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基于业绩、规模、资历、地区四个维度,将2亿以上规模主动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分为12类,并分别投喂2715份2024Q4基金季报给DeepSeek R1模型,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Prompt包括政策宏观、市场环境、行业主题和个人评价四方面的19个问题,借助DeepSeek我们得以系统性的分析不同类型基金经理的市场观点差异以及偏好差异,基本涵盖了市场主流投资思路,而传统上只分析明星基金经理的做法则存在局限性。各类基金经理普遍认同在2025年国内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托举下宏观经济复苏前景,但也注意到了地缘政治和需求疲弱的风险。具体到各维度分歧,我们发现业绩更好的基金经理相对更看好政策的有效性,大资金规模的基金经理更关注长期配置需求,以及资历越深的基金经理越偏好长期投资。根据地域区分,华北基金经理关注政策节奏,华东基金经理对宏观较为谨慎,华南基金经理看好流动性宽松前景。
▍我们将2亿以上在管规模的主动公募基金根据过去2年业绩分位、在管规模、任职年限、所处区域4个维度内划分为12组。
截至2024年底,样本涵盖在管规模2亿以上的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及混合偏股型)总在管规模为31265.1亿元:过去两年业绩分位方面,前1/3组占比29.0%,对应在管规模9077.0亿元,中1/3组占比36.5%,对应在管规模11397.6亿元,后1/3组占比34.5%,对应在管规模10790.5亿元;所处区域方面,华北地区占比11.6%,在管规模3634.6亿元,华东地区占比46.8%,在管规模14627.4亿元,华南地区占比38.9%,在管规模12174.3亿元;任职年限方面,10年以上占比24.1%,在管规模7543.4亿元,5~10年占比53.3%,在管规模16655.3亿元,5年以内占比22.6%,在管规模7066.4亿元;在管规模方面,2~10亿占比27.5%,在管规模8584.7亿元,10~50亿占比51.5%,在管规模16086.9亿元,50亿以上占比21.1%,在管规模6593.5亿元。
▍我们分别向DeepSeek投喂对应组别的基金季报当中的投资策略分析,提出19个问题,利用DeepSeek汇总了所有季报涉及到相关问题的内容。
19个问题涉及政策宏观、市场环境、板块主题和个人评价四方面:政策宏观类问题包括对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加码方向及空间、流动性环境、美联储政策、中美关系的看法;市场环境类问题包括对A股、港股市场的看法,以及对A股风格特征的观点;板块主题类问题涵盖了针对消费、出海、医药、科技、新能源、AI硬件和应用、汽车、红利等热门板块机会的洞察;个人评价部分汇总了前五大最看好的投资主题、行业,以及2025年需要重视的风险因素。我们同时也要求DeepSeek根据投喂的不同类型基金经理的季报内容,根据对应样本内容总结该类型基金经理对2025年市场的展望,包含对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展望、对市场走势的展望、对市场风格的判断、看好的板块、行业或主题、需要注意的潜在风险五部分内容。
▍整体而言,基金经理对宏观经济逐步复苏已形成共识。
1)基金经理普遍认同在2025年国内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托举下宏观经济复苏前景。宏观政策方面,基金经理们普遍观点是国内的财政货币政策会持续发力,着力刺激消费;低利率环境延续,叠加海外紧缩周期趋缓,或为A股提供增量资金支撑估值。市场方面,普遍认为A股估值安全边际仍较高,低利率增强了权益资产吸引力,同时企业盈利和估值修复也可能推动市场震荡上行。配置方面,中长期看好主线聚焦“硬科技”(AI、新能源、半导体国产化)、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及调整后的消费、医药板块,同时也认可红利资产在当前具有一定防御价值。风险方面,基金经理关注的问题有地产、化债、消费修复、外需疲弱、美联储政策转向和地缘风险。
