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多空交织促债市震荡 中期顺风逻辑不变

东方财富网

1天前

虽然在多空因素交织博弈的背景下,债市的阶段震荡较难避免,可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债牛”延续仍是主流观点。...综上,回到债市布局层面,“个人认为,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利率中枢的动态变化,以及政策对利率的引导作用,适时调整投资组合的久期结构。

新华财经上海2月11日电(记者杨溢仁)本周伊始,受资金面边际趋紧的影响,债市收益率震荡上探,出现窄幅调整。

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全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则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中,短期调整并不会扭转整体趋势。不过,在宽松政策和经济复苏的交替作用下,利率债市场预计将呈现阶段性波动,建议投资者把握市场波动带来的投资机会,通过灵活的交易策略获取收益。

周初市场窄幅震荡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整体上行。举例来看,SKY_3M跳涨4BP至1.42%;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上行4BP至1.27%;SKY_10Y回升3BP至1.63%。

债市缘何出现调整?

记者注意到,虽然当前市场中的流动性较春节前更为充裕,但2月5日至2月8日央行惯例回笼流动性,使得资金面整体难言宽松。

“眼下,商业银行的负债压力难言平息,流动性传导机制难言畅通,‘泛滥式宽松’或难兑现,资金利率波动放大可能是阶段性的新常态。同时,考虑到近期风险偏好改善,权益市场反弹亦会影响市场交投情绪,债券做多的顺畅度略有下滑,短期处于震荡格局之中。”中金基金固收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称。

“毫无疑问,短期内的资金面情况依赖央行投放,尽管汇率压力有所缓解,可海外政策仍存不确定性,预计在阶段性稳汇率需求下,宽货币节奏会继续延后,两会前预计资金面将继续保持相对波动的状态,隔夜资金价格较难回到政策利率附近水平。”华福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徐亮提示,“不仅如此,除了资金面的变化,后续还有三方面因素将影响债市表现。”

首先,是地方债供给的加码。当前地方债供给规模并不高,但是从已经公布的发行计划来看,2月地方债的发行规模为10078亿元,截至2月16日,预计累计发行3015亿元,月底前两周供给压力可能加大;其次,2月有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这是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启动以来的首次到期,届时需要观察央行的续作情况;再者,当前银行净融出规模达到低点,“开门红”结束后,还需要继续观察节后资金回表情况。

眼下,有部分持审慎态度的机构认为,长端国债收益率已经提前定价了降息预期,随着股市震荡上涨,若后续经济逐渐改善导致降息预期逐渐回落,则长端国债收益率很可能从1.61%回升至1.9%至2.2%区间。

中期仍是顺风逻辑

虽然在多空因素交织博弈的背景下,债市的阶段震荡较难避免,可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债牛”延续仍是主流观点。

“毕竟,经济基本面的弱复苏对债市依旧构成支撑。”一位机构交易员向记者表示,“1月PPI环比下降0.2%,PPI同比持平于上月的-2.3%,说明工业品价格延续了弱势运行的状态。另一方面,尽管1月CPI环比上涨了0.7%,CPI同比也从上月的0.1%反弹至0.5%,可今年1月春节相对较早,这是促使1月CPI环比上涨较多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服务价格涨幅较大,使得CPI同比明显反弹。然而,个人判断随着春节因素影响的消退,2月CPI同比或明显降至负值区间。”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亦认为,后续来看,市场对节后复工进度预期谨慎,短期需求不足或继续拖累工业品价格,预计PPI同比大概率低位运行。简而言之,基本面支撑“债牛”表现的逻辑依旧成立。

再就货币宽松而言,尽管当前我国名义利率处于低位,但是低通胀使得实际利率仍然偏高,这不利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不利于内需释放和经济复苏。由此,业内普遍判断,后续随着人民币汇率压力减轻,央行货币政策放松可能也会加快,也就是说,稳增长政策的大方向仍是温和加码,预计货币政策将维持长尾宽松特征,中期内依旧可以继续看好国内债券市场,债券收益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可以看到,截至2月11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小幅波动。举例来看,SKY_3M稳定在1.42%附近;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收于1.27%;SKY_10Y微跌1BP至1.63%。

“我们也认为,鉴于经济基本面在现阶段仍存不确定性,叠加降息预期尚存,则多重因素都将推动长端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开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陈曦说。

把握阶段波动机会

综上,回到债市布局层面,“个人认为,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利率中枢的动态变化,以及政策对利率的引导作用,适时调整投资组合的久期结构。”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宽松政策和经济复苏的交替作用下,利率债市场大概率将呈现阶段性波动,各机构应把握市场波动带来的介入机会,通过灵活的交易策略获取收益。尤其需要注重久期管理,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和预期,动态调整投资组合的久期,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总而言之,2025年利率债投资策略应围绕顺势而为、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核心思路展开,通过关注利率中枢变化、把握阶段性波动机会、注重久期管理、关注长短端利差变化、警惕外围经济波动以及考虑通胀与外需因素等具体策略来获取收益并防控风险。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虽然在多空因素交织博弈的背景下,债市的阶段震荡较难避免,可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债牛”延续仍是主流观点。...综上,回到债市布局层面,“个人认为,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利率中枢的动态变化,以及政策对利率的引导作用,适时调整投资组合的久期结构。

