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铜走势强劲,关注首个旺季需求预期

长江有色金属网

1周前

宏观预期提振和铜矿供应紧张对铜价构成利好,但库存累积和需求淡季可能对铜价构成压力。

沪铜主力03合约周五高开上行,09:01开盘价77530元/吨,10:15分休盘报价77820元/吨,涨幅0.54%。早间市场成交平淡,下游按需入场,刚需交易量不足但带动市场交易活跃度,持货商挺价情绪浓烈,现货升水继续回暖,但高价货源消纳前景低迷,市场交易主要在低价货源方面,整体成交无亮点。

长江现货1#电解铜均价为7765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410元/吨,升水130元/吨。

美国总统宣布签署对等关税命令,针对对美国产品征收关税、不公平税收等行为进行打击,这一政策可能对国际贸易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对铜价构成压力。同时,美国1月PPI同比上涨3.5%,超出预期,表明通胀压力持续存在。通胀现实和潜在通胀预期的上行,压缩了美联储年内延续温和宽松的空间,这对铜价构成了一定的制约。不过好在中国宏观预期偏暖,虽然本周数据寥寥,但宽松政策基调下,市场情绪偏乐观。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外围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这表明央行在货币政策上仍有一定的灵活性,可能对铜价构成一定的支撑。

产业方面,五矿资源2024年四季度铜产量同比增长27.6%,主要得益于旗下矿山的不间断运营和扩建项目的产能爬坡。这增加了铜的供应量,对铜价构成了一定的压力。然而,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预计本月将恢复从印尼装运铜精矿,这可能对铜价构成一定的利好。

国内市场方面,电解铜现货库存仍在累积当中,目前仍然是传统需求淡季,下游按需采购,市场整体需求回升空间有限。但预计随着正月十五的过去,下游或将陆续复工,对铜价构成一定的支撑。

交易逻辑与铜价走势预测,近期铜价主要受到宏观氛围的提振,价格偏强运行。美国CPI和PPI数据的全面回升与通胀预期上行相互映证,但市场预期核心PCE数据部分通胀相对温和,这提振了铜价。同时,CME-LME铜价差二次走阔,反映出市场对于美国加大进口关税仍有较强预期。基本面方面矛盾有限。冶炼加工费维持低位,但产量仍不低,国内进入季节性加速累库阶段,库存还有上升空间。这使得铜价在冲高后受到现货充裕的影响,升水承压。技术面,短期铜价继续呈现出偏强运行态势。宏观预期提振和铜矿供应紧张对铜价构成利好,但库存累积和需求淡季可能对铜价构成压力。因此,预计铜价将在高位区间内震荡运行。

宏观预期提振和铜矿供应紧张对铜价构成利好,但库存累积和需求淡季可能对铜价构成压力。

沪铜主力03合约周五高开上行,09:01开盘价77530元/吨,10:15分休盘报价77820元/吨,涨幅0.54%。早间市场成交平淡,下游按需入场,刚需交易量不足但带动市场交易活跃度,持货商挺价情绪浓烈,现货升水继续回暖,但高价货源消纳前景低迷,市场交易主要在低价货源方面,整体成交无亮点。

长江现货1#电解铜均价为7765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410元/吨,升水130元/吨。

美国总统宣布签署对等关税命令,针对对美国产品征收关税、不公平税收等行为进行打击,这一政策可能对国际贸易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对铜价构成压力。同时,美国1月PPI同比上涨3.5%,超出预期,表明通胀压力持续存在。通胀现实和潜在通胀预期的上行,压缩了美联储年内延续温和宽松的空间,这对铜价构成了一定的制约。不过好在中国宏观预期偏暖,虽然本周数据寥寥,但宽松政策基调下,市场情绪偏乐观。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外围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这表明央行在货币政策上仍有一定的灵活性,可能对铜价构成一定的支撑。

产业方面,五矿资源2024年四季度铜产量同比增长27.6%,主要得益于旗下矿山的不间断运营和扩建项目的产能爬坡。这增加了铜的供应量,对铜价构成了一定的压力。然而,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预计本月将恢复从印尼装运铜精矿,这可能对铜价构成一定的利好。

国内市场方面,电解铜现货库存仍在累积当中,目前仍然是传统需求淡季,下游按需采购,市场整体需求回升空间有限。但预计随着正月十五的过去,下游或将陆续复工,对铜价构成一定的支撑。

交易逻辑与铜价走势预测,近期铜价主要受到宏观氛围的提振,价格偏强运行。美国CPI和PPI数据的全面回升与通胀预期上行相互映证,但市场预期核心PCE数据部分通胀相对温和,这提振了铜价。同时,CME-LME铜价差二次走阔,反映出市场对于美国加大进口关税仍有较强预期。基本面方面矛盾有限。冶炼加工费维持低位,但产量仍不低,国内进入季节性加速累库阶段,库存还有上升空间。这使得铜价在冲高后受到现货充裕的影响,升水承压。技术面,短期铜价继续呈现出偏强运行态势。宏观预期提振和铜矿供应紧张对铜价构成利好,但库存累积和需求淡季可能对铜价构成压力。因此,预计铜价将在高位区间内震荡运行。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