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月债市交易围绕央行决心稳汇率、监管关注债市风险、资金面偏紧等因素,短端利率明显调整,长端先下后上窄幅震荡,曲线走平。央行公告12月开展了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买入国债3000亿元,1月初债市走强,10年国债收益率向下突破1.60%。此后海外因素的扰动加强,一方面,中美双方公开交流,加征关税的预期有所减弱,另一方面,美国通胀继续回升、劳动力市场改善、美联储降息预期降低,央行释放出稳汇率的决心,货币政策空间受到制约。叠加央行对债市风险的关注,1月10日,央行宣布阶段性暂停买入国债,遏制债市“抢跑”势头,以及央行流动性投放的克制,1月上半月OMO持续低量或净回笼,全月资金面偏紧。月末,央行公告1月开展17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债市收涨。总体看,短端在资金面收紧下大幅调整,1年国债累积上行22bp,而长端“每调买机”的多头力量仍偏强,10年国债先下后上,整体窄幅震荡,10年、30年均累计下行4.5bp。
1月信用债走势略强于利率债,短期信用债调整幅度小于利率债,低等级信用债补涨,中长期、中高等级信用利差小幅收窄。信用债表现与利率债较为一致,短端回调较多,超长端收益率下行。1Y、3Y、5Y AAA城投债分别累计上行12bp、4bp、1bp,10Y AAA城投债累计下行12bp。仅短端和低等级信用利差明显收窄,其中短期信用利差属于被动压缩,而后者源于低等级信用债补涨,属于信用利差的主动收窄。其他中长期、中高等级的普通信用债,1月信用利差多为小幅压缩。往后看,2月信用利差走势怎么看?当前信用债的配置和交易价值如何?
从季节性因素看,2月信用利差多震荡,部分年份补涨。债市走势的季节性与机构行为有关,理财是信用债的重要参与机构,2024年12月,中债登信用债持仓中非法人产品占54%(含理财),上清所该占比超64%。为应对季末考核压力,银行通常在季末赎回理财产品,将资金回表至银行存款,因此理财规模总体呈现季末月下降,季初月回升的特征。而受到信贷开门红影响,理财在年初的配债力量通常不高。这对信用利差的影响体现为,1-2月信用利差多震荡,其中2021年和2023年较为特殊,主要是由于前一年永煤事件和理财赎回潮冲击,导致信用利差大幅走扩,因此年初信用补涨、信用利差收窄。2025年1月信用利差震荡,从当前票据利率数据看,信贷开门红成色有限,预计2月信用利差震荡偏强。
从下行空间来看,目前信用利差处于较高水平,超长期信用利差已接近2024年高点。2024年11月下旬以来,非银同业存款协议点燃债市做多热情,利率债收益率迅速下行,但信用债跟随性不足,信用利差震荡走扩。如何看待当前信用利差的水平?1)与化债政策出台前做比较,2024年11月8日财政部公布10万亿化债计划,将会降低城投债的供给和信用风险,但信用利差的压缩集中在低等级主体,城投债主要是AA(2)及以下、产业债AA及以下,而中高等级和超长期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变化有限,甚至部分小幅走扩。2)与2024年信用利差的低点相比,隐含AA及以上、5Y及以内的普信债有12bp-54bp下行空间。与2024年信用利差高点相比,超长期普信债已接近2024年最高水平,如10Y AAA城投债信用利差距2024年高点仅3bp。
此前流动性溢价压缩面临的阻力,主要是行情的演绎过快和资金面的扰动。中高等级信用利差下行受阻,而低等级信用利差收窄,表明市场更担忧信用债的流动性风险,而对信用风险的定价降低。流动性溢价压缩的阻力,集中在行情演绎过快、货币宽松不及预期两个方面,本轮利率的快牛行情从2024年11月下旬启动,12月由于利率下行过快导致信用利差被动走扩,2024年12月末-2025年1月上旬,信用债补涨,信用利差明显收窄,1月中下旬,在海外因素的影响下,央行将稳汇率的优先级提升,且监管关注债市利率下行过快的风险,对于货币政策力度较为克制,1月降准降息落空,资金面边际收紧,导致流动性溢价难以收窄。
2月以上制约因素将边际缓解,考虑到季节性因素、稳汇率的掣肘、当前信用利差偏高,2月信用利差或震荡偏强,而信用利差大幅收窄尚需等待,当前信用债配置价值显现,建议哑铃型配置。首先,节后春节取现、税期影响减弱,2月以来流动性边际宽松。其次,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暂停降息,但近期央行多次上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或表明短期内稳汇率依旧是重要约束。叠加央行防范资金空转、遏制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诉求下,预计2月资金面难以大幅宽松。此外,在两会落地前,政策力度和市场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总体来说,节后资金面边际宽松, 但仍受到季节性因素、稳汇率压力、两会不确定性的制约,预计信用利差震荡偏强,趋势性收窄可能要等到3、4月份。但当前信用利差已经具有较高配置,资金转松将带动短端利率逐步下行,当前利率曲线相当平坦,曲线平坦之后往往是牛陡,这种情况下哑铃型策略更为占优。信用债关注短端下沉和拉久期两个方向,建议关注1Y AA(2)、1Y AA-和3Y AA(2)城投债,信用利差下行空间较大,绝对收益在2%以上。此外,目前超长期信用债信用利差接近2024年高点,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赎回负反馈超预期
【报告正文】
1.2月信用利差怎么看?
