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6个月,史上最大光伏并购案宣告流产

预见能源

1周前

半年之后,史上最大光伏并购案最终宣告流产。

2月14日晚间,通威股份发布公告,宣布终止向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意向性增资

2024年8月,通威股份宣布将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向润阳股份现金增资,同时现金收购江苏悦达集团增资10亿元所取得的润阳股份股权,交易总金额不超过50亿元。若交易完成,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控股子公司。(详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通威“骨折价”收购润阳股份,光伏整合大幕开启?》)

此协议如最终成功实施,将成为光伏行业史上最大并购案。

通威股份表示,截至目前双方仍有部分商务条款未能达成一致,基于对交易各方诉求的充分研讨及高度尊重,经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公司在此次交易中尚未向其他交易方支付任何款项,交易各方均无需对本次交易的终止承担赔偿及法律责任

通威股份还称,为促进产业资源高效利用,双方拟探讨项目公司多晶硅业务的经营合作:由通威股份提供专业技术及管理支持等方式,协助项目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提升,优化项目公司多晶硅业务产业竞争力

1

通威股份与润阳的收购谈判可谓一波三折。

2024年8月13日晚间,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将与上海悦达新实业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润阳股份股东、润阳股份以及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增资意向协议》。

根据上述公告,在协议签订后,悦达集团将向润阳股份现金增资10亿元。而通威股份将在完成对润阳股份的尽职调查以及审计、评估工作,以及与各方达成正式增资具体方案后,向润阳股份现金增资,并出资收购悦达集团10亿元增资取得的润阳股份股权,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

按照当时披露的信息,交易的总金额预计不超过50亿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通威股份是国内光伏行业龙头,市值最高时超过200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通威股份资产总额达到1797.24亿元,其中流动资产709.65亿元。

而润阳股份成立于2013年,由陶龙忠、范磊创立,该公司目前已建立5.5万吨工业硅、13万吨多晶硅、7GW拉晶、10GW切片、57GW太阳能电池和13GW组件产能,并布局了部分光伏电站业务。

据新能源研究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被收购的润阳股份则自2019年至2023年就持续位居全球光伏电池出货排名前五。曾有媒体报道,润阳股份估值一度高达400亿元。

但自2023年以来,受行业下行的影响,润阳股份不仅跌出全球电池片出货排名前五,而且IPO处于停滞,面临较大的的压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通威的公告显示,通威收购润阳的前提是盐城市属国企需先行现金增资10亿元,而增资的主体正是此次成为润阳股份大股东的江苏悦达集团

因此,两个月后的2024年10月,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对江苏润阳增资10亿元,并完成工商变更,成为润阳股份实际控股且单一最大股东,而润阳创始人、总经理陶龙忠则成为第二大股东。(详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盐城国资“救场”!光伏史上最大并购案迎来重大进展》)

此外,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在2024年9月28日润阳股份发生了10位主要人员的变更,注册资本也从3.6亿增加到了4.5亿,其中董事长由之前的陶龙忠变更为了张乃文,还增加了2位董事,分别是季青和蔡文龙。

据公开信息显示,张乃文是江苏悦达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而季青则是上海悦达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上海悦达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按照此前拟收购的公告,江苏悦达增资完成后,通威将现金收购江苏悦达集团前述增资10亿元取得的润阳股份股权,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控股子公司。

彼时,业内普遍认为,这笔并购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但此后数月,无论通威方面还是润阳股份,再未披露进一步的信息,直至此次宣布收购终止。

2

对于此次收购终止的原因,通威给出的解释是部分商务条款未能达成一致

实质上,尽管2024年年初以来,证监会密集出台了多项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新政策,光伏头部公司也有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的诉求,但并购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这就考验着企业的资金运营水平。

在此背景下,虽然通威作为光伏行业巨头,家大业大,但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其自身也在困境之中,面临着现金流压力

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通威股份预计净亏损70亿元至75亿元,同比下降151.58%至155.26%,这和2023年同期132.7亿元盈利相比,可谓跌落深谷。(详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24家光伏企业预亏超286亿》)

此前预见能源曾统计已公布预告光伏企业的业绩情况,在六家光伏组件一体化的龙头中,TCL中环以亏损82亿元至89亿元一马当先,随后就是隆基绿能以亏损82亿元至88亿元稍稍逊色,而通威股份则位列第三,仅少于晶澳科技的亏损额

此外,截至2023年末,通威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仅为194.2亿,交易性金融资产100.6亿。同时,2024年上半年,通威的资产负债率剧增,半年增加12.1个百分点至67.19%,总负债高达1332亿元。

对比同业,通威的现金水平明显偏紧。而按照此前披露的意向协议,通威收购润阳的交易总金额将高达50亿。

值得一提的是,据行业媒体市值风云统计,截至2023年末,账面上货币性资产最多的行业龙头公司,是在硅片、电池片、组件三个环节市占率均大于5%的隆基绿能,规模接近600亿,其中货币资金570亿。同时,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的货币性资产也均超过200亿。

当前,光伏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全行业依然没有走出普遍亏损的状态。显然,寒冬之下,现金流更充沛的企业,将有更多几率在周期之后存活


