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投中网
作者/张雪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的一纸公告,将低调许久的苏宁再次拉入了大众的视线。
该文件显示,包括苏宁电器在内,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被两家公司申请重整,分别是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天健华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并且,该案件2025年1月26日由南京中院受理重整,案号分别为(2025)苏01破2号、3号、4号。
其中,苏宁控股集团和苏宁电器集团均为苏宁易购股东,目前分别持有苏宁易购2.75%和1.4%股权。而苏宁置业则是张近东商业帝国的核心非上市资产,它掌管着苏宁广场和苏宁易购广场的运营权,曾是苏宁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支柱。
针对两家股东被申请重整一事,苏宁易购方面回应,被申请重整的两家股东其持股比例较低,苏宁易购与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之间业务相互独立。
另据最新消息,苏宁易购相关人士称,此次并非破产重整而是债务重整。
但我翻阅相关材料发现,在《债权申报指引》文件中,的确清楚说明了:南京中院受理的为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破产重整一案。
这里简单普及一下债务重整与破产重整的区别:
债务重组通常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私下协商,调整债务条件,比如延长还款期、降低利率或者债务减免。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还在正常运营,只是暂时有财务困难,想通过重组避免破产。这时候不需要走法律程序,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而破产重组,也就是破产法中的重整程序,是当企业资不抵债时,通过法律程序进行的重组。这时候需要法院介入,可能会有债权人会议,制定重整计划,甚至调整股权结构。破产重组更正式,法律约束力强,而且可能会有管理人来监督整个过程。
所以,不管苏宁是否愿意承认,其当前的处境已经是两只脚陷入了泥沼之中。但此“苏宁”非苏宁易购,而是三家苏宁系公司。
狂奔的中国家电零售第一股
虽然当下三家公司的重整表面上看不会对苏宁易购带来严重影响,但看到这则消息,人们还是免不了一阵唏嘘。
毕竟苏宁不仅是中国零售业转型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1984年,国家宣布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并宣布将14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岛对外开放,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也让国内出现了一波下海经商热潮。这一年也被看做是“中国企业家元年”,万科王石、联想柳传志、TCL李东生和海尔张瑞敏,纷纷在这一年走上创业之路。
也是在这一年,张近东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了南京鼓楼区的一家区属企业工作。短暂打工后,张近东也加入了创业的大潮中,1990年,他在南京创立“苏宁交家电”,以空调专营起家,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万元营收,净利润1000万。几年发展后,一举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空调销售企业。
在空调市场的成功,给了张近东进一步探索和向前的勇气,1998年,苏宁电器决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实施二次创业,向综合电器连锁经营转型。
而这次转型也奠定了苏宁未来发展的基调,蓬勃的市场活力,将苏宁推上了资本市场,2004年,作为中国家电连锁企业的第一股,苏宁正式登陆深交所,并在上市首日创下了沪深股市的最高股价。
上市后的苏宁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开启了全国连锁扩张动作,同时,在上市后的第二年开始尝鲜电子商务,推出了苏宁商城。
四年后,为了抓住电商的机会窗口,苏宁将线上平台改名“苏宁易购”,正式进军电商,并通过整合线下门店资源,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零售模式。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苏宁都处在甜蜜的时光当中,资本动作也是频频。
比如在2012年以4.2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同年,又加入百团大战收购了满座网。再比如在2013年,联合弘毅资本战略投资PPTV,进军视频行业。
而其最激进的还是选择与阿里联盟。2015年,苏宁宣布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后者以283亿元入股苏宁易购。
2017年,张近东又提出“智慧零售”战略,并开始了几近疯狂的“买买买”之路。
在快递领域,2017年1月,苏宁旗下物流公司以29.75亿元现金收购天天快递70%股份,并在后续完成剩余30%股份的收购。
在线下门店方面,先是在2018年4月,以4500万欧元收购迪亚天天,也因此获得了其在国内的线下门店资源,而后在2019年,接连收购了万达百货旗下的37家百货门店和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
这一通操作下来,苏宁实现了从“中国最成功的线下零售连锁企业之一”到“中国最大的B2C电子商务平台之一”的转变,而除零售主业外,苏宁的投资版图遍布地产、物流、体育、电竞、金融等行业。
截至2019年,苏宁的总投资额就达到了716亿元。狂奔之下,尽管2019年苏宁易购以487.8%的利润增长率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但过度扩张的负累已经拉着苏宁易购开始下坠了。
被申请破产的,更多为张近东个人资产
好景不长,2020年,苏宁易购迎来了更严重的资金危机。
