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余如波
在神话传说中,哪吒总有“逆天”壮举。
如今,神话进入了现实。2月13日19时许,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票房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大关。在先后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榜首、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第一名、冲进全球影史票房榜20强后,再次交出令人瞠目的成绩单。
银幕前,观众被哪吒“逆天改命”的故事吸引,被特效震撼,为太乙真人的“川普”和灵感来源于三星堆的结界兽的呆萌捧腹,享受两个多小时的光影盛宴。
影院外,《哪吒2》出品公司成为“打卡地”,影迷甚至上门“催更”《哪吒3》;周边文创上线即售罄,一些绝版产品“重金难求”。
在他乡,《哪吒2》脚踏风火轮,点燃观影热潮,北美地区、澳新地区排片创下近20年华语片新高,出现大量“开场即售空”的情况。
拥有纯正四川“血统”的《哪吒2》,为何赢得口碑票房双丰收?它究竟做对了什么?其实正如一些评论者所言,《哪吒2》讲了一个好故事,《哪吒2》的出世、热映,本身也是一个好故事。热闹背后,我们更应发掘“故事”带来的启示。
《哪吒2》海报
用最大的热忱和信念把作品做到极致
2月10日,《哪吒2》幕后纪录片《不破不立》上线。片中,面对刚刚拿到的“龙标”(国家电影局颁发的电影公映许可证),可可豆动画视效总监杜春晖冷不丁冒了一句,“现在还是有那么多镜头没过呀”,引来一阵大笑。
玩笑背后,是团队在创作上的“死磕”。《哪吒2》编剧、导演饺子透露,该片编剧花了2年,制作花了3年,加上后期,几乎穷尽了可以获得的硬件、人力和时间资源。这意味着在可以掌控的资源范围内,尽量“慢工出细活”。
相比前作,《哪吒2》引入了大量全新角色和复杂的世界观设定,得从零开始设计和构建。饺子对细节的把控几近苛刻,一个皱眉的动作需要反复调整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一个镜头的制作可能花费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就是特效制作难度大幅升级。影片中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特效元素高达上万个。“陈塘关大战”中,出现了2亿个角色同处一帧画面的壮观场景,制作团队需要在细节上做到极致,精心设计角色的动作和表情。片中还有一个关键场景是海底妖族“穿越”到陈塘关,每只妖兽都被锁链束缚,这些锁链必须自然摇曳、乱中有序。特效团队为此耗费近一年时间,进行了上千次动态模拟。
“内容为王”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把心思放在创作上、精心打磨作品才是制胜的王道。
《哪吒2》制作团队的“诚意”,自然也会反映在影片口碑和票房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就表示,作为一部动画大片,《哪吒2》无论在故事、人物塑造、特效还是价值观传递等层面,都有很好的表达和很高的完成度。
“保持足够纯粹的心态,专注地创作,市场一定会给予正反馈。”可可豆动画总裁、制片人刘文章表示,努力做好每一部作品,用最大的热忱和信念把作品做到极致,这样才可能有更多优秀的作品诞生,从而实现四川文化“破圈”。
《哪吒2》导演饺子。图据CCTV4
用“漫”的类型 “国”的题材助力“国漫崛起”
《哪吒2》所代表的国产动画电影新锐势力,近年来纷纷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雄狮少年》《长安三万里》等作品,纷纷取得票房口碑佳绩。
“四川造”的《哪吒2》,同样没有忘记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例如片中两大“笑点担当”结界兽和太乙真人。前者的形象设计取材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青铜人像元素,后者则巧妙利用四川方言幽默风趣的个性特点,塑造出角色特有的“松弛感”。
“国漫”崛起,关键词不仅是“漫”的类型,更是“国”的题材。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这些作品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跟现代文明建设结合在一起,发掘其中人民性、民族性、革命性、审美性的内容。“比如《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长安三万里》浪漫主义的诗心诗意,其实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它们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宝库,创作者大可尽情发挥灵感与巧思。
“《哪吒2》让我们意识到,中华文化拥有无比悠久、丰富、厚重的思想资源。”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左衡进一步指出,影片还接续了百姓喜闻乐见的种种世俗审美,并将其融汇创新,锤炼又再造。
立足优势资源,四川一直多措并举推动“双创”。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实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精特新”项目,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四川是‘天府之国’,又是‘烟火之地’,还是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区域,拥有众多历史名人、历史遗迹,整个四川有丰富的资源可以进行创作。”尹鸿期待创作者对这些资源善加利用,打造出更多被青年人追捧热爱的作品。
