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火爆,万亿赛道竞逐赛拉开帷幕

迈点网 ·

1天前

在政策引导和消费市场需求倒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各地纷纷加大冰雪旅游产品的供给,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活动。...一些知名的旅游平台还推出了冰雪旅游专题页面和优惠活动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近日,福建福清市融媒体中心宣布,福清市正积极推进包括冰雪小镇、地质公园、滨海乐园和万安古城在内的四大特色文旅项目,旨在打造中国南方最大的滨海冰雪世界。这个项目将构建室内滑雪场、冰雪主题乐园等设施,形成“上山见海玩雪”的独特体验。无独有偶,总建筑面积约33.93万平方米的深圳冰雪大世界也传来开业消息,将于2025年底对外开放。

图片 1.png

它们的建设和开业将有效填补南方大型冰雪设施的空白,优化市场供给。这更折射出了“北雪南移”趋势的持续深化。

冰雪游热潮席卷全国

早年间,冰雪游是北方的专利。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北方的冬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向往冰雪奇缘的旅人。那里的河流湖泊,一到冬季便幻化成洁白无瑕的冰面,宛如一片片广阔的天然滑冰场;山林间,雪花纷飞,将每一寸土地都装扮得如梦似幻,成为滑雪爱好者的天堂。想要深度体验冰雪游的精髓,就非得去北方不可。

图片 3.png

自北京冬奥会结束,“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型增长点。《大众冰雪消费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4冰雪季)》显示,2023—2024冰雪季,中国在各类冰雪运动消费规模超1500亿元。这反映出了消费市场对于冰雪旅游的极大需求。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人次。

图片 4.png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冰雪运动正以独特的魅力和挑战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国家也将冰雪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冰雪经济的发展。

“鼓励北方深耕冰雪资源,南方突破地理限制发展人工冰雪场馆”“推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数字’等跨界融合”……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5万亿元。

南北方市场双向涌动

在政策引导和消费市场需求倒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各地纷纷加大冰雪旅游产品的供给,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活动。供给侧的优化有效拉动冰雪消费,春节期间的冰雪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据预测,2024—2025冰雪季,全国冰雪休闲游客量预计达5.2亿人次,收入超6300亿元。

据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文旅部门公布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接待游客数量分别达到2626.3万人次、2770.68万人次(国内游客)和5335.88万人次,游客花费分别达到336.5亿元、337.55亿元(国内游客)和536.98亿元,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

以位列国内滑雪场里程排名、人气排名第一位吉林北大湖为例,春节期间接待游客8.7万人次,收入5118万元,形成“日滑雪、夜温泉”的全天候消费场景。而哈尔滨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花费均达到历史峰值。据数据统计,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实现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6%。

图片 6.png

南方市场同样表现亮眼。以浙江安吉县余村的“云上草原”滑雪场为例,春节期间单日最高人流量接近1.5万人次。长三角的冰雪爱好者对于这个家门口的滑雪场颇为倾心。上海游客杨先生表示“不是东北去不起,而是云上草原更有性价比。”对于南方游客而言,一趟东北之行不仅要有钱更要有闲。

在这股南北方双向涌动的冰雪游热潮下,全国发展冰雪经济正当时。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4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达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万亿元。

超2.5万家企业竞逐万亿赛道

冰雪经济的市场规模如此庞大,自然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布局。截至2025年初,中国冰雪经济相关企业超.5万家,仅2024年新增注册企业3400余家。区域分布上,黑龙江以25.3%的占比居首,山东、广东紧随其后。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预计未来五年将达万亿级别。

在冰雪旅游方面,各大旅游企业纷纷加大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活动。一些知名的旅游平台还推出了冰雪旅游专题页面和优惠活动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图片 8.png

除了旅游企业外,冰雪装备企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人们对冰雪装备需求的增加,冰雪装备企业持续增多。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形成了15大类的冰雪器材产品体系,并于2023年贡献了约220亿元的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与此同时,为更好满足市场需求,这些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规模。一些知名的冰雪装备品牌还通过赞助冰雪赛事和活动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场在万亿赛道上的竞逐赛已经激烈展开。业内专家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冰雪经济企业布局将呈现多元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态势,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举个例子,在北方市场,各大企业聚焦的核心的重资产的投入,比如黑龙江聚焦冰雪场馆与装备制造,河北崇礼引入国际滑雪赛事IP,形成产业集群。而在南方市场,更倾向于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和轻资产创新运营,比如广东依托制造业优势发展冰雪装备,福建、浙江通过“冰雪+文旅”模式开发室内滑雪场,南京等地的滑雪场已经不局限于单纯滑雪,而是加入更多亲子互动设备和文化体验,营造更具特色的冰雪生活场景。

而科技企业也正持续提升产品应用的含“雪”量,以AI、VR技术重塑冰雪体验。今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就大秀光影技术,不仅现场能在3D投影技术的帮助下让游客感受视觉的震撼,而且还通过AR(增强现实)互动体验,使之与哈尔滨大世界互动,创造独属记忆。

图片 9.png

消费需求引导、国家政策扶持、企业入局支持……中国冰雪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专家预计,冰雪经济将在5年内进入爆发期,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随后,冰雪经济将转向精细化运营阶段,通过持续盈利回收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政策为帆、科技为桨,中国冰雪经济正驶向万亿蓝海。未来,如何在“冷资源”中挖掘“热价值”,在全球化竞争中树立品牌,将成为这一产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命题。谁能把握机遇,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拭目以待。