1月债市交易围绕央行决心稳汇率、监管关注债市风险、资金面偏紧等因素,短端利率明显调整,长端先下后上窄幅震荡,曲线走平。2024年12月31日,央行公告12月开展了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净买入国债3000亿元,月初债市走强,1月6日,10年国债收益率向下突破1.60%。此后海外因素的扰动加强,一方面,中美双方公开交流,加征关税的预期有所减弱,1月7日,中美经贸牵头人通话,1月1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另一方面,美国通胀继续回升、劳动力市场改善、美联储降息预期降低,央行释放出稳汇率的决心,1月9日,央行决定在香港发行600亿元6个月期央票,1月13日,央行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货币政策空间受到制约。叠加央行对债市风险的关注,1月10日,央行宣布阶段性暂停买入国债,遏制债市“抢跑”势头,以及流动性投放的克制,1月上半月OMO持续低量或净回笼,全月资金面偏紧。月末,央行公告1月开展17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债市收涨。从消息面上来看整体利空债市,尤其是短端在资金面收紧下大幅调整,1年国债累积上行22bp,而长端“每调买机”的多头力量仍偏强,10年国债先下后上,整体窄幅震荡,10年、30年均累计下行4.5bp。
1月信用债走势略强于利率债,短期信用债调整幅度小于利率债,低等级信用债补涨,中长期、中高等级信用利差小幅收窄。信用债表现与利率债较为一致,短端回调较多,超长端收益率下行。具体来说,1Y、3Y、5Y的AAA城投债分别累计上行12bp、4bp、1bp,而10Y AAA城投债累计下行12bp。相对利率债的变化而言,1月信用债总体表现更优,短端和低等级信用利差明显收窄,其中短期信用利差属于被动压缩,短端利率调整幅度大于信用,而后者源于低等级信用债补涨,包括AA-城投债和AA-产业债,属于信用利差的主动收窄。而其他中长期、中高等级的普通信用债,1月信用利差多为小幅压缩。
往后看,2月信用利差会收窄吗?下文从季节性因素、利差下行空间和当前市场制约来分析。
从季节性因素看,2月信用利差多震荡,部分年份补涨。债市走势的季节性与机构行为有关,理财是信用债的重要参与机构,2024年12月,中债登信用债持仓中非法人产品占54%(含理财),上清所该占比超64%。为应对季末考核压力,银行通常在季末赎回理财产品,将资金回表至银行存款,因此总体呈现季末月理财规模下降,季初月回升的特征。而受到信贷开门红影响,理财在年初的配债力量不高。这对信用利差的影响体现为,1-2月信用利差多震荡,其中2021年和2023年较为特殊,主要是由于前一年永煤事件和理财赎回潮的冲击,导致信用利差大幅走扩,因此年初信用补涨、信用利差收窄。2025年1月信用利差震荡,从当前票据利率数据看,信贷开门红成色有限,预计2月信用利差震荡偏强。
从下行空间来看,目前信用利差处于较高水平,超长期信用利差已接近2024年高点。2024年11月下旬以来,非银同业存款自律倡议点燃债市做多热情,利率债收益率迅速下行,但信用债跟随性不足,2024年11月下旬至今,信用利差震荡走扩。如何看待当前信用利差的水平?1)与化债政策出台前做比较,2024年11月8日财政部公布10万亿化债计划,将会降低城投债的供给和信用风险,但信用利差的压缩集中在低等级主体,城投债主要是AA(2)及以下、产业债AA及以下,而中高等级和超长期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变化有限,甚至部分小幅走扩。2)与2024年信用利差的低点相比,隐含AA及以上、5Y及以内的普通信用债有12bp-54bp的下行空间;与2024年信用利差高点相比,超长期普信债已接近2024年最高水平,如10Y AAA城投债信用利差距2024年高点仅3bp。
