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期期间近30%的累库幅度,让纯碱企业再度面临高库存的严峻考验。从“规模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型,去库存成为纯碱企业生存的关键。对纯碱企业来讲,通过产能调整、出口拓展寻求突破,同时也需警惕高库存背景下行业“洗牌”的风险。
记者观察到,春节假期后的纯碱期现货市场整体呈现弱势运行态势。因春节假期后需求恢复缓慢,下游补库意愿不足,成交清淡,华北、华东等地现货价格维持在1400~1450元/吨。部分碱厂试图抬价,但受限于下游接受度。春节后累库幅度超预期,企业库存攀升至历史高位,进一步压制了纯碱价格。
在山东海化集团期货部负责人王铭之看来,当前纯碱市场反映的核心逻辑在于纯碱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一方面,1月纯碱日均产量环比增加,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叠加节后开工率回升,供应压力持续。另一方面,节后玻璃深加工行业复工节奏偏慢,光伏和浮法玻璃需求受制于行业资金压力,重碱刚需走弱。”王铭之称。
“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纯碱累库幅度高于往年同期。”王铭之表示,1月,纯碱企业库存已因供增需减持续累积,节后一周累积幅度进一步扩大。“2024年年底至2025年年初,纯碱新增产能投放,今年年初供应端压力显著高于往年同期。”王铭之认为,受房地产行业影响,玻璃需求下降,间接压制纯碱消费,而往年同期需求端存在阶段性补库支撑。
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库存高企是困扰纯碱企业的一大难题,2025年纯碱行业库存压力将尤为明显。其中,预计有480万吨新增产能继续释放,总产能或达4745万吨,而需求端受房地产拖累难有起色,供强需弱格局延续。
“短期来看,纯碱市场累库压力仍存,节后春检或小幅缓解库存压力,但效果有限。中期来看,若需求端政策刺激落地(如地产竣工回暖),叠加出口放量,库存或进入缓慢去化阶段。”王铭之认为,真正的产能出清周期开启后,纯碱企业库存压力或逐步缓解,需等待供需再平衡实现。
中盐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相关负责人于文艺表示,2025年,预计国内纯碱产能增加,特别是联碱和氨碱成本区间内的产能释放,导致供应压力增大。若下游需求没有明显改善,纯碱行业可能进入深度“洗牌期”。
在他看来,下游玻璃行业开工率降低,库存增加明显,心理预期弱于去年同期,短期不利于库存消化。
“尽管纯碱行业面临亏损局面,但短期内产能出清难度较大。”云图控股期现中心投研部总经理王锐表示,2021—2023年纯碱价格处于上行周期,纯碱生产企业积累了丰厚利润,即使2025年氨碱企业全年亏损,仍有较高的留存利润可抵御亏损的不利影响,企业主动退出市场的意愿不强。
对此,于文艺认为,2025年二季度或迎来集中检修期,叠加部分企业停产,产能利用率可能降至75%~80%。“若供给收缩与需求复苏共振,库存或进入下行通道,去库速度取决于光伏玻璃投产进度及房地产政策、新能源行业发展力度。”于文艺说。
王铭之告诉记者,在高库存为核心矛盾的背景下,政府可能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如加强环保监管、推动产业升级等。同时,市场机制将发挥作用,通过价格调节来平衡供需关系。虽然当前纯碱库存高企,但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下游需求的回暖,库存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王铭之认为,企业库存去化的路径有三个:一是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成本,缓解低利润压力;二是灵活调整生产节奏,结合春检或环保政策阶段性限产,主动控制供应量;三是利用国内价格低位优势,加大出口力度,以缓解库存压力。
在他看来,纯碱供应端收缩依赖企业主动减产或政策性限产,但需警惕新增产能抵消效果。需求端边际改善需关注房地产政策,光伏玻璃需求的回升或带动重碱消费阶段性回暖。“从出口来看,若国际市场价格优势显现,出口可能成为影响纯碱去库的重要变量。”王铭之称。
当前,纯碱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库存去化需依赖供给侧主动调整与新兴需求拉动。
“纯碱行业要优化结构,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于文艺表示,企业要着眼未来竞争,找准定位,苦练内功,应对市场风险。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在于要认真对待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带来的营销模式升级,全方位提升价值链,防控经营风险。“通过研究期货、期权市场变化,运用好期货工具,做好风险对冲和转移,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于文艺称。
在王锐看来,纯碱企业可利用纯碱期货进行销售或套期保值,对冲价格下跌风险。通过基差点价、含权贸易等形式对冲风险,助力企业在熊市周期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市场参与者应密切关注供需变化和政策动态,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同时,纯碱企业需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王铭之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纯碱与烧碱价差扩大后,纯碱能替代部分烧碱需求。“纯碱企业应关注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王锐说。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今年春节假期期间近30%的累库幅度,让纯碱企业再度面临高库存的严峻考验。从“规模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型,去库存成为纯碱企业生存的关键。对纯碱企业来讲,通过产能调整、出口拓展寻求突破,同时也需警惕高库存背景下行业“洗牌”的风险。
