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AI 改变千年古城,一场 “智变”正在发生

冰川思享号

1周前

随着语言计算、公共算力两大国家开放创新平台落地,苏州正悄然布局“AI全球话语权”。...苏州的AI场景创新,始终围绕“痛点”而非“噱头”。...苏州企业的创新,正从“跟跑”转向“领跑”。

随着语言计算、公共算力两大国家开放创新平台落地,苏州正悄然布局“AI全球话语权”。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2025年2月14 日,苏州市将隆重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这场会议不仅是苏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千年古城在新时代浪潮中的一次自我革新与突破。

当古老的姑苏城与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相遇,一场深刻的“智变”正在悄然发生。

苏州的“人工智能+”战略,绝非纸上谈兵,而是一场“真金白银”的冲锋。这次大会期间,苏州将正式发布《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措施》《苏州市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精准扶持大模型培育、数据要素支撑、算力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招引等核心领域。

其中,对顶尖人才顶格支持,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和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在领军人才计划中专设“人工智能专项”,吸引集聚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对参数量超千亿的通用大模型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的条款。

这一政策的“靶向性”令人称道,它不仅为企业“输血”,更注重“造血”。通过“算力券”补贴企业研发成本,既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又激活了算力资源的共享生态。

苏州的“政策工具箱”里,装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对产业逻辑的深刻理解:唯有构建“人才-技术-场景-资本”的闭环,才能让AI真正落地生根。

苏州的AI产业版图正在迅速扩张。这座城市已经聚集了超过20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形成了从国产智能芯片到智能制造集成设备,从开发框架平台到垂类大模型,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的完整产业链。

2024年,苏州AI产业营收突破2362亿元,同比增长20.35%。这一增速背后,是一场“链式反应”——产业链的每一环都在相互赋能。例如,华兴源创打破日本垄断的14nm芯片测试设备,价格仅为国外一半,已出货超百台。

这些企业不仅是技术的突破者,更是生态的构建者。正如一位参会企业家所言:“在苏州,你需要的不仅是代码和算法,而是整个生态的支撑。”

如果说技术是AI的“骨架”,场景则是它的“血肉”。苏州的AI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医疗领域,数坤坤AI诊断系统,单一疾病准确率达98%,复杂多病并发也能实现80%精准识别;农业领域,相城区的“作物云平台”,用语音交互实现农技指导,稻谷补贴“一键直达”;就业服务,梧桐青年大模型覆盖9所高校,AI面试、智能匹配让毕业生求职效率飙升。

苏州的AI场景创新,始终围绕“痛点”而非“噱头”。这种“问题导向”的创新逻辑,让技术真正“长”在需求里。

苏州企业的“硬核秀”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在这次大会上,将处处可见“硬科技”的身影:启光德健用AI筛选药物分子,研发效率提升5倍;追觅科技的仿生机械手搭载具身智能大模型,让扫地机器人“学会”自主更换配。

苏州企业的创新,正从“跟跑”转向“领跑”。以芯三代的碳化硅外延设备为例,其缺陷密度仅为国际竞品的1/25,价格却低50%。这种“性能碾压+成本优势”的组合,正是中国智造崛起的缩影。

苏州的“人工智能+”试验,已经初见成效。算力基建方面,建成“东数西算”长三角算力调度中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昆山智算中心,公共算力平台接入企业自有算力;数据要素方面,征集300余个高质量数据集,推动“数据要素×AI”深度融合;生态合作方面,与腾讯战略签约,吸引全球资源汇聚。

前瞻视角来看,苏州的野心不止于“试验区”。随着语言计算、公共算力两大国家开放创新平台落地,苏州正悄然布局“AI全球话语权”。

当平江路的石板街与工业园区的数据中心交相辉映,苏州的“双面绣”有了新内涵——一面是千年文脉,一面是数字未来。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的召开,正是这场“智变”的见证者与推动者。

这里没有“颠覆传统”的傲慢,只有“技术赋能”的智慧。从政策到产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苏州的AI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创新,不是技术的独角戏,而是生态的协奏曲。

