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料之王,突然跌懵了!

财经锐眼

9小时前

目前还没有2024年东鹏饮料的正式年报,不过可以从公司当年的几个季报中看出,东鹏特饮的营收比例从一季度跌破90%开始,到三季度降已经至84%。

今年以来,宇树科技和DeepSeek的爆火,让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板块诸多股票被爆炒,两大板块也成为A股最火爆赛道。

在A股市场增量资金流入不明显的情况下,其他板块股票可能就会面临资金被“抽血”的情况。

股价大涨又大跌,有没有泡沫?

比如,最近两个月,食品饮料板块的东鹏饮料股价就呈现出明显的大起大落。

先是12月11日,东鹏饮料股价大涨超过8%,创出历史新高。接着在1月份,东鹏饮料连续上涨5天,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此时的东鹏饮料,市值一度超过1400亿,堪称“中国饮料之王”。

但事情之后迅速出现转折,1月13日,东鹏饮料下跌3.59%、14日放量大跌近8%,15日再度放量下跌4%。

春节假期之后的几个交易日,东鹏饮料又出现了明显下跌,2月5日下跌近5%,2月10日盘中一度大跌超过6%,截至收盘下跌4.44%。

2月10日的大跌,也让东鹏饮料跌回到12月11日大涨之前的股价。

也就是说,东鹏饮料过去两个月涨幅为零。从前期最高点算起,东鹏饮料最近一个月跌幅达到20%!

过去几年,食品饮料板块呈现明显回调走势,但东鹏饮料却走出了完全独立于行业板块的行情。尤其是2024年涨幅高达82%,让很多投资者直呼不可思议。

业绩是股价上涨的基石,东鹏饮料2024年股价表现如此强势,或许预示了当年的业绩增长情况。

1月20日,东鹏饮料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具体数据为: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5亿元-34.5亿元,同比增长54%-69%;

预计扣非净利润30.7亿元-33.7亿元,同比增长64%-80%。

如果按照扣非净利润增长80%的上限看,公司全年股价82%的涨幅与业绩涨幅非常贴近。

东鹏饮料将2024年股价高增长的原因归于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通过精细化渠道管理,不断加强渠道运营能力,积极探索多品类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等。

如此亮眼的业绩也引发券商的关注,最近多家券商给出东鹏饮料增持或买入评级。

如此密集的研报,用“纷至沓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销售费用大涨,发展势头迅猛

众所周知,饮料这种快消品要靠打广告来刷存在感,强如股神巴菲特最爱的可口可乐,也需要不断在广告上推陈出新,占领消费者心智。

东鹏饮料在业绩大幅增长的背后,销售费用同样也大幅增加。

2024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5.11%,达20.62亿元。

再往前看,2021-2023年,东鹏饮料销售费用分别为13.68亿元、14.49亿元、19.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32%、5.91%和34.94%。

东鹏饮料主打运动功能饮料,众所周知,这一市场之前是红牛的天下。

红牛的广告词是“累了困了喝红牛”,东鹏饮料的广告词是“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充满了浓浓的模仿味儿。

红牛在国内运动功能饮料市场本来是无可争议的老大,但红牛饮料的创始公司、来自泰国曼谷的天丝公司从2016年起,就跟国内合作方华彬集团关于红牛商标归属权问题缠斗不清,这让东鹏饮料趁机做大做强。

2016年,红牛在国内还有60%的市场占有率,到了2023年就骤降至31%,而同期东鹏饮料从8.6%的市占率提升到24.7%,直逼红牛老大地位。

东鹏特饮这一超级大单品,让东鹏公司大获成功,但严重依赖单一品种,也有不小的风险。一旦消费者口味变了,对公司业绩和股价就会产生严重冲击。

为了对冲风险,东鹏饮料也开始搞多品牌策略,推出了多口味的“东鹏补水啦”、生椰拿铁的“东鹏大咖”、酒类的“VIVI鸡尾酒”、茶类的“鹏友上茶”等系列品类。

目前还没有2024年东鹏饮料的正式年报,不过可以从公司当年的几个季报中看出,东鹏特饮的营收比例从一季度跌破90%开始,到三季度降已经至84%。

尽管降幅微小,但也多多少少说明公司在缓慢摆脱对东鹏特饮这一单品的依赖。

东鹏饮料还瞄准了海外市场,拟以不超过2亿美元合资设立印尼子公司。

印尼有2.81亿人口,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大国,如果运营的好,无疑是又一重要市场增长点。

传闻冲击股价?股东已大举套现

从业绩增速上,从市场扩展上,从券商报告上,种种地方似乎都能说明东鹏饮料形势一片大好。但东鹏饮料为何近期跌幅又如此明显呢?

