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理工博士,迷失在一级市场

投资家

2周前

他说:二级市场的进度最快。...博士一毕业就在投资行业,至今差不多已经十年的工作经验。...按斤卖,说明市场规模不大。...相信他博士期间以及刚加入投资行业的时候,是带着非常大的期望和抱负的。
作者:叫小宋
来源:叫小宋 别叫总
我的一位好朋友,1985年左右生人,中科院的硕博。博士一毕业就在投资行业,至今差不多已经十年的工作经验。

按理说这种学历这种工作年限,应该已经做到投资机构的MD甚至合伙人?

很遗憾,并没有。他毕业即高光,之后所在的每一家机构都比上一家反而差一些。

他前段时间彻底离开了北京,降薪一半,去到了一座二线城市的城投部门,养老去了。

总结他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原因:因为对赌回购,因为返投落地,因为没有好项目。

相信他博士期间以及刚加入投资行业的时候,是带着非常大的期望和抱负的。

但是入职以后,不是钻研技术,不是判断行业拐点,而是去找能接受对赌回购的项目,去找能配合返投落地的项目。

大家应该都能够明白,能接受回购的,能配合落地的,一定不是赛道头部的项目。

做到赛道头部,大概率是被机构追着抢额度的。怎么还会有回购,还会有落地?能拿到额度都已经感激涕零了。

然后因为学历高,使得腰比较硬,弯不下去。对内不愿意主动搞好和合伙人的关系,对外不愿意搞好和创始人、FA的关系。

对于FA,他的观点是:好项目怎么会需要FA帮着融资?FA一定接触不到行业最优质的项目。那么他们怎么可能有行业见解?

有一次我请教他第四代半导体的看法,他说:能做第四代半导体的企业已经很多。但是做出来以后,卖给谁?(国内还没有需求)

还有一次闲聊,大家讨论国内光刻机企业哪家进度最快。他说:二级市场的进度最快。你看上海电气凭借光刻机概念,已经涨疯了。

然后他还有一个适用于所有行业的灵魂之问:这个行业如果技术壁垒高,为什么这么多家企业在做?为什么每一家都获得了多轮大额融资?

行业热炒“耐心资本”的概念的时候,他说:看谁去投核聚变。敢投核聚变的,才真的是耐心资本。那东西40年内能商业化就算快的。

大家经常会拿一家企业的毛利率来论证其技术壁垒,拿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论证上市可行性。然后他会说:一看你就是报表型投资人,只会看数字。

有一次他合伙人让他论证一个项目是不是行业第一。他说:对不起,一个行业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公司做到行业第一。

大家讨论一个半导体材料项目。他问:你这个东西,按斤卖,还是按吨卖?按斤卖,说明市场规模不大。按吨卖,说明是个制造业,不会太赚钱。

同事推动一个芯片设计企业,说是有华为的订单。他直接问:怎么证明真的是hw订单,而不是做了个通道,帮hw拿台积电的产能?

hw拿不到台积电的产能,这个全行业都知道哈?

和项目方、券商交流,券商说:问过交易所,这个项目可以上。他问:问的交易所的哪个人?有录音不?

你看,他对每个问题都直指本质,透彻见底,但是也耿直无比。

然后从这个画风大家大概应该也能理解,让他去谈对赌回购,让他去谈返投落地,他是有多么的不情愿。

现在他已经不太分享技术观点了。他常说:你的这个问题,我年轻的那会研究过,那时候还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追求进步的欲望。

我很怀念以前向他请教技术问题的时光。对于他的现状,我很惋惜。

不知道是人的原因,还是行业的原因。

大型峰会回顾

投资家网·第十二届股权投资年会

“万物资生 福启未来”第十一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3上市公司智能产业对接会

2022第十四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智者谋远·2021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1第十三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涅槃重生——投资家网2020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聚势待发——投资家网2019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资本破局—2019中国基金合伙人(GPLP)峰会

回归价值投资—2018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寻求报道:yangqin6060(微信)
商务合作:yangqin6060(微信)

他说:二级市场的进度最快。...博士一毕业就在投资行业,至今差不多已经十年的工作经验。...按斤卖,说明市场规模不大。...相信他博士期间以及刚加入投资行业的时候,是带着非常大的期望和抱负的。
作者:叫小宋
来源:叫小宋 别叫总
我的一位好朋友,1985年左右生人,中科院的硕博。博士一毕业就在投资行业,至今差不多已经十年的工作经验。

按理说这种学历这种工作年限,应该已经做到投资机构的MD甚至合伙人?

