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竞得前海联合基金30%股权,国泰君安加速资管业务布局

东方财富网

8小时前

2025年2月7日,历经五次拍卖波折,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上海证券”)以3766.22万元成功竞得新疆前海联合基金30%股权,较评估价折价44%,成为这场历时近一年的股权争夺战的最终赢家。

K图 601211_0

2025年2月7日,历经五次拍卖波折,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上海证券”)以3766.22万元成功竞得新疆前海联合基金30%股权,较评估价折价44%,成为这场历时近一年的股权争夺战的最终赢家。

前海联合基金作为“宝能系”关联公募,近年因管理规模缩水、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陷入发展僵局。业内分析认为,中小公募机构在头部化趋势下面临生存考验,而券商系资本的介入或为其注入转型动能。若后续监管审批顺利,上海证券将成为前海联合基金第一大股东,并有望通过资源整合助力前海联合基金突破发展瓶颈。

前海联合基金的股权拍卖

前海联合基金30%股权的拍卖历程堪称“马拉松式”拉锯战。自2024年3月首次挂牌起,该标的历经五次拍卖,起拍价从4707.78万元降至3766.22万元,较评估价6725.4万元折价44%。其间,第三次拍卖虽由深圳粤商物流以3784.22万元竞得,却因未支付尾款导致交易失败,进一步暴露市场对中小公募股权的谨慎态度。

作为2015年成立的国内第99家公募机构,前海联合基金曾于2020年达到496.27亿元的管理规模峰值,但此后持续缩水,至2024年末仅存97.51亿元,缩水幅度超80%。

目前看来,困扰着前海联合基金的问题不少,如公司自2021年9月起无新基金成立,2022年发行的两只产品均告募集失败。目前已有的产品中,固收类基金占比过高,权益类产品缺位,也并未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

此外,前海联合基金大股东深圳钜盛华是姚振华“宝能系”的核心融资平台,近年因流动性危机被迫出售资产,削弱了对基金公司的支持力度。2023年以来,“宝能系”已陆续拍卖华侨城A中炬高新等上市公司股权,前海联合基金股权仅是资产变现链条中的一环。

上海证券的入局逻辑

作为国泰君安证券旗下重要子公司,上海证券此次竞拍核心目标在于获取公募牌照,补全“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业务链条。当前,券商系公募已成行业重要力量,如中信证券控股华夏基金、招商证券持股博时基金等案例均显示,券商可通过协同效应提升资管业务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分析,上海证券拍得前海联合基金股权后,可以依托母公司国泰君安的全国网点及高净值客户资源,助力前海联合基金拓展代销渠道。另外,券商自营与资管业务的投研积累,也可为基金产品设计提供支持。

前海联合基金的困境并非孤例。近年来,嘉合基金、东海基金等中小机构股权频繁挂牌转让却屡遭流拍,反映行业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头部公募凭借品牌、渠道及ETF先发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小机构在投研投入、费率竞争及合规成本压力下举步维艰。晨星(中国)分析师代景霞指出,中小公募需通过引入战略股东、优化治理结构实现差异化突围。

此次交易为“券商+公募”模式再添新案例。头部券商通过控股公募机构,可实现客户资源、投研体系与销售网络的深度整合,尤其在ETF、REITs等创新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对中小公募而言,引入券商股东或成为打破资源桎梏、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路径。

(文章来源:财中社)

2025年2月7日,历经五次拍卖波折,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上海证券”)以3766.22万元成功竞得新疆前海联合基金30%股权,较评估价折价44%,成为这场历时近一年的股权争夺战的最终赢家。

K图 601211_0

2025年2月7日,历经五次拍卖波折,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上海证券”)以3766.22万元成功竞得新疆前海联合基金30%股权,较评估价折价44%,成为这场历时近一年的股权争夺战的最终赢家。

前海联合基金作为“宝能系”关联公募,近年因管理规模缩水、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陷入发展僵局。业内分析认为,中小公募机构在头部化趋势下面临生存考验,而券商系资本的介入或为其注入转型动能。若后续监管审批顺利,上海证券将成为前海联合基金第一大股东,并有望通过资源整合助力前海联合基金突破发展瓶颈。

前海联合基金的股权拍卖

前海联合基金30%股权的拍卖历程堪称“马拉松式”拉锯战。自2024年3月首次挂牌起,该标的历经五次拍卖,起拍价从4707.78万元降至3766.22万元,较评估价6725.4万元折价44%。其间,第三次拍卖虽由深圳粤商物流以3784.22万元竞得,却因未支付尾款导致交易失败,进一步暴露市场对中小公募股权的谨慎态度。

作为2015年成立的国内第99家公募机构,前海联合基金曾于2020年达到496.27亿元的管理规模峰值,但此后持续缩水,至2024年末仅存97.51亿元,缩水幅度超80%。

目前看来,困扰着前海联合基金的问题不少,如公司自2021年9月起无新基金成立,2022年发行的两只产品均告募集失败。目前已有的产品中,固收类基金占比过高,权益类产品缺位,也并未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

此外,前海联合基金大股东深圳钜盛华是姚振华“宝能系”的核心融资平台,近年因流动性危机被迫出售资产,削弱了对基金公司的支持力度。2023年以来,“宝能系”已陆续拍卖华侨城A中炬高新等上市公司股权,前海联合基金股权仅是资产变现链条中的一环。

上海证券的入局逻辑

作为国泰君安证券旗下重要子公司,上海证券此次竞拍核心目标在于获取公募牌照,补全“券商资管+公募基金”业务链条。当前,券商系公募已成行业重要力量,如中信证券控股华夏基金、招商证券持股博时基金等案例均显示,券商可通过协同效应提升资管业务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分析,上海证券拍得前海联合基金股权后,可以依托母公司国泰君安的全国网点及高净值客户资源,助力前海联合基金拓展代销渠道。另外,券商自营与资管业务的投研积累,也可为基金产品设计提供支持。

前海联合基金的困境并非孤例。近年来,嘉合基金、东海基金等中小机构股权频繁挂牌转让却屡遭流拍,反映行业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头部公募凭借品牌、渠道及ETF先发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小机构在投研投入、费率竞争及合规成本压力下举步维艰。晨星(中国)分析师代景霞指出,中小公募需通过引入战略股东、优化治理结构实现差异化突围。

此次交易为“券商+公募”模式再添新案例。头部券商通过控股公募机构,可实现客户资源、投研体系与销售网络的深度整合,尤其在ETF、REITs等创新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对中小公募而言,引入券商股东或成为打破资源桎梏、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路径。

(文章来源:财中社)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