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最核心的意图在于复用“门店即仓”的经营资源,通过“时间维度”开辟新战场,将全品类覆盖、供应链优势转化为用户体验壁垒,进一步挖掘增量场景、释放夜间经济红利。
“永辉超市试点24小时配送服务”的消息引发了行业关注。
对此,永辉超市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并广泛收集用户反馈后,了解到不少居民在深夜时段仍存在采购生活用品及应急物资的迫切需求。为此,永辉决定开放部分仓库,实行24小时不间断经营服务。只要在试点仓覆盖区域,无论何时,都能轻松买到所需商品。
图:永辉生活24小时配送服务
「零售商业财经」了解到,目前永辉超市提供24小时全品类配送服务的覆盖区域涵盖福州鼓楼、台江、晋安、仓山、长乐、闽侯等地部分区域11个仓库。虽然目前还无法做到全面覆盖,但永辉生活称将持续优化整体运营模式,拓展服务范围。
现阶段,永辉超市已在福州区域开放11个仓库联动,具体包括:永辉福建福州市上渡仓、福州市百花洲仓、福州市烟山大厦仓、福州市群升仓、福州市西河里仓、福州市塔头仓、福州市滨江金榕仓、福州市西客站仓、福州市长乐万星仓、福州市长乐郑和仓、福州市闽侯青口仓。
图:目前提供24小时全品类配送服务的11个仓库
选择将福州大本营作为试点24小时经营、配送服务的首站,说明永辉在全时段消费场景的探索方向上是相当谨慎的。若福州模式跑通,全国商超跟进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这一动作背后既反映着永辉在核心区域供应链能力和品牌知名度上的自信,也侧面展露出线下门店的持续“胖改”尚难以抚平永辉2024年业绩预亏的伤痛(且全年经营情况较2023年并未明显改善),这源于传统商超企业转型焦虑的深刻烙印以及寻求市场增量的决心。
作为同样发家于福州的零售企业,朴朴超市是绕不开的话题,它也是凭借前置仓模式对传统商超模式发起挑战的典型代表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永辉最新动作某种程度上是对朴朴这类以“30分钟达”抢占生鲜即时零售市场的前置仓玩家的防御性布局。
不过永辉最核心的意图还是复用“门店即仓”的经营资源,通过“时间维度”开辟新战场,将全品类覆盖、供应链优势转化为用户体验壁垒,进一步挖掘增量场景、释放夜间经济红利。
永辉超市的品类优势尤为明显,相关数据显示,永辉单店SKU超8000个,其中生鲜占比超50%,而朴朴前置仓SKU约3000-4000(生鲜占比30%),见福便利店则仅1000-2000个(以标品为主)。
相较于常用商品,永辉门店可储备更多家庭应急类长尾商品,24小时配送可切入家庭应急(如退烧药、母婴用品)、夜宵食材(火锅底料、啤酒)等场景,以满足用户夜间消费需求,而前置仓和便利店则受限于仓储空间而难以覆盖。
图:非24小时配送区(左)24小时配送区(右)
进一步讲,永辉门店白天服务线下客流,夜间转为线上订单履约,24小时服务将帮助永辉从“计划性采购”场景延伸至“即时性需求”,增加用户打开APP/小程序的频率,推动从“周活”向“日活”转变。
当然,永辉超市能否发挥夜间订单的“错峰填谷”效应,仍取决于商品品质与服务履约的稳定性。
换言之,永辉24小时配送服务的成功关键在于通过数据驱动实现“需求密度>成本阈值”,并在用户心智中建立“夜间可靠供给者”形象。如果销量起不来,那边际成本摊薄的设想将难以实现。
永辉的“胖东来化”调改本质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索一条“高体验—高成本—高溢价”的生存路径。
2024年5月5日,永辉超市与许昌胖东来达成共识,由胖东来协助永辉进行门店调改。5月30日,郑州信万广场店闭店进行调改。6月19日,调改后的门店正式恢复营业,首日销售额达到188万元,是调改前平均日销的13.9倍,客流量增长了5.3倍。
图源:永辉同道