半年之后,史上最大光伏并购案最终宣告流产。

2月14日晚间,通威股份发布公告,宣布终止向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意向性增资

2024年8月,通威股份宣布将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向润阳股份现金增资,同时现金收购江苏悦达集团增资10亿元所取得的润阳股份股权,交易总金额不超过50亿元。若交易完成,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控股子公司。(详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通威“骨折价”收购润阳股份,光伏整合大幕开启?》)

此协议如最终成功实施,将成为光伏行业史上最大并购案。

通威股份表示,截至目前双方仍有部分商务条款未能达成一致,基于对交易各方诉求的充分研讨及高度尊重,经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公司在此次交易中尚未向其他交易方支付任何款项,交易各方均无需对本次交易的终止承担赔偿及法律责任

通威股份还称,为促进产业资源高效利用,双方拟探讨项目公司多晶硅业务的经营合作:由通威股份提供专业技术及管理支持等方式,协助项目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提升,优化项目公司多晶硅业务产业竞争力

1

通威股份与润阳的收购谈判可谓一波三折。

2024年8月13日晚间,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将与上海悦达新实业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润阳股份股东、润阳股份以及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增资意向协议》。

根据上述公告,在协议签订后,悦达集团将向润阳股份现金增资10亿元。而通威股份将在完成对润阳股份的尽职调查以及审计、评估工作,以及与各方达成正式增资具体方案后,向润阳股份现金增资,并出资收购悦达集团10亿元增资取得的润阳股份股权,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

按照当时披露的信息,交易的总金额预计不超过50亿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通威股份是国内光伏行业龙头,市值最高时超过200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通威股份资产总额达到1797.24亿元,其中流动资产709.65亿元。

而润阳股份成立于2013年,由陶龙忠、范磊创立,该公司目前已建立5.5万吨工业硅、13万吨多晶硅、7GW拉晶、10GW切片、57GW太阳能电池和13GW组件产能,并布局了部分光伏电站业务。

据新能源研究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被收购的润阳股份则自2019年至2023年就持续位居全球光伏电池出货排名前五。曾有媒体报道,润阳股份估值一度高达400亿元。

但自2023年以来,受行业下行的影响,润阳股份不仅跌出全球电池片出货排名前五,而且IPO处于停滞,面临较大的的压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通威的公告显示,通威收购润阳的前提是盐城市属国企需先行现金增资10亿元,而增资的主体正是此次成为润阳股份大股东的江苏悦达集团

因此,两个月后的2024年10月,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对江苏润阳增资10亿元,并完成工商变更,成为润阳股份实际控股且单一最大股东,而润阳创始人、总经理陶龙忠则成为第二大股东。(详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盐城国资“救场”!光伏史上最大并购案迎来重大进展》)

此外,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在2024年9月28日润阳股份发生了10位主要人员的变更,注册资本也从3.6亿增加到了4.5亿,其中董事长由之前的陶龙忠变更为了张乃文,还增加了2位董事,分别是季青和蔡文龙。

据公开信息显示,张乃文是江苏悦达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而季青则是上海悦达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上海悦达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按照此前拟收购的公告,江苏悦达增资完成后,通威将现金收购江苏悦达集团前述增资10亿元取得的润阳股份股权,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控股子公司。

彼时,业内普遍认为,这笔并购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但此后数月,无论通威方面还是润阳股份,再未披露进一步的信息,直至此次宣布收购终止。

2

对于此次收购终止的原因,通威给出的解释是部分商务条款未能达成一致

实质上,尽管2024年年初以来,证监会密集出台了多项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新政策,光伏头部公司也有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的诉求,但并购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这就考验着企业的资金运营水平。

在此背景下,虽然通威作为光伏行业巨头,家大业大,但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其自身也在困境之中,面临着现金流压力

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通威股份预计净亏损70亿元至75亿元,同比下降151.58%至155.26%,这和2023年同期132.7亿元盈利相比,可谓跌落深谷。(详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24家光伏企业预亏超286亿》)

此前预见能源曾统计已公布预告光伏企业的业绩情况,在六家光伏组件一体化的龙头中,TCL中环以亏损82亿元至89亿元一马当先,随后就是隆基绿能以亏损82亿元至88亿元稍稍逊色,而通威股份则位列第三,仅少于晶澳科技的亏损额

此外,截至2023年末,通威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仅为194.2亿,交易性金融资产100.6亿。同时,2024年上半年,通威的资产负债率剧增,半年增加12.1个百分点至67.19%,总负债高达1332亿元。

对比同业,通威的现金水平明显偏紧。而按照此前披露的意向协议,通威收购润阳的交易总金额将高达50亿。

值得一提的是,据行业媒体市值风云统计,截至2023年末,账面上货币性资产最多的行业龙头公司,是在硅片、电池片、组件三个环节市占率均大于5%的隆基绿能,规模接近600亿,其中货币资金570亿。同时,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的货币性资产也均超过200亿。

当前,光伏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全行业依然没有走出普遍亏损的状态。显然,寒冬之下,现金流更充沛的企业,将有更多几率在周期之后存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