此前流动性溢价压缩面临的阻力,主要是行情的演绎过快和资金面的扰动。当前信用利差收窄的阻力集中于流动性溢价,中高等级信用利差下行受阻,而低等级信用利差收窄,表明市场更担忧信用债的流动性风险,而对信用风险的定价降低。流动性溢价压缩的阻力,集中在行情演绎过快、货币宽松不及预期两个方面,本轮利率的快牛行情从2024年11月下旬启动,2024年12月由于利率下行过快导致信用利差被动走扩,2024年12月末-2025年1月上旬,信用债补涨,信用利差明显收窄,1月中下旬,在海外因素的影响下,央行将稳汇率的优先级提升,且监管关注债市利率下行过快的风险,对于货币政策力度较为克制,1月降准降息落空,资金面边际收紧,导致流动性溢价难以收窄。
2月以上制约因素将边际缓解,考虑到季节性因素、稳汇率的掣肘、当前信用利差偏高,2月信用利差或震荡偏强,而信用利差大幅收窄尚需等待,当前信用债配置价值显现,建议哑铃型配置。首先,节后春节取现、税期影响减弱,2月以来流动性边际宽松。其次,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暂停降息,但近期央行多次上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或表明短期内稳汇率依旧是重要约束。叠加央行防范资金空转、遏制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诉求下,预计2月资金面难以大幅宽松。此外,在两会落地前,政策力度和市场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总体来说,节后资金面边际宽松, 但仍受到季节性因素、稳汇率压力、两会不确定性的制约,预计信用利差震荡偏强,趋势性收窄可能要等到3、4月份。但当前信用利差已经具有较高配置,资金转松将带动短端利率逐步下行,当前利率曲线相当平坦,曲线平坦之后往往是牛陡,这种情况下哑铃型策略更为占优。信用债关注短端下沉和拉久期两个方向,建议关注1Y AA(2)、1Y AA-和3Y AA(2)城投债,信用利差下行空间较大,绝对收益在2%以上。此外,目前超长期信用债信用利差接近2024年高点,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2. 1月信用债市场观察
2.1 一级市场
2.2 二级成交
2.2.1 产业债
2.2.2 城投债
2.2.3 二永债
2.3 存量信用债估值一览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赎回负反馈超预期
【摘要】
1月债市交易围绕央行决心稳汇率、监管关注债市风险、资金面偏紧等因素,短端利率明显调整,长端先下后上窄幅震荡,曲线走平。央行公告12月开展了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买入国债3000亿元,1月初债市走强,10年国债收益率向下突破1.60%。此后海外因素的扰动加强,一方面,中美双方公开交流,加征关税的预期有所减弱,另一方面,美国通胀继续回升、劳动力市场改善、美联储降息预期降低,央行释放出稳汇率的决心,货币政策空间受到制约。叠加央行对债市风险的关注,1月10日,央行宣布阶段性暂停买入国债,遏制债市“抢跑”势头,以及央行流动性投放的克制,1月上半月OMO持续低量或净回笼,全月资金面偏紧。月末,央行公告1月开展17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债市收涨。总体看,短端在资金面收紧下大幅调整,1年国债累积上行22bp,而长端“每调买机”的多头力量仍偏强,10年国债先下后上,整体窄幅震荡,10年、30年均累计下行4.5bp。
1月信用债走势略强于利率债,短期信用债调整幅度小于利率债,低等级信用债补涨,中长期、中高等级信用利差小幅收窄。信用债表现与利率债较为一致,短端回调较多,超长端收益率下行。1Y、3Y、5Y AAA城投债分别累计上行12bp、4bp、1bp,10Y AAA城投债累计下行12bp。仅短端和低等级信用利差明显收窄,其中短期信用利差属于被动压缩,而后者源于低等级信用债补涨,属于信用利差的主动收窄。其他中长期、中高等级的普通信用债,1月信用利差多为小幅压缩。往后看,2月信用利差走势怎么看?当前信用债的配置和交易价值如何?