此后,永辉在郑州的其他门店也陆续进行调改,引入胖东来的商品结构、供应链能力和服务理念。同年8月,永辉超市启动首批学习胖东来的自主调改店,在合肥、杭州、福州、成都等10个城市开展门店升级。调改后的门店在商品、服务和环境上都有显著提升,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今年2月11日,永辉还官宣了蛇年首批调改门店名单,共计20家门店,涉及15个城市。其中,包括了武汉、太原、南宁、开封、温州、东莞、绵阳和福清8个新晋调改城市,届时,调改店将覆盖26个城市,“首发经济”有望带动多个商圈的消费升级,品质与幸福的商业模式将惠及更多市民。
图源:永辉同道
虽然调改门店业绩有所提升,但对庞大的永辉超市而言,十几家门店的成功还不足以撼动整体业绩,且局部的成功并未彻底扭转永辉超市的整体颓势。
永辉发布今年1月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亏公告显示,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4.0亿元,2024年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2.1亿元,相比去年亏损进一步拉大。事实上,这一情况在2024年三季报中已有所体现:永辉超市营收同比下滑16.40%,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均为负,亏损同比扩大。
有行业分析认为:永辉亏损本质是“新旧模式切换期”的阵痛,而非模式本身的失败。永辉在“胖改”过程中面临着短期成本承压与长期收益滞后的矛盾。因此,要让胖东来的模式在永辉超市全面开花结果,仍需时间和更大规模的投入。
传统零售的转型之路,注定在刀刃上行走。
零售业的残酷之处在于,留给永辉的试错窗口期,或许不会超过18个月,平衡“生存”与“进化”之道迫在眉睫。
在危机中积极求变的永辉,“白天开店,晚上开仓”之举已经表明:它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向前追溯,或许早在叶国富持续看好即时零售和闪电仓业态的发展前景,并官宣名创优品将大幅加码闪电仓形态的“24H(小时)超级店”时,便为如今永辉24小时配送服务的上线埋下了伏笔。
永辉最核心的意图在于复用“门店即仓”的经营资源,通过“时间维度”开辟新战场,将全品类覆盖、供应链优势转化为用户体验壁垒,进一步挖掘增量场景、释放夜间经济红利。
“永辉超市试点24小时配送服务”的消息引发了行业关注。
对此,永辉超市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并广泛收集用户反馈后,了解到不少居民在深夜时段仍存在采购生活用品及应急物资的迫切需求。为此,永辉决定开放部分仓库,实行24小时不间断经营服务。只要在试点仓覆盖区域,无论何时,都能轻松买到所需商品。
图:永辉生活24小时配送服务
「零售商业财经」了解到,目前永辉超市提供24小时全品类配送服务的覆盖区域涵盖福州鼓楼、台江、晋安、仓山、长乐、闽侯等地部分区域11个仓库。虽然目前还无法做到全面覆盖,但永辉生活称将持续优化整体运营模式,拓展服务范围。
现阶段,永辉超市已在福州区域开放11个仓库联动,具体包括:永辉福建福州市上渡仓、福州市百花洲仓、福州市烟山大厦仓、福州市群升仓、福州市西河里仓、福州市塔头仓、福州市滨江金榕仓、福州市西客站仓、福州市长乐万星仓、福州市长乐郑和仓、福州市闽侯青口仓。
图:目前提供24小时全品类配送服务的11个仓库
选择将福州大本营作为试点24小时经营、配送服务的首站,说明永辉在全时段消费场景的探索方向上是相当谨慎的。若福州模式跑通,全国商超跟进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这一动作背后既反映着永辉在核心区域供应链能力和品牌知名度上的自信,也侧面展露出线下门店的持续“胖改”尚难以抚平永辉2024年业绩预亏的伤痛(且全年经营情况较2023年并未明显改善),这源于传统商超企业转型焦虑的深刻烙印以及寻求市场增量的决心。
作为同样发家于福州的零售企业,朴朴超市是绕不开的话题,它也是凭借前置仓模式对传统商超模式发起挑战的典型代表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永辉最新动作某种程度上是对朴朴这类以“30分钟达”抢占生鲜即时零售市场的前置仓玩家的防御性布局。