游客在成都与哪吒雕塑合影。C视觉摄影师 袁义明
“建圈强链”催生产业裂变
电影结束,观众久久不愿离去,直至看完《哪吒2》片尾字幕:里面共涉及138家动画制作公司、4000多个动画从业者。
一条“四川造”的清晰线索隐藏其中:从《哪吒2》第一出品方可可豆动画,到电影中的特效、配音等多个环节,都有本土制作公司参与。
它们带来的惊喜,不只有《哪吒》。艾尔平方的《汉化日记》《十万个冷笑话》等产品广受好评;星阅辰石拥有《遮天》《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头部IP的全版权,《遮天》动画自2023年开播以来,长期居于动画市场占有率前十;墨境天合专注视觉特效与动画制作,参与了《哪吒2》《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蛟龙行动》等2025春节档大片。
四川在动漫产业领域的强势表现,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早在2003年,动漫产业就被广电总局列为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同时,原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地筹建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原文化部也陆续在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等地,批准成立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形成涵盖IP孵化、内容创作、数字制作、内容分发的全环节产业链,不断面向企业推出全生命周期政策扶持。例如2024年3月,出台《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针对数字文创领域,提出“鼓励影视动漫作品创作”等专项政策。
“建圈强链”推动之下,产业规模正日趋壮大。可可豆动画所在的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园区占地278亩,已引入腾讯新文创总部、网易雷火工作室、AG电竞、完美天智游等60余家企业,聚集从业人员6000余人。
集聚不断催生裂变。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内,墨境天合与可可豆动画仅隔100米,千鸟动画与可可豆动画之间步行5分钟到达……“一杯咖啡的距离”即可完成跨公司协作,极大提升了沟通效率。《哪吒2》片中“三界大战”长镜头单帧渲染耗时48小时,如此复杂且高难度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导演的创意构想,正是这种高效协同的成果。
可可豆动画。成都天府软件园供图
人才迭出给作品披上“万鳞甲”
多方力量协同参与制作,如同给《哪吒2》披上了一件“万鳞甲”。
数据显示,成都影视行业从业人数已逾10万人,在读影视相关专业学生更是达到22万人。在《哪吒2》制作中,不乏四川传媒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都大学等高校师生参与。这些院校紧贴企业和市场需求,为本地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例如在《哪吒2》中,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校友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用配音赋予角色灵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其中,陈浩担任本片配音导演,并为“李靖”一角献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教师吕艳婷为“儿童哪吒”配音,赋予角色灵动可爱的灵魂;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校友张珈铭、张稷分别为“太乙真人”和“申正道”配音,诠释各具特色的形象。
更多工作,位于观众看不见、听不着的幕后。从2017年开始,四川传媒学院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师生50余人次,先后投入《哪吒1》和《哪吒2》的分镜设计、灯光渲染、模型制作等工作。
“在学校里更多是理论学习,而企业里直接面对实际项目,压力一下就上来了。”《哪吒2》角色特效师、2019级动画专业学生王君材由此学会从全局出发,配合团队成员完成任务,“比如在特效制作中,会考虑如何让特效与角色、场景更好融合,而不是只追求特效的酷炫,这种思维转变让我的工作更高效。”
四川传媒学院教授黄丹红对此也深有同感,认为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为学院产教融合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
影视精品的造就并非一人之力、朝夕之功。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从文化自觉到产业自觉,四川正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产业服务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以及对影视创作、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和创新,逐步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现代影视工业生态。未来,越来越多的“哪吒”有望在四川脱颖而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余如波
