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比亚迪以一款7.98万元起的秦PLUS荣耀版,掀起了一场持续一年“价格战”,2025年,为了防止中国品牌再次打响激烈的“价格战”,合资品牌开年即降价,试图以一口价方式吸引消费者。
自2月5日广汽丰田开展“一价到底”活动后,南北大众、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长安马自达等主流合资车企均推出“一口价”政策,不少车型来到了10万元以下,例如,锋兰达燃油版一口价8.98万元、途岳新锐款一口价7.99万元、畅销的轩逸经典舒适版限时一口价6.98万元、MAZDA 3昂克赛拉一口价8.99万元。
要是放到去年,这些降价后的主流合资车企或能与比亚迪搏一搏,但今年比亚迪的“价格战”升级了,它不止要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更要以智驾技术普及改变消费者心智。
与去年一场秦PLUS荣耀版上市发布会打响“价格战”一样,2月10日,比亚迪举办的一场智驾发布会开启了汽车行业全新竞争——智驾战,它将竞争的赛道从单纯的价格比拼转移到了技术创新高地。
在此次发布会上,比亚迪宣布了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价格覆盖7万级到20万级,天神之眼C首批上市21款车型,其中售价最亲民的海鸥价格仅6.98万元起。
也就是说,用户花不到10万元就能享受到高速自主变道、避开/绕行部分障碍物、代客泊车等功能。可以说,比亚迪的此次发布真正实现高阶智驾人人可享,引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变革的浪潮。
不过事实上,在这个智驾车型动辄要20万元以上的时代,“全民智驾”本质上就是一种“价格战”。只不过,这不再是简单的成本控制和价格博弈,而是深入到汽车核心技术与用户体验层的较量。
传统合资何去何从?
比亚迪全民普及智驾,这是一场关于用户心智的改变。
在“价格战”中,消费者可能仅仅因为价格优势而选择某一品牌,但这种忠诚度往往是脆弱的。而当企业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取得突破,为用户带来切实的价值时,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将大幅提升。
“买比亚迪就是图个安心,智能技术确实走在前面”、“科技平权,比亚迪定义2025,掀起第一波科技战”、“不打无准备之仗,投入了那么多人才资金精力全力发展,智驾第一梯队当之无愧”……网友们都十分看好此次比亚迪发布的全民智驾战略。
具体看来,比亚迪天神之眼共包含三套技术方案:天神之眼 A - 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天神之眼 B - 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天神之眼 A主要应用在仰望,天神之眼 B主要应用在腾势及比亚迪品牌,天神之眼 C则搭载在比亚迪品牌。
其中,天神之眼C(DiPilot 100)应用最广泛,是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以及海鸥、海豚等入门款车型搭载的系统。
在这样的状况下,面对比亚迪全民智驾的来势汹汹,比起其他发展智驾的自主品牌,传统燃油车首先遭遇的是市场份额被挤压的困境。
在消费者愈发注重智能科技体验的当下,智能驾驶技术的缺失或落后,使得传统燃油车在与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将智能驾驶功能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这直接导致传统燃油车的市场需求下降。
根据J.D.Power 2023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NVIS)中提供的数据,智能化配置在购车决策中的重要性不断攀升,逐渐由202年的12%上升至 2023年的14%,成为继汽车质量和性能之后的第三大决策因素,与汽车设计的权重持平,超越了品牌和价格。
并且无论是新能源车消费者还是燃油车消费者,都表示愿意为智能化提升而增加预算,增幅分别为9%和47%。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与新能源企业相比,传统燃油车优势已经为数不多,没有续航焦虑成为其中之一,这也是一些合资品牌在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的三四线城市最大的卖点。
但当下,一些新能源车企的续航已经碾压油车。例如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拥有全球高达46.06%发动机热效率,百公里亏电油耗2.9L,综合续航2100公里。
比起新能源车企解决续航焦虑的问题,传统燃油车的智能化技术转型难度更大。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顶尖的技术人才以及长期的技术积累,这对于长期依赖传统动力技术的燃油车企来说,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之所以能够普及全民智驾,比亚迪有着足够的底气:其一,亚迪拥有巨大的数据优势,目前累计销售超过440万台搭载L2及以上驾驶辅助的车辆,构建起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其二,比亚迪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研发工程师团队,研发人员超11万名,其中智驾工程师共5000多名,可实现软硬件全栈自研;其三,依托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比亚迪可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智驾普及。
