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一盘近期纯碱的逻辑

市场资讯

6天前

然后就是碱厂待发订单多寡,对于未来订单的渴望程度;玻璃厂纯碱库存的可用天数,他们的库存策略是选择降至两周左右开始补库,还是在供应过剩的背景下,进一步极限压缩库存。

好久没有提笔写东西,自然有些生疏,大家将就看吧。

近日,纯碱的波动逐步变小,并且随着氧化铝烧碱等品种的大热,焦点也就转向了那里。关注了很多写纯碱的号也都转行了,都无妨,,至少我们还是坚守在纯碱这里。

图中三个箭头:

1、年前对于春节累库预期的拖累,加上政策空窗期,交易转向自身偏弱的基本面。

2、春季躁动,节前物流中断导致运输成本高昂,多头趁此反击,空头减仓撤退,甚至可以用慌不择路的逃跑来形容都不为过。

3、川普就职,假期关关雎鸠来回施压,商品顺势下行,同时物流成本也逐步下行。

随后,就是各种震荡。。逻辑当然是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春季检修,另外一方面就是碱厂是否让利和玻璃厂是否补库的争夺。

观察点在于:

纯碱厂比较怂,开始就开始把市场定价权外放,开始有降价动作。纯碱供应过剩是大概率事件,只是大家对于过剩量的多少有分歧。

一方面,纯碱春季例行检修,对于推动五一前纯碱的价格上行有一定预期,还有就是低价情况下出口量16-20万吨有望维持。

另外一方面,纯碱每周4万吨左右的过剩量也是明牌,通过2024年下半年生产过剩打底,库存已经积累至高位,辗转腾挪的空间肯定不如去年春天。隐形库存的吸水功能恐怕也开始逐步丧失。

玻璃厂的库存能够撑到什么时候?正月二十以后,玻璃厂也要开始下场补库。目前玻璃厂的补库热情并不高,价格下行也是刚需补,还没有放量。

玻璃厂也有一定考量,年前纯碱价格较低,因为物流因素炒作一波后,不降到年前的价格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也仅仅是小幅补库。

矛盾点就在于,随着时间推移,纯碱厂的库存肯定会越来越高,玻璃厂的原料库存也会越用越少。随着双方对于成交的越来越渴望,那么价格最终会走向何方,这恐怕是未来半个月至二十多天的交易核心。

那么,关注点也就两个,随着盘面波动上下游对于价格的反馈:价格上行会否有追着成交的情况;价格下探市场的成交又如何。

然后就是碱厂待发订单多寡,对于未来订单的渴望程度;玻璃厂纯碱库存的可用天数,他们的库存策略是选择降至两周左右开始补库,还是在供应过剩的背景下,进一步极限压缩库存。

自然而然地,不同的博弈策略对应了不同的价格走向。。

当然,3月份之前,或者说2月份剩下的半个月里面,对于多头是天然有利的时间窗口。一方面,3月初的两会,对于赤字率市场还是有所期待,尤其是万科可以使用地方债以后;另外一方面,就是潜藏的炒作控碳预期,高耗能企业会否再次出清,类似15、16年供给侧改革的炒作也在。

至于盘面,市场定价也相对简单,都是根据碱厂出货价格+运费+升贴水的模式在定价,看看盘面就知道高低点在哪里了。

一旦近月到了相对较低的出厂价格(自己估算),盘面总能神乎其神的拉升,毕竟估值低。

另外一方面,市场的确是供应过剩压着,但凡是有点故事可以发酵起来,多头早就往上冲了。但是,一旦价格走高纯碱现货成交就非常可怜,加上下游玻璃的弱现实,多头想要进攻也是投鼠忌器。

只能是等,等风来。。

(转自:纯碱 trader)

然后就是碱厂待发订单多寡,对于未来订单的渴望程度;玻璃厂纯碱库存的可用天数,他们的库存策略是选择降至两周左右开始补库,还是在供应过剩的背景下,进一步极限压缩库存。

好久没有提笔写东西,自然有些生疏,大家将就看吧。

近日,纯碱的波动逐步变小,并且随着氧化铝烧碱等品种的大热,焦点也就转向了那里。关注了很多写纯碱的号也都转行了,都无妨,,至少我们还是坚守在纯碱这里。

图中三个箭头:

1、年前对于春节累库预期的拖累,加上政策空窗期,交易转向自身偏弱的基本面。

2、春季躁动,节前物流中断导致运输成本高昂,多头趁此反击,空头减仓撤退,甚至可以用慌不择路的逃跑来形容都不为过。

3、川普就职,假期关关雎鸠来回施压,商品顺势下行,同时物流成本也逐步下行。

随后,就是各种震荡。。逻辑当然是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春季检修,另外一方面就是碱厂是否让利和玻璃厂是否补库的争夺。

观察点在于:

纯碱厂比较怂,开始就开始把市场定价权外放,开始有降价动作。纯碱供应过剩是大概率事件,只是大家对于过剩量的多少有分歧。

一方面,纯碱春季例行检修,对于推动五一前纯碱的价格上行有一定预期,还有就是低价情况下出口量16-20万吨有望维持。

另外一方面,纯碱每周4万吨左右的过剩量也是明牌,通过2024年下半年生产过剩打底,库存已经积累至高位,辗转腾挪的空间肯定不如去年春天。隐形库存的吸水功能恐怕也开始逐步丧失。

玻璃厂的库存能够撑到什么时候?正月二十以后,玻璃厂也要开始下场补库。目前玻璃厂的补库热情并不高,价格下行也是刚需补,还没有放量。

玻璃厂也有一定考量,年前纯碱价格较低,因为物流因素炒作一波后,不降到年前的价格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也仅仅是小幅补库。

矛盾点就在于,随着时间推移,纯碱厂的库存肯定会越来越高,玻璃厂的原料库存也会越用越少。随着双方对于成交的越来越渴望,那么价格最终会走向何方,这恐怕是未来半个月至二十多天的交易核心。

那么,关注点也就两个,随着盘面波动上下游对于价格的反馈:价格上行会否有追着成交的情况;价格下探市场的成交又如何。

然后就是碱厂待发订单多寡,对于未来订单的渴望程度;玻璃厂纯碱库存的可用天数,他们的库存策略是选择降至两周左右开始补库,还是在供应过剩的背景下,进一步极限压缩库存。

自然而然地,不同的博弈策略对应了不同的价格走向。。

当然,3月份之前,或者说2月份剩下的半个月里面,对于多头是天然有利的时间窗口。一方面,3月初的两会,对于赤字率市场还是有所期待,尤其是万科可以使用地方债以后;另外一方面,就是潜藏的炒作控碳预期,高耗能企业会否再次出清,类似15、16年供给侧改革的炒作也在。

至于盘面,市场定价也相对简单,都是根据碱厂出货价格+运费+升贴水的模式在定价,看看盘面就知道高低点在哪里了。

一旦近月到了相对较低的出厂价格(自己估算),盘面总能神乎其神的拉升,毕竟估值低。

另外一方面,市场的确是供应过剩压着,但凡是有点故事可以发酵起来,多头早就往上冲了。但是,一旦价格走高纯碱现货成交就非常可怜,加上下游玻璃的弱现实,多头想要进攻也是投鼠忌器。

只能是等,等风来。。

(转自:纯碱 trader)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