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重生 市场回暖下房地产企业的战略与机遇

证券时报 文

4天前

2025年初,北京、杭州、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土拍市场火热,头部房企如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激烈争夺优质地块,为获取优质资产,高溢价成交频现;对于中型房企而言,在谨慎拿地的策略下,则需要比拼项目储备及发展战略的前瞻性。

“中国房地产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经过三年不断调整,市场已开始筑底。”2024年10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传递了对房地产止跌回稳的信心。后续,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宽松措施加速出台,“政策大礼包”正逐步激发了市场回暖和信心复苏。

自去年以来,从全国性龙头企业如万科、华润置地、碧桂园,到区域性领军企业如大悦城、金融街、招商蛇口和金地集团等,不少房企在“银十”期间的销售数据有所回升。通过分析这些销售表现优异的房企,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成功因素:即核心区域、优质资产、多元化业务转型的能力。

市场止跌回稳 核心区域率先企稳回升

一线城市率先企稳回升。回望2024年全年楼市走势,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出“前低后高”趋势。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定调止跌回稳信号后,市场各项指标均有了显著改善和企稳迹象。今年1月,房地产市场终于迎来止跌回稳的开局。根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的报告,1月前22日全国的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长了26%。一线城市如深圳、广州表现尤为亮眼,深圳成交量同比飙升170%,广州也有近六成的增幅。

整体来看,由于政策持续优化、居民购买力较强等因素,一线城市成交量已逐步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核心区域优质资产是构建市场竞争力的基石。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对各地房企而言,布局一二线核心城市,是确保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实现业绩增长的关键策略。2025年初,北京、杭州、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土拍市场火热,头部房企如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激烈争夺优质地块,为获取优质资产,高溢价成交频现;对于中型房企而言,在谨慎拿地的策略下,则需要比拼项目储备及发展战略的前瞻性。

以金融街为例,公司20余年来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核心城市群,并向外拓展环京津、环上海、环广深三大都市圈。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土储约1296万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占比23%,二线城市占比36%。通过精准布局经济活力强劲、人口流入持续增加的城市群和都市圈,不仅优化了自身的土储结构,还有效提升了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在房产行业低迷时期仍能保持资金回流。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销售签约额约195亿元,实现并表销售回款约110亿元。

“重资产”转变至“轻资产” 顺应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飞速发展,每年新增上亿平方米的住宅面积,且不包含写字楼、工业园区等商业地产项目。随着新建面积逐渐饱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单纯依赖开发建设的增长模式已难以持续。如今,如何最大化现有资产的效益和价值成为新的焦点。

现阶段,中国地产正面临开发转向运营的关键转型期。在房地产开发业务逐渐缩减的背景下,低成本、高收益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已成为当下多数房企的转型方向之一。以万科为例,通过旗下物业子公司“万科云”,既能提供传统的物管服务,还涉足物业资产管理。与此同时,碧桂园通过开发文旅项目“碧桂园·森林城市”等,加强探索文旅资产的运营管理;此外,华润置地也打造轻资产管理业务平台华润万象生活,积极向城市空间运营服务商转型。

多元化业务拓展,寻求业务新增长点。除上述头部企业,中型房企如金融街等企业也在积极寻求转型。目前,金融街资管业务多点开花,在写字楼、商业地产、长租公寓以及文旅业务等领域已落地多个项目。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核心城市管理超过140万平方米的自持物业,其中,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与上海金融街购物中心皆保持了较高的出租率和稳定的租金收入;长租公寓方面,公司成功推进了月坛人才公寓项目,并于2023年完成改造升级并正式推向市场。

城市更新提速,文旅产业或迎来新机遇

2025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研究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作出部署。会议指出,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由此可见,由2019年首次提出的“城市更新”工作将在2025年步入快车道,进一步助力房地产行业需求回暖。

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双向奔赴”。作为房地产行业另一大“推手”,文旅产业与城市发展及城市更新有着紧密的连接,成为了城市“老灵魂”释放“新活力”的重要路径。作为文化、旅游、地产的深度融合体,文旅地产也正受益于扩消费、稳增长、惠民生等政策的推出而繁荣发展着。在这一过程中,万科、碧桂园、金融街等具备灵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探索多元化业务模式,布局城市更新、文旅产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

消费复苏,文旅产业或迎来下一个风口。近两年,文旅产业已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韧性,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出游人次42.37亿,同比增长15.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在此契机下,各大房企也牢牢抓住契机,进一步加强文旅产业建设。以金融街为例,公司于2024年将慕田峪长城体验馆升级改造为数字博物馆,通过科技手段丰富景区游览内容,解锁长城游览的新体验,2024年共接待游客211万人,同比增长34%,进一步助力公司向多元化产业转型,并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通过文旅地产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不仅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房企加入到这一领域,共同推动中国房地产行业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新阶段。(CIS)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2025年初,北京、杭州、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土拍市场火热,头部房企如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激烈争夺优质地块,为获取优质资产,高溢价成交频现;对于中型房企而言,在谨慎拿地的策略下,则需要比拼项目储备及发展战略的前瞻性。

