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滨”出圈背后的流量密码

新华财经

1周前

新华财经哈尔滨2月12日电(记者梁冬)这个冬天,“尔滨”又火了。...“尔滨”借助冰雪,华丽转身,演绎出一场热“雪”沸腾的冬日盛宴。...”。...一座曾受制于严寒的城市何以火爆出圈。...其成功背后的流量密码何在。...深挖冰雪资源“尔滨”再次出圈。

新华财经哈尔滨2月12日电(记者 梁冬)这个冬天,“尔滨”又火了。 随着亚冬会的盛大开幕,哈尔滨再次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焦点,从冰雪大世界到中央大街,从松花江畔到太阳岛,哈尔滨的冰雪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尔滨”借助冰雪,华丽转身,演绎出一场热“雪”沸腾的冬日盛宴。一座曾受制于严寒的城市何以火爆出圈?其成功背后的流量密码何在?

深挖冰雪资源 “尔滨”再次出圈

松花江的冰层在切割机下裂开晶莹的纹路,这些取自江心的冰砖,在能工巧匠手中蜕变为美轮美奂的冰雕艺术……正是这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冰砖构建起了25万立方米冰景的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旅游总收入达191.5亿元,同比增长16.6%,创历史新高。春节期间,冰雪大世界接待游客61万人次,其中,2月1日单日入园游客数突破10万人次,创历史新纪录。

“漫长且寒冷的冬季,曾给这里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冷也是资源,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也为当地发展冰雪经济平添了底气。”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齐斌说,数年来,哈尔滨坚持不懈深挖冰雪资源,并将地方文化与冰雪相融合,连续推出松花江上的冰雪嘉年华、太阳岛雪博会等特色项目。“如今,披上了冰晶外衣的老道外百年巴洛克建筑群、冰灯映照下的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百年阳台上的冰提琴演奏会等都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哈尔滨的冰雪产业链也日臻完整。哈工大研发的纳米保温材料可以让冰雕寿命延长30%;哈尔滨本地企业生产的冰雪装备出口北欧;冰上运动装备产业园年产值突破50亿元。

齐斌说,黑龙江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老的冬捕习俗到浪漫的冰雕雪雕艺术,从传统的冰雪民俗到现代的冰雪演艺,生动诠释着冰雪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为更好地传承弘扬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黑龙江举办了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太阳岛雪博会等一系列独具黑龙江特色的冰雪文化活动,将传统与现代、民俗与国际、非遗与旅游完美契合,这些载体可以让中外游客深度体验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

亚冬会助力 “尔滨”升级“国际滨”

2月7日,一场华丽的亚冬会开幕式在国内外观众眼前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冰雪画卷,也让世界了解了哈尔滨。

本届亚冬会共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70名运动员参加,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汇聚一堂,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

一位泰国游客告诉记者,她在泰国看到了很多哈尔滨的宣传片,还经常在各大社交平台搜索哈尔滨的介绍,对当地的人文风情非常感兴趣。7日,她专程来到哈尔滨看了亚冬会的开幕式。“简直是梦幻般的开幕式!在光与影的交织中营造出了宏伟的‘冰雪王国’氛围。”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介绍,2025年春节期间8天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0万人次,同比增长144.7%。数据还显示,亚冬会期间,哈尔滨“喜迎亚冬会”相关旅游套餐的订单量增长超388%,以哈尔滨为旅游目的地的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57%,来自俄罗斯、美国、匈牙利、韩国、泰国等国家游客增长较快。

亚冬会的商业价值也逐渐体现出来: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亚冬会热门门票基本售罄;亚冬会的官方赞助企业达到40家,远远超过2017年札幌亚冬会的18家;亚冬会特许商品零售店超200家,吉祥物玩偶、盲盒等文创产品也成为游客“必购清单”。

在本届亚冬会上,众多黑龙江本土企业成为赞助商,为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冰雪运动装备。百凝盾运动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冰雪装备制造企业,2022年10月投入生产,主要生产冰刀、滑雪板、速滑服装等产品。公司总经理王帅告诉记者,目前,2025年全年的订单已经排满。

