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智驾的价格这次是真的“卷”起来了。
2月10日19时30分,比亚迪召开发布会。整个发布会掌声最热烈的环节,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对外宣布,10万元以上车型,全部全系标配高阶智驾。10万元以下车型,大部分标配高阶智驾。
10万元以下的标配智驾车型中,王传福提到了海鸥这一款。网上信息显示,这款车的实际售价为6万到7万元。
中国企业用自己的自研能力,在汽车领域开启了“科技平权”。
在这之前,标配高阶智驾的汽车售价往往在20万元以上。几年前,某厂商负责人就提到过,30万元以下汽车配智驾都是亏本。而这一次比亚迪能让六七万的汽车也拥有高阶智驾,是什么概念?
这样说吧,特斯拉的高阶智驾FSD在国内的售价为64000元。以这个标准看,有网友调侃,比亚迪相当于在“买智驾送车”。
为什么能做到这个价格?分析者认为,这源自于国内汽车厂商自研技术不断成熟的底气。
比如,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第二代刀片电池的第一大优势,就是成本降低15%。要知道,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成本的最大头。
整体看,高盛集团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将比2022年下降37%。而中国的成本下降比例将高于这个数字。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减少了智驾对硬件的依赖。
比如比亚迪10万元以下车型,智驾都采用纯视觉方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构成了智驾的感知系统,取代了动辄几千上万元的激光雷达。
而此前,纯视觉方案只有特斯拉这种技术足够自信的厂商在“玩”。这一次,它被实现在了中国自研制造上。
之所以能实现,也跟中国的制造力息息相关。
今年1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3100万辆,远超全球其他国家,并再创历史新高。这其中,具备智驾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比亚迪智驾车辆突破400万辆,华为问界M7、M9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选购比例达到70%,小鹏G6有超过70%以上的车主购买支持全场景XNGP高阶智驾的Max版本……这些具备智驾能力的中国造汽车行驶在路上,将形成庞大的驾驶数据,这些数据将能反馈给车商,使其进一步提升智驾水平和性能。
“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上半场,“智能化”则是下半场。
全国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连续5个月超过50%,这被业内看作是新能源汽车竞争正式进入下半场的标志。
这次比亚迪将智驾下放到六七万元的车型上,某种角度看,是打响了新能源汽车竞争下半场的第一枪。
第一枪打响了,让人感受到了“智驾并不等于高价”,但下半场中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能让大家觉得“智驾”不如“自驾”。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当下,没有一个车企对外保证:如果智驾出了事故,车负责。
如何进一步提升智驾的安全性、智能度,而不是当智驾发生事故时,售后一句:“对不起,我们手册上面写得有,车主在使用智驾时需随时注意行驶状况并进行接管。”就把责任完全推给车主。
不过,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智驾”将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质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智驾的价格这次是真的“卷”起来了。
2月10日19时30分,比亚迪召开发布会。整个发布会掌声最热烈的环节,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对外宣布,10万元以上车型,全部全系标配高阶智驾。10万元以下车型,大部分标配高阶智驾。
10万元以下的标配智驾车型中,王传福提到了海鸥这一款。网上信息显示,这款车的实际售价为6万到7万元。
中国企业用自己的自研能力,在汽车领域开启了“科技平权”。
在这之前,标配高阶智驾的汽车售价往往在20万元以上。几年前,某厂商负责人就提到过,30万元以下汽车配智驾都是亏本。而这一次比亚迪能让六七万的汽车也拥有高阶智驾,是什么概念?
这样说吧,特斯拉的高阶智驾FSD在国内的售价为64000元。以这个标准看,有网友调侃,比亚迪相当于在“买智驾送车”。
为什么能做到这个价格?分析者认为,这源自于国内汽车厂商自研技术不断成熟的底气。
比如,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第二代刀片电池的第一大优势,就是成本降低15%。要知道,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成本的最大头。
整体看,高盛集团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将比2022年下降37%。而中国的成本下降比例将高于这个数字。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减少了智驾对硬件的依赖。
比如比亚迪10万元以下车型,智驾都采用纯视觉方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构成了智驾的感知系统,取代了动辄几千上万元的激光雷达。
而此前,纯视觉方案只有特斯拉这种技术足够自信的厂商在“玩”。这一次,它被实现在了中国自研制造上。
之所以能实现,也跟中国的制造力息息相关。
今年1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3100万辆,远超全球其他国家,并再创历史新高。这其中,具备智驾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比亚迪智驾车辆突破400万辆,华为问界M7、M9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选购比例达到70%,小鹏G6有超过70%以上的车主购买支持全场景XNGP高阶智驾的Max版本……这些具备智驾能力的中国造汽车行驶在路上,将形成庞大的驾驶数据,这些数据将能反馈给车商,使其进一步提升智驾水平和性能。
“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上半场,“智能化”则是下半场。
全国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连续5个月超过50%,这被业内看作是新能源汽车竞争正式进入下半场的标志。
这次比亚迪将智驾下放到六七万元的车型上,某种角度看,是打响了新能源汽车竞争下半场的第一枪。
第一枪打响了,让人感受到了“智驾并不等于高价”,但下半场中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能让大家觉得“智驾”不如“自驾”。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当下,没有一个车企对外保证:如果智驾出了事故,车负责。
如何进一步提升智驾的安全性、智能度,而不是当智驾发生事故时,售后一句:“对不起,我们手册上面写得有,车主在使用智驾时需随时注意行驶状况并进行接管。”就把责任完全推给车主。
不过,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智驾”将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质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