总体而言,比亚迪全民智驾战略的推进,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格局,也让传统燃油车面临严峻的挑战。
“比起降价抢份额,传统合资品牌更应积极拥抱变化,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等方式,尽快提升自身的智能驾驶水平。在智能化转型的赛道上,若合资品牌不能快速跟进,满足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日益增长的需求,将进一步被市场边缘化。”业内分析师犀利地指出。
高价派与全民派交锋
“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本月我将为大家揭晓尊界的核心黑科技,一起看见智慧出行的未来。”在比亚迪发布全民智驾战略次日,2月11日早,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微博上发文,似乎在隐喻前日比亚迪的全民智驾发布会。
就在余承东发布微博同日,宝骏汽车官方公众号发布一篇名为“智驾普及再添新力量,宝骏汽车欢迎比亚迪共启全民智驾时代”的文章,表示“技术普惠不应是独角戏,而是需要行业共同努力,随着更多车企的加入,一定能加速全民智驾普及时代到来。”
在比亚迪发布会前日,2月9日,长安汽车在北斗天枢2.0计划中给出了与比亚迪同样的方向——加速全民智驾普及,深蓝汽车率先发起攻势,深蓝S07、深蓝L07均推出深蓝智驾AD PRO版、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版,两款车分别成为20万内唯一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SUV与轿车,加量不加价。
高价智驾与全民智驾似乎成为了两个阵营。一面是以特斯拉和蔚来、问界为典型代表的高价派,一面是以比亚迪、奇瑞、宝骏等为代表的全民派。
具体看来,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在中国的售价为64000元;蔚来NIO Pilot全配包价格为3.9万元,以蔚来EC7为例,41.8万元的起售价加上智驾包,价格已经来到了45万元,这意味着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到智驾。
问界M9同样如此,虽然搭载激光雷达等27个感知传感器,使用自研MDC 610平台,算力200TOPS,但46.98万元的起售价加上3.6万元的ADS 2.0高阶智驾包,价格已经突破60万元价格线。
这些品牌的目标受众主要是高收入群体、科技爱好者以及对汽车智能化有极致追求的人群。他们追求前沿科技与极致体验,对价格不敏感,愿意为先进技术和高端体验支付高价。
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力消费带并不是这些高收入群体。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2024年1-9月,中国市场20万元以下价位的新能源乘用车交付占比(占全部新能源车市场)达到64.49%。
只有抓住这部分用户的心,才能实现销量的增长。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从高端入场的新能源车企开始推出20万以下车型。例如,小鹏汽车推出了起售价11.98万元的小鹏MONA M03,蔚来推出第二品牌——乐道,首款车型乐道L60起售价20.69万元,如果选择电池租用方案,乐道L60的起售价可以降低至14.99万元。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成熟正迫使电动汽车消费者转化变得更难,智驾和性价比成为左右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
曾经高阶智能驾驶只能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使用,进一步促进了高价派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但当高价智能驾驶逐步推广到全国都能使用,那些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将会选择那些性价比高且具有智驾的车,所以,现在正是一些车企跨越技术鸿沟,向早期大众普及的关键时刻。
2025年诸多车企将向全民普及智驾发展,这是市场必然趋势。2025 年,小鹏 MONA M03 会在15万元级别配置 “端到端” 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吉利也将在10万元的大众市场普及高阶智驾功能。
所以随着比亚迪这一“鲶鱼”的入场,传统高价智驾品牌将被迫重新审视产品定价与技术布局,原本主打性价比的全民智驾阵营也不得不加快创新步伐,力求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
显然,更全面的竞争就要开始了。
