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欲以千亿美元收购OpenAI

财富FORTUNE

21小时前

作为其最大投资方,微软已经投入了超过130亿美元,并深度整合了OpenAI的技术。...马斯克收购OpenAI的提案,表面上是为了“回归开源”,但深层次上是科技霸权之争、商业利益之战,以及未来AI世界秩序的博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马斯克再次站在了科技界的风暴中心。这次,他不是因为特斯拉,也不是因为SpaceX,而是他试图以974亿美元的天价收购OpenAI的控制权,并承诺让其“回归开源”。

据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正率领一群投资者,提出以974亿美元收购OpenAI的控制权。根据收购计划,交易达成后马斯克会将OpenAI与旗下的xAI合并。马斯克的律师马克·托贝罗夫(Marc Toberoff)表示,他已于周一将上述出价提交给了OpenAI董事会。

对此,OpenAI CEO奥尔特曼毫不客气地拒绝,甚至在马斯克的社交媒体平台X上与马斯克针锋相对。这场争夺战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逻辑?马斯克为何不惜一切要夺回OpenAI?这一收购提案又可能对全球AI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马斯克真正的意图

马斯克的主要诉求是让OpenAI“回归开源”,这听上去像是对公司最初愿景的捍卫。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他是否真的只想让AI行业变得更加开放,还是更想重夺自己曾经错失的控制权?

OpenAI最初是一个非营利组织,马斯克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曾为其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然而,2019年,马斯克因未能获得足够的控制权而退出,此后OpenAI逐步向营利化方向发展,并与微软深度绑定。这次收购行动,马斯克的公开理由是“确保AI安全、避免AI被商业利益绑架”,但实质上,他更可能是希望让OpenAI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下,以此在AI竞争中占据主动。换句话说,马斯克真正想要的,是成为AI时代的“终极玩家”,而不是一个无力影响OpenAI未来的“局外人”。

马斯克的科技布局涵盖了从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到太空探索(SpaceX)、脑机接口(Neuralink)再到社交媒体(X)。如果他成功收购OpenAI,将会形成一个更完整的AI+X生态系统。特斯拉的FSD系统可能因此获得更强大的智能化能力;结合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打造真正的智能体;Neuralink可以借助OpenAI的能力,实现更先进的人机交互;OpenAI的技术可以直接集成到X(前推特)中,颠覆当前的信息传播模式。如果这一愿景落地,马斯克将不只是“钢铁侠”,而是AI时代的“超级操盘手”。

奥尔特曼的拒绝

奥尔特曼的拒绝迅速而直接,甚至带着嘲讽。他在X上表示:“不用了,谢谢,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用97.4亿美元收购推特。”这句话不仅是对马斯克的公开挑衅,也暗示了他对OpenAI现状的极度自信。

OpenAI在微软的支持下,已经获得了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并计划进行新一轮融资,估值或将达到3000亿美元。且OpenAI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大模型架构和海量数据积累,即便马斯克能带来资金,也未必能在短期内重塑一个竞争对手。奥尔特曼的拒绝看似强硬,但是否明智仍存疑。马斯克的介入已经打乱了OpenAI的节奏,让其未来融资和业务发展充满变数。然而奥尔特曼能否顶住外部压力,稳定团队士气,仍有待观察。

微软的反应

在OpenAI的生态系统中,微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玩家。作为其最大投资方,微软已经投入了超过130亿美元,并深度整合了OpenAI的技术。此次收购事件发生后,微软并未明确表态支持或反对,但很可能在暗中发挥其影响力。

微软的利益在于确保对OpenAI的长期控制,避免马斯克的收购破坏其既定战略。如果OpenAI真的被马斯克掌控,并与他的xAI合并,微软可能会失去在AI行业的绝对优势。因此,微软或许会采取一系列防御性措施,加速新一轮投资,进一步巩固对OpenAI的财务掌控;推动与OpenAI的合资计划,确保在关键技术和数据上不被甩开;或是促成更多行业联盟,将更多合作伙伴绑定到自己的生态系统中。马斯克的收购意图,无疑让微软的AI战略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AI竞争格局的重塑

OpenAI的控制权争夺,绝不仅仅是马斯克和奥尔特曼的个人恩怨,而是全球AI竞争的一次深刻博弈。如果马斯克成功收购OpenAI并让其开源,AI技术的扩散速度可能会大幅加快,进一步推动全球AI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大规模AI滥用,更多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获取OpenAI的技术,导致深度伪造(deepfake)、自动化欺诈等问题激增;国家级竞争加剧,各国政府可能更紧迫地加快AI军备竞赛,进一步激化地缘政治对抗。

如果马斯克失败,OpenAI仍将继续按照现有路径发展,AI行业的商业化和封闭趋势可能会加剧,普通开发者和小公司获取先进AI能力的难度将进一步提升。

马斯克收购OpenAI的提案,表面上是为了“回归开源”,但深层次上是科技霸权之争、商业利益之战,以及未来AI世界秩序的博弈。奥尔特曼的拒绝让这场战斗更加激烈,而微软、投资者、全球科技巨头也都在暗中较劲。最终,这场AI权力游戏的结局,不仅决定着OpenAI的命运,也影响着未来十年的科技版图。这场争夺战,才刚刚开始。(财富中文网)

编辑:杜晓蕾

在财富Plus,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热议话题:
查看《DeepSeek宣布上调API价格》的精彩观点
查看《特朗普:将对所有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的精彩观点
推荐阅读