新华财经上海2月11日电(记者杨溢仁)本周伊始,受资金面边际趋紧的影响,债市收益率震荡上探,出现窄幅调整。

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全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则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中,短期调整并不会扭转整体趋势。不过,在宽松政策和经济复苏的交替作用下,利率债市场预计将呈现阶段性波动,建议投资者把握市场波动带来的投资机会,通过灵活的交易策略获取收益。

周初市场窄幅震荡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整体上行。举例来看,SKY_3M跳涨4BP至1.42%;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上行4BP至1.27%;SKY_10Y回升3BP至1.63%。

债市缘何出现调整?

记者注意到,虽然当前市场中的流动性较春节前更为充裕,但2月5日至2月8日央行惯例回笼流动性,使得资金面整体难言宽松。

“眼下,商业银行的负债压力难言平息,流动性传导机制难言畅通,‘泛滥式宽松’或难兑现,资金利率波动放大可能是阶段性的新常态。同时,考虑到近期风险偏好改善,权益市场反弹亦会影响市场交投情绪,债券做多的顺畅度略有下滑,短期处于震荡格局之中。”中金基金固收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称。

“毫无疑问,短期内的资金面情况依赖央行投放,尽管汇率压力有所缓解,可海外政策仍存不确定性,预计在阶段性稳汇率需求下,宽货币节奏会继续延后,两会前预计资金面将继续保持相对波动的状态,隔夜资金价格较难回到政策利率附近水平。”华福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徐亮提示,“不仅如此,除了资金面的变化,后续还有三方面因素将影响债市表现。”

首先,是地方债供给的加码。当前地方债供给规模并不高,但是从已经公布的发行计划来看,2月地方债的发行规模为10078亿元,截至2月16日,预计累计发行3015亿元,月底前两周供给压力可能加大;其次,2月有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这是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启动以来的首次到期,届时需要观察央行的续作情况;再者,当前银行净融出规模达到低点,“开门红”结束后,还需要继续观察节后资金回表情况。

眼下,有部分持审慎态度的机构认为,长端国债收益率已经提前定价了降息预期,随着股市震荡上涨,若后续经济逐渐改善导致降息预期逐渐回落,则长端国债收益率很可能从1.61%回升至1.9%至2.2%区间。

中期仍是顺风逻辑

虽然在多空因素交织博弈的背景下,债市的阶段震荡较难避免,可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债牛”延续仍是主流观点。

“毕竟,经济基本面的弱复苏对债市依旧构成支撑。”一位机构交易员向记者表示,“1月PPI环比下降0.2%,PPI同比持平于上月的-2.3%,说明工业品价格延续了弱势运行的状态。另一方面,尽管1月CPI环比上涨了0.7%,CPI同比也从上月的0.1%反弹至0.5%,可今年1月春节相对较早,这是促使1月CPI环比上涨较多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服务价格涨幅较大,使得CPI同比明显反弹。然而,个人判断随着春节因素影响的消退,2月CPI同比或明显降至负值区间。”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亦认为,后续来看,市场对节后复工进度预期谨慎,短期需求不足或继续拖累工业品价格,预计PPI同比大概率低位运行。简而言之,基本面支撑“债牛”表现的逻辑依旧成立。

再就货币宽松而言,尽管当前我国名义利率处于低位,但是低通胀使得实际利率仍然偏高,这不利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不利于内需释放和经济复苏。由此,业内普遍判断,后续随着人民币汇率压力减轻,央行货币政策放松可能也会加快,也就是说,稳增长政策的大方向仍是温和加码,预计货币政策将维持长尾宽松特征,中期内依旧可以继续看好国内债券市场,债券收益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可以看到,截至2月11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小幅波动。举例来看,SKY_3M稳定在1.42%附近;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收于1.27%;SKY_10Y微跌1BP至1.63%。

“我们也认为,鉴于经济基本面在现阶段仍存不确定性,叠加降息预期尚存,则多重因素都将推动长端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开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陈曦说。

把握阶段波动机会

综上,回到债市布局层面,“个人认为,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利率中枢的动态变化,以及政策对利率的引导作用,适时调整投资组合的久期结构。”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宽松政策和经济复苏的交替作用下,利率债市场大概率将呈现阶段性波动,各机构应把握市场波动带来的介入机会,通过灵活的交易策略获取收益。尤其需要注重久期管理,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和预期,动态调整投资组合的久期,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总而言之,2025年利率债投资策略应围绕顺势而为、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核心思路展开,通过关注利率中枢变化、把握阶段性波动机会、注重久期管理、关注长短端利差变化、警惕外围经济波动以及考虑通胀与外需因素等具体策略来获取收益并防控风险。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