记者观察到,春节假期后的纯碱期现货市场整体呈现弱势运行态势。因春节假期后需求恢复缓慢,下游补库意愿不足,成交清淡,华北、华东等地现货价格维持在1400~1450元/吨。部分碱厂试图抬价,但受限于下游接受度。春节后累库幅度超预期,企业库存攀升至历史高位,进一步压制了纯碱价格。
在山东海化集团期货部负责人王铭之看来,当前纯碱市场反映的核心逻辑在于纯碱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一方面,1月纯碱日均产量环比增加,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叠加节后开工率回升,供应压力持续。另一方面,节后玻璃深加工行业复工节奏偏慢,光伏和浮法玻璃需求受制于行业资金压力,重碱刚需走弱。”王铭之称。
“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纯碱累库幅度高于往年同期。”王铭之表示,1月,纯碱企业库存已因供增需减持续累积,节后一周累积幅度进一步扩大。“2024年年底至2025年年初,纯碱新增产能投放,今年年初供应端压力显著高于往年同期。”王铭之认为,受房地产行业影响,玻璃需求下降,间接压制纯碱消费,而往年同期需求端存在阶段性补库支撑。
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库存高企是困扰纯碱企业的一大难题,2025年纯碱行业库存压力将尤为明显。其中,预计有480万吨新增产能继续释放,总产能或达4745万吨,而需求端受房地产拖累难有起色,供强需弱格局延续。
“短期来看,纯碱市场累库压力仍存,节后春检或小幅缓解库存压力,但效果有限。中期来看,若需求端政策刺激落地(如地产竣工回暖),叠加出口放量,库存或进入缓慢去化阶段。”王铭之认为,真正的产能出清周期开启后,纯碱企业库存压力或逐步缓解,需等待供需再平衡实现。
中盐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相关负责人于文艺表示,2025年,预计国内纯碱产能增加,特别是联碱和氨碱成本区间内的产能释放,导致供应压力增大。若下游需求没有明显改善,纯碱行业可能进入深度“洗牌期”。
在他看来,下游玻璃行业开工率降低,库存增加明显,心理预期弱于去年同期,短期不利于库存消化。
“尽管纯碱行业面临亏损局面,但短期内产能出清难度较大。”云图控股期现中心投研部总经理王锐表示,2021—2023年纯碱价格处于上行周期,纯碱生产企业积累了丰厚利润,即使2025年氨碱企业全年亏损,仍有较高的留存利润可抵御亏损的不利影响,企业主动退出市场的意愿不强。
对此,于文艺认为,2025年二季度或迎来集中检修期,叠加部分企业停产,产能利用率可能降至75%~80%。“若供给收缩与需求复苏共振,库存或进入下行通道,去库速度取决于光伏玻璃投产进度及房地产政策、新能源行业发展力度。”于文艺说。
王铭之告诉记者,在高库存为核心矛盾的背景下,政府可能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如加强环保监管、推动产业升级等。同时,市场机制将发挥作用,通过价格调节来平衡供需关系。虽然当前纯碱库存高企,但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下游需求的回暖,库存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王铭之认为,企业库存去化的路径有三个:一是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成本,缓解低利润压力;二是灵活调整生产节奏,结合春检或环保政策阶段性限产,主动控制供应量;三是利用国内价格低位优势,加大出口力度,以缓解库存压力。
在他看来,纯碱供应端收缩依赖企业主动减产或政策性限产,但需警惕新增产能抵消效果。需求端边际改善需关注房地产政策,光伏玻璃需求的回升或带动重碱消费阶段性回暖。“从出口来看,若国际市场价格优势显现,出口可能成为影响纯碱去库的重要变量。”王铭之称。
当前,纯碱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库存去化需依赖供给侧主动调整与新兴需求拉动。
“纯碱行业要优化结构,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于文艺表示,企业要着眼未来竞争,找准定位,苦练内功,应对市场风险。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在于要认真对待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带来的营销模式升级,全方位提升价值链,防控经营风险。“通过研究期货、期权市场变化,运用好期货工具,做好风险对冲和转移,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于文艺称。
在王锐看来,纯碱企业可利用纯碱期货进行销售或套期保值,对冲价格下跌风险。通过基差点价、含权贸易等形式对冲风险,助力企业在熊市周期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市场参与者应密切关注供需变化和政策动态,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同时,纯碱企业需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王铭之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纯碱与烧碱价差扩大后,纯碱能替代部分烧碱需求。“纯碱企业应关注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王锐说。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