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文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达到了886.66GW,新增装机规模达到了277.17GW,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这一数据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光伏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常常因为组件质量不稳定和运维成本高而导致投资回报率波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上逐渐出现品牌联合的模式,企业希望通过协同效应解决电站标准化问题。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让高效、优质的产品解决行业痛点及难点,成为了企业发展极为重要的课题。当前,光伏行业已然从“拼规模”转向“拼质量”。
分布式光伏的“焦灼”
当前,光伏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技术和市场变革时期,新的政策和市场格局不断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近年来,受益于政策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从规模体量看,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占中国光伏发电装机的42%。新增装机方面,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1.2亿千瓦,占当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43%。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分布式光伏市场规模仍将持续扩张,预计2025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103GW,占全国新增总装机的40%以上,前景向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已经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2025年,分布式光伏市场也将进入竞争白热化。
图:2019-2024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预测趋势图
从市场发展来看,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已有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存量电站,对后续运营管理的体系、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产业火爆的背后,分布式光伏的问题却逐渐显露,消纳瓶颈、技术风险、供应链不稳定、效益不稳定、运维管理等问题困扰着其进一步发展。
当前,光伏技术仍处于不断创新的阶段,各家企业都在尝试寻求突破,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应用到产品中去。采用新技术会带来更高的产品效益,但同时也伴随着技术成熟度不足的风险,进而无法判断组件产品后续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众所周知,光伏项目的长期运行依赖于质量可靠的组件和设备,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组件质量的把控到后期长期的运维管理,都直接关系到项目长期的运行效益,涉及成本控制及最终的项目收益。同时,光伏项目牵涉到众多的供应商和材料,供应链的管理包括确保材料质量、交付时间、材料价格波动等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分布式能源在新能源比重不断加大,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常常因为组件质量不稳定和运维成本高而导致投资回报率波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上逐渐出现品牌联合的模式,企业希望通过协同效应解决电站标准化问题。
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让高效、优质的产品解决行业痛点及难点,成为了企业发展极为重要的课题。当前,光伏行业已然从“拼规模”转向“拼质量”,想要解决分布式的难点问题,走向长远发展,企业需具备完善的能力。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合作、深度协同创新的典范,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智通财经APP获悉,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文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达到了886.66GW,新增装机规模达到了277.17GW,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这一数据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光伏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常常因为组件质量不稳定和运维成本高而导致投资回报率波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上逐渐出现品牌联合的模式,企业希望通过协同效应解决电站标准化问题。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让高效、优质的产品解决行业痛点及难点,成为了企业发展极为重要的课题。当前,光伏行业已然从“拼规模”转向“拼质量”。
分布式光伏的“焦灼”
当前,光伏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技术和市场变革时期,新的政策和市场格局不断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近年来,受益于政策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从规模体量看,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占中国光伏发电装机的42%。新增装机方面,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1.2亿千瓦,占当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43%。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分布式光伏市场规模仍将持续扩张,预计2025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103GW,占全国新增总装机的40%以上,前景向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已经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2025年,分布式光伏市场也将进入竞争白热化。
图:2019-2024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预测趋势图
从市场发展来看,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已有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存量电站,对后续运营管理的体系、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产业火爆的背后,分布式光伏的问题却逐渐显露,消纳瓶颈、技术风险、供应链不稳定、效益不稳定、运维管理等问题困扰着其进一步发展。
当前,光伏技术仍处于不断创新的阶段,各家企业都在尝试寻求突破,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应用到产品中去。采用新技术会带来更高的产品效益,但同时也伴随着技术成熟度不足的风险,进而无法判断组件产品后续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众所周知,光伏项目的长期运行依赖于质量可靠的组件和设备,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组件质量的把控到后期长期的运维管理,都直接关系到项目长期的运行效益,涉及成本控制及最终的项目收益。同时,光伏项目牵涉到众多的供应商和材料,供应链的管理包括确保材料质量、交付时间、材料价格波动等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分布式能源在新能源比重不断加大,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常常因为组件质量不稳定和运维成本高而导致投资回报率波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上逐渐出现品牌联合的模式,企业希望通过协同效应解决电站标准化问题。
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让高效、优质的产品解决行业痛点及难点,成为了企业发展极为重要的课题。当前,光伏行业已然从“拼规模”转向“拼质量”,想要解决分布式的难点问题,走向长远发展,企业需具备完善的能力。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合作、深度协同创新的典范,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