张贵海说,此次亚冬会的举办对我国冰雪经济意义非凡,以本届亚冬会为契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将不断巩固和扩大。当前我国冰雪经济总体规模已超万亿元,未来还将释放更大的潜力,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汇聚创新元素 打造城市新IP

从冰雕艺术、特色民俗活动中发现灵感,让文化与创意交相辉映……哈尔滨在发展冰雪经济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冰雪旅游的文化内涵,汇聚创新元素,从传承传统迈向创新引领,不仅让冰雪文化焕发出活力,也为冰雪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兆麟公园的冰灯游园会上,5G+AR技术让游客穿越到1906年的中东铁路时期;冰雪大世界的数字孪生系统适时监测每座冰建筑的结构安全;AI温控系统让室内冰雪馆实现了四季运营……这些科技赋能让传统冰雪旅游突破时空限制。新的冰雪季,冰雪大世界与美团合作开发的智能预约系统,实现了分时预约、错峰游览,单日最高接待量提升5万人次。这些数字化手段让冰雪经济从“一季火爆”迈向“四季常青”。

冰雪产业的绿色转型同样令人瞩目。太阳岛雪博会采用可降解染色剂,冰建筑拆除后全部回注松花江;亚布力滑雪场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碳排放较传统模式可降低65%。

冰雪经济的溢出效应正在重塑城市基因。统计显示,哈尔滨冰雪产业链带动就业近30万人,冰雪人才培训基地年输送专业人才5000余名,曾经的“东北锈带”正蜕变为“冰雪创新走廊”。

张贵海说,从冰雪旅游到冰雪科创,从区域品牌到国际标准,哈尔滨这座曾经的共和国工业长子,正以冰雪为笔,在皑皑白雪上书写着新时代的转型传奇。

“当然,哈尔滨在发展冰雪经济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的冰雪旅游产品多集中在冬季的冰雪观光和体验项目上,缺乏全年性、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如何在非冰雪季节吸引游客,如何开发更多与冰雪相关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是哈尔滨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张贵海说。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哈尔滨2月12日电(记者梁冬)这个冬天,“尔滨”又火了。...“尔滨”借助冰雪,华丽转身,演绎出一场热“雪”沸腾的冬日盛宴。...”。...一座曾受制于严寒的城市何以火爆出圈。...其成功背后的流量密码何在。...深挖冰雪资源“尔滨”再次出圈。

新华财经哈尔滨2月12日电(记者 梁冬)这个冬天,“尔滨”又火了。 随着亚冬会的盛大开幕,哈尔滨再次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焦点,从冰雪大世界到中央大街,从松花江畔到太阳岛,哈尔滨的冰雪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尔滨”借助冰雪,华丽转身,演绎出一场热“雪”沸腾的冬日盛宴。一座曾受制于严寒的城市何以火爆出圈?其成功背后的流量密码何在?

深挖冰雪资源 “尔滨”再次出圈

松花江的冰层在切割机下裂开晶莹的纹路,这些取自江心的冰砖,在能工巧匠手中蜕变为美轮美奂的冰雕艺术……正是这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冰砖构建起了25万立方米冰景的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旅游总收入达191.5亿元,同比增长16.6%,创历史新高。春节期间,冰雪大世界接待游客61万人次,其中,2月1日单日入园游客数突破10万人次,创历史新纪录。

“漫长且寒冷的冬季,曾给这里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冷也是资源,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也为当地发展冰雪经济平添了底气。”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齐斌说,数年来,哈尔滨坚持不懈深挖冰雪资源,并将地方文化与冰雪相融合,连续推出松花江上的冰雪嘉年华、太阳岛雪博会等特色项目。“如今,披上了冰晶外衣的老道外百年巴洛克建筑群、冰灯映照下的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百年阳台上的冰提琴演奏会等都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哈尔滨的冰雪产业链也日臻完整。哈工大研发的纳米保温材料可以让冰雕寿命延长30%;哈尔滨本地企业生产的冰雪装备出口北欧;冰上运动装备产业园年产值突破50亿元。