2024年比亚迪以一款7.98万元起的秦PLUS荣耀版,掀起了一场持续一年“价格战”,2025年,为了防止中国品牌再次打响激烈的“价格战”,合资品牌开年即降价,试图以一口价方式吸引消费者。
自2月5日广汽丰田开展“一价到底”活动后,南北大众、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长安马自达等主流合资车企均推出“一口价”政策,不少车型来到了10万元以下,例如,锋兰达燃油版一口价8.98万元、途岳新锐款一口价7.99万元、畅销的轩逸经典舒适版限时一口价6.98万元、MAZDA 3昂克赛拉一口价8.99万元。
要是放到去年,这些降价后的主流合资车企或能与比亚迪搏一搏,但今年比亚迪的“价格战”升级了,它不止要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更要以智驾技术普及改变消费者心智。
与去年一场秦PLUS荣耀版上市发布会打响“价格战”一样,2月10日,比亚迪举办的一场智驾发布会开启了汽车行业全新竞争——智驾战,它将竞争的赛道从单纯的价格比拼转移到了技术创新高地。
在此次发布会上,比亚迪宣布了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价格覆盖7万级到20万级,天神之眼C首批上市21款车型,其中售价最亲民的海鸥价格仅6.98万元起。
也就是说,用户花不到10万元就能享受到高速自主变道、避开/绕行部分障碍物、代客泊车等功能。可以说,比亚迪的此次发布真正实现高阶智驾人人可享,引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变革的浪潮。
不过事实上,在这个智驾车型动辄要20万元以上的时代,“全民智驾”本质上就是一种“价格战”。只不过,这不再是简单的成本控制和价格博弈,而是深入到汽车核心技术与用户体验层的较量。
传统合资何去何从?
比亚迪全民普及智驾,这是一场关于用户心智的改变。
在“价格战”中,消费者可能仅仅因为价格优势而选择某一品牌,但这种忠诚度往往是脆弱的。而当企业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取得突破,为用户带来切实的价值时,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将大幅提升。
“买比亚迪就是图个安心,智能技术确实走在前面”、“科技平权,比亚迪定义2025,掀起第一波科技战”、“不打无准备之仗,投入了那么多人才资金精力全力发展,智驾第一梯队当之无愧”……网友们都十分看好此次比亚迪发布的全民智驾战略。
具体看来,比亚迪天神之眼共包含三套技术方案:天神之眼 A - 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天神之眼 B - 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天神之眼 A主要应用在仰望,天神之眼 B主要应用在腾势及比亚迪品牌,天神之眼 C则搭载在比亚迪品牌。
其中,天神之眼C(DiPilot 100)应用最广泛,是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以及海鸥、海豚等入门款车型搭载的系统。
在这样的状况下,面对比亚迪全民智驾的来势汹汹,比起其他发展智驾的自主品牌,传统燃油车首先遭遇的是市场份额被挤压的困境。
在消费者愈发注重智能科技体验的当下,智能驾驶技术的缺失或落后,使得传统燃油车在与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将智能驾驶功能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这直接导致传统燃油车的市场需求下降。
根据J.D.Power 2023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NVIS)中提供的数据,智能化配置在购车决策中的重要性不断攀升,逐渐由202年的12%上升至 2023年的14%,成为继汽车质量和性能之后的第三大决策因素,与汽车设计的权重持平,超越了品牌和价格。
并且无论是新能源车消费者还是燃油车消费者,都表示愿意为智能化提升而增加预算,增幅分别为9%和47%。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与新能源企业相比,传统燃油车优势已经为数不多,没有续航焦虑成为其中之一,这也是一些合资品牌在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的三四线城市最大的卖点。
但当下,一些新能源车企的续航已经碾压油车。例如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拥有全球高达46.06%发动机热效率,百公里亏电油耗2.9L,综合续航2100公里。
比起新能源车企解决续航焦虑的问题,传统燃油车的智能化技术转型难度更大。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顶尖的技术人才以及长期的技术积累,这对于长期依赖传统动力技术的燃油车企来说,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之所以能够普及全民智驾,比亚迪有着足够的底气:其一,亚迪拥有巨大的数据优势,目前累计销售超过440万台搭载L2及以上驾驶辅助的车辆,构建起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其二,比亚迪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研发工程师团队,研发人员超11万名,其中智驾工程师共5000多名,可实现软硬件全栈自研;其三,依托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比亚迪可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智驾普及。
