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农业大省山东这样推动

新华财经

1周前

山东农担还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沿黄肉牛、海水养殖等一大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超过10亿元,有力支持了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

新华财经济南2月11日电(记者贾云鹏)金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去年8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实施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融资模式,助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

记者近期在农业大省山东调研了解到,山东把加大金融供给、优化金融服务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特色产业金融产品、用好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强化数字赋能等方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加速进入乡村产业振兴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为3.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创新产品

眼下,山东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的草莓进入成熟期,在红梅种植家庭农场的草莓大棚里,不少市民正在采摘、品尝新鲜草莓。红梅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红梅说,农场能发展到现在的600亩草莓种植规模,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在草莓大棚急需盖棉被时,资金不够用了。当地邮储银行了解情况后,仅用3天就发放100万元贷款,让大棚及时盖上了棉被。”

草莓种植是历城区的特色产业,全区已发展草莓种植面积2.8万亩,有52个草莓专业村,带动农户种植和就近就业近2万人。不少草莓种植户在扩大生产规模、改造升级大棚时,经常遇到资金难题。邮储银行济南市历城区支行副行长冯传刚说,针对草莓种植户“缺抵押、担保难”问题,邮储银行结合信用村建设,推出了线上信用户贷款、特色行业贷款等专属产品,目前已发放2500多万元贷款,助力草莓产业发展壮大。

山东是农业大省,乡村特色产业资源丰富。金融机构围绕蔬菜果品、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产业融资需求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经营主体量身定制“大蒜贷”“蘑菇贷”“花椒贷”“滩羊贷”等一批乡村金融产品,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

青岛平度市云山镇有约1.2万户农民从事樱桃种植,农户在购买樱桃树苗、建设大棚需要资金时,由于传统的银行信贷产品准入条件高,很难获得信贷支持。青岛银行与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推出的“樱桃种植贷”,受到农户欢迎。青岛银行平度支行营业部总经理刘涛说:“目前我们已发放贷款6000余万元,惠及300余户樱桃种植户。”

“‘樱桃种植贷’这个产品好,不需抵押,放款快,审核也不用东跑西跑。”云山镇后曲戈庄村樱桃种植户刘洪涛说,他从青岛银行贷款20万元,解了更换樱桃树苗品种缺资金的燃眉之急,今年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政银担高效联动支农

以“葱高、白长、脆嫩、味甜”著称的章丘大葱,是济南市章丘区的特色产业。章丘区绣惠街道北河村党支部书记郑立军说,大葱种植前期投入大,育苗、购买肥料和农机具都需要资金,在农业银行济南章丘支行50万元“齐鲁富民贷”支持下,村里26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大葱。“按当前行情算,一亩地纯收入能达到五六千元。”

“三农”领域融资期限短、频率高、风险大,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的局面长期存在。山东农担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放大政策性担保的信任纽带效应,推动农户、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间实现信息互通、风险互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累计为全省30多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2000多亿元。

“齐鲁富民贷”是乡村振兴部门与银行机构、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设的一款金融产品,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山东农担还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沿黄肉牛、海水养殖等一大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超过10亿元,有力支持了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

寿光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里,商户忙着下货、装箱,采购商忙着看货、谈价和搬运。蔬菜购销商赵龙车边忙活边说:“蔬菜批发行业经常会有临时性用款需求,特别是在每个节假日前需要大量资金囤货,在山东农担帮助下,提前办好了240万元担保贷款,需要时就提出来,非常方便。”

山东农担还推出特色惠农贷款产品“线上蔬菜贷”,通过银担系统直连,农户无须提供抵押,即可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放款,且实现“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按日计息”,从申请到放款最快只需30分钟就能完成。目前,山东农担已累计支持全省蔬菜产业担保贷款近百亿元。

数字赋能金融服务能力

“以往贷款绕不开抵押或担保,且银行查验过程繁琐,现在靠土地经营权等数字凭证就能贷款,太方便了。”枣庄市薛城区张场鑫起点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褚夫启说。依托“农农e链数字化农村产权流转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合作社以8家农户的88.72亩农村土地经营权数字凭证为主要依据,获得了枣庄银行发放的35万元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分行副行长王森说,当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一大堵点是金融机构与经营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准确掌握经营主体的真实数据和信息;同时,农村产权资源纷繁复杂,银行尽调过程繁琐漫长,这都严重制约信贷资金投放。

为激发涉农数据要素价值,增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能,人民银行枣庄市分行推动搭建了“农农e链”平台。参与平台研发的山东普惠共享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房健说:“‘农农e链’第一个‘农’代表农村产权,第二个‘农’代表农村金融,平台把庞大散乱的、非标准的农村产权,转化为标准化的、数字化的、银行看得懂信得过的农村产权数字凭证和数据资产,为农村产权的流转和融资提供全流程线上服务,解决融资信息不对称、农村产权与金融服务脱节等问题。”

近年来,山东不少地方通过数字赋能农村产权交易,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等方式,既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又能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融汇聚合,活跃乡村要素市场,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产业振兴的能力。

为破解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聊城市冠县搭建起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和“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建立起集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产品体系、融资担保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等于一体的县域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2022年以来,冠县累计为6万户“三农”主体、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463亿元,普惠金融增幅连续三年保持35%以上,引导银行机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降低2.06个百分点,节省融资成本3.6亿元。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山东农担还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沿黄肉牛、海水养殖等一大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超过10亿元,有力支持了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

