打法由降价转向“加配不加价”。
比亚迪发布会结束次日,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对比亚迪发表意见:通过社交媒体隔空喊话说,“凑合能用”和“好用并安全”完全不同。之前在国内车市,包含城区NOA的智驾系统通常搭载在中高级车型,有些车企还在零售端单独定价。比亚迪聚焦智驾维度发动的竞争很快就会从线上走入线下,席卷2025年国内汽车市场。
拓展阅读:
知情人士透露称,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下,主管部门对比亚迪进行了“窗口指导”,比亚迪难以在2025年继续直接复刻前两年改版降价的战术,而比亚迪“加配不加价”是另一种价格战打法的妥协。
1. 早有车企开始普及低阶智驾,比亚迪不是第一个
a. 比亚迪不是首个尝试下放高阶智驾至走量车型的厂商。2024年下半年,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厂商已开始推动在15万元价位普及高阶智驾。目前,行业对“高阶智驾”尚无共识性定义,广汽埃安、小鹏汽车所称的“高阶智驾”均具备城市路NOA能力。
b. 华为也曾采取类似策略,将其智驾系统分为基础版和高阶版,其中基础版没有使用激光雷达,不具备城市NOA功能。城区路况复杂多变,实现NOA功能需要更大的算力和更精准的传感器,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2. 中国市场,20万以下车型占70%,智能化渗透率空间巨大
a. 天神之眼C的意义在于,使高速NOA全面覆盖20万元以下车型。平安证券认为,其他车企可能会快速跟进比亚迪的策略,智驾功能尤其是高快速路NOA有望快速普及。
b. 10万至20万元价位段的智驾车型销量将从2024年的36万辆增长至2027年的41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125%。
3. 高速路和智能泊车占智驾系统80%使用场景
a. 比亚迪调研发现,超过80%的智驾使用场景集中在高快速路NOA和智能泊车,这些是普及智驾一定要覆盖的场景
b. 未来2到3年,高阶智驾将成为像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的必要配置,没有智驾功能的汽车将成为“少数派”。
4. 其他车企同样开始打“低价普及智驾”策略
a. 2月9日,在比亚迪发布会前一天,深蓝汽车先于王传福喊出“全民智驾”口号,宣布其入门车型将具备高快速路NOA功能
b. 深蓝汽车是长安汽车旗下品牌,产品主要覆盖10万至20万元价位段。
5. NOA成为标配的原因来自硬件成本快速下降+国产芯片崛
a. 当前实现城市NOA 的硬件BOM 成本已降至1 万元左右,预计2025 年底将进一步下降至5000 元。届时,20 万元以上车型可能标配城市NOA,15 万元以上车型则标配或选配该功能。
b. 蔚来、小鹏、吉利等车企正加速自研芯片的布局。例如,蔚来推出神玑NX9031 芯片,小鹏研发图灵AI 芯片,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也为国产芯片技术的突破注入了新动力。
6. 城市NOA渗透率不高,车主消费意愿不强
a. 整体行业看,NOA 在20-25 万元价格区间的渗透率24.7%左右,新势力车企渗透率远超行业水平。
b. 理想、蔚来、阿维塔和智界NOA 渗透率均达到100%,问界、小鹏等新势力品牌的NOA 渗透率也已超过90%。
c. 麦肯锡中国2024 汽车消费者洞察,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功能的兴趣持续升温,但支付意愿却有所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