在政策引导和消费市场需求倒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各地纷纷加大冰雪旅游产品的供给,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活动。...一些知名的旅游平台还推出了冰雪旅游专题页面和优惠活动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近日,福建福清市融媒体中心宣布,福清市正积极推进包括冰雪小镇、地质公园、滨海乐园和万安古城在内的四大特色文旅项目,旨在打造中国南方最大的滨海冰雪世界。这个项目将构建室内滑雪场、冰雪主题乐园等设施,形成“上山见海玩雪”的独特体验。无独有偶,总建筑面积约33.93万平方米的深圳冰雪大世界也传来开业消息,将于2025年底对外开放。

图片 1.png

它们的建设和开业将有效填补南方大型冰雪设施的空白,优化市场供给。这更折射出了“北雪南移”趋势的持续深化。

冰雪游热潮席卷全国

早年间,冰雪游是北方的专利。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北方的冬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向往冰雪奇缘的旅人。那里的河流湖泊,一到冬季便幻化成洁白无瑕的冰面,宛如一片片广阔的天然滑冰场;山林间,雪花纷飞,将每一寸土地都装扮得如梦似幻,成为滑雪爱好者的天堂。想要深度体验冰雪游的精髓,就非得去北方不可。

图片 3.png

自北京冬奥会结束,“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型增长点。《大众冰雪消费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4冰雪季)》显示,2023—2024冰雪季,中国在各类冰雪运动消费规模超1500亿元。这反映出了消费市场对于冰雪旅游的极大需求。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人次。

图片 4.png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冰雪运动正以独特的魅力和挑战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国家也将冰雪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冰雪经济的发展。

“鼓励北方深耕冰雪资源,南方突破地理限制发展人工冰雪场馆”“推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数字’等跨界融合”……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5万亿元。

南北方市场双向涌动

在政策引导和消费市场需求倒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各地纷纷加大冰雪旅游产品的供给,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活动。供给侧的优化有效拉动冰雪消费,春节期间的冰雪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据预测,2024—2025冰雪季,全国冰雪休闲游客量预计达5.2亿人次,收入超6300亿元。

据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文旅部门公布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接待游客数量分别达到2626.3万人次、2770.68万人次(国内游客)和5335.88万人次,游客花费分别达到336.5亿元、337.55亿元(国内游客)和536.98亿元,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

以位列国内滑雪场里程排名、人气排名第一位吉林北大湖为例,春节期间接待游客8.7万人次,收入5118万元,形成“日滑雪、夜温泉”的全天候消费场景。而哈尔滨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花费均达到历史峰值。据数据统计,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实现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6%。

图片 6.png

南方市场同样表现亮眼。以浙江安吉县余村的“云上草原”滑雪场为例,春节期间单日最高人流量接近1.5万人次。长三角的冰雪爱好者对于这个家门口的滑雪场颇为倾心。上海游客杨先生表示“不是东北去不起,而是云上草原更有性价比。”对于南方游客而言,一趟东北之行不仅要有钱更要有闲。

在这股南北方双向涌动的冰雪游热潮下,全国发展冰雪经济正当时。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4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达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万亿元。

超2.5万家企业竞逐万亿赛道

冰雪经济的市场规模如此庞大,自然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布局。截至2025年初,中国冰雪经济相关企业超.5万家,仅2024年新增注册企业3400余家。区域分布上,黑龙江以25.3%的占比居首,山东、广东紧随其后。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预计未来五年将达万亿级别。

在冰雪旅游方面,各大旅游企业纷纷加大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活动。一些知名的旅游平台还推出了冰雪旅游专题页面和优惠活动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图片 8.png

除了旅游企业外,冰雪装备企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人们对冰雪装备需求的增加,冰雪装备企业持续增多。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形成了15大类的冰雪器材产品体系,并于2023年贡献了约220亿元的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与此同时,为更好满足市场需求,这些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规模。一些知名的冰雪装备品牌还通过赞助冰雪赛事和活动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场在万亿赛道上的竞逐赛已经激烈展开。业内专家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冰雪经济企业布局将呈现多元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态势,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举个例子,在北方市场,各大企业聚焦的核心的重资产的投入,比如黑龙江聚焦冰雪场馆与装备制造,河北崇礼引入国际滑雪赛事IP,形成产业集群。而在南方市场,更倾向于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和轻资产创新运营,比如广东依托制造业优势发展冰雪装备,福建、浙江通过“冰雪+文旅”模式开发室内滑雪场,南京等地的滑雪场已经不局限于单纯滑雪,而是加入更多亲子互动设备和文化体验,营造更具特色的冰雪生活场景。

而科技企业也正持续提升产品应用的含“雪”量,以AI、VR技术重塑冰雪体验。今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就大秀光影技术,不仅现场能在3D投影技术的帮助下让游客感受视觉的震撼,而且还通过AR(增强现实)互动体验,使之与哈尔滨大世界互动,创造独属记忆。

图片 9.png

消费需求引导、国家政策扶持、企业入局支持……中国冰雪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专家预计,冰雪经济将在5年内进入爆发期,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随后,冰雪经济将转向精细化运营阶段,通过持续盈利回收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政策为帆、科技为桨,中国冰雪经济正驶向万亿蓝海。未来,如何在“冷资源”中挖掘“热价值”,在全球化竞争中树立品牌,将成为这一产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命题。谁能把握机遇,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