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是每家上市行都发布了2024年业绩快报,而且三季报的数据颗粒度也不够细,但是汇总细究起来,能发现一些上市银行的共性及趋势。
一是在存贷稳增的驱动下,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五家长三角城商行的资产总额增幅可观。尤其是资产端,信贷投放在实体经济需求有效性普遍偏弱的情况下还能维持较体面的增幅,实属不易。
二是五家长三角城商行的资产质量维持得不错,不良率都还在1%以下,有些甚至还续降了。拨备也都比较厚实,均在350%以上。加上存贷规模效应,五家银行的经营效益都实现了“增利又增收”。
三是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很快。照去年的趋势延续下去,宁波银行的体量可能今年要超过上海银行了。“包邮区”银行圈规模座次今年大概率生变。
存贷两旺,推动总资产规模稳健扩容——这是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五家长三角城商行去年的经营共性。
首先是五家银行的总资产均为存、贷增长驱动,结构较为均衡,资产端和负债端增速均在10%以上及10%附近(只有一家银行一个指标低于但接近10%)。
具体来看,江苏银行存贷增速均在10%以上:各项存款余额约2.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3%;各项贷款余额2.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7%。
宁波银行存贷增速均在17%以上:客户存款总额约1.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7.24%;贷款和垫款总额约1.4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7.83%。
杭州银行存贷增速分别高至约21%及16%:存款总额约1.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74%;贷款总额9374.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6%。
南京银行的存贷增速在9%~14%区间。各项存款余额约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6%;各项贷款余额1.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1%。
苏州银行的存贷增速均在13%以上:各项存款4169.65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61%;各项贷款3333.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62%。
其次,因为存贷两旺的原因,上述五家银行的资产总额增速均在13%以上。具体来看,资产规模从高到低依次是:
江苏银行资产总额约3.9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2%; 宁波银行总资产约 3.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5.25%;南京银行总资产2.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5%;杭州银行总资产2.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3%;苏州银行总资产6938.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8%。
五家长三角城商行有一个突出共同点——资产质量截至去年末都不错,不良率继续维持在1%以下;风险抵补能力也比较充足,拨备覆盖率都在350%以上。
具体来看,江苏银行不良率0.89%,拨备覆盖率350.1%;宁波银行不良率 0.76%,与上年相比不升不降,拨备覆盖率 389.25%;杭州银行不良率0.7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有所下降,但依然高达541.45%;南京银行不良率0.83%,拨备覆盖率335.27%;苏州银行不良率0.83%,较上年末下降了0.01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也比较高,有483.46%。
那么,较稳健的资产获取与信贷投放,较优的资产质量,较厚实的拨备三者叠加,使得五家城商行的业绩指标也比较亮眼,至少均实现了“增利又增收”。
其中,江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长10.76%。
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666.32 亿元,同比增长 8.2%;归母净利润 271.2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23%。
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3.81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9.61%;实现归母净利润 169.83亿元,同比增长18.08%。
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02.71亿元,同比增长11.32%;实现归母净利润201.77亿元,同比增长9.05%。
苏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2.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1%;实现归母净利润50.68亿元,同比增长10.15%。
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的总资产约为3.13万亿元,较上年末的增速达15.25%。单看这组数据,是很难有感觉的,但引入一下差距被慢慢缩小、身位被慢慢接近的同行,就知道这样的增速是很厉害的。
比如上海银行。
上海银行没有发布去年业绩快报,引入该行三季报:截至2024年9月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约为3.23万亿元,同一时期的宁波银行,其资产总额为3.07万亿元。两者当时的资产规模差距已经只有约1700亿元了。
不过,上海银行去年前三季度的资产规模增幅只有4.58%,其客户贷款的增幅和存款的增幅分别为2.69%和6.46%;而宁波银行去年前三季度的资产规模增幅为13.13%,贷款和存款总额分别增长 16.2%和 18.99%。
所以不难想象,今年“包邮区”银行圈可预见的会发生的一个变化,是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可能要高于上海银行了,规模排名座次生变。
责编:杨喻程
校对:姚远
突发!新能源,重大变局!
美国,突发!两架飞机相撞!
人工智能,再传大消息!
利好来了!外资:做多中国股票!
刚刚,集体拉升!AI,传出重磅!