2025年的苏州,正以AI为笔,书写一部“古城新生”的传奇。这场“智变”,或许才刚刚开始。

*题图为苏州工业园区,来源于图虫创意。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经授权使用

*本版编辑:冰小乐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lhellohm

【往期精选】

图片


图片
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随着语言计算、公共算力两大国家开放创新平台落地,苏州正悄然布局“AI全球话语权”。...苏州的AI场景创新,始终围绕“痛点”而非“噱头”。...苏州企业的创新,正从“跟跑”转向“领跑”。

随着语言计算、公共算力两大国家开放创新平台落地,苏州正悄然布局“AI全球话语权”。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2025年2月14 日,苏州市将隆重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这场会议不仅是苏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千年古城在新时代浪潮中的一次自我革新与突破。

当古老的姑苏城与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相遇,一场深刻的“智变”正在悄然发生。

苏州的“人工智能+”战略,绝非纸上谈兵,而是一场“真金白银”的冲锋。这次大会期间,苏州将正式发布《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措施》《苏州市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精准扶持大模型培育、数据要素支撑、算力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招引等核心领域。

其中,对顶尖人才顶格支持,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和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在领军人才计划中专设“人工智能专项”,吸引集聚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对参数量超千亿的通用大模型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的条款。

这一政策的“靶向性”令人称道,它不仅为企业“输血”,更注重“造血”。通过“算力券”补贴企业研发成本,既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又激活了算力资源的共享生态。

苏州的“政策工具箱”里,装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对产业逻辑的深刻理解:唯有构建“人才-技术-场景-资本”的闭环,才能让AI真正落地生根。

苏州的AI产业版图正在迅速扩张。这座城市已经聚集了超过20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形成了从国产智能芯片到智能制造集成设备,从开发框架平台到垂类大模型,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的完整产业链。

2024年,苏州AI产业营收突破2362亿元,同比增长20.35%。这一增速背后,是一场“链式反应”——产业链的每一环都在相互赋能。例如,华兴源创打破日本垄断的14nm芯片测试设备,价格仅为国外一半,已出货超百台。

这些企业不仅是技术的突破者,更是生态的构建者。正如一位参会企业家所言:“在苏州,你需要的不仅是代码和算法,而是整个生态的支撑。”

如果说技术是AI的“骨架”,场景则是它的“血肉”。苏州的AI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医疗领域,数坤坤AI诊断系统,单一疾病准确率达98%,复杂多病并发也能实现80%精准识别;农业领域,相城区的“作物云平台”,用语音交互实现农技指导,稻谷补贴“一键直达”;就业服务,梧桐青年大模型覆盖9所高校,AI面试、智能匹配让毕业生求职效率飙升。

苏州的AI场景创新,始终围绕“痛点”而非“噱头”。这种“问题导向”的创新逻辑,让技术真正“长”在需求里。

苏州企业的“硬核秀”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在这次大会上,将处处可见“硬科技”的身影:启光德健用AI筛选药物分子,研发效率提升5倍;追觅科技的仿生机械手搭载具身智能大模型,让扫地机器人“学会”自主更换配。

苏州企业的创新,正从“跟跑”转向“领跑”。以芯三代的碳化硅外延设备为例,其缺陷密度仅为国际竞品的1/25,价格却低50%。这种“性能碾压+成本优势”的组合,正是中国智造崛起的缩影。

苏州的“人工智能+”试验,已经初见成效。算力基建方面,建成“东数西算”长三角算力调度中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昆山智算中心,公共算力平台接入企业自有算力;数据要素方面,征集300余个高质量数据集,推动“数据要素×AI”深度融合;生态合作方面,与腾讯战略签约,吸引全球资源汇聚。

前瞻视角来看,苏州的野心不止于“试验区”。随着语言计算、公共算力两大国家开放创新平台落地,苏州正悄然布局“AI全球话语权”。

当平江路的石板街与工业园区的数据中心交相辉映,苏州的“双面绣”有了新内涵——一面是千年文脉,一面是数字未来。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的召开,正是这场“智变”的见证者与推动者。

这里没有“颠覆传统”的傲慢,只有“技术赋能”的智慧。从政策到产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苏州的AI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创新,不是技术的独角戏,而是生态的协奏曲。

2025年的苏州,正以AI为笔,书写一部“古城新生”的传奇。这场“智变”,或许才刚刚开始。

*题图为苏州工业园区,来源于图虫创意。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经授权使用

*本版编辑:冰小乐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lhellohm

【往期精选】

图片


图片
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