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纱线的断头率降低了,不但产量增加了,质量也提高了,我们操作起来也更方便了……”2月10日,在河南通泰纺织有限公司的细纱车间里,纺织女工韦伟丽说起对老式细纱机进行升级改造的好处,高兴得合不拢嘴。
韦伟丽已经在纺织企业工作了30年,可以说是一名资深的纺织女工,见证了纺织设备不断更新变化的历程。“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千人纱,万人布’的说法。如今,我们公司的纺织设备经过智能化改造之后,用工量大幅减少,‘千人纱’的说法已经成为历史。”河南通泰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大勇说,去年以来,他们对细纱车间的54台老式细纱机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实现了老旧设备换“芯”,既节省了建新生产线的成本,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当日,记者来到该公司的细纱车间,与外面寒冷的天气相比,这里暖意融融,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穿梭在细纱机之间,一派忙碌景象。“我们把老式细纱机的低速锭子换成高速锭子,转速提高到每分钟1.8万转左右,促进了细纱产量的提高。此外,我们还对细纱机的电子升降系统进行了改造。”谢大勇介绍,他们对细纱机原来的普通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了电脑程序控制,让工作人员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在对老式细纱机进行改造前,我们一个人能操作6至8台细纱机,现在一个人能操作8至12台,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此外,我们一天的工作量,可以在电脑上清晰显示,跟以前相比,个人工作量的计算也简单多了。”韦伟丽说。
谢大勇介绍,在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他们对原机械传动式细纱机进行伺服电机智能化改造,大大简化了机械传动结构,有效降低了机械故障率,提高了纱线质量、锭速,增加了产量。技术改造后,他们实现了对每个工序和作业点的可视化监控,实时了解生产进度和质量情况。同时,系统也会实时将数据传递、集成和分析。公司通过数据分析指导生产管理,搭建集生产状态监控、产量报表生成、质量数据实时监视、生产进度实时跟踪等于一体的管理平台,从而实现生产全流程的网络化、集成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精细化水平。
“通过对设备改造升级,公司的产能提升20%、能耗降低10%,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促进了生产模式的转变、产品质量的提升。”谢大勇介绍,下一步,他们在对老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同时,将安装新的智能化生产线,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动能。
“现在,纱线的断头率降低了,不但产量增加了,质量也提高了,我们操作起来也更方便了……”2月10日,在河南通泰纺织有限公司的细纱车间里,纺织女工韦伟丽说起对老式细纱机进行升级改造的好处,高兴得合不拢嘴。
韦伟丽已经在纺织企业工作了30年,可以说是一名资深的纺织女工,见证了纺织设备不断更新变化的历程。“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千人纱,万人布’的说法。如今,我们公司的纺织设备经过智能化改造之后,用工量大幅减少,‘千人纱’的说法已经成为历史。”河南通泰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大勇说,去年以来,他们对细纱车间的54台老式细纱机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实现了老旧设备换“芯”,既节省了建新生产线的成本,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当日,记者来到该公司的细纱车间,与外面寒冷的天气相比,这里暖意融融,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穿梭在细纱机之间,一派忙碌景象。“我们把老式细纱机的低速锭子换成高速锭子,转速提高到每分钟1.8万转左右,促进了细纱产量的提高。此外,我们还对细纱机的电子升降系统进行了改造。”谢大勇介绍,他们对细纱机原来的普通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了电脑程序控制,让工作人员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在对老式细纱机进行改造前,我们一个人能操作6至8台细纱机,现在一个人能操作8至12台,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此外,我们一天的工作量,可以在电脑上清晰显示,跟以前相比,个人工作量的计算也简单多了。”韦伟丽说。
谢大勇介绍,在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他们对原机械传动式细纱机进行伺服电机智能化改造,大大简化了机械传动结构,有效降低了机械故障率,提高了纱线质量、锭速,增加了产量。技术改造后,他们实现了对每个工序和作业点的可视化监控,实时了解生产进度和质量情况。同时,系统也会实时将数据传递、集成和分析。公司通过数据分析指导生产管理,搭建集生产状态监控、产量报表生成、质量数据实时监视、生产进度实时跟踪等于一体的管理平台,从而实现生产全流程的网络化、集成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精细化水平。
“通过对设备改造升级,公司的产能提升20%、能耗降低10%,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促进了生产模式的转变、产品质量的提升。”谢大勇介绍,下一步,他们在对老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同时,将安装新的智能化生产线,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