在神话传说中,哪吒总有“逆天”壮举。
如今,神话进入了现实。2月13日19时许,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票房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大关。在先后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榜首、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第一名、冲进全球影史票房榜20强后,再次交出令人瞠目的成绩单。
银幕前,观众被哪吒“逆天改命”的故事吸引,被特效震撼,为太乙真人的“川普”和灵感来源于三星堆的结界兽的呆萌捧腹,享受两个多小时的光影盛宴。
影院外,《哪吒2》出品公司成为“打卡地”,影迷甚至上门“催更”《哪吒3》;周边文创上线即售罄,一些绝版产品“重金难求”。
在他乡,《哪吒2》脚踏风火轮,点燃观影热潮,北美地区、澳新地区排片创下近20年华语片新高,出现大量“开场即售空”的情况。
拥有纯正四川“血统”的《哪吒2》,为何赢得口碑票房双丰收?它究竟做对了什么?其实正如一些评论者所言,《哪吒2》讲了一个好故事,《哪吒2》的出世、热映,本身也是一个好故事。热闹背后,我们更应发掘“故事”带来的启示。
《哪吒2》海报
用最大的热忱和信念把作品做到极致
2月10日,《哪吒2》幕后纪录片《不破不立》上线。片中,面对刚刚拿到的“龙标”(国家电影局颁发的电影公映许可证),可可豆动画视效总监杜春晖冷不丁冒了一句,“现在还是有那么多镜头没过呀”,引来一阵大笑。
玩笑背后,是团队在创作上的“死磕”。《哪吒2》编剧、导演饺子透露,该片编剧花了2年,制作花了3年,加上后期,几乎穷尽了可以获得的硬件、人力和时间资源。这意味着在可以掌控的资源范围内,尽量“慢工出细活”。
相比前作,《哪吒2》引入了大量全新角色和复杂的世界观设定,得从零开始设计和构建。饺子对细节的把控几近苛刻,一个皱眉的动作需要反复调整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一个镜头的制作可能花费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就是特效制作难度大幅升级。影片中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特效元素高达上万个。“陈塘关大战”中,出现了2亿个角色同处一帧画面的壮观场景,制作团队需要在细节上做到极致,精心设计角色的动作和表情。片中还有一个关键场景是海底妖族“穿越”到陈塘关,每只妖兽都被锁链束缚,这些锁链必须自然摇曳、乱中有序。特效团队为此耗费近一年时间,进行了上千次动态模拟。
“内容为王”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把心思放在创作上、精心打磨作品才是制胜的王道。
《哪吒2》制作团队的“诚意”,自然也会反映在影片口碑和票房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就表示,作为一部动画大片,《哪吒2》无论在故事、人物塑造、特效还是价值观传递等层面,都有很好的表达和很高的完成度。
“保持足够纯粹的心态,专注地创作,市场一定会给予正反馈。”可可豆动画总裁、制片人刘文章表示,努力做好每一部作品,用最大的热忱和信念把作品做到极致,这样才可能有更多优秀的作品诞生,从而实现四川文化“破圈”。
《哪吒2》导演饺子。图据CCTV4
用“漫”的类型 “国”的题材助力“国漫崛起”
《哪吒2》所代表的国产动画电影新锐势力,近年来纷纷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雄狮少年》《长安三万里》等作品,纷纷取得票房口碑佳绩。
“四川造”的《哪吒2》,同样没有忘记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例如片中两大“笑点担当”结界兽和太乙真人。前者的形象设计取材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青铜人像元素,后者则巧妙利用四川方言幽默风趣的个性特点,塑造出角色特有的“松弛感”。
“国漫”崛起,关键词不仅是“漫”的类型,更是“国”的题材。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这些作品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跟现代文明建设结合在一起,发掘其中人民性、民族性、革命性、审美性的内容。“比如《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长安三万里》浪漫主义的诗心诗意,其实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它们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宝库,创作者大可尽情发挥灵感与巧思。
“《哪吒2》让我们意识到,中华文化拥有无比悠久、丰富、厚重的思想资源。”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左衡进一步指出,影片还接续了百姓喜闻乐见的种种世俗审美,并将其融汇创新,锤炼又再造。
立足优势资源,四川一直多措并举推动“双创”。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实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精特新”项目,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四川是‘天府之国’,又是‘烟火之地’,还是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区域,拥有众多历史名人、历史遗迹,整个四川有丰富的资源可以进行创作。”尹鸿期待创作者对这些资源善加利用,打造出更多被青年人追捧热爱的作品。