“中国房地产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经过三年不断调整,市场已开始筑底。”2024年10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传递了对房地产止跌回稳的信心。后续,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宽松措施加速出台,“政策大礼包”正逐步激发了市场回暖和信心复苏。

自去年以来,从全国性龙头企业如万科、华润置地、碧桂园,到区域性领军企业如大悦城、金融街、招商蛇口和金地集团等,不少房企在“银十”期间的销售数据有所回升。通过分析这些销售表现优异的房企,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成功因素:即核心区域、优质资产、多元化业务转型的能力。

市场止跌回稳 核心区域率先企稳回升

一线城市率先企稳回升。回望2024年全年楼市走势,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出“前低后高”趋势。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定调止跌回稳信号后,市场各项指标均有了显著改善和企稳迹象。今年1月,房地产市场终于迎来止跌回稳的开局。根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的报告,1月前22日全国的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长了26%。一线城市如深圳、广州表现尤为亮眼,深圳成交量同比飙升170%,广州也有近六成的增幅。

整体来看,由于政策持续优化、居民购买力较强等因素,一线城市成交量已逐步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核心区域优质资产是构建市场竞争力的基石。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对各地房企而言,布局一二线核心城市,是确保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实现业绩增长的关键策略。2025年初,北京、杭州、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土拍市场火热,头部房企如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激烈争夺优质地块,为获取优质资产,高溢价成交频现;对于中型房企而言,在谨慎拿地的策略下,则需要比拼项目储备及发展战略的前瞻性。

以金融街为例,公司20余年来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核心城市群,并向外拓展环京津、环上海、环广深三大都市圈。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土储约1296万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占比23%,二线城市占比36%。通过精准布局经济活力强劲、人口流入持续增加的城市群和都市圈,不仅优化了自身的土储结构,还有效提升了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在房产行业低迷时期仍能保持资金回流。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销售签约额约195亿元,实现并表销售回款约110亿元。

“重资产”转变至“轻资产” 顺应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飞速发展,每年新增上亿平方米的住宅面积,且不包含写字楼、工业园区等商业地产项目。随着新建面积逐渐饱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单纯依赖开发建设的增长模式已难以持续。如今,如何最大化现有资产的效益和价值成为新的焦点。

现阶段,中国地产正面临开发转向运营的关键转型期。在房地产开发业务逐渐缩减的背景下,低成本、高收益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已成为当下多数房企的转型方向之一。以万科为例,通过旗下物业子公司“万科云”,既能提供传统的物管服务,还涉足物业资产管理。与此同时,碧桂园通过开发文旅项目“碧桂园·森林城市”等,加强探索文旅资产的运营管理;此外,华润置地也打造轻资产管理业务平台华润万象生活,积极向城市空间运营服务商转型。

多元化业务拓展,寻求业务新增长点。除上述头部企业,中型房企如金融街等企业也在积极寻求转型。目前,金融街资管业务多点开花,在写字楼、商业地产、长租公寓以及文旅业务等领域已落地多个项目。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核心城市管理超过140万平方米的自持物业,其中,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与上海金融街购物中心皆保持了较高的出租率和稳定的租金收入;长租公寓方面,公司成功推进了月坛人才公寓项目,并于2023年完成改造升级并正式推向市场。

城市更新提速,文旅产业或迎来新机遇

2025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研究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作出部署。会议指出,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由此可见,由2019年首次提出的“城市更新”工作将在2025年步入快车道,进一步助力房地产行业需求回暖。

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双向奔赴”。作为房地产行业另一大“推手”,文旅产业与城市发展及城市更新有着紧密的连接,成为了城市“老灵魂”释放“新活力”的重要路径。作为文化、旅游、地产的深度融合体,文旅地产也正受益于扩消费、稳增长、惠民生等政策的推出而繁荣发展着。在这一过程中,万科、碧桂园、金融街等具备灵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探索多元化业务模式,布局城市更新、文旅产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

消费复苏,文旅产业或迎来下一个风口。近两年,文旅产业已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韧性,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出游人次42.37亿,同比增长15.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在此契机下,各大房企也牢牢抓住契机,进一步加强文旅产业建设。以金融街为例,公司于2024年将慕田峪长城体验馆升级改造为数字博物馆,通过科技手段丰富景区游览内容,解锁长城游览的新体验,2024年共接待游客211万人,同比增长34%,进一步助力公司向多元化产业转型,并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通过文旅地产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不仅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房企加入到这一领域,共同推动中国房地产行业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新阶段。(CIS)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