近期,有媒体报道东鹏饮料正接近与摩根史丹利和瑞银达成合作,计划在港股上市。

对此,东鹏饮料证券部回应称,“目前有投行过来拜访,跟他们(投行)保持沟通,了解过港股上市的相关政策。”“目前,我们没有决定要做任何事情。”

港股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普遍比A股差很多,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有些时候就会引发股价下跌。

比如,2024年初安井食品赴港上市的传闻就让其A股股价连续大跌。

东鹏和安井同为食品饮料板块,东鹏最近股价的下跌是否与赴港上市传闻有关?这就不得而知了。

安井食品之前也是A股超级大牛股,从2017年上市到2021年初的股价最高点,短短4年一度暴涨高达38倍,但之后股价就“大崩特崩”了,现在75元的股价只有巅峰期276元的零头。

安井食品暴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要股东不断减持。2022年以来,控股股东福建国力民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多次减持,累计套现金额近30亿;包括董事长刘鸣鸣、总经理张清苗在内的多名高管频繁减持,累计套现金额超48亿元。

同样,东鹏饮料主要股东和高管的减持情况也非常明显:

天津君正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在2021年公司IPO前持股10%,2022年底限售期解禁后,君正投资在2023年1月套现2.5亿元、8月套现6.8亿元、2024年5月套现19亿元。

2024年10月,东鹏饮料再次发布君正投资减持公告,其从5%的股份减持至3.9%。在低于5%的持股后,君正投资后续的减持无需再披露。

据统计,东鹏饮料包括董监高在内的股东,2022年11月以来,合计减持公司股份2780.35万股,套现金额超过50亿元。

此外,由于实控人林木勤家族掌握了公司60%以上股份,在这几年东鹏饮料的分红派息中,其家族也分到了约24亿的巨额财富。

总体看,东鹏饮料在业绩增长、股价增长的同时,是伴随着重要股东和高管们的大举减持的,这种“涨业绩、涨股价、狂减持”的现象到底会并存多久,我们拭目以待。

(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在看,以示鼓励!以上是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风险自担。)

目前还没有2024年东鹏饮料的正式年报,不过可以从公司当年的几个季报中看出,东鹏特饮的营收比例从一季度跌破90%开始,到三季度降已经至84%。

今年以来,宇树科技和DeepSeek的爆火,让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板块诸多股票被爆炒,两大板块也成为A股最火爆赛道。

在A股市场增量资金流入不明显的情况下,其他板块股票可能就会面临资金被“抽血”的情况。

股价大涨又大跌,有没有泡沫?

比如,最近两个月,食品饮料板块的东鹏饮料股价就呈现出明显的大起大落。

先是12月11日,东鹏饮料股价大涨超过8%,创出历史新高。接着在1月份,东鹏饮料连续上涨5天,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此时的东鹏饮料,市值一度超过1400亿,堪称“中国饮料之王”。

但事情之后迅速出现转折,1月13日,东鹏饮料下跌3.59%、14日放量大跌近8%,15日再度放量下跌4%。

春节假期之后的几个交易日,东鹏饮料又出现了明显下跌,2月5日下跌近5%,2月10日盘中一度大跌超过6%,截至收盘下跌4.44%。

2月10日的大跌,也让东鹏饮料跌回到12月11日大涨之前的股价。

也就是说,东鹏饮料过去两个月涨幅为零。从前期最高点算起,东鹏饮料最近一个月跌幅达到20%!

过去几年,食品饮料板块呈现明显回调走势,但东鹏饮料却走出了完全独立于行业板块的行情。尤其是2024年涨幅高达82%,让很多投资者直呼不可思议。

业绩是股价上涨的基石,东鹏饮料2024年股价表现如此强势,或许预示了当年的业绩增长情况。

1月20日,东鹏饮料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具体数据为: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5亿元-34.5亿元,同比增长54%-69%;

预计扣非净利润30.7亿元-33.7亿元,同比增长64%-80%。

如果按照扣非净利润增长80%的上限看,公司全年股价82%的涨幅与业绩涨幅非常贴近。

东鹏饮料将2024年股价高增长的原因归于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通过精细化渠道管理,不断加强渠道运营能力,积极探索多品类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等。

