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龙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巴中观察 白川东 任星旗 摄影报道
项目介绍
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计划建设2套4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投产后,预计工程年耗气量4.41亿方,年利用小时约2500小时,年发电量约23.7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1万吨。该项目是四川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气电项目,也是巴中市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总投资25.86亿元,建设工期28个月,计划年内全部投产发电,满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3亿元,预计可创造税收约1.2亿元。
现场探访
“暂定在3月10号交接。”2月13日,当记者走进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的办公室,四川能投巴中燃气发电有限公司党支部委员、副总经理翟伟正在打电话,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忙着沟通后续设备入场安装的相关事宜。
“不好意思,最近有点忙。”翟伟结束通话后,刚招呼记者坐下,准备介绍项目的大体情况,手机铃声又一次响起。这通电话,则是来自25公里外的草池变电站,沟通改建的时间节点。“项目要在今年内全部投产发电,同时配套建设了两条220kV送出线路。综合考虑距离、电容量后,巴中市内满足条件的变电站不多,需要220kV草池变电站进行间隔扩建,确保后期顺利运行。”翟伟解释说。
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
办公室内,翟伟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忙得不可开交。室外,天空淅淅沥沥飘着小雨,但施工热度丝毫不减。记者望向工地,只见塔吊吊臂来回作业,运输着墙板、钢梁等建筑材料。耳朵里传来的,还有工人焊接管道、绑扎钢筋的“叮当当”声响,以及挖掘机、推土机、打桩机等大型设备“轰隆隆”的高速运转声。
“要赶在3月初完成土建工作,工人们在正月初七就陆续返岗,初八全面复工,现在每天差不多有五六百名工人同步开展施工作业。”翟伟告诉记者,土建完成后,将进行设备入场安装,预计3月初主机设备进场。
“走吧,我们在项目工地上边看边聊。”语毕,翟伟给记者递上一顶安全帽,随后刷脸进入施工现场,随处可见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土建工作占了整体施工的三分之一。”项目工程部副部长刘春辉告诉记者,项目地处秦巴山区,地势陡峭,平整的土地很少,为此,项目前期利用机械设备挖了40万余立方米的土,用于填平场地。
“这里原本是一处斜坡,通过填埋泥土,如今成为了一方平整的地块。”刘春辉介绍说,眼前拔地而起的两栋十余米的楼房是项目的化水区,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预计3月完工移交。
除了地势陡峭不平,秦巴山区内的昼夜温差大,也为项目施工带来了困扰。
“温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得混凝土养护时间变长,时间、人工成本增多,影响项目进度。”项目工程部土建工程师苟亮解释说,为了解决这一困境,项目通过提高结构混凝土标号等级,采取添加早强剂、保温养护等技术措施,来缩短混凝土支模架拆除龄期,节约时间成本。“以往需要养护28天,使用这项技术后,夏季可以缩短养护时间10天左右,冬季则能减少5至6天,加快楼层搭建等施工进度。”
正在安装中的2台锅炉设备。
记者在现场看到,养护后的混凝土结构柱不仅强度硬,表面也非常光滑。奇怪的是,不少混凝土结构柱上布满了小孔。“这是我们的一项创新技术,一种燃气轮机基础清水砼构件养护的施工工法。”苟亮告诉记者,通俗来讲,这些小孔里将会安装水网管道,管道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收集混凝土的温度。
为什么需要监控?苟亮道出了缘由——混凝土养护需要根据温度及时浇水,加强硬度。而该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工人们只需通过查看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远程操控设备,进行喷水加固,减少了夜间人工巡场的频次,在加快生产建设的同时,保障施工安全。
解决好山区地形带来的系列施工影响,另一道难题接踵而至——地处大巴山暴雨区,巴中夏季雨水充沛,常伴有地质灾害,如何确保项目安全,保障正常施工运转?记者观察注意到,项目背靠大山,面朝通江河,一条截洪沟围绕着厂房四周修建。“项目后山上有两个堰塘,雨季时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截洪沟可以有效分流。”翟伟表示,后续还将把截洪沟的前端连通至后山上的两处堰塘,后端接入项目所在的通江县工业园排水管,缓解水流压力。
围绕厂房四周修建的截洪沟,将在雨季对水流量进行分流。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现场发现,除了环绕厂房四周的截洪沟,项目后方还修缮了网格边坡,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引发滑坡、垮塌等自然灾害。
“你看,下一次时间节点是3月20日,燃机台板、汽机台板将分别就位。”采访过程中,翟伟掏出手机,翻到了一张“项目建设计划鱼鳞图”,随即双手点击屏幕,放大图像,向记者介绍着图上记录的各个施工作业的时间节点。
“当前,我们按照施工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时通过‘两班倒’、平行施工等模式,在夜间也安排了百余名工人施工作业,让各个工作面‘流水线’同步开展施工,缩短工期。”翟伟说,之后施工人数将陆续增加到近千人,确保年内投产发电。“投产后,将发电近24亿千瓦时,是当前巴中全市发电量的4倍。”
未来期许
通江县工业园党工委委员刘鹏程:
该项目将加快通江县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发展,为建设川渝重要清洁能源转化基地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将全力做好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助推企业早日投产达效。
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工程部土建工程师苟亮 :
我是土生土长的巴中人,2023年该项目开工后,我便返乡加入工作至今。对于我来说,该项目的建设让我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赚取一份满意的工资收入,还能照顾到家里的亲人,我非常满意。也希望项目能尽快完工,早日投产达效,助力家乡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杜文龙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巴中观察 白川东 任星旗 摄影报道