2020年9月,恒大为完成与深深房的重组上市,引入了1300亿元的战略投资,苏宁电器是其中最大战略投资者,投资规模高达200亿元。
2021年,因恒大暴雷,未能如约完成重组上市,苏宁的这笔战略投资无法按期回收,最终被进行债转股处理。当时再加上,疫情直接挤压了线下商场的生存空间,让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也是在这一年,苏宁易购营收1389亿元,总负债却高达1397.09亿元,净亏损达到432亿元,成为A股亏损榜的榜首。另有数据显示,2018~2021年,苏宁电器的资产负债率直线上升,分别为55.78%、63.21%、63.77%、89.66%。
陷入危机之后,为了帮助苏宁渡过难关,江苏国资牵头成立了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联合阿里巴巴、小米、海尔、美的、TCL等产业投资人,共同出资88.3亿元,收购了苏宁易购16.96%的股份。
此后,公司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局面,但其前三大股东为江苏国资、阿里和张近东。
也就是从2021年开始,市场上屡次传出苏宁破产、倒闭的消息,虽然都被否认和辟谣,但对于苏宁的品牌来讲,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此外,引入战略投资人后,苏宁并没有很快起死回生,相反,2022年,其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全年营收713.74亿元,同比下降48.62%,资产负债率攀升到89.22%,还因拖欠供应商货款、广告费多次被起诉。当年,股票简称也正式由“苏宁易购”变更为“ST易购”。
之后,中信金融资产在2023年底启动了苏宁易购纾困项目,规模上限50亿、首批15.49亿,2024年6月已成功盘活资产,通过债务、资产重组等稳定企业,推动物流复工复产,但收效甚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并非苏宁系公司首次出现被破产现象,早在2023年年底,苏宁物流就被申请破产,不久后,苏宁易购、鞍山苏宁易购又被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
再回到这次被申请破产的三家苏宁系公司身上,这三家公司作为苏宁系非上市核心资产,至今仍被张近东所有。
上文谈到,自2021年后,张近东就丧失了对苏宁的实际控制权,也是从那时起,张近东的财富急剧缩水。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他的财富剩下80亿元,短短时间内蒸发了940亿元,排名也跌至第2895位。
此次这三家企业的重整,想必对张近东的财产将造成更进一步的损失。到那时,也不知道现在重出江湖的张近东还有没有破釜沉舟,大干一场的底气,还能否振臂高呼“不许躺平,全员创业”。
登录 | 注册
苏宁系三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苏宁电器减持苏宁易购 持股比例降至1.39%
加码开店 未来三年苏宁华北区全渠道销售规模拟翻倍
江苏新零售基金近32亿接盘苏宁易购5.59%股份
苏宁保险销售公司股东变更:苏宁电器退出
广东阳江东汇城计划将于2017年开业
迎来拐点!资生堂在中国重回增长
回到顶部
出品/投中网
作者/张雪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的一纸公告,将低调许久的苏宁再次拉入了大众的视线。
该文件显示,包括苏宁电器在内,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被两家公司申请重整,分别是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天健华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并且,该案件2025年1月26日由南京中院受理重整,案号分别为(2025)苏01破2号、3号、4号。
其中,苏宁控股集团和苏宁电器集团均为苏宁易购股东,目前分别持有苏宁易购2.75%和1.4%股权。而苏宁置业则是张近东商业帝国的核心非上市资产,它掌管着苏宁广场和苏宁易购广场的运营权,曾是苏宁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支柱。
针对两家股东被申请重整一事,苏宁易购方面回应,被申请重整的两家股东其持股比例较低,苏宁易购与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之间业务相互独立。
另据最新消息,苏宁易购相关人士称,此次并非破产重整而是债务重整。
但我翻阅相关材料发现,在《债权申报指引》文件中,的确清楚说明了:南京中院受理的为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破产重整一案。
这里简单普及一下债务重整与破产重整的区别:
债务重组通常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私下协商,调整债务条件,比如延长还款期、降低利率或者债务减免。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还在正常运营,只是暂时有财务困难,想通过重组避免破产。这时候不需要走法律程序,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而破产重组,也就是破产法中的重整程序,是当企业资不抵债时,通过法律程序进行的重组。这时候需要法院介入,可能会有债权人会议,制定重整计划,甚至调整股权结构。破产重组更正式,法律约束力强,而且可能会有管理人来监督整个过程。
所以,不管苏宁是否愿意承认,其当前的处境已经是两只脚陷入了泥沼之中。但此“苏宁”非苏宁易购,而是三家苏宁系公司。
狂奔的中国家电零售第一股
虽然当下三家公司的重整表面上看不会对苏宁易购带来严重影响,但看到这则消息,人们还是免不了一阵唏嘘。
毕竟苏宁不仅是中国零售业转型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1984年,国家宣布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并宣布将14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岛对外开放,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也让国内出现了一波下海经商热潮。这一年也被看做是“中国企业家元年”,万科王石、联想柳传志、TCL李东生和海尔张瑞敏,纷纷在这一年走上创业之路。