2)业绩分位维度下,近两年业绩更好的基金经理相对更看好政策的有效性。过去两年业绩表现在前1/3组的基金经理更相信逆周期调节的有效性,偏好高弹性机会,配置“成长+价值”并行,看好AI、新能源及自主可控等赛道。中1/3组的基金经理均衡思维较强,既承认政策积极,却不盲目追涨,倾向监测数据验证后再做动态调配,注重结构分化和自下而上研究,对确定性板块与主题兼顾;后1/3组的基金经理更担忧外部干扰与国内复苏不及预期,风格偏保守,重点布局红利等防御性强的板块,避免在热门概念涨幅过大时贸然介入,更在意稳健收益与回撤管理,主张在经济尚未明确反弹前阶段性防守,耐心等待更合适的布局时点。
3)在管规模维度下,大资金体量下凸显长期配置需求。中小规模(2~50亿元)的基金经理在成长价值风格间配置相对均衡,看重“成长+价值”的并行策略,关注估值和长期预期的匹配度;而大规模(50亿元以上)的基金经理整体更乐观,资金量庞大且具有稳定的长期配置需求,聚焦高质量龙头的中长期布局,配置红利与成长风格并存,也对港股和出海机会保持相对信心。
4)任职年限维度下,资历越深的基金经理越偏好长期投资。10年以上资历的基金经理更看重大趋势和长期价值,对宏观周期与结构改革信心较强,倾向于配置具全球比较优势的核心资产;5~10年资历的基金经理更注重经济数据与政策节奏,追求在中观产业与基本面研究中平衡波段;5年以内资历的基金经理对短期交易与主题博弈更加敏感,偏好小盘和热门主题题材机会,根据市场情绪和事件催化积极调仓。
5)所处区域维度下,华北地区基金经理关注政策节奏,华东地区基金经理对宏观较为谨慎,华南地区基金经理看好流动性宽松前景。华北地区基金经理相对更关注稳健运行下的行业分化,侧重政策时效到盈利兑现的节奏,风险上关注化债和国内复苏速度;华东地区基金经理对于“强预期、弱现实”的矛盾呈现谨慎乐观,风险上关注AI泡沫破裂和中美摩擦加剧;华南地区基金经理相对乐观,认为全球流动性宽松共振或助推A股、港股估值修复,关注粤港澳和出口优势产业,风险上关注外需波动和企业技术升级的不确定性。
▍风险因素:
DeepSeek在归纳文本信息时可能存在不准确、不完整、语义理解错误等问题;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力度、实施效果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我国房地产库存消化不及预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2月10日发布的《A股投资者行为分析系列—透过2715份基金季报看市场》报告
我们基于业绩、规模、资历、地区四个维度,将2亿以上规模主动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分为12类,并分别投喂2715份2024Q4基金季报给DeepSeek R1模型,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Prompt包括政策宏观、市场环境、行业主题和个人评价四方面的19个问题,借助DeepSeek我们得以系统性的分析不同类型基金经理的市场观点差异以及偏好差异,基本涵盖了市场主流投资思路,而传统上只分析明星基金经理的做法则存在局限性。各类基金经理普遍认同在2025年国内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托举下宏观经济复苏前景,但也注意到了地缘政治和需求疲弱的风险。具体到各维度分歧,我们发现业绩更好的基金经理相对更看好政策的有效性,大资金规模的基金经理更关注长期配置需求,以及资历越深的基金经理越偏好长期投资。根据地域区分,华北基金经理关注政策节奏,华东基金经理对宏观较为谨慎,华南基金经理看好流动性宽松前景。
▍我们将2亿以上在管规模的主动公募基金根据过去2年业绩分位、在管规模、任职年限、所处区域4个维度内划分为12组。
截至2024年底,样本涵盖在管规模2亿以上的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及混合偏股型)总在管规模为31265.1亿元:过去两年业绩分位方面,前1/3组占比29.0%,对应在管规模9077.0亿元,中1/3组占比36.5%,对应在管规模11397.6亿元,后1/3组占比34.5%,对应在管规模10790.5亿元;所处区域方面,华北地区占比11.6%,在管规模3634.6亿元,华东地区占比46.8%,在管规模14627.4亿元,华南地区占比38.9%,在管规模12174.3亿元;任职年限方面,10年以上占比24.1%,在管规模7543.4亿元,5~10年占比53.3%,在管规模16655.3亿元,5年以内占比22.6%,在管规模7066.4亿元;在管规模方面,2~10亿占比27.5%,在管规模8584.7亿元,10~50亿占比51.5%,在管规模16086.9亿元,50亿以上占比21.1%,在管规模6593.5亿元。
