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参公大集合产品提示清盘风险

上海证券报

1周前

若产品在三年到期后,券商或资管子公司仍未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则需在延长产品存续期限、清盘或变更管理人等众多方式中进行抉择。

新华财经上海2月11日电 开年以来,多个券商集合资管计划面临清盘风险。

2月10日,太平洋证券发布提示性公告,太平洋证券30天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能清盘。同日,国海证券量化优选一年持有期股票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发布清盘提示。

“留给券商参公改造大集合的时间不多了。”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缺少公募基金牌照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券商资管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参公改造大集合产品在到期后,券商若仍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需在“清盘”“延期”和“变更管理人”等方式中作出抉择。

两只参公改造大集合产品或将清盘

2月10日,太平洋证券发布公告,提示太平洋证券30天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能清盘。

太平洋证券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2月10日,本集合计划的剩余期限不足3个月且未变更为公募基金。若截至2025年4月1日,本集合计划期限届满且未变更为公募基金的,则触发上述《资产管理合同》规定的终止情形,《资产管理合同》应当终止,并无需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本集合计划进入清算程序。

6d75ec427a1148119c8abd704d0da623.PNG

同日,国海证券发布公告,国海证券量化优选一年持有期股票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能触发合同终止情形。该组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存续期为合同生效之日起至2025年2月21日。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为3.31亿元。

a2f2a7fd2a644c86a9adeeddedbfd651.PNG

参公改造大集合到期面临“抉择”

2025年开年以来,已有多只券商集合资管计划清盘。1月8日,国信证券发布提示公告称,国信价值智选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能触发合同终止情形。

1月3日,东海证券也宣布旗下东海证券海盈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管计划清算。具体来看,该产品截至2024年12月3日,合同期限已满三年,触发终止情形。

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券商大集合资管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就拉开序幕。然而对于券商来说,完成改造只是第一步,改造后的产品仅是参考公募基金运作的公募化产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募基金产品。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应就集合资管计划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合同变更申请,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三年,三年合同期届满仍未转为公募基金的,将适时采取规模管控等措施。<>

也就是说,若产品在三年到期后,券商或资管子公司仍未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则需在延长产品存续期限、清盘或变更管理人等众多方式中进行抉择。

不少券商集合资管计划在到期未能转成公募产品后,选择了延长存续期。1月3日,德邦证券宣布,将德邦资管月月鑫30天滚动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存续期限延长至7月24日。

还有券商选择变更管理人。2023年8月,方正证券管理的方正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被交由控股公募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成为首例参公大集合变更公募管理人的产品。2024年10月,国元证券将国元元赢四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交由参股公募子公司长盛基金管理。

此外,还有参公大集合产品选择转为私募产品。2024年9月,天风证券管理的天风六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公告改造为私募集合资管计划,合格投资人可以转为私募份额,为业内首例参公大集合产品转化为私募产品的案例。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若产品在三年到期后,券商或资管子公司仍未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则需在延长产品存续期限、清盘或变更管理人等众多方式中进行抉择。

新华财经上海2月11日电 开年以来,多个券商集合资管计划面临清盘风险。

2月10日,太平洋证券发布提示性公告,太平洋证券30天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能清盘。同日,国海证券量化优选一年持有期股票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发布清盘提示。

“留给券商参公改造大集合的时间不多了。”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缺少公募基金牌照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券商资管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参公改造大集合产品在到期后,券商若仍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需在“清盘”“延期”和“变更管理人”等方式中作出抉择。

两只参公改造大集合产品或将清盘

2月10日,太平洋证券发布公告,提示太平洋证券30天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能清盘。

太平洋证券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2月10日,本集合计划的剩余期限不足3个月且未变更为公募基金。若截至2025年4月1日,本集合计划期限届满且未变更为公募基金的,则触发上述《资产管理合同》规定的终止情形,《资产管理合同》应当终止,并无需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本集合计划进入清算程序。

6d75ec427a1148119c8abd704d0da623.PNG

同日,国海证券发布公告,国海证券量化优选一年持有期股票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能触发合同终止情形。该组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存续期为合同生效之日起至2025年2月21日。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为3.31亿元。

a2f2a7fd2a644c86a9adeeddedbfd651.PNG

参公改造大集合到期面临“抉择”

2025年开年以来,已有多只券商集合资管计划清盘。1月8日,国信证券发布提示公告称,国信价值智选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能触发合同终止情形。

1月3日,东海证券也宣布旗下东海证券海盈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管计划清算。具体来看,该产品截至2024年12月3日,合同期限已满三年,触发终止情形。

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券商大集合资管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就拉开序幕。然而对于券商来说,完成改造只是第一步,改造后的产品仅是参考公募基金运作的公募化产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募基金产品。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应就集合资管计划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合同变更申请,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三年,三年合同期届满仍未转为公募基金的,将适时采取规模管控等措施。<>

也就是说,若产品在三年到期后,券商或资管子公司仍未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则需在延长产品存续期限、清盘或变更管理人等众多方式中进行抉择。

不少券商集合资管计划在到期未能转成公募产品后,选择了延长存续期。1月3日,德邦证券宣布,将德邦资管月月鑫30天滚动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存续期限延长至7月24日。

还有券商选择变更管理人。2023年8月,方正证券管理的方正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被交由控股公募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成为首例参公大集合变更公募管理人的产品。2024年10月,国元证券将国元元赢四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交由参股公募子公司长盛基金管理。

此外,还有参公大集合产品选择转为私募产品。2024年9月,天风证券管理的天风六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公告改造为私募集合资管计划,合格投资人可以转为私募份额,为业内首例参公大集合产品转化为私募产品的案例。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