也是在这一年,张近东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了南京鼓楼区的一家区属企业工作。短暂打工后,张近东也加入了创业的大潮中,1990年,他在南京创立“苏宁交家电”,以空调专营起家,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万元营收,净利润1000万。几年发展后,一举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空调销售企业。
在空调市场的成功,给了张近东进一步探索和向前的勇气,1998年,苏宁电器决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实施二次创业,向综合电器连锁经营转型。
而这次转型也奠定了苏宁未来发展的基调,蓬勃的市场活力,将苏宁推上了资本市场,2004年,作为中国家电连锁企业的第一股,苏宁正式登陆深交所,并在上市首日创下了沪深股市的最高股价。
上市后的苏宁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开启了全国连锁扩张动作,同时,在上市后的第二年开始尝鲜电子商务,推出了苏宁商城。
四年后,为了抓住电商的机会窗口,苏宁将线上平台改名“苏宁易购”,正式进军电商,并通过整合线下门店资源,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零售模式。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苏宁都处在甜蜜的时光当中,资本动作也是频频。
比如在2012年以4.2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同年,又加入百团大战收购了满座网。再比如在2013年,联合弘毅资本战略投资PPTV,进军视频行业。
而其最激进的还是选择与阿里联盟。2015年,苏宁宣布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后者以283亿元入股苏宁易购。
2017年,张近东又提出“智慧零售”战略,并开始了几近疯狂的“买买买”之路。
在快递领域,2017年1月,苏宁旗下物流公司以29.75亿元现金收购天天快递70%股份,并在后续完成剩余30%股份的收购。
在线下门店方面,先是在2018年4月,以4500万欧元收购迪亚天天,也因此获得了其在国内的线下门店资源,而后在2019年,接连收购了万达百货旗下的37家百货门店和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
这一通操作下来,苏宁实现了从“中国最成功的线下零售连锁企业之一”到“中国最大的B2C电子商务平台之一”的转变,而除零售主业外,苏宁的投资版图遍布地产、物流、体育、电竞、金融等行业。
截至2019年,苏宁的总投资额就达到了716亿元。狂奔之下,尽管2019年苏宁易购以487.8%的利润增长率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但过度扩张的负累已经拉着苏宁易购开始下坠了。
被申请破产的,更多为张近东个人资产
好景不长,2020年,苏宁易购迎来了更严重的资金危机。
2020年9月,恒大为完成与深深房的重组上市,引入了1300亿元的战略投资,苏宁电器是其中最大战略投资者,投资规模高达200亿元。
2021年,因恒大暴雷,未能如约完成重组上市,苏宁的这笔战略投资无法按期回收,最终被进行债转股处理。当时再加上,疫情直接挤压了线下商场的生存空间,让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也是在这一年,苏宁易购营收1389亿元,总负债却高达1397.09亿元,净亏损达到432亿元,成为A股亏损榜的榜首。另有数据显示,2018~2021年,苏宁电器的资产负债率直线上升,分别为55.78%、63.21%、63.77%、89.66%。
陷入危机之后,为了帮助苏宁渡过难关,江苏国资牵头成立了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联合阿里巴巴、小米、海尔、美的、TCL等产业投资人,共同出资88.3亿元,收购了苏宁易购16.96%的股份。
此后,公司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局面,但其前三大股东为江苏国资、阿里和张近东。
也就是从2021年开始,市场上屡次传出苏宁破产、倒闭的消息,虽然都被否认和辟谣,但对于苏宁的品牌来讲,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此外,引入战略投资人后,苏宁并没有很快起死回生,相反,2022年,其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全年营收713.74亿元,同比下降48.62%,资产负债率攀升到89.22%,还因拖欠供应商货款、广告费多次被起诉。当年,股票简称也正式由“苏宁易购”变更为“ST易购”。
之后,中信金融资产在2023年底启动了苏宁易购纾困项目,规模上限50亿、首批15.49亿,2024年6月已成功盘活资产,通过债务、资产重组等稳定企业,推动物流复工复产,但收效甚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并非苏宁系公司首次出现被破产现象,早在2023年年底,苏宁物流就被申请破产,不久后,苏宁易购、鞍山苏宁易购又被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
再回到这次被申请破产的三家苏宁系公司身上,这三家公司作为苏宁系非上市核心资产,至今仍被张近东所有。
上文谈到,自2021年后,张近东就丧失了对苏宁的实际控制权,也是从那时起,张近东的财富急剧缩水。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他的财富剩下80亿元,短短时间内蒸发了940亿元,排名也跌至第2895位。
此次这三家企业的重整,想必对张近东的财产将造成更进一步的损失。到那时,也不知道现在重出江湖的张近东还有没有破釜沉舟,大干一场的底气,还能否振臂高呼“不许躺平,全员创业”。
登录 | 注册
苏宁系三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苏宁电器减持苏宁易购 持股比例降至1.39%
加码开店 未来三年苏宁华北区全渠道销售规模拟翻倍
江苏新零售基金近32亿接盘苏宁易购5.59%股份
苏宁保险销售公司股东变更:苏宁电器退出
广东阳江东汇城计划将于2017年开业
迎来拐点!资生堂在中国重回增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