很遗憾,并没有。他毕业即高光,之后所在的每一家机构都比上一家反而差一些。

他前段时间彻底离开了北京,降薪一半,去到了一座二线城市的城投部门,养老去了。

总结他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原因:因为对赌回购,因为返投落地,因为没有好项目。

相信他博士期间以及刚加入投资行业的时候,是带着非常大的期望和抱负的。

但是入职以后,不是钻研技术,不是判断行业拐点,而是去找能接受对赌回购的项目,去找能配合返投落地的项目。

大家应该都能够明白,能接受回购的,能配合落地的,一定不是赛道头部的项目。

做到赛道头部,大概率是被机构追着抢额度的。怎么还会有回购,还会有落地?能拿到额度都已经感激涕零了。

然后因为学历高,使得腰比较硬,弯不下去。对内不愿意主动搞好和合伙人的关系,对外不愿意搞好和创始人、FA的关系。

对于FA,他的观点是:好项目怎么会需要FA帮着融资?FA一定接触不到行业最优质的项目。那么他们怎么可能有行业见解?

有一次我请教他第四代半导体的看法,他说:能做第四代半导体的企业已经很多。但是做出来以后,卖给谁?(国内还没有需求)

还有一次闲聊,大家讨论国内光刻机企业哪家进度最快。他说:二级市场的进度最快。你看上海电气凭借光刻机概念,已经涨疯了。

然后他还有一个适用于所有行业的灵魂之问:这个行业如果技术壁垒高,为什么这么多家企业在做?为什么每一家都获得了多轮大额融资?

行业热炒“耐心资本”的概念的时候,他说:看谁去投核聚变。敢投核聚变的,才真的是耐心资本。那东西40年内能商业化就算快的。

大家经常会拿一家企业的毛利率来论证其技术壁垒,拿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论证上市可行性。然后他会说:一看你就是报表型投资人,只会看数字。

有一次他合伙人让他论证一个项目是不是行业第一。他说:对不起,一个行业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公司做到行业第一。

大家讨论一个半导体材料项目。他问:你这个东西,按斤卖,还是按吨卖?按斤卖,说明市场规模不大。按吨卖,说明是个制造业,不会太赚钱。

同事推动一个芯片设计企业,说是有华为的订单。他直接问:怎么证明真的是hw订单,而不是做了个通道,帮hw拿台积电的产能?

hw拿不到台积电的产能,这个全行业都知道哈?

和项目方、券商交流,券商说:问过交易所,这个项目可以上。他问:问的交易所的哪个人?有录音不?

你看,他对每个问题都直指本质,透彻见底,但是也耿直无比。

然后从这个画风大家大概应该也能理解,让他去谈对赌回购,让他去谈返投落地,他是有多么的不情愿。

现在他已经不太分享技术观点了。他常说:你的这个问题,我年轻的那会研究过,那时候还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追求进步的欲望。

我很怀念以前向他请教技术问题的时光。对于他的现状,我很惋惜。

不知道是人的原因,还是行业的原因。

大型峰会回顾

投资家网·第十二届股权投资年会

“万物资生 福启未来”第十一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3上市公司智能产业对接会

2022第十四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智者谋远·2021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1第十三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涅槃重生——投资家网2020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聚势待发——投资家网2019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资本破局—2019中国基金合伙人(GPLP)峰会

回归价值投资—2018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寻求报道:yangqin6060(微信)
商务合作:yangqin6060(微信)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