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新增社融7.06万亿元......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1月社融数据创历史同期新高,超预期的金融数据彰显信贷“开门红”成色十足。
分析人士表示,1月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新增贷款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多增,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对社融增长形成支撑,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为全年经济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核心数据一览:
——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同比多增2133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833亿元;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0.4%;
——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
信贷投放“火力全开”超出市场预期
历年1月都是银行力争“开门红”的信贷投放大月。今年1月,信贷投放“火力全开”,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在去年1月新增信贷高基数基础上,还同比多增了2133亿元。
“开年金融总量数据合理增长,为年初经济平稳开局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其中信贷增长尤为亮眼。”分析人士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开年以来金融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
商业银行有关人士反映,1月信贷数据较好,受到了春节因素影响。今年春节提前至1月,节前供应链和项目进度款结算、员工薪酬奖金发放等用款需求提前至1月释放,2月用款需求相比去年同期可能有所减少。
展望未来,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协同发力,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将不断增强,有效融资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为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提供坚实稳定的基础。金融体系也将保持流动性充裕和适度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有力支持经济平稳开局和回升向好。
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暖
1月信贷结构也有不少亮点,折射出房地产市场需求回暖,“两新两重”等领域需求加快释放。
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有所好转。记者从央行获悉,1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447亿元,同比多增1519亿元。记者还从某规模较大的农商行处获悉,今年1月,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发放笔数均同比增长超30%。
“个人住房贷款新需求正企稳回升。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为需求回暖提供支撑。”分析人士表示,在供给和需求两端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显现。有市场机构测算,1月至春节前,全国3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0城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同比增长19%,部分一二线城市楼盘春节“不打烊”,网签成交量明显回升。
与此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一直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从央行获悉,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
“两新两重”信贷需求也加快释放。某西部地区国有大行分行人士反映,今年各地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启动的劲头很足,带动基础设施贷款较快增长,有效发挥了信贷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消费市场也有许多亮点,带动了消费相关信贷需求释放。春节期间,全国掀起文旅消费热,以旧换新政策则带动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182%。
贷款利率继续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央行披露,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0个基点。
信贷与政府债券支撑社融增长
1月,M2增速基本稳定,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分析人士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较快,一方面得益于表内贷款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政府债券发行提速也形成了重要支撑。今年1月,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净融资额近7000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近4000亿元。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
M2增速稳中略降。对此,分析人士表示,政府债券加快发行后,形成的财政存款有所增加,这部分存款不计入M2,再加上理财分流、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后续政府债券发行融入的资金逐步支出后,转化为企业存款计入M2中,未来M2增长有望加快。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M1统计口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优化。自今年1月起,M1数据按照新的统计口径发布。业内专家表示,新口径下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一并纳入M1,能够有效缓解春节前集中发放工资等导致的企业-居民活期存款“跷跷板”效应。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新增社融7.06万亿元......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1月社融数据创历史同期新高,超预期的金融数据彰显信贷“开门红”成色十足。
分析人士表示,1月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新增贷款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多增,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对社融增长形成支撑,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为全年经济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核心数据一览:
——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同比多增2133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833亿元;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0.4%;
——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
信贷投放“火力全开”超出市场预期
历年1月都是银行力争“开门红”的信贷投放大月。今年1月,信贷投放“火力全开”,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在去年1月新增信贷高基数基础上,还同比多增了2133亿元。
“开年金融总量数据合理增长,为年初经济平稳开局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其中信贷增长尤为亮眼。”分析人士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开年以来金融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
商业银行有关人士反映,1月信贷数据较好,受到了春节因素影响。今年春节提前至1月,节前供应链和项目进度款结算、员工薪酬奖金发放等用款需求提前至1月释放,2月用款需求相比去年同期可能有所减少。
展望未来,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协同发力,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将不断增强,有效融资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为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提供坚实稳定的基础。金融体系也将保持流动性充裕和适度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有力支持经济平稳开局和回升向好。
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暖
1月信贷结构也有不少亮点,折射出房地产市场需求回暖,“两新两重”等领域需求加快释放。
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有所好转。记者从央行获悉,1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447亿元,同比多增1519亿元。记者还从某规模较大的农商行处获悉,今年1月,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发放笔数均同比增长超30%。
“个人住房贷款新需求正企稳回升。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为需求回暖提供支撑。”分析人士表示,在供给和需求两端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显现。有市场机构测算,1月至春节前,全国3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0城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同比增长19%,部分一二线城市楼盘春节“不打烊”,网签成交量明显回升。
与此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一直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从央行获悉,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
“两新两重”信贷需求也加快释放。某西部地区国有大行分行人士反映,今年各地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启动的劲头很足,带动基础设施贷款较快增长,有效发挥了信贷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消费市场也有许多亮点,带动了消费相关信贷需求释放。春节期间,全国掀起文旅消费热,以旧换新政策则带动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182%。
贷款利率继续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央行披露,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0个基点。
信贷与政府债券支撑社融增长
1月,M2增速基本稳定,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分析人士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较快,一方面得益于表内贷款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政府债券发行提速也形成了重要支撑。今年1月,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净融资额近7000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近4000亿元。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
M2增速稳中略降。对此,分析人士表示,政府债券加快发行后,形成的财政存款有所增加,这部分存款不计入M2,再加上理财分流、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后续政府债券发行融入的资金逐步支出后,转化为企业存款计入M2中,未来M2增长有望加快。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M1统计口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优化。自今年1月起,M1数据按照新的统计口径发布。业内专家表示,新口径下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一并纳入M1,能够有效缓解春节前集中发放工资等导致的企业-居民活期存款“跷跷板”效应。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