游客在成都与哪吒雕塑合影。C视觉摄影师 袁义明
“建圈强链”催生产业裂变
电影结束,观众久久不愿离去,直至看完《哪吒2》片尾字幕:里面共涉及138家动画制作公司、4000多个动画从业者。
一条“四川造”的清晰线索隐藏其中:从《哪吒2》第一出品方可可豆动画,到电影中的特效、配音等多个环节,都有本土制作公司参与。
它们带来的惊喜,不只有《哪吒》。艾尔平方的《汉化日记》《十万个冷笑话》等产品广受好评;星阅辰石拥有《遮天》《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头部IP的全版权,《遮天》动画自2023年开播以来,长期居于动画市场占有率前十;墨境天合专注视觉特效与动画制作,参与了《哪吒2》《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蛟龙行动》等2025春节档大片。
四川在动漫产业领域的强势表现,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早在2003年,动漫产业就被广电总局列为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同时,原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地筹建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原文化部也陆续在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等地,批准成立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形成涵盖IP孵化、内容创作、数字制作、内容分发的全环节产业链,不断面向企业推出全生命周期政策扶持。例如2024年3月,出台《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针对数字文创领域,提出“鼓励影视动漫作品创作”等专项政策。
“建圈强链”推动之下,产业规模正日趋壮大。可可豆动画所在的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园区占地278亩,已引入腾讯新文创总部、网易雷火工作室、AG电竞、完美天智游等60余家企业,聚集从业人员6000余人。
集聚不断催生裂变。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内,墨境天合与可可豆动画仅隔100米,千鸟动画与可可豆动画之间步行5分钟到达……“一杯咖啡的距离”即可完成跨公司协作,极大提升了沟通效率。《哪吒2》片中“三界大战”长镜头单帧渲染耗时48小时,如此复杂且高难度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导演的创意构想,正是这种高效协同的成果。
可可豆动画。成都天府软件园供图
人才迭出给作品披上“万鳞甲”
多方力量协同参与制作,如同给《哪吒2》披上了一件“万鳞甲”。
数据显示,成都影视行业从业人数已逾10万人,在读影视相关专业学生更是达到22万人。在《哪吒2》制作中,不乏四川传媒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都大学等高校师生参与。这些院校紧贴企业和市场需求,为本地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例如在《哪吒2》中,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校友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用配音赋予角色灵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其中,陈浩担任本片配音导演,并为“李靖”一角献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教师吕艳婷为“儿童哪吒”配音,赋予角色灵动可爱的灵魂;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校友张珈铭、张稷分别为“太乙真人”和“申正道”配音,诠释各具特色的形象。
更多工作,位于观众看不见、听不着的幕后。从2017年开始,四川传媒学院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师生50余人次,先后投入《哪吒1》和《哪吒2》的分镜设计、灯光渲染、模型制作等工作。
“在学校里更多是理论学习,而企业里直接面对实际项目,压力一下就上来了。”《哪吒2》角色特效师、2019级动画专业学生王君材由此学会从全局出发,配合团队成员完成任务,“比如在特效制作中,会考虑如何让特效与角色、场景更好融合,而不是只追求特效的酷炫,这种思维转变让我的工作更高效。”
四川传媒学院教授黄丹红对此也深有同感,认为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为学院产教融合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
影视精品的造就并非一人之力、朝夕之功。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从文化自觉到产业自觉,四川正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产业服务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以及对影视创作、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和创新,逐步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现代影视工业生态。未来,越来越多的“哪吒”有望在四川脱颖而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