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以来,香港股市迎来强劲反弹行情,恒生科技指数表现尤为亮眼。截至2月10日收盘,该指数报5286点,自1月低点累计上涨超26%,正式进入技术性牛市。
AI公司DeepSeek的突破性进展成为关键催化剂。其开源模型DeepSeek-R1以557万美元的训练成本实现GPT-4级别性能,API定价仅为行业龙头的1/27,正在推动市场重新评估中国科技股估值逻辑。
DeepSeek的惊人表现
DeepSeek APP日活在2月1日已经突破3000万,上线7天内实现1亿用户增长,刷新行业纪录,1月总用户达1.25亿。来自QuestMobile数据显示,其日活已超越豆包登顶AI应用榜首。
这一行情与AI公司DeepSeek的技术突破密切相关。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根据最新披露数据,DeepSeek在三个维度已经打破现有市场格局:
性能对标国际顶尖水平
在AIME 2024数学基准检验中,DeepSeek R1以79.8%的得分率超越OpenAI1的79.2%。MATH-500测试中,该模型准确率达97.3%,较竞品高0.9个百分点。
训练成本仅为行业1%
DeepSeek-V3模型训练耗时280万GPU小时,耗资557.6万美元。对比GPT-4数亿美元的训练成本,效率提升超50倍。
开源策略构建生态壁垒
开源模型DeepSeek-R1允许开发者通过蒸馏技术生成1.5B至70B参数版本。目前大量国内企业正将其部署至手机、智慧家居等终端设备。
华尔街机构积极看好
德银:中国进入“斯普特尼克时刻”
德银(Deutsche Bank)的报告引起重磅反响。德银分析师Peter Milliken在最新报告中提出,2025年或将成为全球资本重新认识中国竞争力的里程碑年份。他将DeepSeek的突破比作1957年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的历史性事件,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已构建起“比西方同行更宽广的护城河”,预计港股与A股将突破前期高点,当前的市场折价将随企业盈利超预期逐步消退。
高盛: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高盛(Goldman Sachs)测算显示MSCI中国指数存在14%基准涨幅空间,乐观情景下可达28%。技术突破带来的生产力跃升,有望推动中国科技股与半导体板块缩小66%的美中估值差,软科技领域或率先实现20%超额收益,整体市场增长潜力约7%。
美银:2月7日上调中国股票评级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策略团队将中国股票评级调升至“增持”。报告显示,2025年新兴市场基金连续4周凈流入,而标普500指数回报率被巴西、德国、中国等市场超越。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认为:“技术战缓和预期与地缘风险下降,使中国资产成为估值洼地。”
未来战场:从估值修复到生态主导权
我们认为,这场由DeepSeek引发的变局,在多个维度正在三个层面向更深处演进:
在硬件层:小米最新财报显示,搭载端侧AI功能的手机出货量环比增长47%,平均售价提升13%,预示着硬件端将加载AI加速出货。
在开发层:基于DeepSeek开源模型的开发者小区,已在GitHub涌现超800个高星项目。
在标准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已宣布,将联合DeepSeek制定大模型蒸馏技术行业标准。
当中国科技股穿越估值重构的隧道,展现在眼前的或许是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AI新大陆。正如幻方量化创始人梁文锋在专访中所述:“我们不是要分现有市场的蛋糕,而是用技术打开增量市场的宇宙。”
短期风险和机遇并存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将加剧市场不确定性,美国针对半导体等关键技术的出口限制可能进一步收紧行业监管环境,并引发供应链波动。长期来看,相关企业如DeepSeek或将面临高端计算晶元获取管道受限的挑战,影响其AI模型的开发与部署进程。尽管技术优化和国产替代加速部分缓解了短期压力,但政策风险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
南方东英提供多重工具
直达中国AI火热机遇
针对港股市场: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3033.HK)
捕捉渗透30只香港上市顶尖科技或创新企业表现,其中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点评等。
南方东英恒生指数ETF(3037.HK)
可全面追踪恒生指数。
南方东英MSCI港股通精选ETF(3432.HK)
追踪MSCI香港指数中市值最高的 30 只证券的表现,成份股包含中国新消费科技和医药行业的龙头公司。
针对A股市场:
南方东英科创板50指数ETF(3109.HK)
流量与实力兼顾,以高效便捷和分散化的方式把握中国科技创新公司的韧性增长。
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2822.HK)
追踪中国市值最大的50家A股公司。
杠杆产品: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每日杠杆(2x)产品(7226.HK)
南方东英恒生指数每日杠杆(2x)产品(7200.HK)
南方东英沪深300指数每日杠杆(2x)产品(7233.HK)