▍我们分别向DeepSeek投喂对应组别的基金季报当中的投资策略分析,提出19个问题,利用DeepSeek汇总了所有季报涉及到相关问题的内容。
19个问题涉及政策宏观、市场环境、板块主题和个人评价四方面:政策宏观类问题包括对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加码方向及空间、流动性环境、美联储政策、中美关系的看法;市场环境类问题包括对A股、港股市场的看法,以及对A股风格特征的观点;板块主题类问题涵盖了针对消费、出海、医药、科技、新能源、AI硬件和应用、汽车、红利等热门板块机会的洞察;个人评价部分汇总了前五大最看好的投资主题、行业,以及2025年需要重视的风险因素。我们同时也要求DeepSeek根据投喂的不同类型基金经理的季报内容,根据对应样本内容总结该类型基金经理对2025年市场的展望,包含对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展望、对市场走势的展望、对市场风格的判断、看好的板块、行业或主题、需要注意的潜在风险五部分内容。
▍整体而言,基金经理对宏观经济逐步复苏已形成共识。
1)基金经理普遍认同在2025年国内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托举下宏观经济复苏前景。宏观政策方面,基金经理们普遍观点是国内的财政货币政策会持续发力,着力刺激消费;低利率环境延续,叠加海外紧缩周期趋缓,或为A股提供增量资金支撑估值。市场方面,普遍认为A股估值安全边际仍较高,低利率增强了权益资产吸引力,同时企业盈利和估值修复也可能推动市场震荡上行。配置方面,中长期看好主线聚焦“硬科技”(AI、新能源、半导体国产化)、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及调整后的消费、医药板块,同时也认可红利资产在当前具有一定防御价值。风险方面,基金经理关注的问题有地产、化债、消费修复、外需疲弱、美联储政策转向和地缘风险。
2)业绩分位维度下,近两年业绩更好的基金经理相对更看好政策的有效性。过去两年业绩表现在前1/3组的基金经理更相信逆周期调节的有效性,偏好高弹性机会,配置“成长+价值”并行,看好AI、新能源及自主可控等赛道。中1/3组的基金经理均衡思维较强,既承认政策积极,却不盲目追涨,倾向监测数据验证后再做动态调配,注重结构分化和自下而上研究,对确定性板块与主题兼顾;后1/3组的基金经理更担忧外部干扰与国内复苏不及预期,风格偏保守,重点布局红利等防御性强的板块,避免在热门概念涨幅过大时贸然介入,更在意稳健收益与回撤管理,主张在经济尚未明确反弹前阶段性防守,耐心等待更合适的布局时点。
3)在管规模维度下,大资金体量下凸显长期配置需求。中小规模(2~50亿元)的基金经理在成长价值风格间配置相对均衡,看重“成长+价值”的并行策略,关注估值和长期预期的匹配度;而大规模(50亿元以上)的基金经理整体更乐观,资金量庞大且具有稳定的长期配置需求,聚焦高质量龙头的中长期布局,配置红利与成长风格并存,也对港股和出海机会保持相对信心。
4)任职年限维度下,资历越深的基金经理越偏好长期投资。10年以上资历的基金经理更看重大趋势和长期价值,对宏观周期与结构改革信心较强,倾向于配置具全球比较优势的核心资产;5~10年资历的基金经理更注重经济数据与政策节奏,追求在中观产业与基本面研究中平衡波段;5年以内资历的基金经理对短期交易与主题博弈更加敏感,偏好小盘和热门主题题材机会,根据市场情绪和事件催化积极调仓。
5)所处区域维度下,华北地区基金经理关注政策节奏,华东地区基金经理对宏观较为谨慎,华南地区基金经理看好流动性宽松前景。华北地区基金经理相对更关注稳健运行下的行业分化,侧重政策时效到盈利兑现的节奏,风险上关注化债和国内复苏速度;华东地区基金经理对于“强预期、弱现实”的矛盾呈现谨慎乐观,风险上关注AI泡沫破裂和中美摩擦加剧;华南地区基金经理相对乐观,认为全球流动性宽松共振或助推A股、港股估值修复,关注粤港澳和出口优势产业,风险上关注外需波动和企业技术升级的不确定性。
▍风险因素:
DeepSeek在归纳文本信息时可能存在不准确、不完整、语义理解错误等问题;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力度、实施效果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我国房地产库存消化不及预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2月10日发布的《A股投资者行为分析系列—透过2715份基金季报看市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