从季节性因素看,2月信用利差多震荡,部分年份补涨。债市走势的季节性与机构行为有关,理财是信用债的重要参与机构,2024年12月,中债登信用债持仓中非法人产品占54%(含理财),上清所该占比超64%。为应对季末考核压力,银行通常在季末赎回理财产品,将资金回表至银行存款,因此理财规模总体呈现季末月下降,季初月回升的特征。而受到信贷开门红影响,理财在年初的配债力量通常不高。这对信用利差的影响体现为,1-2月信用利差多震荡,其中2021年和2023年较为特殊,主要是由于前一年永煤事件和理财赎回潮冲击,导致信用利差大幅走扩,因此年初信用补涨、信用利差收窄。2025年1月信用利差震荡,从当前票据利率数据看,信贷开门红成色有限,预计2月信用利差震荡偏强。
从下行空间来看,目前信用利差处于较高水平,超长期信用利差已接近2024年高点。2024年11月下旬以来,非银同业存款协议点燃债市做多热情,利率债收益率迅速下行,但信用债跟随性不足,信用利差震荡走扩。如何看待当前信用利差的水平?1)与化债政策出台前做比较,2024年11月8日财政部公布10万亿化债计划,将会降低城投债的供给和信用风险,但信用利差的压缩集中在低等级主体,城投债主要是AA(2)及以下、产业债AA及以下,而中高等级和超长期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变化有限,甚至部分小幅走扩。2)与2024年信用利差的低点相比,隐含AA及以上、5Y及以内的普信债有12bp-54bp下行空间。与2024年信用利差高点相比,超长期普信债已接近2024年最高水平,如10Y AAA城投债信用利差距2024年高点仅3bp。
此前流动性溢价压缩面临的阻力,主要是行情的演绎过快和资金面的扰动。中高等级信用利差下行受阻,而低等级信用利差收窄,表明市场更担忧信用债的流动性风险,而对信用风险的定价降低。流动性溢价压缩的阻力,集中在行情演绎过快、货币宽松不及预期两个方面,本轮利率的快牛行情从2024年11月下旬启动,12月由于利率下行过快导致信用利差被动走扩,2024年12月末-2025年1月上旬,信用债补涨,信用利差明显收窄,1月中下旬,在海外因素的影响下,央行将稳汇率的优先级提升,且监管关注债市利率下行过快的风险,对于货币政策力度较为克制,1月降准降息落空,资金面边际收紧,导致流动性溢价难以收窄。
2月以上制约因素将边际缓解,考虑到季节性因素、稳汇率的掣肘、当前信用利差偏高,2月信用利差或震荡偏强,而信用利差大幅收窄尚需等待,当前信用债配置价值显现,建议哑铃型配置。首先,节后春节取现、税期影响减弱,2月以来流动性边际宽松。其次,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暂停降息,但近期央行多次上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或表明短期内稳汇率依旧是重要约束。叠加央行防范资金空转、遏制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诉求下,预计2月资金面难以大幅宽松。此外,在两会落地前,政策力度和市场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总体来说,节后资金面边际宽松, 但仍受到季节性因素、稳汇率压力、两会不确定性的制约,预计信用利差震荡偏强,趋势性收窄可能要等到3、4月份。但当前信用利差已经具有较高配置,资金转松将带动短端利率逐步下行,当前利率曲线相当平坦,曲线平坦之后往往是牛陡,这种情况下哑铃型策略更为占优。信用债关注短端下沉和拉久期两个方向,建议关注1Y AA(2)、1Y AA-和3Y AA(2)城投债,信用利差下行空间较大,绝对收益在2%以上。此外,目前超长期信用债信用利差接近2024年高点,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赎回负反馈超预期
【报告正文】
1.2月信用利差怎么看?
1月债市交易围绕央行决心稳汇率、监管关注债市风险、资金面偏紧等因素,短端利率明显调整,长端先下后上窄幅震荡,曲线走平。2024年12月31日,央行公告12月开展了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净买入国债3000亿元,月初债市走强,1月6日,10年国债收益率向下突破1.60%。此后海外因素的扰动加强,一方面,中美双方公开交流,加征关税的预期有所减弱,1月7日,中美经贸牵头人通话,1月1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另一方面,美国通胀继续回升、劳动力市场改善、美联储降息预期降低,央行释放出稳汇率的决心,1月9日,央行决定在香港发行600亿元6个月期央票,1月13日,央行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货币政策空间受到制约。叠加央行对债市风险的关注,1月10日,央行宣布阶段性暂停买入国债,遏制债市“抢跑”势头,以及流动性投放的克制,1月上半月OMO持续低量或净回笼,全月资金面偏紧。月末,央行公告1月开展17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债市收涨。从消息面上来看整体利空债市,尤其是短端在资金面收紧下大幅调整,1年国债累积上行22bp,而长端“每调买机”的多头力量仍偏强,10年国债先下后上,整体窄幅震荡,10年、30年均累计下行4.5bp。