邮箱:bwb@stcn.com
虽然不是每家上市行都发布了2024年业绩快报,而且三季报的数据颗粒度也不够细,但是汇总细究起来,能发现一些上市银行的共性及趋势。
一是在存贷稳增的驱动下,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五家长三角城商行的资产总额增幅可观。尤其是资产端,信贷投放在实体经济需求有效性普遍偏弱的情况下还能维持较体面的增幅,实属不易。
二是五家长三角城商行的资产质量维持得不错,不良率都还在1%以下,有些甚至还续降了。拨备也都比较厚实,均在350%以上。加上存贷规模效应,五家银行的经营效益都实现了“增利又增收”。
三是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很快。照去年的趋势延续下去,宁波银行的体量可能今年要超过上海银行了。“包邮区”银行圈规模座次今年大概率生变。
存贷两旺,推动总资产规模稳健扩容——这是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五家长三角城商行去年的经营共性。
首先是五家银行的总资产均为存、贷增长驱动,结构较为均衡,资产端和负债端增速均在10%以上及10%附近(只有一家银行一个指标低于但接近10%)。
具体来看,江苏银行存贷增速均在10%以上:各项存款余额约2.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3%;各项贷款余额2.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7%。
宁波银行存贷增速均在17%以上:客户存款总额约1.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7.24%;贷款和垫款总额约1.4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7.83%。
杭州银行存贷增速分别高至约21%及16%:存款总额约1.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74%;贷款总额9374.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6%。
南京银行的存贷增速在9%~14%区间。各项存款余额约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6%;各项贷款余额1.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1%。
苏州银行的存贷增速均在13%以上:各项存款4169.65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61%;各项贷款3333.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62%。
其次,因为存贷两旺的原因,上述五家银行的资产总额增速均在13%以上。具体来看,资产规模从高到低依次是:
江苏银行资产总额约3.9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2%; 宁波银行总资产约 3.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5.25%;南京银行总资产2.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5%;杭州银行总资产2.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3%;苏州银行总资产6938.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8%。
五家长三角城商行有一个突出共同点——资产质量截至去年末都不错,不良率继续维持在1%以下;风险抵补能力也比较充足,拨备覆盖率都在350%以上。
具体来看,江苏银行不良率0.89%,拨备覆盖率350.1%;宁波银行不良率 0.76%,与上年相比不升不降,拨备覆盖率 389.25%;杭州银行不良率0.7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有所下降,但依然高达541.45%;南京银行不良率0.83%,拨备覆盖率335.27%;苏州银行不良率0.83%,较上年末下降了0.01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也比较高,有483.46%。
那么,较稳健的资产获取与信贷投放,较优的资产质量,较厚实的拨备三者叠加,使得五家城商行的业绩指标也比较亮眼,至少均实现了“增利又增收”。
其中,江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长10.76%。
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666.32 亿元,同比增长 8.2%;归母净利润 271.2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23%。
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3.81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9.61%;实现归母净利润 169.83亿元,同比增长18.08%。
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02.71亿元,同比增长11.32%;实现归母净利润201.77亿元,同比增长9.05%。
苏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2.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1%;实现归母净利润50.68亿元,同比增长10.15%。
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的总资产约为3.13万亿元,较上年末的增速达15.25%。单看这组数据,是很难有感觉的,但引入一下差距被慢慢缩小、身位被慢慢接近的同行,就知道这样的增速是很厉害的。
比如上海银行。
上海银行没有发布去年业绩快报,引入该行三季报:截至2024年9月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约为3.23万亿元,同一时期的宁波银行,其资产总额为3.07万亿元。两者当时的资产规模差距已经只有约1700亿元了。
不过,上海银行去年前三季度的资产规模增幅只有4.58%,其客户贷款的增幅和存款的增幅分别为2.69%和6.46%;而宁波银行去年前三季度的资产规模增幅为13.13%,贷款和存款总额分别增长 16.2%和 18.99%。
所以不难想象,今年“包邮区”银行圈可预见的会发生的一个变化,是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可能要高于上海银行了,规模排名座次生变。
责编:杨喻程
校对:姚远
突发!新能源,重大变局!
美国,突发!两架飞机相撞!
人工智能,再传大消息!
利好来了!外资:做多中国股票!
刚刚,集体拉升!AI,传出重磅!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