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监管助力地方经济运行向上向好

新财网 文

13小时前

广西金融监管局表示,助力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势头,加快推进“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持续加大金融支持保交房、稳楼市力度。...立足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和金融需求,不少地方金融监管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对于支持地方经济运行向上向好都作出更为具体的部署。

2024年是各地金融监管局全面履职的第一个完整年度。记者梳理发现,1月中旬以来,已有北京、上海、河南等近30地金融监管局召开监管工作会议,分析形势、明确目标,包括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支持地方经济运行向上向好在内的一连串2025年重点任务明晰。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加快推进

2024年,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持续推进。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全国农村中小银行坚持“一省一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快网点、人员、数字化转型步伐,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机构改革方面,山西、河南、辽宁、四川、广西等地农合机构改革方案落地实施;新疆、四川等多地成立地市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方案获批;村镇银行加速整合,近30家县域银行机构市场化退出或吸收合并解散。

尽管整体风险明显收敛,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仍是2025年金融监管工作的一大重点。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金融监管总局则在今年初召开的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处置高风险机构,促进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

地方层面,大多数地方金融监管局也将其列为2025年监管工作重点任务之首。

河南金融监管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用足用好化险资源,一体推进标本兼治,全力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持续深化农信系统改革,做好城商行改革化险“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推动形成标志性成果、取得实质性成效。

山西省金融监管局提出,坚决完成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任务。坚定履行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首位主责,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挂图作战、凝聚合力,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用好资本补充工具,高质量完成改革化险年度目标任务。

“提升处置中小银行风险的能力水平。”辽宁金融监管局表示,坚持系统集成、分工包案、挂图作战、凝聚合力,统筹推进风险处置与转型发展,持续扩大改革化险战果。完善防“爆雷”机制,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妥善应对处置风险。

广东金融监管局也表示,坚持央地协同,打好高风险机构处置攻坚战。协同加快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进程,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推动“摘帽”机构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

回顾2024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四川金融监管局指出,重点问题机构风险处置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四川农商联合银行顺利开业,南充、达州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改革完成。2025年要协同攻坚、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加强全省统筹、整体谋划、标本兼治,协同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地方法人机构改革化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此外,上海金融监管局表示,把握风险处置的时度效,市场化、法治化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山东金融监管局提出,积极推进减量提质,强化全链条防爆雷,确保高质量完成改革化险年度目标任务。重庆金融监管局要求,加快辖内重点中小机构改革落地,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全行业规范发展。深圳金融监管局表示,开拓思路探索各类改革化险路径,坚决压实各方化险责任,促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持续收敛。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

“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金融监管总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

各地金融监管局在总结2024年工作时均提及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北京金融监管局指出,北京市纳入“白名单”项目共计128个,授信审批金额1300余亿元,其中审核类项目审批通过率和融资需求满足率均达100%。山西金融监管局表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山西省“白名单”项目“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打赢太原、大同重点城市保交房攻坚战。山东金融监管局表示,协同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高效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在协调机制带动下,全省新发放住房按揭贷款连续2个月环比增加,房地产开发贷增速连续11个月回升。

此外,2024年,广东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发展,为“白名单”项目提供授信超8000亿元;湖北全省“白名单”机制审批金额2383.37亿元,累计投放1704亿元;湖南“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1808.3亿元;辽宁“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率达到100%;江西年末全省“白名单”授信964亿元;贵州有效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截至2024年末,全省“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超500亿元;青海为43个项目投放68.87亿元;深圳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白名单”项目贷款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2025年,北京、山西、山东、湖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等多地都提出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坚持不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发力,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构建发展新模式。”北京金融监管局表示。上海金融监管局提出,2025年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稳楼市金融支持力度。河南金融监管局表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继续加大稳楼市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严密防范房地产领域金融风险,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部署。广西金融监管局表示,助力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势头,加快推进“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持续加大金融支持保交房、稳楼市力度。

助力地方经济运行向上向好

立足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和金融需求,不少地方金融监管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对于支持地方经济运行向上向好都作出更为具体的部署。除了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全方位扩大内需,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等,一些地方金融监管局的部署紧盯地方特色。

例如北京金融监管局提出,全力支持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务求实效做好“五篇大文章”,用好机制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推动科技金融提质扩面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探索形成养老金融北京模式,打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首都样本”。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以首善标准推进“两区”建设。

天津金融监管局则聚焦“拓展”,支持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和区域特色金融为重点,聚焦天津“十项行动”“三新”“三量”等重点工作,持续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精准性、有效性。

上海金融监管局在“全力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落实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相关金融政策,促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运行更加顺畅。出台上海科技金融创新工作方案,支持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支持力度,丰富普惠型保险产品,提升保险服务城市治理水平。围绕投诉重点领域开展溯源治理,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推动信贷总量、保费规模增速与安徽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大力发扬首创精神,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堵点难点问题,探索形成更多安徽特色做法,在全力支持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安徽金融监管局在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

“紧扣新福建建设蓝图,全力支持福建经济回升向好。”福建金融监管局提出多项举措,包括推动金融支持扩大有效需求,助力实施消费专项行动,加强重点投资融资保障,优化外贸金融服务;服务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战略。助力福建“山海”经济等特色经济发展转型;协同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的堵点卡点等。

此外,广西金融监管局在助力广西经济持续向上向好方面的部署包括,聚焦高水平开放,积极支持外贸行业企业,深入推进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支持高质量实施RCEP。海南金融监管局提出,支持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庆金融监管局则要求围绕重庆市“六个区”建设主线,加快“五篇大文章”提质增效,着力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落实,推进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一体实施。贵州金融监管局表示,围绕贵州“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头号工程,持续优化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贵州生态比较优势和大数据先发优势,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数智结合、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广西金融监管局表示,助力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势头,加快推进“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持续加大金融支持保交房、稳楼市力度。...立足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和金融需求,不少地方金融监管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对于支持地方经济运行向上向好都作出更为具体的部署。

