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躁动行情
(数据来源:Choice)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
权益市场若有“春季躁动”,或抑制债市情绪。启动时间来看,除2022年外,多数年份春季躁动行情在春节假期前就开始启动。本轮行情启动较晚或主要受制于前期海外关税的不确定性。2025年在政策驱动、主题催化以及风险偏好提升等因素共振影响下,需关注权益风险偏好抬升对债市的影响。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
资金面节后如期转松,市场担忧缓解。随着本轮小钱荒+中国资产重估+美国关税扰动,对于央行的降息节奏也需要重新评估。首先,基本面核心矛盾仍在,关税政策增加外需不确定性,降息的必要性依然存在,只是节奏更加“相机抉择”。其次,节前央行的一系列操作、“防空转”等再次表明了监管对于长债利率的坚定态度。第三,汇率也是降息的重要制约因素。
信达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一爽
短期市场震荡的格局或将持续,破局可能需要等待3月基本面与政策态势更加明朗,届时利率可能重启下行态势。但考虑资金“失锚”后不确定性放大,短期内资金与债券市场的具体状态仍待持续跟踪。
2、CPI超预期回升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核心CPI环比上涨0.5%,强于近10年同期平均的0.3%,同比上涨0.6%,连续第四个月回升。春节假期效应释放叠加前期政策对总需求有所提振,共同带动核心CPI持续改善。展望下一阶段,预计CPI同比涨幅或将小幅回落。伴随春节假期结束,旅游出行、餐饮、电影等消费将有所回落。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
1月CPI同比小幅回升,我们认为主要受春节移位效应的提振——食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贡献了1月CPI同比涨幅的0.5个百分点,隐含如果剔除春节效应、春节期间价格指标回升动能或仍偏弱,而消费品价格同比较12月的-0.2%略转正至0.1%、但仍在偏弱水平,可能显示“以旧换新”等补贴优惠政策对价格仍有所压制。
德邦证券研究所宏观组组长张浩
展望2025年,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两大方向:1)CPI方面,走出“低价”的关键是推动核心CPI回升,后续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物价回升、核心CPI回升的关键,也是内需修复的核心。2)PPI方面,需求(国内+产业)和供给两大维度是较好的跟踪视角,国内需求重点关注内需型驱动型商品价格,以黑色系的煤炭作为典型代表,产业需求关注“铜金比”,供给方面关注“螺石比”,目前三大指标暂未出现“止跌回稳”
3、鲍威尔国会听证会
证券时报
2月11日和1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出席美国国会听证。就在上周,美联储发布了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预计国会议员将就这一报告对鲍威尔进行发问。
在报告中,美联储对美国的经济状况持乐观态度,称通胀在2023年显著放缓后,去年略有缓和,仍一定程度上高于美联储的目标2%,通胀预期似乎与这个目标“总体一致”;劳动力市场在一段时间放松后已经企稳,去年下半年失业率平稳处于较低水平;得益于消费者支出强劲增长,去年GDP稳步增长。
安联投资管理公司高级投资策略师Charlie Ripley
通胀对2025年利率政策和金融市场可能产生复杂影响。如果通胀率再度上升,美联储继续降息的机会就会减少,显然市场不喜欢这样。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
从降息节奏看,1月失业率回落、薪资环比增速抬升,美联储短期或更偏观望,但考虑到新增就业转弱,以及通胀风险阶段性可控,2025年仍有超预期降息可能。展望看,考虑1月美国新增就业转弱,以及近期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正式落地,但幅度缓和仅为10%,对墨西哥、加拿大关税也延后至3月生效,这意味着特朗普政策并非全盘托出,其带来的“再通胀”风险阶段性可控,2025年美联储仍有超预期降息的可能。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今年后期来看,鉴于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韧性偏强,尤其是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仍然健康,就业市场超预期走弱的概率较低,叠加特朗普政策带来的潜在通胀风险,我们预计,美联储的政策重心会进一步更偏向于通胀。