可以通过杠杆放大指数收益,更加适合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2月以来,香港股市迎来强劲反弹行情,恒生科技指数表现尤为亮眼。截至2月10日收盘,该指数报5286点,自1月低点累计上涨超26%,正式进入技术性牛市。
AI公司DeepSeek的突破性进展成为关键催化剂。其开源模型DeepSeek-R1以557万美元的训练成本实现GPT-4级别性能,API定价仅为行业龙头的1/27,正在推动市场重新评估中国科技股估值逻辑。
DeepSeek的惊人表现
DeepSeek APP日活在2月1日已经突破3000万,上线7天内实现1亿用户增长,刷新行业纪录,1月总用户达1.25亿。来自QuestMobile数据显示,其日活已超越豆包登顶AI应用榜首。
这一行情与AI公司DeepSeek的技术突破密切相关。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根据最新披露数据,DeepSeek在三个维度已经打破现有市场格局:
性能对标国际顶尖水平
在AIME 2024数学基准检验中,DeepSeek R1以79.8%的得分率超越OpenAI1的79.2%。MATH-500测试中,该模型准确率达97.3%,较竞品高0.9个百分点。
训练成本仅为行业1%
DeepSeek-V3模型训练耗时280万GPU小时,耗资557.6万美元。对比GPT-4数亿美元的训练成本,效率提升超50倍。
开源策略构建生态壁垒
开源模型DeepSeek-R1允许开发者通过蒸馏技术生成1.5B至70B参数版本。目前大量国内企业正将其部署至手机、智慧家居等终端设备。
华尔街机构积极看好
德银:中国进入“斯普特尼克时刻”
德银(Deutsche Bank)的报告引起重磅反响。德银分析师Peter Milliken在最新报告中提出,2025年或将成为全球资本重新认识中国竞争力的里程碑年份。他将DeepSeek的突破比作1957年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的历史性事件,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已构建起“比西方同行更宽广的护城河”,预计港股与A股将突破前期高点,当前的市场折价将随企业盈利超预期逐步消退。
高盛: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高盛(Goldman Sachs)测算显示MSCI中国指数存在14%基准涨幅空间,乐观情景下可达28%。技术突破带来的生产力跃升,有望推动中国科技股与半导体板块缩小66%的美中估值差,软科技领域或率先实现20%超额收益,整体市场增长潜力约7%。
美银:2月7日上调中国股票评级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策略团队将中国股票评级调升至“增持”。报告显示,2025年新兴市场基金连续4周凈流入,而标普500指数回报率被巴西、德国、中国等市场超越。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认为:“技术战缓和预期与地缘风险下降,使中国资产成为估值洼地。”
未来战场:从估值修复到生态主导权
我们认为,这场由DeepSeek引发的变局,在多个维度正在三个层面向更深处演进:
在硬件层:小米最新财报显示,搭载端侧AI功能的手机出货量环比增长47%,平均售价提升13%,预示着硬件端将加载AI加速出货。
在开发层:基于DeepSeek开源模型的开发者小区,已在GitHub涌现超800个高星项目。
在标准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已宣布,将联合DeepSeek制定大模型蒸馏技术行业标准。
当中国科技股穿越估值重构的隧道,展现在眼前的或许是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AI新大陆。正如幻方量化创始人梁文锋在专访中所述:“我们不是要分现有市场的蛋糕,而是用技术打开增量市场的宇宙。”
短期风险和机遇并存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将加剧市场不确定性,美国针对半导体等关键技术的出口限制可能进一步收紧行业监管环境,并引发供应链波动。长期来看,相关企业如DeepSeek或将面临高端计算晶元获取管道受限的挑战,影响其AI模型的开发与部署进程。尽管技术优化和国产替代加速部分缓解了短期压力,但政策风险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
南方东英提供多重工具
直达中国AI火热机遇
针对港股市场: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3033.HK)
捕捉渗透30只香港上市顶尖科技或创新企业表现,其中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点评等。
南方东英恒生指数ETF(3037.HK)
可全面追踪恒生指数。
南方东英MSCI港股通精选ETF(3432.HK)
追踪MSCI香港指数中市值最高的 30 只证券的表现,成份股包含中国新消费科技和医药行业的龙头公司。
针对A股市场:
南方东英科创板50指数ETF(3109.HK)
流量与实力兼顾,以高效便捷和分散化的方式把握中国科技创新公司的韧性增长。
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2822.HK)
追踪中国市值最大的50家A股公司。
杠杆产品: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每日杠杆(2x)产品(7226.HK)
南方东英恒生指数每日杠杆(2x)产品(7200.HK)
南方东英沪深300指数每日杠杆(2x)产品(7233.HK)
可以通过杠杆放大指数收益,更加适合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