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欠薪!老板跑路!新势力造车的背后都是打工人的哭声

深水财经社

5小时前

2025年开年这家曾经被估值90亿的明星企业突然爆雷,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智能驾驶行业乃至整个新势力车企的深刻危机。...他们不仅失去了工作,还可能面临欠薪、社保断缴等现实问题。

如今等待700名员工的却是冰冷的现实:账户被冻结,工资拖欠,社保断缴,老板更是不知所踪。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韩峻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智能驾驶技术被视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

2025年开年这家曾经被估值90亿的明星企业突然爆雷,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智能驾驶行业乃至整个新势力车企的深刻危机。

然而在这场危机背后员工成为了永远的买单人。

纵目科技的坍塌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据其员工爆料,早在“口罩时期”,纵目科技也就出现过无法发放全薪的情况。

“当时采取的是某级别以上发放70%工资,剩余部分延期发放或者转成期权。”该员工表示,最终公司挺过去了,并在解封后新进很多融资。“

所以这次很多人未第一时间离职,可能也是相信公司能再次转危为安。

但是这一次的危机直接掩埋了这家明星企业。

2024年11月25日当天,员工们再次被公司通知,无法发放全薪,公司窘迫初见端倪。

具体而言,纵目科技员工社保公积金将正常全额缴纳,但税后月薪按封顶1万元发放。且由于公司经营绩效目标未达标并处于严重亏损状态,2023年绩效奖金取消,员工合同约定的13薪则暂缓发放。

纵目科技的公开信

两个月后,情况未见好转,甚至持续恶化。

今年1月24日,纵目科技CEO唐锐公开表态,建议员工提出离职后自行缴纳社保。

1月25日,困境曝光后的第三个发薪日,员工工资未按时发放。

1月26日,纵目科技召开全体员工会议,宣布不再发放工资与缴纳社保,正式“停摆”。

2月8日,纵目科技总部在职员工收到行政通知,当日18点后公司断电封楼,员工需取走私人物品或办理离职。

更离谱的是由于新年刚收假回来,就突然接收到这样的消息,很多员工都是被迫离职的且未开具任何欠薪证明等就草草离职。

2月12日,记者来到纵目科技及其子公司蚕丛机器人的办公地点,发现整幢办公楼已人去楼空,玻璃正门已被白幕遮盖。

作为纵目科技的创始人兼CEO,唐锐比谁都清楚公司的情况,就在两周前,他还在全员会上承诺“寻求并购解决欠薪问题”。其表示:“我是美国国籍,买张机票就能走,但还是要留下来,跟兄弟们一起战斗。”

然而,如今等待700名员工的却是冰冷的现实:账户被冻结,工资拖欠,社保断缴,老板更是不知所踪。

内部员工表示:“老板唐锐现在已经不在公司,公司暂停运营。”甚至有消息称他已前往美国。

唐锐回应高管拿走回款

仔细翻看唐锐的履历,这一生的污点可能就是创业失败还跑路了,他不光是拥有清华电子工程硕士学历,还拥有硅谷20年汽车电子研发背景,履历相当光鲜。

然而,面对智驾时代的到来,纵目科技却迟迟未能发展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以致2023年后核心客户接连流失。

更致命的是,面对主业萎缩,纵目科技的选择却是豪赌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投入大,商业化难,成为了压垮公司现金流最后一根稻草。

唐锐这一决策失误,让纵目科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

纵目科技的爆雷事件并非个例,自2024年以来,新势力车企接力关门的事件屡见不鲜。

从高合汽车破产重组,到哪吒汽车“摇摇欲坠”、极越汽车“腹泻式”轰然倒塌,再到近期日产与本田传出合并以及大众裁员3.5万人。

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乱成一锅粥,“旧势力”和“新势力”的重新洗牌已经成为主旋律。

在这些接力关门的事件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伤的都是员工。

他们不仅失去了工作,还可能面临欠薪、社保断缴等现实问题。那么,为什么新势力车企接力关门受伤的总是员工呢?