1、春季躁动行情
(数据来源:Choice)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
权益市场若有“春季躁动”,或抑制债市情绪。启动时间来看,除2022年外,多数年份春季躁动行情在春节假期前就开始启动。本轮行情启动较晚或主要受制于前期海外关税的不确定性。2025年在政策驱动、主题催化以及风险偏好提升等因素共振影响下,需关注权益风险偏好抬升对债市的影响。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
资金面节后如期转松,市场担忧缓解。随着本轮小钱荒+中国资产重估+美国关税扰动,对于央行的降息节奏也需要重新评估。首先,基本面核心矛盾仍在,关税政策增加外需不确定性,降息的必要性依然存在,只是节奏更加“相机抉择”。其次,节前央行的一系列操作、“防空转”等再次表明了监管对于长债利率的坚定态度。第三,汇率也是降息的重要制约因素。
信达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一爽
短期市场震荡的格局或将持续,破局可能需要等待3月基本面与政策态势更加明朗,届时利率可能重启下行态势。但考虑资金“失锚”后不确定性放大,短期内资金与债券市场的具体状态仍待持续跟踪。
2、CPI超预期回升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核心CPI环比上涨0.5%,强于近10年同期平均的0.3%,同比上涨0.6%,连续第四个月回升。春节假期效应释放叠加前期政策对总需求有所提振,共同带动核心CPI持续改善。展望下一阶段,预计CPI同比涨幅或将小幅回落。伴随春节假期结束,旅游出行、餐饮、电影等消费将有所回落。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
1月CPI同比小幅回升,我们认为主要受春节移位效应的提振——食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贡献了1月CPI同比涨幅的0.5个百分点,隐含如果剔除春节效应、春节期间价格指标回升动能或仍偏弱,而消费品价格同比较12月的-0.2%略转正至0.1%、但仍在偏弱水平,可能显示“以旧换新”等补贴优惠政策对价格仍有所压制。
德邦证券研究所宏观组组长张浩
展望2025年,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两大方向:1)CPI方面,走出“低价”的关键是推动核心CPI回升,后续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物价回升、核心CPI回升的关键,也是内需修复的核心。2)PPI方面,需求(国内+产业)和供给两大维度是较好的跟踪视角,国内需求重点关注内需型驱动型商品价格,以黑色系的煤炭作为典型代表,产业需求关注“铜金比”,供给方面关注“螺石比”,目前三大指标暂未出现“止跌回稳”
3、鲍威尔国会听证会
证券时报
2月11日和1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出席美国国会听证。就在上周,美联储发布了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预计国会议员将就这一报告对鲍威尔进行发问。
在报告中,美联储对美国的经济状况持乐观态度,称通胀在2023年显著放缓后,去年略有缓和,仍一定程度上高于美联储的目标2%,通胀预期似乎与这个目标“总体一致”;劳动力市场在一段时间放松后已经企稳,去年下半年失业率平稳处于较低水平;得益于消费者支出强劲增长,去年GDP稳步增长。
安联投资管理公司高级投资策略师Charlie Ripley
通胀对2025年利率政策和金融市场可能产生复杂影响。如果通胀率再度上升,美联储继续降息的机会就会减少,显然市场不喜欢这样。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
从降息节奏看,1月失业率回落、薪资环比增速抬升,美联储短期或更偏观望,但考虑到新增就业转弱,以及通胀风险阶段性可控,2025年仍有超预期降息可能。展望看,考虑1月美国新增就业转弱,以及近期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正式落地,但幅度缓和仅为10%,对墨西哥、加拿大关税也延后至3月生效,这意味着特朗普政策并非全盘托出,其带来的“再通胀”风险阶段性可控,2025年美联储仍有超预期降息的可能。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今年后期来看,鉴于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韧性偏强,尤其是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仍然健康,就业市场超预期走弱的概率较低,叠加特朗普政策带来的潜在通胀风险,我们预计,美联储的政策重心会进一步更偏向于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