不过永辉最核心的意图还是复用“门店即仓”的经营资源,通过“时间维度”开辟新战场,将全品类覆盖、供应链优势转化为用户体验壁垒,进一步挖掘增量场景、释放夜间经济红利。
永辉超市的品类优势尤为明显,相关数据显示,永辉单店SKU超8000个,其中生鲜占比超50%,而朴朴前置仓SKU约3000-4000(生鲜占比30%),见福便利店则仅1000-2000个(以标品为主)。
相较于常用商品,永辉门店可储备更多家庭应急类长尾商品,24小时配送可切入家庭应急(如退烧药、母婴用品)、夜宵食材(火锅底料、啤酒)等场景,以满足用户夜间消费需求,而前置仓和便利店则受限于仓储空间而难以覆盖。
图:非24小时配送区(左)24小时配送区(右)
进一步讲,永辉门店白天服务线下客流,夜间转为线上订单履约,24小时服务将帮助永辉从“计划性采购”场景延伸至“即时性需求”,增加用户打开APP/小程序的频率,推动从“周活”向“日活”转变。
当然,永辉超市能否发挥夜间订单的“错峰填谷”效应,仍取决于商品品质与服务履约的稳定性。
换言之,永辉24小时配送服务的成功关键在于通过数据驱动实现“需求密度>成本阈值”,并在用户心智中建立“夜间可靠供给者”形象。如果销量起不来,那边际成本摊薄的设想将难以实现。
永辉的“胖东来化”调改本质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索一条“高体验—高成本—高溢价”的生存路径。
2024年5月5日,永辉超市与许昌胖东来达成共识,由胖东来协助永辉进行门店调改。5月30日,郑州信万广场店闭店进行调改。6月19日,调改后的门店正式恢复营业,首日销售额达到188万元,是调改前平均日销的13.9倍,客流量增长了5.3倍。
图源:永辉同道
此后,永辉在郑州的其他门店也陆续进行调改,引入胖东来的商品结构、供应链能力和服务理念。同年8月,永辉超市启动首批学习胖东来的自主调改店,在合肥、杭州、福州、成都等10个城市开展门店升级。调改后的门店在商品、服务和环境上都有显著提升,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今年2月11日,永辉还官宣了蛇年首批调改门店名单,共计20家门店,涉及15个城市。其中,包括了武汉、太原、南宁、开封、温州、东莞、绵阳和福清8个新晋调改城市,届时,调改店将覆盖26个城市,“首发经济”有望带动多个商圈的消费升级,品质与幸福的商业模式将惠及更多市民。
图源:永辉同道
虽然调改门店业绩有所提升,但对庞大的永辉超市而言,十几家门店的成功还不足以撼动整体业绩,且局部的成功并未彻底扭转永辉超市的整体颓势。
永辉发布今年1月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亏公告显示,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4.0亿元,2024年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2.1亿元,相比去年亏损进一步拉大。事实上,这一情况在2024年三季报中已有所体现:永辉超市营收同比下滑16.40%,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均为负,亏损同比扩大。
有行业分析认为:永辉亏损本质是“新旧模式切换期”的阵痛,而非模式本身的失败。永辉在“胖改”过程中面临着短期成本承压与长期收益滞后的矛盾。因此,要让胖东来的模式在永辉超市全面开花结果,仍需时间和更大规模的投入。
传统零售的转型之路,注定在刀刃上行走。
零售业的残酷之处在于,留给永辉的试错窗口期,或许不会超过18个月,平衡“生存”与“进化”之道迫在眉睫。
在危机中积极求变的永辉,“白天开店,晚上开仓”之举已经表明:它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向前追溯,或许早在叶国富持续看好即时零售和闪电仓业态的发展前景,并官宣名创优品将大幅加码闪电仓形态的“24H(小时)超级店”时,便为如今永辉24小时配送服务的上线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