首先,新势力车企往往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缺乏足够的自有资金和固定资产。

其次,新势力车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他们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管理。

从数据上来看,新势力车企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弱。以纵目科技为例,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近三年亏损近16亿元。

这种利薄如纸的盈利模式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显得尤为脆弱。

另一方面,智能驾驶市场的内卷加剧也是新势力车企接力关门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积极自研智能驾驶技术,第三方供应商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2月11日,据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执法部门已牵头成立专班,开始处理纵目科技的异地资产保全等问题。

然而但截至目前暂未有实质性进展。

编辑校对 |响叮当~

2025年开年这家曾经被估值90亿的明星企业突然爆雷,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智能驾驶行业乃至整个新势力车企的深刻危机。...他们不仅失去了工作,还可能面临欠薪、社保断缴等现实问题。

如今等待700名员工的却是冰冷的现实:账户被冻结,工资拖欠,社保断缴,老板更是不知所踪。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韩峻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智能驾驶技术被视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

2025年开年这家曾经被估值90亿的明星企业突然爆雷,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智能驾驶行业乃至整个新势力车企的深刻危机。

然而在这场危机背后员工成为了永远的买单人。

纵目科技的坍塌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据其员工爆料,早在“口罩时期”,纵目科技也就出现过无法发放全薪的情况。

“当时采取的是某级别以上发放70%工资,剩余部分延期发放或者转成期权。”该员工表示,最终公司挺过去了,并在解封后新进很多融资。“

所以这次很多人未第一时间离职,可能也是相信公司能再次转危为安。

但是这一次的危机直接掩埋了这家明星企业。

2024年11月25日当天,员工们再次被公司通知,无法发放全薪,公司窘迫初见端倪。

具体而言,纵目科技员工社保公积金将正常全额缴纳,但税后月薪按封顶1万元发放。且由于公司经营绩效目标未达标并处于严重亏损状态,2023年绩效奖金取消,员工合同约定的13薪则暂缓发放。

纵目科技的公开信

两个月后,情况未见好转,甚至持续恶化。

今年1月24日,纵目科技CEO唐锐公开表态,建议员工提出离职后自行缴纳社保。

1月25日,困境曝光后的第三个发薪日,员工工资未按时发放。

1月26日,纵目科技召开全体员工会议,宣布不再发放工资与缴纳社保,正式“停摆”。

2月8日,纵目科技总部在职员工收到行政通知,当日18点后公司断电封楼,员工需取走私人物品或办理离职。

更离谱的是由于新年刚收假回来,就突然接收到这样的消息,很多员工都是被迫离职的且未开具任何欠薪证明等就草草离职。

2月12日,记者来到纵目科技及其子公司蚕丛机器人的办公地点,发现整幢办公楼已人去楼空,玻璃正门已被白幕遮盖。

作为纵目科技的创始人兼CEO,唐锐比谁都清楚公司的情况,就在两周前,他还在全员会上承诺“寻求并购解决欠薪问题”。其表示:“我是美国国籍,买张机票就能走,但还是要留下来,跟兄弟们一起战斗。”

然而,如今等待700名员工的却是冰冷的现实:账户被冻结,工资拖欠,社保断缴,老板更是不知所踪。

内部员工表示:“老板唐锐现在已经不在公司,公司暂停运营。”甚至有消息称他已前往美国。

唐锐回应高管拿走回款

仔细翻看唐锐的履历,这一生的污点可能就是创业失败还跑路了,他不光是拥有清华电子工程硕士学历,还拥有硅谷20年汽车电子研发背景,履历相当光鲜。

然而,面对智驾时代的到来,纵目科技却迟迟未能发展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以致2023年后核心客户接连流失。

更致命的是,面对主业萎缩,纵目科技的选择却是豪赌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投入大,商业化难,成为了压垮公司现金流最后一根稻草。

唐锐这一决策失误,让纵目科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

纵目科技的爆雷事件并非个例,自2024年以来,新势力车企接力关门的事件屡见不鲜。

从高合汽车破产重组,到哪吒汽车“摇摇欲坠”、极越汽车“腹泻式”轰然倒塌,再到近期日产与本田传出合并以及大众裁员3.5万人。

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乱成一锅粥,“旧势力”和“新势力”的重新洗牌已经成为主旋律。

在这些接力关门的事件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伤的都是员工。

他们不仅失去了工作,还可能面临欠薪、社保断缴等现实问题。那么,为什么新势力车企接力关门受伤的总是员工呢?

首先,新势力车企往往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缺乏足够的自有资金和固定资产。

其次,新势力车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他们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管理。

从数据上来看,新势力车企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弱。以纵目科技为例,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近三年亏损近16亿元。

这种利薄如纸的盈利模式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显得尤为脆弱。

另一方面,智能驾驶市场的内卷加剧也是新势力车企接力关门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积极自研智能驾驶技术,第三方供应商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2月11日,据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执法部门已牵头成立专班,开始处理纵目科技的异地资产保全等问题。

然而但截至目前暂未有实质性进展。

编辑校对 |响叮当~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