项目介绍
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计划建设2套4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投产后,预计工程年耗气量4.41亿方,年利用小时约2500小时,年发电量约23.7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1万吨。该项目是四川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气电项目,也是巴中市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总投资25.86亿元,建设工期28个月,计划年内全部投产发电,满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3亿元,预计可创造税收约1.2亿元。
现场探访
“暂定在3月10号交接。”2月13日,当记者走进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的办公室,四川能投巴中燃气发电有限公司党支部委员、副总经理翟伟正在打电话,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忙着沟通后续设备入场安装的相关事宜。
“不好意思,最近有点忙。”翟伟结束通话后,刚招呼记者坐下,准备介绍项目的大体情况,手机铃声又一次响起。这通电话,则是来自25公里外的草池变电站,沟通改建的时间节点。“项目要在今年内全部投产发电,同时配套建设了两条220kV送出线路。综合考虑距离、电容量后,巴中市内满足条件的变电站不多,需要220kV草池变电站进行间隔扩建,确保后期顺利运行。”翟伟解释说。
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
办公室内,翟伟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忙得不可开交。室外,天空淅淅沥沥飘着小雨,但施工热度丝毫不减。记者望向工地,只见塔吊吊臂来回作业,运输着墙板、钢梁等建筑材料。耳朵里传来的,还有工人焊接管道、绑扎钢筋的“叮当当”声响,以及挖掘机、推土机、打桩机等大型设备“轰隆隆”的高速运转声。
“要赶在3月初完成土建工作,工人们在正月初七就陆续返岗,初八全面复工,现在每天差不多有五六百名工人同步开展施工作业。”翟伟告诉记者,土建完成后,将进行设备入场安装,预计3月初主机设备进场。
“走吧,我们在项目工地上边看边聊。”语毕,翟伟给记者递上一顶安全帽,随后刷脸进入施工现场,随处可见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土建工作占了整体施工的三分之一。”项目工程部副部长刘春辉告诉记者,项目地处秦巴山区,地势陡峭,平整的土地很少,为此,项目前期利用机械设备挖了40万余立方米的土,用于填平场地。
“这里原本是一处斜坡,通过填埋泥土,如今成为了一方平整的地块。”刘春辉介绍说,眼前拔地而起的两栋十余米的楼房是项目的化水区,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预计3月完工移交。
除了地势陡峭不平,秦巴山区内的昼夜温差大,也为项目施工带来了困扰。
“温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得混凝土养护时间变长,时间、人工成本增多,影响项目进度。”项目工程部土建工程师苟亮解释说,为了解决这一困境,项目通过提高结构混凝土标号等级,采取添加早强剂、保温养护等技术措施,来缩短混凝土支模架拆除龄期,节约时间成本。“以往需要养护28天,使用这项技术后,夏季可以缩短养护时间10天左右,冬季则能减少5至6天,加快楼层搭建等施工进度。”
正在安装中的2台锅炉设备。
记者在现场看到,养护后的混凝土结构柱不仅强度硬,表面也非常光滑。奇怪的是,不少混凝土结构柱上布满了小孔。“这是我们的一项创新技术,一种燃气轮机基础清水砼构件养护的施工工法。”苟亮告诉记者,通俗来讲,这些小孔里将会安装水网管道,管道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收集混凝土的温度。
为什么需要监控?苟亮道出了缘由——混凝土养护需要根据温度及时浇水,加强硬度。而该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工人们只需通过查看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远程操控设备,进行喷水加固,减少了夜间人工巡场的频次,在加快生产建设的同时,保障施工安全。
解决好山区地形带来的系列施工影响,另一道难题接踵而至——地处大巴山暴雨区,巴中夏季雨水充沛,常伴有地质灾害,如何确保项目安全,保障正常施工运转?记者观察注意到,项目背靠大山,面朝通江河,一条截洪沟围绕着厂房四周修建。“项目后山上有两个堰塘,雨季时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截洪沟可以有效分流。”翟伟表示,后续还将把截洪沟的前端连通至后山上的两处堰塘,后端接入项目所在的通江县工业园排水管,缓解水流压力。
围绕厂房四周修建的截洪沟,将在雨季对水流量进行分流。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现场发现,除了环绕厂房四周的截洪沟,项目后方还修缮了网格边坡,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引发滑坡、垮塌等自然灾害。
“你看,下一次时间节点是3月20日,燃机台板、汽机台板将分别就位。”采访过程中,翟伟掏出手机,翻到了一张“项目建设计划鱼鳞图”,随即双手点击屏幕,放大图像,向记者介绍着图上记录的各个施工作业的时间节点。
“当前,我们按照施工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时通过‘两班倒’、平行施工等模式,在夜间也安排了百余名工人施工作业,让各个工作面‘流水线’同步开展施工,缩短工期。”翟伟说,之后施工人数将陆续增加到近千人,确保年内投产发电。“投产后,将发电近24亿千瓦时,是当前巴中全市发电量的4倍。”
未来期许
通江县工业园党工委委员刘鹏程:
该项目将加快通江县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发展,为建设川渝重要清洁能源转化基地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将全力做好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助推企业早日投产达效。
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工程部土建工程师苟亮 :
我是土生土长的巴中人,2023年该项目开工后,我便返乡加入工作至今。对于我来说,该项目的建设让我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赚取一份满意的工资收入,还能照顾到家里的亲人,我非常满意。也希望项目能尽快完工,早日投产达效,助力家乡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