齐斌说,黑龙江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老的冬捕习俗到浪漫的冰雕雪雕艺术,从传统的冰雪民俗到现代的冰雪演艺,生动诠释着冰雪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为更好地传承弘扬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黑龙江举办了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太阳岛雪博会等一系列独具黑龙江特色的冰雪文化活动,将传统与现代、民俗与国际、非遗与旅游完美契合,这些载体可以让中外游客深度体验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

亚冬会助力 “尔滨”升级“国际滨”

2月7日,一场华丽的亚冬会开幕式在国内外观众眼前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冰雪画卷,也让世界了解了哈尔滨。

本届亚冬会共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70名运动员参加,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汇聚一堂,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

一位泰国游客告诉记者,她在泰国看到了很多哈尔滨的宣传片,还经常在各大社交平台搜索哈尔滨的介绍,对当地的人文风情非常感兴趣。7日,她专程来到哈尔滨看了亚冬会的开幕式。“简直是梦幻般的开幕式!在光与影的交织中营造出了宏伟的‘冰雪王国’氛围。”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介绍,2025年春节期间8天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0万人次,同比增长144.7%。数据还显示,亚冬会期间,哈尔滨“喜迎亚冬会”相关旅游套餐的订单量增长超388%,以哈尔滨为旅游目的地的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57%,来自俄罗斯、美国、匈牙利、韩国、泰国等国家游客增长较快。

亚冬会的商业价值也逐渐体现出来: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亚冬会热门门票基本售罄;亚冬会的官方赞助企业达到40家,远远超过2017年札幌亚冬会的18家;亚冬会特许商品零售店超200家,吉祥物玩偶、盲盒等文创产品也成为游客“必购清单”。

在本届亚冬会上,众多黑龙江本土企业成为赞助商,为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冰雪运动装备。百凝盾运动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冰雪装备制造企业,2022年10月投入生产,主要生产冰刀、滑雪板、速滑服装等产品。公司总经理王帅告诉记者,目前,2025年全年的订单已经排满。

张贵海说,此次亚冬会的举办对我国冰雪经济意义非凡,以本届亚冬会为契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将不断巩固和扩大。当前我国冰雪经济总体规模已超万亿元,未来还将释放更大的潜力,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汇聚创新元素 打造城市新IP

从冰雕艺术、特色民俗活动中发现灵感,让文化与创意交相辉映……哈尔滨在发展冰雪经济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冰雪旅游的文化内涵,汇聚创新元素,从传承传统迈向创新引领,不仅让冰雪文化焕发出活力,也为冰雪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兆麟公园的冰灯游园会上,5G+AR技术让游客穿越到1906年的中东铁路时期;冰雪大世界的数字孪生系统适时监测每座冰建筑的结构安全;AI温控系统让室内冰雪馆实现了四季运营……这些科技赋能让传统冰雪旅游突破时空限制。新的冰雪季,冰雪大世界与美团合作开发的智能预约系统,实现了分时预约、错峰游览,单日最高接待量提升5万人次。这些数字化手段让冰雪经济从“一季火爆”迈向“四季常青”。

冰雪产业的绿色转型同样令人瞩目。太阳岛雪博会采用可降解染色剂,冰建筑拆除后全部回注松花江;亚布力滑雪场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碳排放较传统模式可降低65%。

冰雪经济的溢出效应正在重塑城市基因。统计显示,哈尔滨冰雪产业链带动就业近30万人,冰雪人才培训基地年输送专业人才5000余名,曾经的“东北锈带”正蜕变为“冰雪创新走廊”。

张贵海说,从冰雪旅游到冰雪科创,从区域品牌到国际标准,哈尔滨这座曾经的共和国工业长子,正以冰雪为笔,在皑皑白雪上书写着新时代的转型传奇。

“当然,哈尔滨在发展冰雪经济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的冰雪旅游产品多集中在冬季的冰雪观光和体验项目上,缺乏全年性、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如何在非冰雪季节吸引游客,如何开发更多与冰雪相关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是哈尔滨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张贵海说。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