新华财经济南2月11日电(记者贾云鹏)金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去年8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实施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融资模式,助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

记者近期在农业大省山东调研了解到,山东把加大金融供给、优化金融服务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特色产业金融产品、用好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强化数字赋能等方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加速进入乡村产业振兴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为3.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创新产品

眼下,山东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的草莓进入成熟期,在红梅种植家庭农场的草莓大棚里,不少市民正在采摘、品尝新鲜草莓。红梅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红梅说,农场能发展到现在的600亩草莓种植规模,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在草莓大棚急需盖棉被时,资金不够用了。当地邮储银行了解情况后,仅用3天就发放100万元贷款,让大棚及时盖上了棉被。”

草莓种植是历城区的特色产业,全区已发展草莓种植面积2.8万亩,有52个草莓专业村,带动农户种植和就近就业近2万人。不少草莓种植户在扩大生产规模、改造升级大棚时,经常遇到资金难题。邮储银行济南市历城区支行副行长冯传刚说,针对草莓种植户“缺抵押、担保难”问题,邮储银行结合信用村建设,推出了线上信用户贷款、特色行业贷款等专属产品,目前已发放2500多万元贷款,助力草莓产业发展壮大。

山东是农业大省,乡村特色产业资源丰富。金融机构围绕蔬菜果品、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产业融资需求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经营主体量身定制“大蒜贷”“蘑菇贷”“花椒贷”“滩羊贷”等一批乡村金融产品,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

青岛平度市云山镇有约1.2万户农民从事樱桃种植,农户在购买樱桃树苗、建设大棚需要资金时,由于传统的银行信贷产品准入条件高,很难获得信贷支持。青岛银行与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推出的“樱桃种植贷”,受到农户欢迎。青岛银行平度支行营业部总经理刘涛说:“目前我们已发放贷款6000余万元,惠及300余户樱桃种植户。”

“‘樱桃种植贷’这个产品好,不需抵押,放款快,审核也不用东跑西跑。”云山镇后曲戈庄村樱桃种植户刘洪涛说,他从青岛银行贷款20万元,解了更换樱桃树苗品种缺资金的燃眉之急,今年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政银担高效联动支农

以“葱高、白长、脆嫩、味甜”著称的章丘大葱,是济南市章丘区的特色产业。章丘区绣惠街道北河村党支部书记郑立军说,大葱种植前期投入大,育苗、购买肥料和农机具都需要资金,在农业银行济南章丘支行50万元“齐鲁富民贷”支持下,村里26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大葱。“按当前行情算,一亩地纯收入能达到五六千元。”

“三农”领域融资期限短、频率高、风险大,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的局面长期存在。山东农担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放大政策性担保的信任纽带效应,推动农户、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间实现信息互通、风险互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累计为全省30多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2000多亿元。

“齐鲁富民贷”是乡村振兴部门与银行机构、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设的一款金融产品,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山东农担还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沿黄肉牛、海水养殖等一大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超过10亿元,有力支持了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

寿光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里,商户忙着下货、装箱,采购商忙着看货、谈价和搬运。蔬菜购销商赵龙车边忙活边说:“蔬菜批发行业经常会有临时性用款需求,特别是在每个节假日前需要大量资金囤货,在山东农担帮助下,提前办好了240万元担保贷款,需要时就提出来,非常方便。”

山东农担还推出特色惠农贷款产品“线上蔬菜贷”,通过银担系统直连,农户无须提供抵押,即可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放款,且实现“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按日计息”,从申请到放款最快只需30分钟就能完成。目前,山东农担已累计支持全省蔬菜产业担保贷款近百亿元。

数字赋能金融服务能力

“以往贷款绕不开抵押或担保,且银行查验过程繁琐,现在靠土地经营权等数字凭证就能贷款,太方便了。”枣庄市薛城区张场鑫起点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褚夫启说。依托“农农e链数字化农村产权流转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合作社以8家农户的88.72亩农村土地经营权数字凭证为主要依据,获得了枣庄银行发放的35万元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分行副行长王森说,当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一大堵点是金融机构与经营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准确掌握经营主体的真实数据和信息;同时,农村产权资源纷繁复杂,银行尽调过程繁琐漫长,这都严重制约信贷资金投放。

为激发涉农数据要素价值,增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能,人民银行枣庄市分行推动搭建了“农农e链”平台。参与平台研发的山东普惠共享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房健说:“‘农农e链’第一个‘农’代表农村产权,第二个‘农’代表农村金融,平台把庞大散乱的、非标准的农村产权,转化为标准化的、数字化的、银行看得懂信得过的农村产权数字凭证和数据资产,为农村产权的流转和融资提供全流程线上服务,解决融资信息不对称、农村产权与金融服务脱节等问题。”

近年来,山东不少地方通过数字赋能农村产权交易,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等方式,既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又能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融汇聚合,活跃乡村要素市场,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产业振兴的能力。

为破解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聊城市冠县搭建起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和“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建立起集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产品体系、融资担保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等于一体的县域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2022年以来,冠县累计为6万户“三农”主体、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463亿元,普惠金融增幅连续三年保持35%以上,引导银行机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降低2.06个百分点,节省融资成本3.6亿元。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