如此亮眼的业绩也引发券商的关注,最近多家券商给出东鹏饮料增持或买入评级。

如此密集的研报,用“纷至沓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销售费用大涨,发展势头迅猛

众所周知,饮料这种快消品要靠打广告来刷存在感,强如股神巴菲特最爱的可口可乐,也需要不断在广告上推陈出新,占领消费者心智。

东鹏饮料在业绩大幅增长的背后,销售费用同样也大幅增加。

2024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5.11%,达20.62亿元。

再往前看,2021-2023年,东鹏饮料销售费用分别为13.68亿元、14.49亿元、19.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32%、5.91%和34.94%。

东鹏饮料主打运动功能饮料,众所周知,这一市场之前是红牛的天下。

红牛的广告词是“累了困了喝红牛”,东鹏饮料的广告词是“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充满了浓浓的模仿味儿。

红牛在国内运动功能饮料市场本来是无可争议的老大,但红牛饮料的创始公司、来自泰国曼谷的天丝公司从2016年起,就跟国内合作方华彬集团关于红牛商标归属权问题缠斗不清,这让东鹏饮料趁机做大做强。

2016年,红牛在国内还有60%的市场占有率,到了2023年就骤降至31%,而同期东鹏饮料从8.6%的市占率提升到24.7%,直逼红牛老大地位。

东鹏特饮这一超级大单品,让东鹏公司大获成功,但严重依赖单一品种,也有不小的风险。一旦消费者口味变了,对公司业绩和股价就会产生严重冲击。

为了对冲风险,东鹏饮料也开始搞多品牌策略,推出了多口味的“东鹏补水啦”、生椰拿铁的“东鹏大咖”、酒类的“VIVI鸡尾酒”、茶类的“鹏友上茶”等系列品类。

目前还没有2024年东鹏饮料的正式年报,不过可以从公司当年的几个季报中看出,东鹏特饮的营收比例从一季度跌破90%开始,到三季度降已经至84%。

尽管降幅微小,但也多多少少说明公司在缓慢摆脱对东鹏特饮这一单品的依赖。

东鹏饮料还瞄准了海外市场,拟以不超过2亿美元合资设立印尼子公司。

印尼有2.81亿人口,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大国,如果运营的好,无疑是又一重要市场增长点。

传闻冲击股价?股东已大举套现

从业绩增速上,从市场扩展上,从券商报告上,种种地方似乎都能说明东鹏饮料形势一片大好。但东鹏饮料为何近期跌幅又如此明显呢?

近期,有媒体报道东鹏饮料正接近与摩根史丹利和瑞银达成合作,计划在港股上市。

对此,东鹏饮料证券部回应称,“目前有投行过来拜访,跟他们(投行)保持沟通,了解过港股上市的相关政策。”“目前,我们没有决定要做任何事情。”

港股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普遍比A股差很多,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有些时候就会引发股价下跌。

比如,2024年初安井食品赴港上市的传闻就让其A股股价连续大跌。

东鹏和安井同为食品饮料板块,东鹏最近股价的下跌是否与赴港上市传闻有关?这就不得而知了。

安井食品之前也是A股超级大牛股,从2017年上市到2021年初的股价最高点,短短4年一度暴涨高达38倍,但之后股价就“大崩特崩”了,现在75元的股价只有巅峰期276元的零头。

安井食品暴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要股东不断减持。2022年以来,控股股东福建国力民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多次减持,累计套现金额近30亿;包括董事长刘鸣鸣、总经理张清苗在内的多名高管频繁减持,累计套现金额超48亿元。

同样,东鹏饮料主要股东和高管的减持情况也非常明显:

天津君正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在2021年公司IPO前持股10%,2022年底限售期解禁后,君正投资在2023年1月套现2.5亿元、8月套现6.8亿元、2024年5月套现19亿元。

2024年10月,东鹏饮料再次发布君正投资减持公告,其从5%的股份减持至3.9%。在低于5%的持股后,君正投资后续的减持无需再披露。

据统计,东鹏饮料包括董监高在内的股东,2022年11月以来,合计减持公司股份2780.35万股,套现金额超过50亿元。

此外,由于实控人林木勤家族掌握了公司60%以上股份,在这几年东鹏饮料的分红派息中,其家族也分到了约24亿的巨额财富。

总体看,东鹏饮料在业绩增长、股价增长的同时,是伴随着重要股东和高管们的大举减持的,这种“涨业绩、涨股价、狂减持”的现象到底会并存多久,我们拭目以待。

(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在看,以示鼓励!以上是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风险自担。)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