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资讯|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督抽检信息通告

消费者报道

1周前

大肠埃希氏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代表菌株,该菌感染剂量极低,可产生大量的Vero毒素,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腹泻和肠炎,《非预包装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DBS44/006)中规定,非预包装即食食品中当大肠埃希氏菌检出20CFU/g(ml)时评价等级为满意,当大肠埃希氏菌检出20~100CFU/g(ml)时评价等级为可接受,当大肠埃希氏菌检出100CFU/g(ml)时评价等级为不合格。

按:

质检信息每日查!

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对中山市范围内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四大类食品进行监督抽检,具体包括餐饮食品、糕点、肉制品和食用农产品共328批次,合格样品320批次,不合格样品8批次。检验依据按照《广东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执行。具体抽检信息详见附件。

抽检详情

关于部分检验项目的说明

一、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使用大肠杆菌群超标的餐饮具,有可能引起呕吐、腹泻、肠胃感染等症状。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的主要原因是产品清洗、灭菌不彻底,或存放过程中污染等原因导致。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彻底清洗餐饮具,推荐使用物理消毒:采用蒸汽、煮沸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00℃,并保持10分钟以上;采用红外线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以上,并保持10分钟以上;采用洗碗机消毒的,消毒温度、时间等应确保消毒效果满足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洗衣粉、洗洁精、洗衣液、肥皂等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十二烷基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物质,因其使用方便、易溶解、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在消毒企业中广泛使用。但因餐具清洗消毒流程控制不当,会造成洗涤剂在餐具上的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为一种非食用的合成化学物质,应控制人体的摄入。GB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规定,采用化学消毒法的餐(饮)具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应不得检出。餐(饮)具中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原因可能是:学校食堂使用不合格或过量的洗洁精等洗剂,清洁人员未充分冲洗,或清洗用水重复利用造成交叉污染,导致洗剂残存在餐饮具中。

三、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代表菌株,该菌感染剂量极低,可产生大量的Vero毒素,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腹泻和肠炎,《非预包装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DBS 44/006)中规定,非预包装即食食品中当大肠埃希氏菌检出<20CFU/g(ml)时评价等级为满意,当大肠埃希氏菌检出20~100CFU/g(ml)时评价等级为可接受,当大肠埃希氏菌检出>100CFU/g(ml)时评价等级为不合格。若大肠埃希氏菌超过相关标准所规定的限量值,则说明食品存在卫生质量缺陷,提示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四、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

苯甲酸及其钠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中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在餐饮食品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云吞皮、烧麦皮)、肉制品、糕点中不得使用。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安全性较高,少量苯甲酸对人体无毒害,可随尿液排出体外,在人体内不会蓄积。若长期过量食入苯甲酸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特别声明】:本篇内容所采用的消息均源自权威官方网站。如相关抽检结果、数据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实及认定后确认有变更事实的,请及时联系本刊。

作者:彭腾欢

微信编辑:彭腾欢

责任编辑:肖道

制图:Judy Chen、Julia

转载授权、投稿、合作请联系消道长:

消道长微信:ccrzhushou

大肠埃希氏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代表菌株,该菌感染剂量极低,可产生大量的Vero毒素,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腹泻和肠炎,《非预包装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DBS44/006)中规定,非预包装即食食品中当大肠埃希氏菌检出20CFU/g(ml)时评价等级为满意,当大肠埃希氏菌检出20~100CFU/g(ml)时评价等级为可接受,当大肠埃希氏菌检出100CFU/g(ml)时评价等级为不合格。

按:

质检信息每日查!

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对中山市范围内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四大类食品进行监督抽检,具体包括餐饮食品、糕点、肉制品和食用农产品共328批次,合格样品320批次,不合格样品8批次。检验依据按照《广东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执行。具体抽检信息详见附件。

抽检详情

关于部分检验项目的说明

一、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使用大肠杆菌群超标的餐饮具,有可能引起呕吐、腹泻、肠胃感染等症状。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的主要原因是产品清洗、灭菌不彻底,或存放过程中污染等原因导致。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彻底清洗餐饮具,推荐使用物理消毒:采用蒸汽、煮沸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00℃,并保持10分钟以上;采用红外线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以上,并保持10分钟以上;采用洗碗机消毒的,消毒温度、时间等应确保消毒效果满足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洗衣粉、洗洁精、洗衣液、肥皂等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十二烷基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物质,因其使用方便、易溶解、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在消毒企业中广泛使用。但因餐具清洗消毒流程控制不当,会造成洗涤剂在餐具上的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为一种非食用的合成化学物质,应控制人体的摄入。GB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规定,采用化学消毒法的餐(饮)具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应不得检出。餐(饮)具中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原因可能是:学校食堂使用不合格或过量的洗洁精等洗剂,清洁人员未充分冲洗,或清洗用水重复利用造成交叉污染,导致洗剂残存在餐饮具中。

三、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代表菌株,该菌感染剂量极低,可产生大量的Vero毒素,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腹泻和肠炎,《非预包装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DBS 44/006)中规定,非预包装即食食品中当大肠埃希氏菌检出<20CFU/g(ml)时评价等级为满意,当大肠埃希氏菌检出20~100CFU/g(ml)时评价等级为可接受,当大肠埃希氏菌检出>100CFU/g(ml)时评价等级为不合格。若大肠埃希氏菌超过相关标准所规定的限量值,则说明食品存在卫生质量缺陷,提示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四、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

苯甲酸及其钠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中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在餐饮食品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云吞皮、烧麦皮)、肉制品、糕点中不得使用。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安全性较高,少量苯甲酸对人体无毒害,可随尿液排出体外,在人体内不会蓄积。若长期过量食入苯甲酸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特别声明】:本篇内容所采用的消息均源自权威官方网站。如相关抽检结果、数据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实及认定后确认有变更事实的,请及时联系本刊。

作者:彭腾欢

微信编辑:彭腾欢

责任编辑:肖道

制图:Judy Chen、Julia

转载授权、投稿、合作请联系消道长:

消道长微信:ccrzhushou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