1月信用债走势略强于利率债,短期信用债调整幅度小于利率债,低等级信用债补涨,中长期、中高等级信用利差小幅收窄。信用债表现与利率债较为一致,短端回调较多,超长端收益率下行。具体来说,1Y、3Y、5Y的AAA城投债分别累计上行12bp、4bp、1bp,而10Y AAA城投债累计下行12bp。相对利率债的变化而言,1月信用债总体表现更优,短端和低等级信用利差明显收窄,其中短期信用利差属于被动压缩,短端利率调整幅度大于信用,而后者源于低等级信用债补涨,包括AA-城投债和AA-产业债,属于信用利差的主动收窄。而其他中长期、中高等级的普通信用债,1月信用利差多为小幅压缩。
往后看,2月信用利差会收窄吗?下文从季节性因素、利差下行空间和当前市场制约来分析。
从季节性因素看,2月信用利差多震荡,部分年份补涨。债市走势的季节性与机构行为有关,理财是信用债的重要参与机构,2024年12月,中债登信用债持仓中非法人产品占54%(含理财),上清所该占比超64%。为应对季末考核压力,银行通常在季末赎回理财产品,将资金回表至银行存款,因此总体呈现季末月理财规模下降,季初月回升的特征。而受到信贷开门红影响,理财在年初的配债力量不高。这对信用利差的影响体现为,1-2月信用利差多震荡,其中2021年和2023年较为特殊,主要是由于前一年永煤事件和理财赎回潮的冲击,导致信用利差大幅走扩,因此年初信用补涨、信用利差收窄。2025年1月信用利差震荡,从当前票据利率数据看,信贷开门红成色有限,预计2月信用利差震荡偏强。
从下行空间来看,目前信用利差处于较高水平,超长期信用利差已接近2024年高点。2024年11月下旬以来,非银同业存款自律倡议点燃债市做多热情,利率债收益率迅速下行,但信用债跟随性不足,2024年11月下旬至今,信用利差震荡走扩。如何看待当前信用利差的水平?1)与化债政策出台前做比较,2024年11月8日财政部公布10万亿化债计划,将会降低城投债的供给和信用风险,但信用利差的压缩集中在低等级主体,城投债主要是AA(2)及以下、产业债AA及以下,而中高等级和超长期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变化有限,甚至部分小幅走扩。2)与2024年信用利差的低点相比,隐含AA及以上、5Y及以内的普通信用债有12bp-54bp的下行空间;与2024年信用利差高点相比,超长期普信债已接近2024年最高水平,如10Y AAA城投债信用利差距2024年高点仅3bp。
此前流动性溢价压缩面临的阻力,主要是行情的演绎过快和资金面的扰动。当前信用利差收窄的阻力集中于流动性溢价,中高等级信用利差下行受阻,而低等级信用利差收窄,表明市场更担忧信用债的流动性风险,而对信用风险的定价降低。流动性溢价压缩的阻力,集中在行情演绎过快、货币宽松不及预期两个方面,本轮利率的快牛行情从2024年11月下旬启动,2024年12月由于利率下行过快导致信用利差被动走扩,2024年12月末-2025年1月上旬,信用债补涨,信用利差明显收窄,1月中下旬,在海外因素的影响下,央行将稳汇率的优先级提升,且监管关注债市利率下行过快的风险,对于货币政策力度较为克制,1月降准降息落空,资金面边际收紧,导致流动性溢价难以收窄。
2月以上制约因素将边际缓解,考虑到季节性因素、稳汇率的掣肘、当前信用利差偏高,2月信用利差或震荡偏强,而信用利差大幅收窄尚需等待,当前信用债配置价值显现,建议哑铃型配置。首先,节后春节取现、税期影响减弱,2月以来流动性边际宽松。其次,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暂停降息,但近期央行多次上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或表明短期内稳汇率依旧是重要约束。叠加央行防范资金空转、遏制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诉求下,预计2月资金面难以大幅宽松。此外,在两会落地前,政策力度和市场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总体来说,节后资金面边际宽松, 但仍受到季节性因素、稳汇率压力、两会不确定性的制约,预计信用利差震荡偏强,趋势性收窄可能要等到3、4月份。但当前信用利差已经具有较高配置,资金转松将带动短端利率逐步下行,当前利率曲线相当平坦,曲线平坦之后往往是牛陡,这种情况下哑铃型策略更为占优。信用债关注短端下沉和拉久期两个方向,建议关注1Y AA(2)、1Y AA-和3Y AA(2)城投债,信用利差下行空间较大,绝对收益在2%以上。此外,目前超长期信用债信用利差接近2024年高点,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2. 1月信用债市场观察
2.1 一级市场
2.2 二级成交
2.2.1 产业债
2.2.2 城投债
2.2.3 二永债
2.3 存量信用债估值一览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赎回负反馈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