2024年是各地金融监管局全面履职的第一个完整年度。记者梳理发现,1月中旬以来,已有北京、上海、河南等近30地金融监管局召开监管工作会议,分析形势、明确目标,包括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支持地方经济运行向上向好在内的一连串2025年重点任务明晰。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加快推进

2024年,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持续推进。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全国农村中小银行坚持“一省一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快网点、人员、数字化转型步伐,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机构改革方面,山西、河南、辽宁、四川、广西等地农合机构改革方案落地实施;新疆、四川等多地成立地市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方案获批;村镇银行加速整合,近30家县域银行机构市场化退出或吸收合并解散。

尽管整体风险明显收敛,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仍是2025年金融监管工作的一大重点。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金融监管总局则在今年初召开的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处置高风险机构,促进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

地方层面,大多数地方金融监管局也将其列为2025年监管工作重点任务之首。

河南金融监管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用足用好化险资源,一体推进标本兼治,全力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持续深化农信系统改革,做好城商行改革化险“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推动形成标志性成果、取得实质性成效。

山西省金融监管局提出,坚决完成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任务。坚定履行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首位主责,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挂图作战、凝聚合力,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用好资本补充工具,高质量完成改革化险年度目标任务。

“提升处置中小银行风险的能力水平。”辽宁金融监管局表示,坚持系统集成、分工包案、挂图作战、凝聚合力,统筹推进风险处置与转型发展,持续扩大改革化险战果。完善防“爆雷”机制,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妥善应对处置风险。

广东金融监管局也表示,坚持央地协同,打好高风险机构处置攻坚战。协同加快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进程,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推动“摘帽”机构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

回顾2024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四川金融监管局指出,重点问题机构风险处置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四川农商联合银行顺利开业,南充、达州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改革完成。2025年要协同攻坚、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加强全省统筹、整体谋划、标本兼治,协同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地方法人机构改革化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此外,上海金融监管局表示,把握风险处置的时度效,市场化、法治化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山东金融监管局提出,积极推进减量提质,强化全链条防爆雷,确保高质量完成改革化险年度目标任务。重庆金融监管局要求,加快辖内重点中小机构改革落地,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全行业规范发展。深圳金融监管局表示,开拓思路探索各类改革化险路径,坚决压实各方化险责任,促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持续收敛。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

“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金融监管总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

各地金融监管局在总结2024年工作时均提及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北京金融监管局指出,北京市纳入“白名单”项目共计128个,授信审批金额1300余亿元,其中审核类项目审批通过率和融资需求满足率均达100%。山西金融监管局表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山西省“白名单”项目“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打赢太原、大同重点城市保交房攻坚战。山东金融监管局表示,协同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高效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在协调机制带动下,全省新发放住房按揭贷款连续2个月环比增加,房地产开发贷增速连续11个月回升。

此外,2024年,广东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发展,为“白名单”项目提供授信超8000亿元;湖北全省“白名单”机制审批金额2383.37亿元,累计投放1704亿元;湖南“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1808.3亿元;辽宁“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率达到100%;江西年末全省“白名单”授信964亿元;贵州有效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截至2024年末,全省“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超500亿元;青海为43个项目投放68.87亿元;深圳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白名单”项目贷款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2025年,北京、山西、山东、湖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等多地都提出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坚持不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发力,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构建发展新模式。”北京金融监管局表示。上海金融监管局提出,2025年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稳楼市金融支持力度。河南金融监管局表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继续加大稳楼市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严密防范房地产领域金融风险,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部署。广西金融监管局表示,助力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势头,加快推进“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持续加大金融支持保交房、稳楼市力度。

助力地方经济运行向上向好

立足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和金融需求,不少地方金融监管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对于支持地方经济运行向上向好都作出更为具体的部署。除了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全方位扩大内需,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等,一些地方金融监管局的部署紧盯地方特色。

例如北京金融监管局提出,全力支持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务求实效做好“五篇大文章”,用好机制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推动科技金融提质扩面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探索形成养老金融北京模式,打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首都样本”。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以首善标准推进“两区”建设。

天津金融监管局则聚焦“拓展”,支持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和区域特色金融为重点,聚焦天津“十项行动”“三新”“三量”等重点工作,持续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精准性、有效性。

上海金融监管局在“全力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落实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相关金融政策,促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运行更加顺畅。出台上海科技金融创新工作方案,支持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支持力度,丰富普惠型保险产品,提升保险服务城市治理水平。围绕投诉重点领域开展溯源治理,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推动信贷总量、保费规模增速与安徽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大力发扬首创精神,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堵点难点问题,探索形成更多安徽特色做法,在全力支持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安徽金融监管局在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

“紧扣新福建建设蓝图,全力支持福建经济回升向好。”福建金融监管局提出多项举措,包括推动金融支持扩大有效需求,助力实施消费专项行动,加强重点投资融资保障,优化外贸金融服务;服务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战略。助力福建“山海”经济等特色经济发展转型;协同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的堵点卡点等。

此外,广西金融监管局在助力广西经济持续向上向好方面的部署包括,聚焦高水平开放,积极支持外贸行业企业,深入推进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支持高质量实施RCEP。海南金融监管局提出,支持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庆金融监管局则要求围绕重庆市“六个区”建设主线,加快“五篇大文章”提质增效,着力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落实,推进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一体实施。贵州金融监管局表示,围绕贵州“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头号工程,持续优化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贵州生态比较优势和大数据先发优势,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数智结合、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