总体而言,比亚迪全民智驾战略的推进,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格局,也让传统燃油车面临严峻的挑战。
“比起降价抢份额,传统合资品牌更应积极拥抱变化,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等方式,尽快提升自身的智能驾驶水平。在智能化转型的赛道上,若合资品牌不能快速跟进,满足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日益增长的需求,将进一步被市场边缘化。”业内分析师犀利地指出。
高价派与全民派交锋
“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本月我将为大家揭晓尊界的核心黑科技,一起看见智慧出行的未来。”在比亚迪发布全民智驾战略次日,2月11日早,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微博上发文,似乎在隐喻前日比亚迪的全民智驾发布会。
就在余承东发布微博同日,宝骏汽车官方公众号发布一篇名为“智驾普及再添新力量,宝骏汽车欢迎比亚迪共启全民智驾时代”的文章,表示“技术普惠不应是独角戏,而是需要行业共同努力,随着更多车企的加入,一定能加速全民智驾普及时代到来。”
在比亚迪发布会前日,2月9日,长安汽车在北斗天枢2.0计划中给出了与比亚迪同样的方向——加速全民智驾普及,深蓝汽车率先发起攻势,深蓝S07、深蓝L07均推出深蓝智驾AD PRO版、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版,两款车分别成为20万内唯一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SUV与轿车,加量不加价。
高价智驾与全民智驾似乎成为了两个阵营。一面是以特斯拉和蔚来、问界为典型代表的高价派,一面是以比亚迪、奇瑞、宝骏等为代表的全民派。
具体看来,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在中国的售价为64000元;蔚来NIO Pilot全配包价格为3.9万元,以蔚来EC7为例,41.8万元的起售价加上智驾包,价格已经来到了45万元,这意味着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到智驾。
问界M9同样如此,虽然搭载激光雷达等27个感知传感器,使用自研MDC 610平台,算力200TOPS,但46.98万元的起售价加上3.6万元的ADS 2.0高阶智驾包,价格已经突破60万元价格线。
这些品牌的目标受众主要是高收入群体、科技爱好者以及对汽车智能化有极致追求的人群。他们追求前沿科技与极致体验,对价格不敏感,愿意为先进技术和高端体验支付高价。
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力消费带并不是这些高收入群体。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2024年1-9月,中国市场20万元以下价位的新能源乘用车交付占比(占全部新能源车市场)达到64.49%。
只有抓住这部分用户的心,才能实现销量的增长。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从高端入场的新能源车企开始推出20万以下车型。例如,小鹏汽车推出了起售价11.98万元的小鹏MONA M03,蔚来推出第二品牌——乐道,首款车型乐道L60起售价20.69万元,如果选择电池租用方案,乐道L60的起售价可以降低至14.99万元。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成熟正迫使电动汽车消费者转化变得更难,智驾和性价比成为左右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
曾经高阶智能驾驶只能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使用,进一步促进了高价派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但当高价智能驾驶逐步推广到全国都能使用,那些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将会选择那些性价比高且具有智驾的车,所以,现在正是一些车企跨越技术鸿沟,向早期大众普及的关键时刻。
2025年诸多车企将向全民普及智驾发展,这是市场必然趋势。2025 年,小鹏 MONA M03 会在15万元级别配置 “端到端” 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吉利也将在10万元的大众市场普及高阶智驾功能。
所以随着比亚迪这一“鲶鱼”的入场,传统高价智驾品牌将被迫重新审视产品定价与技术布局,原本主打性价比的全民智驾阵营也不得不加快创新步伐,力求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
显然,更全面的竞争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