作为其最大投资方,微软已经投入了超过130亿美元,并深度整合了OpenAI的技术。...马斯克收购OpenAI的提案,表面上是为了“回归开源”,但深层次上是科技霸权之争、商业利益之战,以及未来AI世界秩序的博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马斯克再次站在了科技界的风暴中心。这次,他不是因为特斯拉,也不是因为SpaceX,而是他试图以974亿美元的天价收购OpenAI的控制权,并承诺让其“回归开源”。

据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正率领一群投资者,提出以974亿美元收购OpenAI的控制权。根据收购计划,交易达成后马斯克会将OpenAI与旗下的xAI合并。马斯克的律师马克·托贝罗夫(Marc Toberoff)表示,他已于周一将上述出价提交给了OpenAI董事会。

对此,OpenAI CEO奥尔特曼毫不客气地拒绝,甚至在马斯克的社交媒体平台X上与马斯克针锋相对。这场争夺战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逻辑?马斯克为何不惜一切要夺回OpenAI?这一收购提案又可能对全球AI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马斯克真正的意图

马斯克的主要诉求是让OpenAI“回归开源”,这听上去像是对公司最初愿景的捍卫。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他是否真的只想让AI行业变得更加开放,还是更想重夺自己曾经错失的控制权?

OpenAI最初是一个非营利组织,马斯克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曾为其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然而,2019年,马斯克因未能获得足够的控制权而退出,此后OpenAI逐步向营利化方向发展,并与微软深度绑定。这次收购行动,马斯克的公开理由是“确保AI安全、避免AI被商业利益绑架”,但实质上,他更可能是希望让OpenAI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下,以此在AI竞争中占据主动。换句话说,马斯克真正想要的,是成为AI时代的“终极玩家”,而不是一个无力影响OpenAI未来的“局外人”。

马斯克的科技布局涵盖了从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到太空探索(SpaceX)、脑机接口(Neuralink)再到社交媒体(X)。如果他成功收购OpenAI,将会形成一个更完整的AI+X生态系统。特斯拉的FSD系统可能因此获得更强大的智能化能力;结合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打造真正的智能体;Neuralink可以借助OpenAI的能力,实现更先进的人机交互;OpenAI的技术可以直接集成到X(前推特)中,颠覆当前的信息传播模式。如果这一愿景落地,马斯克将不只是“钢铁侠”,而是AI时代的“超级操盘手”。

奥尔特曼的拒绝

奥尔特曼的拒绝迅速而直接,甚至带着嘲讽。他在X上表示:“不用了,谢谢,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用97.4亿美元收购推特。”这句话不仅是对马斯克的公开挑衅,也暗示了他对OpenAI现状的极度自信。

OpenAI在微软的支持下,已经获得了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并计划进行新一轮融资,估值或将达到3000亿美元。且OpenAI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大模型架构和海量数据积累,即便马斯克能带来资金,也未必能在短期内重塑一个竞争对手。奥尔特曼的拒绝看似强硬,但是否明智仍存疑。马斯克的介入已经打乱了OpenAI的节奏,让其未来融资和业务发展充满变数。然而奥尔特曼能否顶住外部压力,稳定团队士气,仍有待观察。

微软的反应

在OpenAI的生态系统中,微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玩家。作为其最大投资方,微软已经投入了超过130亿美元,并深度整合了OpenAI的技术。此次收购事件发生后,微软并未明确表态支持或反对,但很可能在暗中发挥其影响力。

微软的利益在于确保对OpenAI的长期控制,避免马斯克的收购破坏其既定战略。如果OpenAI真的被马斯克掌控,并与他的xAI合并,微软可能会失去在AI行业的绝对优势。因此,微软或许会采取一系列防御性措施,加速新一轮投资,进一步巩固对OpenAI的财务掌控;推动与OpenAI的合资计划,确保在关键技术和数据上不被甩开;或是促成更多行业联盟,将更多合作伙伴绑定到自己的生态系统中。马斯克的收购意图,无疑让微软的AI战略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AI竞争格局的重塑

OpenAI的控制权争夺,绝不仅仅是马斯克和奥尔特曼的个人恩怨,而是全球AI竞争的一次深刻博弈。如果马斯克成功收购OpenAI并让其开源,AI技术的扩散速度可能会大幅加快,进一步推动全球AI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大规模AI滥用,更多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获取OpenAI的技术,导致深度伪造(deepfake)、自动化欺诈等问题激增;国家级竞争加剧,各国政府可能更紧迫地加快AI军备竞赛,进一步激化地缘政治对抗。

如果马斯克失败,OpenAI仍将继续按照现有路径发展,AI行业的商业化和封闭趋势可能会加剧,普通开发者和小公司获取先进AI能力的难度将进一步提升。

马斯克收购OpenAI的提案,表面上是为了“回归开源”,但深层次上是科技霸权之争、商业利益之战,以及未来AI世界秩序的博弈。奥尔特曼的拒绝让这场战斗更加激烈,而微软、投资者、全球科技巨头也都在暗中较劲。最终,这场AI权力游戏的结局,不仅决定着OpenAI的命运,也影响着未来十年的科技版图。这场争夺战,才刚刚开始。(财富中文网)

编辑:杜晓蕾

在财富Plus,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热议话题:
查看《DeepSeek宣布上调API价格》的精彩观点
查看《特朗普:将对所有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的精彩观点
推荐阅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